个案研读·李少君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7454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暖的山行:中国人内心的山中之路[外六章]
  ——对李少君《山中》一诗的阅读
  赖廷阶
  中国的诗歌,一直沉浸在如何走山中之路与水上之路,因为山水本是大地上作为农业生存群体的容器与道路,这不仅仅是生活,也是心灵之路。
  水上之路,我们在汉语古代的诗歌里面,看到很多远行的诗篇,看到很多告别的诗篇,就在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我们看到第一首诗就是爱情的关关雎鸠与水中央理想之地的爱人。
  作为山中之路,中国人更是走得多了,诗歌也经历多了。
  山水之路,作为中国人的生活与内心之路,一并进行,成为不可少的存在。
  山水诗篇,是能够见到内心的,是能够见到内心的人、万物的。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这样去迎接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不被避免的人生。
  在这个毁灭山水的时代,一个敏感的诗人能够热爱山水,而不是囚禁于高楼,这很重要。在热火朝天的现代化城市高潮里面,一个诗人写下了自己的内心之山,在山里有如此美好的人的痕迹,这是一种理想,一种桃花源的爱,重温了人的生命情怀。
  李少君的《山中》只有三节,一气呵成,这是一幅画卷展开人的内心世界——
  “木瓜、芭蕉、槟榔树
  一道矮墙围住
  就是山中的寻常人家”
  这就是一幅中国水墨了,文字画出了一种深山的人烟,画出了一种简约的山居。那种情调朴素,让人觉得人就应该讨这样的日子,普通人家的生活就是神圣的生活。因为人们已经不珍惜自己了,不爱生活了,所以才会在世俗里面去疯狂,下能甘于宁静。
  “我沿旧公路走到此处
  正好敲门讨一口水喝”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在求索,群山是内心的泼墨,在内心里,渐渐低走,也是在现实的山里渐渐地走。
  人要寻找到内心的甘泉,从途经的地方,去找到内心的甘泉。因为要得到甘泉解渴,就要随时敲门,敲门要有必经的缘分。
  “门扉紧闭,却有一枝三角梅
  探头出来,恬淡而亲切
  笑吟吟如乡间少妇”
  事实上,人的解渴,是情感的解渴,也是灵魂的解渴,还是现实肉体的解渴。嘴渴了,身体的生理机能就需要喝水;肚子饿了,人的身体机能就要吃饭,这就是人的血肉之躯。
  希望是理想的答案,因为梅花是燃烧的情感,也是诗意栖居的所在,更是远行人途中的火把,把内心的火把提前拔出来,放在那里等自己。
  燃烧的梅花就是自己口渴的言语,是自己的艳遇。
  实际上,在路上的饥渴,是在寻找人生意义的答案,要温暖而解渴。
  李少君《山中》一诗,经历了这个城市化高楼的内心失落的人们,可以从其中找到汉语的山水失落,从其中找回那甘泉,找回那梅花的火把。
  火把、甘泉,都是真理的先驱。
  附:山中
  李少君
  木瓜、芭蕉、槟榔树
  一道矮墙围住
  就是山中的寻常人家
  我沿旧公路走到此处
  正好敲门讨一口水喝
  门扉紧闭,却有一枝三角梅
  探头出来,恬淡而亲切
  笑吟吟如乡间少妇
  哪个不是异乡人呢
  ——对李少君《异乡人》一诗的阅读感叹
  赖廷阶
  现在谁不是异乡人呢?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个异乡人了。人是有来处的,那个来处,就是人的故乡。大地上的人啊,都是异乡人,都是客居,人生的的确确都是客旅。
  至于大地上,人这一生,唯一的人生,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展开,一个特定时代出现的自己,出现的自己的人生,那就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个社会。
  异乡人也就是不能实现故乡生活的人,在异乡让异乡成为自己的空间,让异乡成为自己的时间,让异乡成为自己的生活。异乡,真的是对故乡的一种否定;异乡,真的是对有根的地方的一种否定。
