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方卫,生于1969年,女,汉族,四川省平昌县人。四川省平昌县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小学作文教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四川省巴中市小学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和各级教学杂志上发表。
有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甚至于也有学生说,作文是“憋”文。还有学生自我解嘲说,作文是下笔如有“鬼”。总之,学生害怕作文,把写作文当作天下第一难事,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怕作文,语文老师自然也就畏惧教作文,总感到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班级作文水平提高太慢,在语文考试中很难找到“稳操胜券”的感觉。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这些老师太把作文当作文,认为作文就是作文,与听说读割裂开来,从而使作文成了“孤岛”,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是语文不可割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互相促进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任何一块割裂开来,都不科学和不明智的。
要让学生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要让学生写作文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语文老师就必须让学生听说读写得到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就必须改变过去的“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的传统模式,代之以“老师设情境——学生说作文——学生写作文——学生读作文——老师批作文——学生改作文”的模式,使学生在一堂作文课上,感受到听说读写的完美结合。这样,在作文过程中,老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学生有了构思的时间和空间,抓住时机口头说作文,之后一次作文有了自己的构思和听了别人的口头说作文,自然写起来就不难了。学生一次作文完成,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享受到了成就感,然后师生互动评改,老师批作文,学生改作文。有了这些步骤,那写作当然就不是难事。
这种作文法主要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将集体的智慧转为个人的思路,使作文思路有“路”可走,行文有章可循。那作文还有何难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次上课,我故意迟到了五分钟。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然后让学生思考了三分钟,就要求学生起来口头说作文。结果学生个个举手,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法和他人的议论。他们说真话,抒真情,人人都有要表达的内容。这节作文课,效果极好。
教师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创设符合生活的情境,要激发学生感情,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平时我们所说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写出有真实感受的作文,让写作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事情。又如,节假日放假前,我设计情境“放假之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思路开阔,都踊跃发言。没有丝毫的作文畏难情绪。我有句口头禅就是“要想作文写得好,情境创设少不了”,也就不无道理。
二、口头说作文,一石数鸟
口头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演讲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学生说作文,快速审题,快速立意构思,详述腹稿内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点,快速优化,是快速成文的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头脑的积淀和题目接合,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确定作文立意,围绕中心选取素材,设计大略的结构提纲。再由班上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加以评点,最后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加以总评。如果一开始有的学生不够大胆,不敢站起来说,是很正常的事。那就可以从班上科代表或班干部开始,让好的带动差一点的。不过,在说作文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这样长久的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自然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可谓“一石数鸟” 。
三、各尽所能,快速成文
同学和老师的评点,可以说是“一人得道,惠及全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结合同学的点评,再综合老师的意见,快速调整自己的思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轻轻松松。每当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纸上走笔的沙沙声,学生个个全神贯注的写作,唯恐写得比别人慢点儿。学生在作文中品尝到了成功和收获的喜悦,由过去的怕作文转变成了如今的盼作文。原来班上有70%的同学怕作文,通过一学期的训练,现在没有一个学生怕作文,全都感到作文很愉快,都想作文。如果说两周没写作文,学生就问:“方老师,好想写作文哟,多久才写呀?”从学生盼望作文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体会到了作文教学的成就感。
四、品读作文,奇文共赏
学生作文完成后,最急于要做的事就是盼望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作文的快意。品读自己的作文,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一是可以感觉到自己写的是不是简练生动,视野是否开阔。二是可以增强语感,减少语法错误。三是可以培养想象力。如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阴晴雨雪,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作文,加以想象来再现文中的意境。以读促写,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感受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同时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读作文的同时,也在品自己的作文,对照检查,借鉴别人长处,看别人作文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这样对比很容易发现差距,就能真正形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口头面批,对症下药
学生品读自己的文章后,教师听后及时评讲,指出问题所在,怎样修改。作者随即修改文章,对症下药,时效快,效果好。老师口头面批作文是在全班进行的,虽然只评讲了一个同学的文章,而其他同学则可以受到启发,吸收经验,总结教训。天天如此,全班同学的整体写作能力就会加倍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这种口头面批作文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展开争论。这种作文模式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明白作文是没有什么保留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是乐于与大家分享的。所以即使是胆小者,性格内向者也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大大增强,注意关心学校、班级和社会的热点,关心时事动态。又促进了写作素材的积累,赢得时间,解脱重压。这种方法对于老师来说既减轻了作文积压的重担,又争取了时间。
六、小组改作文,共同提高
经过说作文、写作文、读作文、听作文、评作文几个环节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这就是作文成功的重要标志。当然这个环节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四个人一起共同修改。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促进。评改时,小到一个标点符号或一个不规范的字的一笔一画,大到文章的中心主题和结构层次,同学们都一丝不苟。如果有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太大,而信心不足,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纵比,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收获。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只要不丧失信心,作文总是有希望的。
