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建设发展的历史,总结西方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要在实现30年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强国,除了扩大内需,激活市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外,必须由单纯重视资本积累向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转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连续30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由初期开始向中后期转变。随着这样的转变,工业化初期靠资本积累扩大规模促进增长的方式,也转化为工业化中后期主要靠知识和技术积累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效益保持增长的方式。这种转变的必然性就在于我国在工业化的初期,是重点解决产品不丰富条件下的量的不足,因而是资本积累的状况决定着经济的增长;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是重点解决产品丰富需求多样化条件下的质的不足,因而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状况决定着经济的增长。这种转变的结果,必然是谁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谁就掌握了更多的增长主动权。这种转变并不为我们国家所独有的,它反映的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推进工业化的规律。在我国已经进入依靠知识和技术积累实现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必须抛弃只重视资本积累,不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的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树立知识和技术引领发展的新思维,学会运用知识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主动权。
战胜金融危机,建设经济强国客观上要求加快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因此无论是传统资本主义还是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各类内容的经济危机并不足为怪。问题是经济危机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能实现新的经济发展。这除了他们进行一些不触及制度本质的改革外,最重要的还是深厚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发挥了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的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财富资本遭到巨大破坏,但知识和技术资本却保留了下来。一旦人类需求的永恒性使市场出现好转,它们又会进入稳定和发展的新阶段。这次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长,并且仍在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拟经济破坏了实体经济的知识和技术积累,致使经济恢复缺乏有力的支撑。虽然由此断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从此走向衰落为时尚早,但是实体经济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得有一个经济结构重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这至少说明了西方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吸取教训,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在发挥制度优势的同时,加快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步伐。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同样也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物质财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它们靠国家凝聚力,依托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很快又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如果只有资本积累或停留在资本积累阶段,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我们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实现单纯重视资本积累向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转变。只有知识和技术积累也走在世界前面,才可能建成世界强国。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必须高度重视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是人类知识和技术积累和传承的平台。只有高度重视教育,知识和技术积累才有基础性保障。重视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许多地方重视教育往往停留在文件上和口头上,原因是教育不能生产GDP和增加财政收入,这在以“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财政增收的多少论英雄”的地方,轻视教育的现象尤其严重。解决教育优先的问题,关键还是树立教育既是强国之基,也是强省、强市、强县之基的观念,充分认识世界上的强国首先强在教育,弱国也是弱在教育。我们要强国,必须首先强教育,教育是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的基石。只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才能把重视教育由被迫变成自觉。其次必须重视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投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教育投入仍停留在学校规模和硬件建设上,而如何通过投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却做得不够。漂亮的教学楼不等于能产生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的产生,需要投入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需要极大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懂得教育规律而不是行政化的管理者,这方面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其三,必须全面加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教育。人类传承的知识和技术是多方面的。不能从急功近利的角度只重视实用技术教育,忽视基础理论教育。在一些地方这个问题还很突出。实用技术和知识是我们今天和明天经济发展的保证,而基础理论知识决定着我们的后天和长期发展。我们可以根据各地教育类型的差别有重点地加强薄弱环节,但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忘记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才能保证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必须实行开放教育。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仍然是在许多地方做得不够、不好的问题。知识技术的积累与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实现的。雨果在他的“笑面人”中曾这样形容中国的落后,他说在中国,一旦有一项新的发明和技术,马上就把它封在坛子里,而在欧洲,一旦有了一项新的发明和技术马上变成时髦。不开放,封闭式的教育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会僵化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为学生所学所用,不能使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得到普及,从而转化为生产力。我认为仅从知识和技术积累的角度说,我们的教育必须实现三方面开放,一是对社会开放,实现知识和技术在校内与校外的互动;二是对同类学校的开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对国外的开放,吸收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培养掌握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一流人才。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和人才。