  为什么人们一定喜欢故乡?相对于故乡而言,人们喜欢的是那种会意与本来就有的生命意义。也许,异乡生活在某一些方面比如在物质上可能要胜过故乡,但是,在情感依赖上,人总是依靠自己的故乡。
  在异乡不能让人安静的是人的情感,相对于异乡而言,故乡就成为异乡不稳定情感的安放器皿。
  中国人的汉语诗歌,一直有着故乡情结,而用异乡的角度写下的这些关于故乡的诗篇,从历史上一直流淌下来,让我们的阅读看到,异乡让人纠结,异乡要安顿人生的情感,异乡一直动荡不安,因为人们的故乡是动荡不安的。
  汉语为什么一直有动荡不安的故乡?汉语为什么一直有动荡不安的异乡?人生为什么那么多异乡的泪水?这些都是诗歌,这些都是诗歌说不完的事情。
  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异乡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李少君《异乡人》这一首诗歌写的,就明白了异乡人的纠结——
  “上海深冬的旅馆外
  街头零星响起的鞭炮声
  窗外沾着薄雪的瘦树枝
  窗里来回踱步的异乡人”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写具体的上海,写到了冬天,写到了一家旅馆,旅馆就是漂泊者的容器,把这些漂泊者塞进去,暂时塞进去的地方。
  在这个巨大的城市,街道上还有零零星星的鞭炮声,这就是一个节日的气象了,一般在平时,不会有什么鞭炮声。就算不是节日,也是喜庆一类的日子,因为只有这些日子,才有鞭炮声来表达自己喜悦或者沉重的情感。
  对于一个室内之人,看到的是窗外的樹枝上,还有一些薄薄的雪。注意了:是薄雪,还有树枝是瘦的。这都是情感的墨汁画出来的画面。
  室外的景象是如此,而室内的景象又是如何呢?
  我们看到了一个异乡人,踩着自己的脚步,在不得安宁地走来走去,这是很不稳定的一个异乡人,他的脚步是不能安宁的,可能是尤其是节日的深夜,可能是过年的深夜,一个异乡人漂泊在外。这样的异乡人,因为自己的孤独,因为自己的思念,就不能安稳地坐下来,更不要说是成为—个快乐的人了。   “越夜的都市越显得寂寥
  这不知来自何处的异乡人啊
  他在窄小的屋子里的徘徊
  有着怎样的一波三折
  直到他痛下决心,迈出迟疑的一步”
  这个异乡人,是一个代丧。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代,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异乡人。汉语的人们都纷纷离开自己的故乡,一下子,异乡人成为几乎是所有人的一种标签。
  人们失去了故乡,人们没有了故乡。故乡已经不属于自己。其实很难说异乡属于这些故乡被迫抛弃的游子。故乡与异乡双重抛弃的人们,自然是尴尬的,自然是痛苦的,自然是忧伤的,只能是得不到安慰的,只能是辗转反侧的。
  在城市里面,在那些小小的房子里面,在那些不会有更多空间属于自己的异乡城市,人被四面包围。异乡人在城市里面,因为收入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都会很紧张,不会有更大的住房,租房买房,都是需要经济的。
  一个孤独的异乡人,大家都可能有共同的情感体验,人在孤独的时候,会要放松一下,或者是解决一下自己的情绪,喝喝酒,做点什么,让自己得到一些安慰。
  “小酒馆里昏黄的灯火
  足以安慰一个异乡人的孤独
  小酒馆里喧哗的猜拳酒令
  也足以填补一个异乡人的寂寞”
  大家在过节,大家都快乐,异乡人也有自己快乐的权利,异乡人完完全全可以寻找自己的快乐。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在狭窄房子里面的异乡人,也走出了一个城市、一个狭窄空间对自己的囚禁,要把自己安慰一下,让自己也有一些快乐。
  我们看到的是异乡人把自己放入一个小酒馆,这就很明显了:异乡人属于社会中下层人士。
  那些劣质酒,那些划拳游戏,是酒精的刺激,能够暂时去掉心中的痛苦,而要解决人生真正的痛苦,这些漂泊的人是不是想到了呢?