总而言之,练习作文是一生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把握住作文的各个环节,用听、说、读架起通往写作的桥梁,让学生不是在作文的此岸消极地等渡船过河,而是循着用听、说、读构筑的桥梁,畅通无阻地达到胜利的彼岸。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悟到:小学作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得到鱼,品到鱼,还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得到鱼,怎样烹出鱼的鲜味,真正做到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有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甚至于也有学生说,作文是“憋”文。还有学生自我解嘲说,作文是下笔如有“鬼”。总之,学生害怕作文,把写作文当作天下第一难事,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怕作文,语文老师自然也就畏惧教作文,总感到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班级作文水平提高太慢,在语文考试中很难找到“稳操胜券”的感觉。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这些老师太把作文当作文,认为作文就是作文,与听说读割裂开来,从而使作文成了“孤岛”,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是语文不可割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互相促进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任何一块割裂开来,都不科学和不明智的。
要让学生作文成为一种享受,要让学生写作文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语文老师就必须让学生听说读写得到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就必须改变过去的“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的传统模式,代之以“老师设情境——学生说作文——学生写作文——学生读作文——老师批作文——学生改作文”的模式,使学生在一堂作文课上,感受到听说读写的完美结合。这样,在作文过程中,老师创设了生活情境,学生有了构思的时间和空间,抓住时机口头说作文,之后一次作文有了自己的构思和听了别人的口头说作文,自然写起来就不难了。学生一次作文完成,让学生宣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享受到了成就感,然后师生互动评改,老师批作文,学生改作文。有了这些步骤,那写作当然就不是难事。
这种作文法主要就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将集体的智慧转为个人的思路,使作文思路有“路”可走,行文有章可循。那作文还有何难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次上课,我故意迟到了五分钟。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当老师迟到的时候》。然后让学生思考了三分钟,就要求学生起来口头说作文。结果学生个个举手,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法和他人的议论。他们说真话,抒真情,人人都有要表达的内容。这节作文课,效果极好。
教师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创设符合生活的情境,要激发学生感情,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平时我们所说的“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就是让学生写出有真实感受的作文,让写作成为学生最快乐的事情。又如,节假日放假前,我设计情境“放假之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思路开阔,都踊跃发言。没有丝毫的作文畏难情绪。我有句口头禅就是“要想作文写得好,情境创设少不了”,也就不无道理。
二、口头说作文,一石数鸟
口头说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演讲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学生说作文,快速审题,快速立意构思,详述腹稿内容,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点,快速优化,是快速成文的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头脑的积淀和题目接合,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确定作文立意,围绕中心选取素材,设计大略的结构提纲。再由班上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加以评点,最后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加以总评。如果一开始有的学生不够大胆,不敢站起来说,是很正常的事。那就可以从班上科代表或班干部开始,让好的带动差一点的。不过,在说作文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这样长久的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自然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可谓“一石数鸟” 。
三、各尽所能,快速成文
同学和老师的评点,可以说是“一人得道,惠及全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结合同学的点评,再综合老师的意见,快速调整自己的思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轻轻松松。每当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到纸上走笔的沙沙声,学生个个全神贯注的写作,唯恐写得比别人慢点儿。学生在作文中品尝到了成功和收获的喜悦,由过去的怕作文转变成了如今的盼作文。原来班上有70%的同学怕作文,通过一学期的训练,现在没有一个学生怕作文,全都感到作文很愉快,都想作文。如果说两周没写作文,学生就问:“方老师,好想写作文哟,多久才写呀?”从学生盼望作文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体会到了作文教学的成就感。
四、品读作文,奇文共赏
学生作文完成后,最急于要做的事就是盼望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作文的快意。品读自己的作文,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一是可以感觉到自己写的是不是简练生动,视野是否开阔。二是可以增强语感,减少语法错误。三是可以培养想象力。如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阴晴雨雪,我们都可以通过阅读作文,加以想象来再现文中的意境。以读促写,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感受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纠正。同时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读作文的同时,也在品自己的作文,对照检查,借鉴别人长处,看别人作文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这样对比很容易发现差距,就能真正形成“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口头面批,对症下药
学生品读自己的文章后,教师听后及时评讲,指出问题所在,怎样修改。作者随即修改文章,对症下药,时效快,效果好。老师口头面批作文是在全班进行的,虽然只评讲了一个同学的文章,而其他同学则可以受到启发,吸收经验,总结教训。天天如此,全班同学的整体写作能力就会加倍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这种口头面批作文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也可以各抒己见,展开争论。这种作文模式一旦形成,学生就会明白作文是没有什么保留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是乐于与大家分享的。所以即使是胆小者,性格内向者也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大大增强,注意关心学校、班级和社会的热点,关心时事动态。又促进了写作素材的积累,赢得时间,解脱重压。这种方法对于老师来说既减轻了作文积压的重担,又争取了时间。
六、小组改作文,共同提高
经过说作文、写作文、读作文、听作文、评作文几个环节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这就是作文成功的重要标志。当然这个环节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四个人一起共同修改。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促进。评改时,小到一个标点符号或一个不规范的字的一笔一画,大到文章的中心主题和结构层次,同学们都一丝不苟。如果有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太大,而信心不足,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纵比,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收获。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只要不丧失信心,作文总是有希望的。
总而言之,练习作文是一生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把握住作文的各个环节,用听、说、读架起通往写作的桥梁,让学生不是在作文的此岸消极地等渡船过河,而是循着用听、说、读构筑的桥梁,畅通无阻地达到胜利的彼岸。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悟到:小学作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得到鱼,品到鱼,还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得到鱼,怎样烹出鱼的鲜味,真正做到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