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美国艾格菲集团(Agreed)(下称艾格菲)旗下多家子公司正在大规模地物色合适的养猪场,而这些子公司的前身则是中国国内有名的饲料企业,把产业链扩展至生猪养殖业似乎是他们当下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关于“高盛养猪”的消息也引起各方关注。一向与专业的金融市场打交道的跨国投资银行也正跟着中国猪农养起猪来。它们投入巨额资金,四处收购养猪场,为的是这个领域高额的回报率。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生猪市场的步伐似乎越迈越快了。
跨国公司布局中国猪市
艾格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美国内华达州。公司致力于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是惟一一家具有中国背景在美国上市的饲料营养公司。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中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艾格菲看好中国400亿美元以上巨大饲料市场,全面收购了中国的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中国总部设在江西南昌。目前,百世腾养猪事业部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据悉,百世腾现在已经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到100万头。
艾格菲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海南禾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透露,他们的饲料只供应海南市场,但他们在广西、贵州等地均有生猪养殖项目,其兄弟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养殖项目。
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在企业资料里提到,其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混合饲料及高档乳猪料研究与生产的企业,是艾格菲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业,扩展产业链,由原来的饲料生产扩展向生猪养殖业。
国际投行青睐中国农业
据媒体报道,高盛近期斥资大约1.5亿到2亿英镑,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和江西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
实际上,对中国农业感兴趣的并非高盛一家。去年,德意志银行就曾发行DWS全球神农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农业。一个上海大型养猪场的主管透露说、德意志银行愿意用3000万英镑买下该养猪场30%的股份。
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达到6000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就可以大举进入中国大宗肉食品消费市场。
外资成养殖企业“救命草”
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养猪散户开始退场。在福建养猪重镇——福清东南村,由于当地政府养殖场整治工作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东南村大多数养猪户近期将进行拆移,部分规模较小的养猪散户在得到赔偿款后已经打算不再养猪。
目前,福建规模型养猪已经达到80%,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到明年,规模养殖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小区具有适应市场能力强和生产相对稳定等特点。但随着成本的上涨,规模化经营在投入上也很难扩大。目前建一个有500头母猪的养猪场,总投入要700万元左右。此外,大多养猪企业资金不雄厚,因为缺乏抵押物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状况不好,面临巨大风险。大多企业把希望放在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上。在此情况下,如果有资本进入进行合并或收购,自然就成为企业的“救命草”。
面对外国投行开出的高价,不少养猪场老板表示心动。一个来自于中国南方城市的养猪专业户称,“他正在等待着高盛的到来,因为这可能是他的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如果高盛打算购买我的养猪场,我会同意的,这将会是个双赢的交易。”
养猪业利润丰厚是主因
猪肉消费区到主产区的转变,使得福建成为供应全国市场的主要产区,而广东、浙江、上海等向福建大规模调运猪肉,客观上促使猪肉价格上扬。在2006年,一头毛猪要亏损100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能赚2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每头毛猪的利润甚至可达到400元,大约是多年来平均利润的10倍。有人称“从2007年底以来,养猪进入暴利时代。”随着广东、浙江一带养猪量的减少,现在福建一半以上的生猪外调消化,福建猪肉产区已经是全国性的市场。
艾格菲等这些外资企业之所以会盯上中国的养猪市场主要也是因为猪肉的销量占中国13亿人口肉类市场销售量的2/3,而且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猪肉市场的销售也因此而上升。在中国的养猪企业里,总共有6亿头猪,是美国同类企业的6倍之多。
今年2月,中国市场猪肉的价格上升了69%,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因此冲到了8.7%的高位。专家相信目前的中国猪肉市场处于一个相对脆弱的环境下,如果生猪的数量下降1.5%的话,猪肉价格将会出现翻倍增长。
中国规模比较大的养猪公司艾格菲此前就宣布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牧业企业第二季度获得619%的净利润增长,达到420万英镑。艾格菲公司的负责人称,中国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不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机会。该公司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至少可以再购买4个以上的养猪场。
在传统的养猪业中,生猪是家庭饲养而且3/4的生猪分布在小型的农场中。不难看出,这家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养猪业的一次巨大改革来提高自己的优势,购买小型的养猪场然后合并它们成为一个大型的和高效率的养猪场。
对中国养猪行业影响大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对外资进入养殖业这方面是开放的,没有大的政策限制。如果以外资的名义进入,猪场征地不一定能通过政府部门审核。在初期介入中国市场时,外资往往采用的不是全资收购的形式,而是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譬如控股、合资等形式。如眼下百世腾跟各养猪场谈判的都只是合作形式,他们对生猪的收购欲望大过固定资产——猪场。即使投资完成控股后,也只是以经营的形式介入,这样在享受政府补贴方面,还将维持原来的模式。
外资介入养猪对我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隐患的可能。外资进入养殖业,可以促进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更新发展、更好地促进解决中国养殖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的一些问题,带来积极的作用。不过,也要考虑到外资如进入养猪业后,有可能凭借实力优势来掌握价格上的主动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本上养殖业特别是一些小的养殖户会带来冲击。百世腾的投资行为已经引起福建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以百世腾眼下的操作模式,还不足以控制猪肉市场的定价权,但令人担心的是,其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商业行为,业内始终认为百世腾强大收购资本的背后有一定的支撑。
此外,虽然中国养殖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大举推进,但让普通散户彻底离开养殖业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短时间内形成垄断不太可能。大规模的收购看重的是以后的3到5年,甚至是十年的市场。已经在各加工领域颇有斩获的外资可能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深加工领域。据悉,早在2004年,高盛即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2006年更以20.1亿元将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