  解决人生真正的痛苦的唯一良策,就只有正确的信仰了。信仰让人找到新生命真正的故乡,也让人找到真正的生命归宿。
  这是一个变幻的时代,这是一个逝去的时代,这是一个消失的时代,人们都要寻找归宿,而城市只是寄居的容器,不会是人生的归宿。让人找到真正归宿的自然只有真正的信仰。这就是此心安好,一生就安好。
  李少君《异乡人》这一首诗歌,揭示了整个时代浓缩的人的形象,用细节来传神地表达异乡人的精神痛苦,这是一首提出问题的诗篇,这是一首让人思考的诗篇。
  附:异乡人
  李少君
  上海深冬的旅馆外
  街头零星响起的鞭炮声
  窗外沾着薄雪的瘦树枝
  窗里来回踱步的异乡人
  越夜的都市越显得寂寥
  这不知来自何处的异乡人啊
  他在窄小的屋子里的徘徊
  有着怎样的一波三折
  直到他痛下决心,迈出迟疑的一步
  小酒馆里昏黄的灯火
  足以安慰一个异乡人的孤独
  小酒馆里喧哗的猜拳酒令
  也足以填补一个异乡人的寂寞
  自然被疯狂杀戮,这是警醒世人
  ——李少君《某苏南小镇》一诗为什么引人注目
  赖廷阶
  在这个时代,与我们相处的自然,越来越不自然了。自然对人的紧张,超过了以往人的历史的任何时代,全球都如此,而在我们汉语的国度,现在更是如此。自然如此忧虑,其原因都是来自人对自然的压力。人对自然过度地开发,过度地掠夺,过度地蔑视,随手获取自然资源。尤其是在一个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舒适,就不顾一切地蹂躏自然。
  中国在这个时代,更加飞速地发展,发展的进步神速,这与获取自然资源的速度与比例都是一致的。进步怏的地区,那么,自然资源获得的要求就会更大,城市的发展都是从乡土大地上取走更多的资源堆积而成的。
  大地方的繁华,让现代人堆积在那里,而小地方的生存,也就是在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找到裂缝作为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就像李少君的诗歌《某苏南小镇》里面写到的那样一
  “在大都市与大都市之间
  一个由鸟鸣和溪流统一的王国
  油菜花是这里主要的居民
  蚱蜢和蝴蝶是这里永久的国王和王后
  深沉的安静是这里古老的基调”
  这是写江苏南部一个小镇的诗歌,在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小镇的位置,就是在一个大都市与另外一个大都市之間,城市与城市之间,依旧是小镇,可见城镇化在这个时代是如何地遍地开花,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我们看到了一幅理想的乡村面貌,也是符合自然的面貌。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高楼的切割扰在这一片魅力田园身边,这一切的美丽看上去虽然恬静,但是它的担忧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样美好的田园世界,它期待的是至少保持现状,然而,现代化的审美体系已经建立在它左右。它不得不提防这些现代化的欲望对自己下手。
  “这里的静寂静寂到能听见蟋蟀在风
  中的颤音
  这里的汽车像马车一样稀少
  但山坡和田野之间的平缓地带
  也曾有过惨烈的历史时刻
  那天清晨青草被斩首,树木被割头
  惊愕的上午,持续多年的惯常平静因此
  打破
  浓烈呛人的植物死亡气味经久不散”
  我们知道了,也理解了,自然对人的防备、自然对人的担心、自然对人的无情掠夺都是有预感的。
  在植物的身上,可以看到人的历史;同样,在动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人的历史。人对自然的历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人的技术力量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类的生产力还处于农业时代,实际上这个时候,人还是依赖于自然,对自然也没有过分地索取;当人的技术进入到现代技术时代,那么,人一下子在自然面前变得猖狂起来,对自然不客气,对自然疯狂掠夺,根本就是人自己随意妄为。   更多的动物被屠杀,更多的植物被摆布,水土得不到正常的生态休养,得不到正常的爱护,尤其是中国目前对自然的态度就是胆大妄为,目中无自然,自然成为私有之物,自然成为摧毁之物。
  这是一个自然被人斩首的时代,这是一个自然被人藐视的时代。藐视与摧毁屠杀自然,人会要付出代价的。
  “这在植物界被称为史上最黑暗时期的‘暴戮事件’
  人类却轻描淡写为‘修剪行动”’
