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金,一个全世界科学界几乎无人不晓的名字,是与他的健康状况和非凡的科学成就所构成的奇迹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有“尚在人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英国“国宝级”科学家之称。
最近,沪上媒体转载英国媒体的报道称,正是这位已经68岁的科学家,在一次发言中对政府采取削减科研经费的政策表示不满,并打算离开他工作了50年的剑桥大学,移民加拿大。
我相信英国媒体的这一报道,决非空穴来风。从这篇报道提供的几个事实看,霍金对政府的不满是有道理的。首先,早在2008年,英国政府削减科研经费8000万英镑,使英国许多大学的科研活动陷入困境;其次,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英国政府已经宣布在5年内将削减高等教育经费10亿英镑;再次,也是给霍金打击最大的一点——这两年霍金开展了一项新计划,即“哥找非洲的‘爱因斯坦'”,但英国政府拒绝为这项计划投资,最后他在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和科学家提供的7500万英镑的资助下,才使这一计划得以实现。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差不多所有国家都遇到了一个资金严重不足和需要巨大财力来激活经济的矛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各有一招。谁的招数有力,经济回暖也快,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较起来,英国政府采取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的做法,大概是属于走进恶性循环的“下下策”了。理由有三:一、从“科技是生产力”角度看,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实际上就是在折生产力的翅膀,在这种情况下,要经济复苏、走出困境,恐怕就不现实了;二、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可能会省出一些钱来派别的用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便会直接导致一些科研项目成为“无米之炊”,导致高等教育“减速运行”,看起来这只是暂时的无奈选择,问题是这样做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以后十年二十年都是难以弥补、追上的;三、由于这种削减经费的政策出台,使一些科学家失去的大显身手的舞台,以致一批重量级的科学家流失,请问还有什么比这种流失更为不堪的呢?要看到,杰出的霍金只有一个,而且是瘫坐在轮椅上的一个,如果他真的移民别的国家,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耻大辱。
由此,我联想到了咱们中国。早在1998年,中国科学院主持出版了《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对21世纪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论证性思考;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袂向科技界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与此同时,中国科学界还提出了“21世纪科技难题”、“21世纪的地球科学28个难题”、“21世纪四大化学难题”,等等。当然,新的科学难题还会不断冒出来。一方面,那么多的科技难题摆在中国人面前是事实,另一方面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事实,要逐一解决这些难题,提升国家的整体科学实力,需要一大批科学工作者,需要一大群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但是,据我所知,一些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因经费困难而无法立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博士、博士后因科研机构这个“清水衙门”的收入太低而不得不转向高收入的行业,一些优秀科学家因无用武之地而去了国外,一些出国深造的精英因上述原因长期滞留国外的现象,恐怕为数不少。从这个意义上说,霍金的移民打算,对于我们来说,多少是个警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把重视对科学家的培养、珍视科学家的劳动、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等列入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中。要意识到,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最近,沪上媒体转载英国媒体的报道称,正是这位已经68岁的科学家,在一次发言中对政府采取削减科研经费的政策表示不满,并打算离开他工作了50年的剑桥大学,移民加拿大。
我相信英国媒体的这一报道,决非空穴来风。从这篇报道提供的几个事实看,霍金对政府的不满是有道理的。首先,早在2008年,英国政府削减科研经费8000万英镑,使英国许多大学的科研活动陷入困境;其次,为了减少财政赤字,英国政府已经宣布在5年内将削减高等教育经费10亿英镑;再次,也是给霍金打击最大的一点——这两年霍金开展了一项新计划,即“哥找非洲的‘爱因斯坦'”,但英国政府拒绝为这项计划投资,最后他在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和科学家提供的7500万英镑的资助下,才使这一计划得以实现。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差不多所有国家都遇到了一个资金严重不足和需要巨大财力来激活经济的矛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各有一招。谁的招数有力,经济回暖也快,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较起来,英国政府采取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的做法,大概是属于走进恶性循环的“下下策”了。理由有三:一、从“科技是生产力”角度看,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实际上就是在折生产力的翅膀,在这种情况下,要经济复苏、走出困境,恐怕就不现实了;二、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与高等教育经费,可能会省出一些钱来派别的用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便会直接导致一些科研项目成为“无米之炊”,导致高等教育“减速运行”,看起来这只是暂时的无奈选择,问题是这样做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以后十年二十年都是难以弥补、追上的;三、由于这种削减经费的政策出台,使一些科学家失去的大显身手的舞台,以致一批重量级的科学家流失,请问还有什么比这种流失更为不堪的呢?要看到,杰出的霍金只有一个,而且是瘫坐在轮椅上的一个,如果他真的移民别的国家,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耻大辱。
由此,我联想到了咱们中国。早在1998年,中国科学院主持出版了《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对21世纪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论证性思考;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袂向科技界征集“10000个科学难题”;与此同时,中国科学界还提出了“21世纪科技难题”、“21世纪的地球科学28个难题”、“21世纪四大化学难题”,等等。当然,新的科学难题还会不断冒出来。一方面,那么多的科技难题摆在中国人面前是事实,另一方面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事实,要逐一解决这些难题,提升国家的整体科学实力,需要一大批科学工作者,需要一大群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但是,据我所知,一些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因经费困难而无法立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博士、博士后因科研机构这个“清水衙门”的收入太低而不得不转向高收入的行业,一些优秀科学家因无用武之地而去了国外,一些出国深造的精英因上述原因长期滞留国外的现象,恐怕为数不少。从这个意义上说,霍金的移民打算,对于我们来说,多少是个警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把重视对科学家的培养、珍视科学家的劳动、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等列入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中。要意识到,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