跨国公司布局中国猪市
艾格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美国内华达州。公司致力于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是惟一一家具有中国背景在美国上市的饲料营养公司。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中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艾格菲看好中国400亿美元以上巨大饲料市场,全面收购了中国的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中国总部设在江西南昌。目前,百世腾养猪事业部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据悉,百世腾现在已经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到100万头。
艾格菲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海南禾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透露,他们的饲料只供应海南市场,但他们在广西、贵州等地均有生猪养殖项目,其兄弟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养殖项目。
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在企业资料里提到,其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混合饲料及高档乳猪料研究与生产的企业,是艾格菲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业,扩展产业链,由原来的饲料生产扩展向生猪养殖业。
国际投行青睐中国农业
据媒体报道,高盛近期斥资大约1.5亿到2亿英镑,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和江西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
实际上,对中国农业感兴趣的并非高盛一家。去年,德意志银行就曾发行DWS全球神农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农业。一个上海大型养猪场的主管透露说、德意志银行愿意用3000万英镑买下该养猪场30%的股份。
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达到6000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德意志银行如果注资成功,就可以大举进入中国大宗肉食品消费市场。
外资成养殖企业“救命草”
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养猪散户开始退场。在福建养猪重镇——福清东南村,由于当地政府养殖场整治工作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东南村大多数养猪户近期将进行拆移,部分规模较小的养猪散户在得到赔偿款后已经打算不再养猪。
目前,福建规模型养猪已经达到80%,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到明年,规模养殖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小区具有适应市场能力强和生产相对稳定等特点。但随着成本的上涨,规模化经营在投入上也很难扩大。目前建一个有500头母猪的养猪场,总投入要700万元左右。此外,大多养猪企业资金不雄厚,因为缺乏抵押物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状况不好,面临巨大风险。大多企业把希望放在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上。在此情况下,如果有资本进入进行合并或收购,自然就成为企业的“救命草”。
面对外国投行开出的高价,不少养猪场老板表示心动。一个来自于中国南方城市的养猪专业户称,“他正在等待着高盛的到来,因为这可能是他的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如果高盛打算购买我的养猪场,我会同意的,这将会是个双赢的交易。”
养猪业利润丰厚是主因
猪肉消费区到主产区的转变,使得福建成为供应全国市场的主要产区,而广东、浙江、上海等向福建大规模调运猪肉,客观上促使猪肉价格上扬。在2006年,一头毛猪要亏损100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能赚2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每头毛猪的利润甚至可达到400元,大约是多年来平均利润的10倍。有人称“从2007年底以来,养猪进入暴利时代。”随着广东、浙江一带养猪量的减少,现在福建一半以上的生猪外调消化,福建猪肉产区已经是全国性的市场。
艾格菲等这些外资企业之所以会盯上中国的养猪市场主要也是因为猪肉的销量占中国13亿人口肉类市场销售量的2/3,而且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猪肉市场的销售也因此而上升。在中国的养猪企业里,总共有6亿头猪,是美国同类企业的6倍之多。
今年2月,中国市场猪肉的价格上升了69%,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因此冲到了8.7%的高位。专家相信目前的中国猪肉市场处于一个相对脆弱的环境下,如果生猪的数量下降1.5%的话,猪肉价格将会出现翻倍增长。
中国规模比较大的养猪公司艾格菲此前就宣布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牧业企业第二季度获得619%的净利润增长,达到420万英镑。艾格菲公司的负责人称,中国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不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机会。该公司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至少可以再购买4个以上的养猪场。
在传统的养猪业中,生猪是家庭饲养而且3/4的生猪分布在小型的农场中。不难看出,这家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养猪业的一次巨大改革来提高自己的优势,购买小型的养猪场然后合并它们成为一个大型的和高效率的养猪场。
对中国养猪行业影响大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对外资进入养殖业这方面是开放的,没有大的政策限制。如果以外资的名义进入,猪场征地不一定能通过政府部门审核。在初期介入中国市场时,外资往往采用的不是全资收购的形式,而是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譬如控股、合资等形式。如眼下百世腾跟各养猪场谈判的都只是合作形式,他们对生猪的收购欲望大过固定资产——猪场。即使投资完成控股后,也只是以经营的形式介入,这样在享受政府补贴方面,还将维持原来的模式。
外资介入养猪对我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隐患的可能。外资进入养殖业,可以促进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更新发展、更好地促进解决中国养殖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的一些问题,带来积极的作用。不过,也要考虑到外资如进入养猪业后,有可能凭借实力优势来掌握价格上的主动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本上养殖业特别是一些小的养殖户会带来冲击。百世腾的投资行为已经引起福建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以百世腾眼下的操作模式,还不足以控制猪肉市场的定价权,但令人担心的是,其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商业行为,业内始终认为百世腾强大收购资本的背后有一定的支撑。
此外,虽然中国养殖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大举推进,但让普通散户彻底离开养殖业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短时间内形成垄断不太可能。大规模的收购看重的是以后的3到5年,甚至是十年的市场。已经在各加工领域颇有斩获的外资可能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深加工领域。据悉,早在2004年,高盛即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2006年更以20.1亿元将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