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重点。”九年义务教育中,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就达到1600(~1800)个左右。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在识字上,低年级段的教师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识字教学,而且收效不佳;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单调的识字只会让学生厌烦。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必将适得其反。怎样有效识字?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识字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课堂内外配合——有趣识字;多种方式激励——主动识字。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识字氛围;有趣;主动
“人生聪明识字始”——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而小学低年级应达到1600至1800个左右(会写800~1200个)。为了落实低年级语文以识字为教学重点的指导思想,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①然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进入小学识字才开始,对汉字的学习又好奇又害怕。如何让学生轻松有趣识字,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识字氛围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就现在的班级学生数,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对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环境的好奇心理,我“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理念,对教室精心布置,营造识字氛围。使学生触目可及、伸手可摸那些陌生而又形象的汉字。
(一)识记名字设计
教室里的座位,采用贴姓名标签的方式。先由老师分别在他们的座位左上角或右上角贴上他们各自的姓名。先从识记自己名字开始(有个别学生进入一年级了还不识自己的名字)。再识记同桌的名字,扩大到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最后利用课间和课后识记全班同学的名字。一周后,把桌上的名字标签去了,全班同学的名字统一写在纸上,比谁识记住的名字多。这样不但在无形中扩大了识字量,培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做好准备。发挥了教室是学习主场的作用。
(二)“识字墙”的设计
在教室的醒目地方开辟一块“识字墙”。如在一朵朵开放的花朵上或是小动物身上粘贴各种汉字。前几次由老师粘贴,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他们的兴趣为主。汉字可以是学生中的名字,也可以是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名字,或者是学校各功能室的名称。在上课前几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去发现“识字墙”,会认的学生定会很骄傲地大声读出,而还不会的学生由于好奇心则会利用课间去识记。全部能识记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儿领取一张积分卡。这样,学生都能轻松地识记“识字墙”上的所有字。“识字墙”上的汉字起先一周更新一次。几周之后,“识字墙”上的汉字则由学生自己粘贴。以组为单位,四周轮一次。轮到的一组每人准备两个汉字,并亲自将这两个字写在卡片上粘贴起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认识的汉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并带大家认读。这样的识字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识字变得有趣,不再是机械枯燥、索然无味。
二、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了多种识字方法后,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旁加声旁、合一合、分一分等方式识记生字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进行讨论探究识记。
(一)重点突破
从每一课的识字量出发,把识字的重点、精力、时间放在不认识的字上,合作学习的重点也要放在个别生字上,避免“平均用力”,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好一课中的所有生字。
以《风娃娃》为例:按照平常的分析识字方式,每个生字分析要花费1~1.5分钟,12个生字要花费12~18分钟。而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集中学习“续、驶、筝、踪、伤”5个字,花费的时间约为9分钟,而且字形分析地更为透彻、明了。
(二)优势互补
依据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接受的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的识字起点不一,学生的识字量则不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基础好的学生将自己识字的好办法教给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好的学生在教的同时又一次深化了对字的认识,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好办法的指引下,初步认识了生字。
还是以《风娃娃》为例:基础好的学生认识了12个生字中的8~12个,那他就可以把这些字识记的办法教给同组同学,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生字的字形。如:有些学生认识“青草”的“青”字,把“月”换成“贝”就是“责”。把“班级”中的级“纟”换成“口”就是“吸”;把“级”中的“纟”换成“木”就是“极”。“二人是夫”、“二小是示”等等。多种方法又能引起部分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出和已知的嫁接点,学会这些生字。
三、课堂内外配合——有趣识字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室虽然是我们识字的主场。可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无意识字”。如路牌名、站牌名、商店超市名、物品、电视节目(如广告、节目名称等)中出现的字,指导学生做成一张张的识字卡,或者进行编字谜、编故事,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会自发地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正是这种“无意识字”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价值,更容易为孩子接受。我利用这一特点,让课堂的“有意识字”与学生课外的“无意识字”相结合,开拓识字的新天地!从而达到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多种方式激励——主动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的进步最想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对他们的鼓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进行“个别化”的评价。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当着多数同学的面前去肯定他们,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采取多样的、科学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中的进步。让学生从评价中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享受获得认可的喜悦。如学习了用音序查字典后,让学生借助字典去认识爸爸、妈妈的名字,去认识家中其他成员的名字,去认识任自己学科的老师名字。当然,如退步了,教师要及时跟进,以谈心的方式去关心和鼓励他,帮其找到原因,给予解决问题的提示,从中让他找到自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它一语道出了教学方法的最高境界。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室的主场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这样,枯燥的识字教学将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2011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孔子的《论语.雍也》