  是的,人把自己对自然的屠杀一直看成理所当然,因为人的欲望与技术暴力结合在起,让人根本不把自然放在眼里,人就有了魔鬼的胆大妄为,有了魔鬼的意志來破坏自然,人对植物动物、水土的摧毁,都是杀鸡取卵的行径,其报应现在就已经正在进行。现在动物植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植物已经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动物也没有了原来的生机勃勃。这都是人的威严造成的衰败后果。
  有良知的诗人,用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呐喊,为自然喊冤,为自然打抱不平,为自然正名。
  李少君的《某苏南小镇》是对自然蒙羞的一次呐喊,是对家园的爱惜,是对人的狂妄与叫嚣的一次审视与严肃批评。诗歌需要严肃,这首诗就是让人阅读时感到深刻的严肃。
  附:某苏南小镇
  李少君
  在大都市与大都市之间
  一个由鸟鸣和溪流统一的王国
  油菜花是这里主要的居民
  蚱蜢和蝴蝶是这里永久的国王和王后
  深沉的安静是这里古老的基调
  这里的静寂静寂到能听见蟋蟀在风中的颤音
  这里的汽车像马车一样稀少
  但山坡和田野之间的平缓地带
  也曾有过惨烈的历史时刻
  那天清晨青草被斩首,树木被割头
  惊愕的上午,持续多年的惯常平静因此打破
  浓烈呛人的植物死亡气味经久不散
  这在植物界被称为史上最黑暗时期的“暴戮事件”
  人类却轻描淡写为“修剪行动”
  深夜里丢失的东西是那么令人遗憾
  ——李少君《夜深时》一诗说出的问题
  赖廷阶
  诗歌要揭示所在时代的最为本质的现象,诗歌是承担时代的容器。当然,诗歌到底如何写时代?有不同的方法,有直接写现实的,也有很巧妙地写的,有的介入现实的角度很巧妙,有的写现实举重若轻。
  写现实,就会写到现实的一个时代的黑暗。
  长夜漫漫,按照道理来说,是劳累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时候,或者说,是人们在现代文明生活里玩的时候,现在深夜的娱乐在很多城市都是城市的常规存在,是经济存在,也是生活时尚存在。
  一个城市化如此高度集中的时代,人都被集中在城市里面生活,乡村苍茫,那些村子里的人、万物,都只能进城谋生。
  我们看到存在的村庄不像村庄,因为它失去了太多。那些来自大地村庄里的鲜花,树木,都进城,进城之后,它们要保持与发挥自己的本性,要美起来,但是.它们遭受的艰难,它们受到的摧残,人们都已经熟视无睹了。
  这就像在李少君的诗歌《夜深时》里面写到的——
  “肥大的叶子落在地上,触目惊心
  洁白的玉兰花落在地上,耀眼炫目
  这些夜晚遗失的物件
  每个人走过,都熟视无睹”
  从诗歌的题目,我们知道了这是长夜漫漫深夜的景象,按照常规经验而言,这个时候,人们都应该睡觉安歇了,而进行夜生活的,只能是那些喝酒的、取乐的,还有一大批夜生活的工作者,尤其是一大波性工作者,而这些性工作者一般来自五湖四海各地的村庄,原来都是村庄里的鲜花,原来都是具有自然生命的,一旦到了城市,就失去了自己本来自然赋予的土地。
  叶片与鲜花都在凋谢,在济夜时分,这些来自村庄的生命身不由己,在深夜凋谢,它们的凋谢成为常态,也成为下幸,成为痛苦。它们的凋谢,不仅是植物的生态,也象征了人的生态。
  为什么单单地写到了玉兰花作为抒情与书写对象?因为玉兰花是靠近最有权力的地方的一种鲜花。这种鲜花来自民间,来自乡村大地,然而,总是被权力在黑暗中采摘,这种洁白的鲜花,被黑暗在深处采摘。
  “这是谁遗失的珍藏?
  这些自然的珍稀之物,就这样遗失在路上
  竟然无人认领,清风明月不来认领
  大地天空也不来认领”
  这些提出的疑问,其实自己知道答案,目的是为了引起更多的重视,就像鲁迅说的那样,铁屋子里面沉睡的那些人,是不是要喊起来?
  那些沉睡者,一直在沉睡,他们是不会来认领这些不幸的叶片和鲜花的,这些叶片是悼词,也是伤疤。
  为什么清风明月大地也没有来认领?因为在这样的时代,自然环境都已经被摧毁,环境污染导致自然的各个部分都成为疾病,都成为患者,它们被控制,失去了自由,不要说来拯救这些叶片与玉兰花,就连保住自己都很难做到,这深夜的黑暗何等地大。而这深夜的黑暗,居然还被假的光粉饰成为白的了,黑暗成为白的了。
  这一首诗歌,有它意犹未尽的地方,它延伸出来的地方更多,让人看到了深夜深处的悲剧,很多悲剧已经让人们变得熟睡一样麻木了。
  李少君的一首《夜深时》照亮了我们的目光,我们的目光看深夜看得更明白了。
  附:夜深时
  李少君
  肥大的叶子落在地上,触目惊心
  洁白的玉兰花落在地上,耀眼炫目
  这些夜晚遗失的物件
  每个人走过,都熟视无睹
  这是谁遗失的珍藏?
