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杂志在2005年第4期的时候刊登了 “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被誉为“当代大学生楷模”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的感人事迹,我们没想到的是,一年后的现在,徐本禹的故事会牵引出一个更加美丽的故事,也许,这就是爱心接力,爱,会永远延续……
效仿徐本禹:女大学生爱心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
1982年3月,李华芬出生在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严湾村。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在滔河三中教书,母亲在家务农。
2003年高考过后,李华芬幸运地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了,她的弟弟和妹妹也通过中考顺利地考入高中。李华芬内心十分清楚他们这清贫之家是难以承担姐弟三人高额的学费的,思考再三,懂事的她含泪放弃了西安交通大学,选择了学制为两年,学费每期2800元的郑州财经学院国贸系电子商务专业自考班。
到校后,李华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整日埋头苦学,就是到了周末,别的同学泡在网吧或咖啡厅时,她仍在宿舍里苦读。
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李华芬被一个同学强拉到学校网络室上网。就是这个晚上,她在网上“天涯社区”的贴图专区看到了一个名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贴子,贴子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大学生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图片中那破烂不堪的校舍、衣衫褴褛的孩子、徐本禹坚定的表情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使李华芬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也就是在这一刻,她决定要为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华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捡空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品,然后换成钱。她准备把钱攒到一定数量后,资助徐本禹支教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她的行为感染了同寝室的同学,大家都主动帮她去拾废品。
一个月过去了,李华芬在同学的帮助下一共攒了342元。经过多方打听,李华芬联系上了远在贵州支教的徐本禹。电话中李华芬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动情地说:“徐大哥,一个月前我从网上看到你的事迹后,十分感动。这一个月来,我们拾废品攒了342元钱,已全部给你寄去了,算是我们对山区孩子尽一点微薄之力吧,而且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再过一年我就毕业了,我希望自己毕业后,也跟随你的脚步走下去。”
电话那边的徐本禹激动得连声说:“谢谢,欢迎你能来这里支教。”
李华芬除了在校内捡废品外,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社区和街道捡。2004年“十一”长假,别的同学们都外出游玩了,李华芬却拿出了当月生活费100元,来到二七路景田花园小区内收废品。一个保安讽刺地说:“我在这里干了5年多保安,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捡破烂。”保安的话让李华芬的脸一下子红了,但她没吱声,继续挨家挨户去收废品。
7天长假过去了,李华芬挣了168元。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她又攒了300元钱,这些钱她马上给贵州山区寄了过去。徐本禹把远在河南的李华芬靠拾废品资助他们的事迹告诉了全班同学,孩子们都对远方的这位姐姐充满了敬意。
一天,李华芬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位也在捡易拉罐的女学生。原来这名叫白雪娇的同学也在“天涯社区”看到了同样的贴子,也跟她想到一块了。两个女孩子一合计,向全校发起倡议:“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废报纸做起,关注那些贫困的失学儿童。”
在李华芬的带动下,捡矿泉水瓶和易拉罐成为河南财经学院自考部师生的自觉行为,其中一位50多岁的老师坚持每天在校园和街头捡瓶子,他动情地说:“我做好了才能够教育别人。”
就在李华芬把“拾废助教”变成学院的一种风尚的时候,病魔突然袭向了这位善良的女大学生。
跋山涉水,绝症姐姐誓死要见山区穷孩子们一面
2005年1月9日,李华芬突然昏倒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急忙把她送到河南省中医院抢救。经过检查,医生沉重地告诉李华芬,她患了急性粒白血病。医生的话把大家都击懵了,李华芬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老师和同学们紧急行动起来,凑了3000元钱,让李华芬住院进行了暂时的药物控制,并通知了她的父母。接到电话后,李华芬父母如遭雷轰,当即取出了所有的积蓄,并变卖了一头牛和几头猪,凑齐了1万元连夜赶到郑州。
但李华芬每月一次的化疗所需费用不菲,她父母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河南省财经学院的同学们自发地以各种方式为李华芬募捐,又凑齐了几次化疗的费用。
2005年3月底,李华芬开始觉得自己治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她暗想,在自己死之前无论如何也要见见那些远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于是,身体状况略有好转后,她给徐本禹打了一个电话,然后瞒着医生和家人偷偷登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坐了火车转汽车,坐了汽车转拖拉机,最后拖着病弱的身子,徒步翻了两座大山。
经过3天的折腾,这天下午6点钟,李华芬走到距大石村还有一段距离的大田村时,闻讯赶来的徐本禹的学生、已上五年级的高玮带着一些同学来迎接她了。
眼看天色渐黑,前面还有一段山路,高玮拉着李华芬来到自己家。到高家后,李华芬惊呆了,她本来是穷人家的女儿,但是她没有想到还有这么穷的人家。
第二天临走,李华芬拿出50元钱塞给高玮,还把自己随身带的衬衣送给了她。
第二天,李华芬终于来到了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徐本禹领着全校师生出来迎接她。孩子们围了上来,向他们心爱的姐姐问长问短。李华芬看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庞,再看看他们几乎没有一个穿着完整的鞋子,也没有一个穿没补丁的衣服,心再次被震撼了:“弟弟妹妹们,再有半年,姐姐就要毕业了,到时候姐姐一定回来教大家念书。”说着,她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又有谁知道,她的生命之烛正在一点点熄灭呢?
