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害怕写作,缺乏主动的意识,不仅写作时间过长,写出的文章也单调乏味,甚至脱离生活。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素材”,只有学生脑中有了素材,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内容丰富。
一、学以致用,在课堂中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素材,要有一定的阅历,要多走多看。但是面对课业负担,学生可能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亲身游历名胜古迹,也因为年龄的限制,还没有积淀足够多的体验和感知。其实在学生的身边,在校园内,甚至在课堂上,就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有文学价值与实际教育意义的,蕴藏的写作素材十分丰富。比如一些實用的成语:形容季节的——春意盎然、秋高气爽、白雪皑皑;形容人物的——和蔼可亲、文质彬彬、德高望重;表达心情的——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但是这些存在于课本中的素材大多都被学生忽视了,这相当于无意中屏蔽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搜集渠道。因此,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重积累书中优美的词句和有意义的事例,对于比较经典的课文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注重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兼顾作者运用的巧妙写作手法,还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黄山奇松》这一课就是非常好的仿写素材,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观察更多的“奇松”图片,自主选择最想描写的那一棵,模仿这一课的文章写作特点,抓住奇松的形态特点和个性特点,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仿写。学生有课文作为参考,不会不知所措,还能学会观察和想象,使自己作文中的语言更加凝练和生动形象。
二、善于观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扩展视野。因此,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生活,感受身边的现象,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日常生活中,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与父母和朋友的沟通中或自己将某一件事付诸行动时都会产生一些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积淀丰富的情感,将生活中的一些人或有趣的事记在脑中。这样,学生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甚至是见解独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感悟生活亦是如此。教师可以一件事或是一种物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写作素材,观察、欣赏了桂花,有的学生会写:桂花有四片黄色花瓣,几粒淡黄色花蕊;有的学生会写:桂花树的叶端尖尖的,墨绿色的叶子被阳光照得十分耀眼;还有的学生会写:桂花的香味四溢,扑鼻而来……根据学生写作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教会同学们怎样全面地观察,使自己的思路更宽阔,使作文内容更丰富。
三、勤于体验,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积累素材。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应先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投入到集体活动中,提高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特色活动,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体验效果和阅历。教师还应多调动家校合力,寻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于课堂的快乐,在实践体验的乐趣中积累素材。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纪律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的快乐。回到学校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老人说的让自己感动的话,也可以回忆这一天中自己的心灵感触,继而要求学生用文本的形式将这一天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相信经过切身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不会空洞无趣、没有真情实感,而是会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真实、生动。
总之,写作与素材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学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会从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
一、学以致用,在课堂中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素材,要有一定的阅历,要多走多看。但是面对课业负担,学生可能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亲身游历名胜古迹,也因为年龄的限制,还没有积淀足够多的体验和感知。其实在学生的身边,在校园内,甚至在课堂上,就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有文学价值与实际教育意义的,蕴藏的写作素材十分丰富。比如一些實用的成语:形容季节的——春意盎然、秋高气爽、白雪皑皑;形容人物的——和蔼可亲、文质彬彬、德高望重;表达心情的——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欣喜若狂……但是这些存在于课本中的素材大多都被学生忽视了,这相当于无意中屏蔽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搜集渠道。因此,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重积累书中优美的词句和有意义的事例,对于比较经典的课文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在注重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兼顾作者运用的巧妙写作手法,还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黄山奇松》这一课就是非常好的仿写素材,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观察更多的“奇松”图片,自主选择最想描写的那一棵,模仿这一课的文章写作特点,抓住奇松的形态特点和个性特点,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仿写。学生有课文作为参考,不会不知所措,还能学会观察和想象,使自己作文中的语言更加凝练和生动形象。
二、善于观察,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只有用心观察才能扩展视野。因此,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生活,感受身边的现象,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日常生活中,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与父母和朋友的沟通中或自己将某一件事付诸行动时都会产生一些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积淀丰富的情感,将生活中的一些人或有趣的事记在脑中。这样,学生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甚至是见解独到。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感悟生活亦是如此。教师可以一件事或是一种物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和看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写作素材,观察、欣赏了桂花,有的学生会写:桂花有四片黄色花瓣,几粒淡黄色花蕊;有的学生会写:桂花树的叶端尖尖的,墨绿色的叶子被阳光照得十分耀眼;还有的学生会写:桂花的香味四溢,扑鼻而来……根据学生写作的不同方面,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整合在一起,教会同学们怎样全面地观察,使自己的思路更宽阔,使作文内容更丰富。
三、勤于体验,在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可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积累素材。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应先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投入到集体活动中,提高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也可以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特色活动,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体验效果和阅历。教师还应多调动家校合力,寻求家长的配合,建议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于课堂的快乐,在实践体验的乐趣中积累素材。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纪律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让学生们体验到付出的快乐。回到学校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老人说的让自己感动的话,也可以回忆这一天中自己的心灵感触,继而要求学生用文本的形式将这一天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相信经过切身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不会空洞无趣、没有真情实感,而是会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真实、生动。
总之,写作与素材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学会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会从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并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