创新与人才和知识技术积累有着正相关关系,不重视创新和人才的国家,不可能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而不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国家,同样也不会重视创新和人才。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都是如此。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连续多年的增长,创新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正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也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知识和技术积累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科技创新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的,站在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并不多,这决定着我国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层次和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必须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必须重视能够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我国产业水平的重大创新。这样的创新,才能缩小我国同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对人才的重视也是知识和技术积累的特征。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人才的层次和水平越高,对知识和技术承载力和转化力越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的泛化,在一些地方对人才的重视,正在随着官本位、资本位、商本位的盛行而淡化,许多人才在新的“知识无用论”潮流中显得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国家之痛,民族之悲哀。相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尽管遇到了经济危机,但在培养后备优秀人才方面却毫不吝啬。据《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均投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两倍,全球排名前20位和前40位的大学,美国均占75%,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大学,美国占58%。美国还通过人才移民战略、招收并挽留外国留学生战略、双重国籍等战略广揽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于2008年进行的调查认为,美国最大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其动力来自于在为美国工作的全球最优秀人才。集聚人才,就是积累知识和技术,一个国家拥有人才,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当前更应该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
特别是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新机遇,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到国外著名大学购买科技成果等形式,加速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韩国在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就曾采取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战略。据有关资料介绍,60年代70年代,韩国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到1987年间,其生产效率已经比美国高出1.5倍,比英国高2.6倍,仅略低于日本。对此,德国经济学家霍普曼指出,韩国人由于充分利用了先进工业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利用了“后发展国家”的效应,使自己的工业化速度比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时间整整快了3-4倍。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我国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所取得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在加大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支撑我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
刘学谦,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韩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导师。是我国知名的社会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专家,也是我国知名的交叉科学研究专家。刘学谦同志先后编著著作22部,发表论文60余篇。由他担任主编之一的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辞典》,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他个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群体凝聚力学》,成为开创新学科之作;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主持撰写《可持续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他的关于国家凝聚力的理论,关于加强我国知识和技术积累的观点,被国内多家报刊和主流网站多次刊发。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连续30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由初期开始向中后期转变。随着这样的转变,工业化初期靠资本积累扩大规模促进增长的方式,也转化为工业化中后期主要靠知识和技术积累所形成的竞争优势效益保持增长的方式。这种转变的必然性就在于我国在工业化的初期,是重点解决产品不丰富条件下的量的不足,因而是资本积累的状况决定着经济的增长;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是重点解决产品丰富需求多样化条件下的质的不足,因而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状况决定着经济的增长。这种转变的结果,必然是谁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技术的积累,谁就掌握了更多的增长主动权。这种转变并不为我们国家所独有的,它反映的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推进工业化的规律。在我国已经进入依靠知识和技术积累实现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必须抛弃只重视资本积累,不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的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树立知识和技术引领发展的新思维,学会运用知识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推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主动权。
战胜金融危机,建设经济强国客观上要求加快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因此无论是传统资本主义还是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各类内容的经济危机并不足为怪。问题是经济危机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能实现新的经济发展。这除了他们进行一些不触及制度本质的改革外,最重要的还是深厚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发挥了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的每次经济危机,都使财富资本遭到巨大破坏,但知识和技术资本却保留了下来。一旦人类需求的永恒性使市场出现好转,它们又会进入稳定和发展的新阶段。这次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长,并且仍在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拟经济破坏了实体经济的知识和技术积累,致使经济恢复缺乏有力的支撑。虽然由此断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会从此走向衰落为时尚早,但是实体经济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得有一个经济结构重构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这至少说明了西方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吸取教训,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在发挥制度优势的同时,加快知识和技术积累的步伐。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同样也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物质财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它们靠国家凝聚力,依托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很快又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资本积累,很快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如果只有资本积累或停留在资本积累阶段,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我们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实现单纯重视资本积累向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转变。只有知识和技术积累也走在世界前面,才可能建成世界强国。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必须高度重视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是人类知识和技术积累和传承的平台。