很快七天过去了,李华芬该回去了,几天来的旅途奔波,再加上饮食不良,她的病情又严重起来,好几次都差点晕过去,但她一直暗暗坚持着,没让徐本禹和他的学生们发现。
她回去那天,全校师生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学校派了几名大一点的孩子做代表,和老师一起把李华芬送上了开往县城的班车。孩子们和李华芬依依泪别,车启动后,李华芬把头伸出窗外大声地喊:“我一定会再来的!”
姐姐不倒,远方的弟弟妹妹泪洒反哺路
这次贵州之行,激起了李华芬战胜病魔的意志,她在心里发誓,一定配合医生治疗,把病治好,返回贵州山区支教!
李华芬从贵州回来不久,徐本禹就从白雪娇那里得知了她的病情和她此次贵州之行的目的。
2005年4月24日,贵州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到办公室交作业的班长无意间听到了徐本禹和学校其他教师在讨论该怎样帮助李华芬。当天下午,下着毛毛细雨,大石小学教室前面排起了一支长长的捐助队伍,足有100多米,衣衫褴褛的孩子依次走向募捐箱投下手中仅有的钱, 5角、1角、2角、1元、2元、3元……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捐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张缺了边的1角钱。
徐本禹看着这一幕,眼睛湿润了,他拿出自己半个月的工资200元,噙着泪水一步步走向募捐箱……
最后,大石小学的203名师生(193名学生,10名老师)捐助的915.3元人民币,加上大水乡书记、镇长和纪委书记的捐款共计1115.3元寄到了李华芬手中。随钱寄来的还有16封字迹稚嫩的信,其中一封是一个二年级小女生写的:“华芬姐姐,你好!你病得这么重,还在想着帮助我们,此刻我口袋中只有这1角钱,我觉得这很对不起你……我们全部同学都捐了钱,有很多同学都比我捐的多……你要坚强、再坚强,一定要早日战胜病魔,再来学校看我们!”读着小女孩的信,李华芬的眼睛模糊了……孩子们在学校连午饭都不舍得吃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她心想:这1000多元钱可以救助多少个失学的孩子呀!于是,她把钱退了回去,但徐本禹又再次将钱寄了回来,并在电话中再三嘱咐:“这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你无论如何也得收下……”
2005年5月13日,贫困女大学生资助山区孩子的感人故事传到了网络上,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各地许多有爱心的网友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阳江市司法局读者寄来500元,柳州市李富苍伯伯捐了100元,后来他又发动不知姓名的其他人捐助了1200元,还有很多没有姓名和详细地址的好心人,30元、50元、100元地汇来。
2005年5月20日,“互联网公益日”这天,徐本禹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手机和数码相机进行义卖,所得全部寄给李华芬作药费。在徐本禹的带动下,很多网友纷纷拍卖自己的心爱之物来帮助李华芬。仅这一天,就募捐到人民币2.5万元,中国互联网协会把这笔钱及时转给了李华芬;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零钱慈善募捐办公室”也将公益短信募集到的8858元善款转给了李华芬。
拿到这些捐款的时候,李华芬想到的是把这些钱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但是她的想法遭到了徐本禹和好友白雪娇的极力反对:“这笔钱固然可以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可以改善学校的状况,但如果你的身体康复了,你一定能够做出更多帮助孩子们的事情!”