  这些自然的珍稀之物,就这样遗失在路上
  竟然无人认领,清风明月不来认领
  大地天空也不来认领
  自然是生命打开的诗歌
  ——李少君《山中一夜》一诗的境界   赖廷阶
  有的诗人,就很擅长写一类诗歌,或者说,擅长写一种题材的诗歌。而李少君擅长写自然,这是人都知道的,自然的博大的确无时无刻都是真正的诗篇,而在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他擅长写夜色,擅长写山。为什么李少君喜欢写夜色?因为夜色是黑色的.也可以说是黑暗的,而把夜色作为一种思考,就体现出了诗人的担当。李少君不仅写出了夜色的深度,也写出了夜色的人性,还写出了最为迷人与温暖的那一部分夜色。
  人总是与夜色分不开,与夜色代表的黑暗分不开。要知道,夜色并不都是黑暗,而黑暗也不一定都是夜色。夜色作为有时候的黑暗,也有好的一部分。
  夜色与自然息息相关,这是整个宇宙运行的规律,这是创造天地的造物主的规定,这个规定死人无法改变。当人在一个规定的世界里面生存,寻找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回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对真善美的追求,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本质追求。
  与夜色有密切关系的,当属光与光明,夜晚需要光明,夜晚需要带来光明的力量。对夜色的深度思考,也就是带来光明的一种行为。
  夜色是诗歌里面神秘的一部分,很多人感到难写,感到不好把握,而李少君却把握得很好。
  “恍惚间小兽来敲过我的门
  也可能只是窗口窥探”
  这是理想主义的山中一夜,或者也是现实的山中一夜,因为在这里的诗歌里,是要寻找理想的安放之所。
  在山中的一夜,也即是给人的一个美好安放,如何来说明这个美好的安放?那就是人与万物都成为山里面的元素,都成为山这种容器里面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时候,人与山里的万物都是平等的,或者是,至少是互相补充的。
  我们看到,人在恍惚之间,那些小野兽来敲门拜访,这是最为有意义的客人,動物对人不再有恐惧,而是朋友。来看看这个外地来的客人,因为理想的山里暂时还没有什么外来人,理想的山里,在这个容器里面,万物都是和谐的,外面的人就是陌生人,来到这里,万物就要派代表来了解一下情况。
  门与窗口,都是可能的交流通道。
  “我眼睛盯着电视,耳里却只闻秋深草虫鸣
  当然,更重要的是开着窗
  贪婪地呼吸着山间的空气”
  在这里,我们回到现实的画面,在理想的山里面,有现实的生活。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世界不再是理想又高又远,而现实是什么都美好,现实里面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当一个现实的人从都市的红尘里面来到一个理想的世界,那么,现代城市文明对人的压迫与控制可想而知,人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因为山里面的一切,都是上帝作为造物主提供的优质生活。其实,本来人可以过得很美好,但是,人毁掉了很多美好,剩下来为数不多的美好,让人在这种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里面,在自由享受的时候,对比一下现代化的技术环境下的生存,就会感到人在建设现代化的时候,在贪婪掠夺自然的时候,是对自己的谋杀。
  “在山中,万物都会散发自己的气息
  万草万木,万泉万水
  它们的气息会进入我的肺中
  替我清新在都市里蓄积的污浊之气”
  人是每一个时代的见证,经历,创造者。有什么样的人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时代。现代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都是人的内心造成的,人的内心按照自由意志,用自己的欲望描绘出一个物质社会,而弱化了人的生命本身。
  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我们还能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性,这种伟大性是上帝创造的,一切伟大都是来自上帝的创造。
  留下来的好的山水已经不多,在这些幸存的山水面前,人应该醒悟与思考,人应该在掠夺自然资源的时候悬崖勒马。
  所谓城市的混浊之气,主要就是人的欲望堆积,主要是远离了生命,主要是远离了自然,主要是远离了光明,主要是远离了爱。
  “夜间,缱绻中风声大雨声更大
  凌晨醒来时,在枕上倾听的林间溪声
  似乎比昨晚更加响亮”