只有高度重视教育,知识和技术积累才有基础性保障。重视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许多地方重视教育往往停留在文件上和口头上,原因是教育不能生产GDP和增加财政收入,这在以“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财政增收的多少论英雄”的地方,轻视教育的现象尤其严重。解决教育优先的问题,关键还是树立教育既是强国之基,也是强省、强市、强县之基的观念,充分认识世界上的强国首先强在教育,弱国也是弱在教育。我们要强国,必须首先强教育,教育是国家兴亡、民族复兴的基石。只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才能把重视教育由被迫变成自觉。其次必须重视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投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教育投入仍停留在学校规模和硬件建设上,而如何通过投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却做得不够。漂亮的教学楼不等于能产生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的产生,需要投入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需要极大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懂得教育规律而不是行政化的管理者,这方面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其三,必须全面加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教育。人类传承的知识和技术是多方面的。不能从急功近利的角度只重视实用技术教育,忽视基础理论教育。在一些地方这个问题还很突出。实用技术和知识是我们今天和明天经济发展的保证,而基础理论知识决定着我们的后天和长期发展。我们可以根据各地教育类型的差别有重点地加强薄弱环节,但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忘记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才能保证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最后,必须实行开放教育。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仍然是在许多地方做得不够、不好的问题。知识技术的积累与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实现的。雨果在他的“笑面人”中曾这样形容中国的落后,他说在中国,一旦有一项新的发明和技术,马上就把它封在坛子里,而在欧洲,一旦有了一项新的发明和技术马上变成时髦。不开放,封闭式的教育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会僵化学生的知识,不能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为学生所学所用,不能使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得到普及,从而转化为生产力。我认为仅从知识和技术积累的角度说,我们的教育必须实现三方面开放,一是对社会开放,实现知识和技术在校内与校外的互动;二是对同类学校的开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三是对国外的开放,吸收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培养掌握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一流人才。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和人才。
创新与人才和知识技术积累有着正相关关系,不重视创新和人才的国家,不可能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而不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国家,同样也不会重视创新和人才。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都是如此。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连续多年的增长,创新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正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也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知识和技术积累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科技创新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的,站在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创新成果并不多,这决定着我国知识和技术积累的层次和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必须重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必须重视能够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我国产业水平的重大创新。这样的创新,才能缩小我国同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对人才的重视也是知识和技术积累的特征。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人才的层次和水平越高,对知识和技术承载力和转化力越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的泛化,在一些地方对人才的重视,正在随着官本位、资本位、商本位的盛行而淡化,许多人才在新的“知识无用论”潮流中显得无所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国家之痛,民族之悲哀。相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尽管遇到了经济危机,但在培养后备优秀人才方面却毫不吝啬。据《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均投资是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两倍,全球排名前20位和前40位的大学,美国均占75%,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大学,美国占58%。美国还通过人才移民战略、招收并挽留外国留学生战略、双重国籍等战略广揽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于2008年进行的调查认为,美国最大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其动力来自于在为美国工作的全球最优秀人才。集聚人才,就是积累知识和技术,一个国家拥有人才,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高度重视知识和技术积累,当前更应该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
特别是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新机遇,通过企业并购、技术合作,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到国外著名大学购买科技成果等形式,加速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韩国在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就曾采取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战略。据有关资料介绍,60年代70年代,韩国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到1987年间,其生产效率已经比美国高出1.5倍,比英国高2.6倍,仅略低于日本。对此,德国经济学家霍普曼指出,韩国人由于充分利用了先进工业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利用了“后发展国家”的效应,使自己的工业化速度比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时间整整快了3-4倍。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我国利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所取得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在加大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支撑我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作者简介:
刘学谦,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韩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导师。是我国知名的社会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专家,也是我国知名的交叉科学研究专家。刘学谦同志先后编著著作22部,发表论文60余篇。由他担任主编之一的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辞典》,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他个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群体凝聚力学》,成为开创新学科之作;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主持撰写《可持续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他的关于国家凝聚力的理论,关于加强我国知识和技术积累的观点,被国内多家报刊和主流网站多次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