[3]王秀鹃.《论低年段小班化识字教学》.新课程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识字氛围;有趣;主动
“人生聪明识字始”——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而小学低年级应达到1600至1800个左右(会写800~1200个)。为了落实低年级语文以识字为教学重点的指导思想,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①然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进入小学识字才开始,对汉字的学习又好奇又害怕。如何让学生轻松有趣识字,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结合多年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识字氛围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就现在的班级学生数,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对刚入学的新生,对新环境的好奇心理,我“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理念,对教室精心布置,营造识字氛围。使学生触目可及、伸手可摸那些陌生而又形象的汉字。
(一)识记名字设计
教室里的座位,采用贴姓名标签的方式。先由老师分别在他们的座位左上角或右上角贴上他们各自的姓名。先从识记自己名字开始(有个别学生进入一年级了还不识自己的名字)。再识记同桌的名字,扩大到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最后利用课间和课后识记全班同学的名字。一周后,把桌上的名字标签去了,全班同学的名字统一写在纸上,比谁识记住的名字多。这样不但在无形中扩大了识字量,培养了同学间的亲密感,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为今后的小组合作做好准备。发挥了教室是学习主场的作用。
(二)“识字墙”的设计
在教室的醒目地方开辟一块“识字墙”。如在一朵朵开放的花朵上或是小动物身上粘贴各种汉字。前几次由老师粘贴,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他们的兴趣为主。汉字可以是学生中的名字,也可以是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名字,或者是学校各功能室的名称。在上课前几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去发现“识字墙”,会认的学生定会很骄傲地大声读出,而还不会的学生由于好奇心则会利用课间去识记。全部能识记的同学,可以从老师这儿领取一张积分卡。这样,学生都能轻松地识记“识字墙”上的所有字。“识字墙”上的汉字起先一周更新一次。几周之后,“识字墙”上的汉字则由学生自己粘贴。以组为单位,四周轮一次。轮到的一组每人准备两个汉字,并亲自将这两个字写在卡片上粘贴起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认识的汉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并带大家认读。这样的识字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识字变得有趣,不再是机械枯燥、索然无味。
二、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了多种识字方法后,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旁加声旁、合一合、分一分等方式识记生字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进行讨论探究识记。
(一)重点突破
从每一课的识字量出发,把识字的重点、精力、时间放在不认识的字上,合作学习的重点也要放在个别生字上,避免“平均用力”,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好一课中的所有生字。
以《风娃娃》为例:按照平常的分析识字方式,每个生字分析要花费1~1.5分钟,12个生字要花费12~18分钟。而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集中学习“续、驶、筝、踪、伤”5个字,花费的时间约为9分钟,而且字形分析地更为透彻、明了。
(二)优势互补
依据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接受的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的识字起点不一,学生的识字量则不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功能,基础好的学生将自己识字的好办法教给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好的学生在教的同时又一次深化了对字的认识,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好办法的指引下,初步认识了生字。
还是以《风娃娃》为例:基础好的学生认识了12个生字中的8~12个,那他就可以把这些字识记的办法教给同组同学,让他们能更快地掌握生字的字形。如:有些学生认识“青草”的“青”字,把“月”换成“贝”就是“责”。把“班级”中的级“纟”换成“口”就是“吸”;把“级”中的“纟”换成“木”就是“极”。“二人是夫”、“二小是示”等等。多种方法又能引起部分学生的认知记忆,找出和已知的嫁接点,学会这些生字。
三、课堂内外配合——有趣识字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室虽然是我们识字的主场。可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电子传媒到日常生活用品,从名胜古迹到网络世界,汉字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空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无意识字”。如路牌名、站牌名、商店超市名、物品、电视节目(如广告、节目名称等)中出现的字,指导学生做成一张张的识字卡,或者进行编字谜、编故事,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会自发地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正是这种“无意识字”所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价值,更容易为孩子接受。我利用这一特点,让课堂的“有意识字”与学生课外的“无意识字”相结合,开拓识字的新天地!从而达到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多种方式激励——主动识字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的进步最想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对他们的鼓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要进行“个别化”的评价。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当着多数同学的面前去肯定他们,去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采取多样的、科学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中的进步。让学生从评价中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享受获得认可的喜悦。如学习了用音序查字典后,让学生借助字典去认识爸爸、妈妈的名字,去认识家中其他成员的名字,去认识任自己学科的老师名字。当然,如退步了,教师要及时跟进,以谈心的方式去关心和鼓励他,帮其找到原因,给予解决问题的提示,从中让他找到自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它一语道出了教学方法的最高境界。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室的主场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这样,枯燥的识字教学将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2011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孔子的《论语.雍也》
[3]王秀鹃.《论低年段小班化识字教学》.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