  好的睡眠质量全都来自优质的自然环境,在好的环境里,人的睡眠自然很好,好环境胜过药物,好环境本身就是好的生命质量保证。现代人之所以睡不好,是因为现代都市文明给人带来伤害,也就是技术旺盛的世界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失落。
  李少君的《山中一夜》告诉我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深刻反思。好的生命质量来自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对自然的深切体会,让人面对自己置身的现代都市文明有一种深度的观察与反思。
  附:山中一夜
  李少君
  恍惚间小兽来敲过我的门
  也可能只是窗口窥探
  我眼睛盯着电视,耳里却只闻秋深草
  虫鸣
  当然,更重要的是开着窗
  贪婪地呼吸着山间的空气
  在山中,万物都会散发自己的气息
  万草万木,万泉万水
  它们的气息会进入我的肺中
  替我清新在都市里蓄积的污浊之气
  夜间,缱绻中风声大雨声更大
  凌晨醒来时,在枕上倾听的林间溪声
  似乎比昨晚更加响亮
  穿透黑暗的人性温暖
  ——李少君《傍晚》一诗的情感体温
  赖廷阶
  穿透黑暗的诗歌是重要的,就像穿透黑暗的声音。当黑暗快要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穿透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内心。
  汉语诗歌里面,关于写母亲与父亲的诗歌,历来是一个传统,这种表现亲情的诗歌,在抒情诗这一块,都有很多人们认为的好诗,而写母亲的诗歌,往往更多一些;至于写父亲的诗歌,写得好的也有,但是比起写母亲的诗歌来就少了很多。
  我们说过,李少君擅长写自然的诗歌,还擅长写关于夜色的诗歌。而在《傍晚》这一首诗歌里面,写到了夜色(傍晚)、自然、父爱,另外还有其他更深刻的意义。   李少君《傍晚》一诗这样写道——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这里简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勾勒出一幅日常生活的父子图,这样一幅亲情图,一下子让我们感到很亲切。
  父亲仍在林子里散步,这说明父亲与林子的深刻关系,有一种情感在里面。这是一种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的关系,人对自然的热爱已经深不可分。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傍晚是一个一天时间里面很微妙的部分,就是黄昏,就是白天与黑夜过渡的那部分时间。我们都有傍晚的经验,这个时段是微妙的,体现了时间的微妙性。
  傍晚时分,白天的白纸,这个时候,就要接受夜晚的墨汁的来到。夜晓的墨汁在开始的时候,很含蓄,但是力度很大给白天的白纸沐浴。
  在傍晚,正在进行的夜色,不可阻挡地到来,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喊父亲回来吃晚饭的声音,就是对父亲的一种日常之爱,也是生活简单的仪式.不仅是生活在召唤,更是爱在夜色里的归来。
  夜色是完全可以用爱推开的,就像黑暗也是可撕开一道口子的。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这种亲情的呼唤,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日常的体温,这种对父亲的热爱,是日常情感的一种生活,也是很乐意的事情。人生的爱都是在细节里面展开。
  我们有多久没有呼喊过父亲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那些父亲已经不在尘世的人,读到这样呼喊父亲的诗歌,是一种感动、感慨、回忆,甚至是泪水。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父亲回应呼喊的声音,不仅是一种爱的回答,更是一种力量的存在。这种回答有了生活的力度,有了互相呼应的体温。
  这样一首诗,让我们读到了那种久违的亲切感,具有真正的人的味道、人性之美。李少君懂得如何挑选诗歌需要的题材,知道诗歌怎样传达一种人们在忙忙碌碌的城市生活里失去了的自然生活体温。这样的诗歌,这样的诗歌里传达的生命意义,让我们的生命亮起来。
  附:傍晚
  李少君
  傍晚,吃饭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里散步的老父亲
  夜色正一点一点地渗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纸上蔓延
  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
  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
  我喊父亲的声音
  在林子里久久回响
  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
  父亲的答应声
  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
  理想是一种靠近本质的力量
  ——李少君《抒怀》一诗的精神深度
  赖廷阶
  关于李少君的《抒怀》一诗,很多人都已经评论了,这些评论文章,大体包含了对李少君自然写作的扎实内涵、对美好生活也就是日常化人生理想的虚拟设计、对草根人生的抱负与自然之心的热爱与赞美。
  这样的一首诗歌,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种人性的关怀。
  在现实生活里面还发有实现的事情,而十分向往完成的事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向往的那些生活或者是向往憧憬的那些生命内容,就是我们的理想。理想与梦想有基本一致的地方,实际上是对现今不满意的生活与人生,在自己身上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自己还没有实现的那些生命,就是我们的理想与梦想。
  实际上,在地上的这个世界,是我们堕落的一个世界,是我们的罪孽造成的一个世界,是我们滥用自由意志形成的一个世界,是我们让自己毁灭的一个世界。而所谓的理想与梦想,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不满意,是要对残缺的现实的社会与现实与个性的人生进行拯救呈现出来的部分。
  理想或者是梦想,很多时候,在终极理想与终极梦想那个程度,是在这个地上的尘世无法实现的,是要到永恒世界才能实现。
  李少君的《抒怀》一诗开始这样写道——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为什么开始是在树下?因为树是生命的象征,在树下是一个人人生的基本依靠。关于在树下的经典句子与成语在汉语里是很多的。
  一次聊天,一次有质量的聊天,就是对生命的重视,是对生命的描绘,这样的理想蓝图,很多时候,就是精神蓝图,是在现实里面难以完成的永恒未来,但是在生命的永恒未来里面,是可以完成的。
  对方是为山水而努力,也就是积极地为自然生态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显然是有所指的,因為现在这个时代,整个人类的现代化技术文明对自然山水的摧毁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山水被屠杀,那么,为山水做出努力,就是爱惜生命的存在环境,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诗歌里面的“我”是一种作品里的角色,“我”同样是对自然、宇宙、生态的热爱:白云的写真集,还有画下窗口、风景画、鸟鸣……这些同样是山水生活,与第一位谈到的人与自然关系一样,只是描绘的角度不同。
  在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里面,我们听到了鸟的叫声,还看到了小女的素描。
  这是朴素自然的生活,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之所以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成为一种奢侈的理想,我们就可想而知,现实环境里面,由于过度的现代化,还有生存压力的巨大,一般的人与自然亲近还有家庭日常伦理的乐趣都失去了,人在高压的环境里,失去了更多的生命意义,人已经被异化。
  这种理想,在自然环境没有被破坏之前,在生存的国度只要是自由世界里,这样的理想应该就是普通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不可得到的乌托邦。现在之所以变为乌托邦,那是因为欲望集团对自然的大屠杀与摧毁,那么,白云都已经变黑,窗口只有垃圾飘过而不是风景画,按照道理说,全家都有团聚的生活,但是,现在家庭的离散导致无数家庭都是分裂的、天各一方的。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这里强调理想的小女的情景,有自己的院子,有自己家的树木,自己的孩子,这本来是很应该成为常态的,但是,现在家庭成员都是为了生存而天各一方。
  现实生活的痛,成为诗歌的理想,这是对现实生活残酷的一种批评,也是一种呼喊,希望人们为完善生命回到人生的努力与使命里面。
  李少君这一首《抒怀》,很多人都说出了很多的好,而在这里指出来的,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这首诗—个重大意义的所在。
  附:抒怀
  李少君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其他文献
我以睡眠的姿态漂流  床板是船  四肢是桨  在睡眠后的世界里  我夜夜漂流  却不得不在醒来之后  再次回到眼前的世界  我的大脑深处存留着另一个世界  如同一种创伤在睡眠之后复发  那再次敞开的空间是我历世累积下来的家园  需要我夜夜前去修补  床板是舟  四肢是槁  我夜夜泅渡  去住我自己的世界  我一次次修补  又一次次被遣返  在我的身上  沾满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泥水——  那醒来之后
期刊
不听  他们问我为什么不接电话  我说关了静音了  他们问我  为什么总是听不见他们说话  我说关了静音了  他们说你处在闹市也写诗么  我说不呢,连思考也没有  他们说如此欣欣向荣的盛世  你这么淡定干吗  我说我晒太阳呢,你瞧  冬天的太阳大补钙哩  他们说你没救了  我说你们看这浮躁的尘世  到处是鸟儿的上蹿下跳  我的心耳只好关上  致我阳台上的三三种植物  我最对不起的  是绿萝  和红
期刊
桃花美成了一场灾难  一场漂亮的抢劫发生了  一群女生冲入桃林  要把属于自己的美夺回来  小溪的水像利息一般上涨  美得太深会成为灾难  枝条上滚动的小水珠是一场小成本电影  这一片桃花,是某个大富翁丢掉的利息  女生们把秘密埋入桃林  初恋要发生在桃林  毕业仪式要举行在桃林  第一滴泪要掉在桃林  漫山的绿色像物价似的往上涨  桃花熟了几分,女生们就熟了几分  枝头上的新娘  桃花从枝头下嫁
期刊
胭脂渡  无望的岁月收留了太多梦痕  浩浩滚滚  堆涌成一川秋水  心桥隔断,漫涣的忧伤  化作积雨云  横亘在时间的天幕  夜夜无航,爱的轮渡总是雾锁  失眠若秋叶片片飘落  时钟寂寞,嘀嗒着蠕行的夜光  和难挨的心事  孤独的蚁群列阵爬过  少女堤岸,蜕变瞬间发生  一夜之间  弥漫的云雾退潮般散尽  你的发辫,挤满船工号子  胭脂渡,胭脂渡  越过此川,彼岸就是艳阳天  那心意中的掌橹人  
期刊
春水流  只是睡进了唐诗或宋词的笺里  你有罗裙和银簪  搅动一江春水  你理解了春天,即使在黑暗里  也有蓬勃的想象  当你开始理解黑暗  这春之幽兰  便在你寂静的身体上开花  从前世到今生  时间慢得让你忘记了还有灵魂  长得足够用几千年  来遗忘所有的迷途  如今已是春水东流  一纸暮色负了韶光  节日  这一天有人欢呼  有人喝烈性酒,整理遗物  有人劳作,有人正与复发的忧郁症  斗争…
期刊
小悲伤  一切都是小的  风吹杨柳,花落夕阳  天空上的风筝  广场上老人的背影  都是小的  燕子的巢很小  蚂蚁的梦很小  粮食的味道,死亡的气息  孩子迈出的第一步  一段爱情,一本书  都是小的  远方的战争  大人物的个子  书生的衣服  烈士的心  都是小的  黄粱梦,蝴蝶梦  被历史尘封的公案  擦亮眼睛的喜悦  撕碎记忆的悲伤  都是小的  牡丹亭  需是春日,需是少年时  需是衣
期刊
一苇渡海  山色从未凝重  向西,奔向最晚光线。  从山谷中飞过的铁轨,一激灵  又钻进山洞,  快要擦过野人的燧石。  峰峦重现幼年,初拔  一指许,萃取最小光晕。  我迷离着眼:群山灌本丛中  一小撮隧洞。  山色从未凝重。我依然  倾心“六龙回日”,人工的  兽状云絮。  铁轨快要擦过野人的燧百  划亮猿猱冥顽的喜性  带我奔向天际最晚的光线。  注:“六龙回日”,见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
期刊
雪马  回家  很多年没回来  道路辜负了我  在水泥路的交错里  我匆忙辨认归途  沿途都是陌生的轻浮  拿不稳世道人心  不敢随便出声  到了村口才敢  “阿门”一句  最熟悉的路  去荒草丛生里羞色  随时可能蹿出一只  母鸡让我失足  红砖瓦房年久失宠  在荒寂里锈迹斑斑  宠它的人去了远方  也在远方失宠  屋旁的果树大多失踪  门前的老杨梅树  光裸着身子  腾不出它的枯手  与我招手
期刊
梁小斌  雪白的墙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期刊
沙子石子(四首)  梅  年年冰雪与相依,一见东风即谢归。  自是生来心便冷,不留别恨到芳菲。  【残荷点评】幽人怀抱。  过柳岸闻莺  嫩绿娇黄拂未开,三年长扫旧池台。  垂杨原是伤心树,何必春风费剪裁。  【残荷点评】三句从二句转出,结句翻贺知章诗亦好。  枫  怅望西风已满山,猩红初染血难干。  行人争说秋光好,竟与千红一例看。  【残荷点评】丹枫浓色,看出烈士之心。  还家四首选一  黄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