李华芬被说服了。2005年9月6日,她再次来到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程志认为她化疗反映很好,非常适合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005年9月22日,已经回到武汉华中农大读研究生的徐本禹乘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专程来看望李华芬,临走的时候,他拿出一个信封交给李华芬,里面是他最近在学校获得的500元奖学金。结果这份厚重的情义,李华芬的眼眶湿润了。
2005年10月17日,病床上的李华芬收到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的邀请信,请她10月31日赴京录制专题节目。读完邀请信,李华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平静地告诉大家,能够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栏目,她感到很荣幸,她要把自己在贵州的经历告诉大家,请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改变贫困的命运。
2006年元月6日,李花芬在河南省中医院做了自体移植手术,手术十分顺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就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再次来到她朝思慕想的山区执教,和远方的弟弟妹妹们相聚……
效仿徐本禹:女大学生爱心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
1982年3月,李华芬出生在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严湾村。她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在滔河三中教书,母亲在家务农。
2003年高考过后,李华芬幸运地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了,她的弟弟和妹妹也通过中考顺利地考入高中。李华芬内心十分清楚他们这清贫之家是难以承担姐弟三人高额的学费的,思考再三,懂事的她含泪放弃了西安交通大学,选择了学制为两年,学费每期2800元的郑州财经学院国贸系电子商务专业自考班。
到校后,李华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整日埋头苦学,就是到了周末,别的同学泡在网吧或咖啡厅时,她仍在宿舍里苦读。
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李华芬被一个同学强拉到学校网络室上网。就是这个晚上,她在网上“天涯社区”的贴图专区看到了一个名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贴子,贴子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大学生徐本禹的感人事迹。图片中那破烂不堪的校舍、衣衫褴褛的孩子、徐本禹坚定的表情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使李华芬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也就是在这一刻,她决定要为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华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捡空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品,然后换成钱。她准备把钱攒到一定数量后,资助徐本禹支教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孩子们。她的行为感染了同寝室的同学,大家都主动帮她去拾废品。
一个月过去了,李华芬在同学的帮助下一共攒了342元。经过多方打听,李华芬联系上了远在贵州支教的徐本禹。电话中李华芬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动情地说:“徐大哥,一个月前我从网上看到你的事迹后,十分感动。这一个月来,我们拾废品攒了342元钱,已全部给你寄去了,算是我们对山区孩子尽一点微薄之力吧,而且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再过一年我就毕业了,我希望自己毕业后,也跟随你的脚步走下去。”
电话那边的徐本禹激动得连声说:“谢谢,欢迎你能来这里支教。”
李华芬除了在校内捡废品外,还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社区和街道捡。2004年“十一”长假,别的同学们都外出游玩了,李华芬却拿出了当月生活费100元,来到二七路景田花园小区内收废品。一个保安讽刺地说:“我在这里干了5年多保安,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捡破烂。”保安的话让李华芬的脸一下子红了,但她没吱声,继续挨家挨户去收废品。
7天长假过去了,李华芬挣了168元。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她又攒了300元钱,这些钱她马上给贵州山区寄了过去。徐本禹把远在河南的李华芬靠拾废品资助他们的事迹告诉了全班同学,孩子们都对远方的这位姐姐充满了敬意。
一天,李华芬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位也在捡易拉罐的女学生。原来这名叫白雪娇的同学也在“天涯社区”看到了同样的贴子,也跟她想到一块了。两个女孩子一合计,向全校发起倡议:“让我们从捐献一个空瓶子、一张废报纸做起,关注那些贫困的失学儿童。”
在李华芬的带动下,捡矿泉水瓶和易拉罐成为河南财经学院自考部师生的自觉行为,其中一位50多岁的老师坚持每天在校园和街头捡瓶子,他动情地说:“我做好了才能够教育别人。”
就在李华芬把“拾废助教”变成学院的一种风尚的时候,病魔突然袭向了这位善良的女大学生。
跋山涉水,绝症姐姐誓死要见山区穷孩子们一面
2005年1月9日,李华芬突然昏倒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急忙把她送到河南省中医院抢救。经过检查,医生沉重地告诉李华芬,她患了急性粒白血病。医生的话把大家都击懵了,李华芬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老师和同学们紧急行动起来,凑了3000元钱,让李华芬住院进行了暂时的药物控制,并通知了她的父母。接到电话后,李华芬父母如遭雷轰,当即取出了所有的积蓄,并变卖了一头牛和几头猪,凑齐了1万元连夜赶到郑州。
但李华芬每月一次的化疗所需费用不菲,她父母带来的钱很快就花光了。河南省财经学院的同学们自发地以各种方式为李华芬募捐,又凑齐了几次化疗的费用。
2005年3月底,李华芬开始觉得自己治愈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她暗想,在自己死之前无论如何也要见见那些远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于是,身体状况略有好转后,她给徐本禹打了一个电话,然后瞒着医生和家人偷偷登上了前往贵州的列车。坐了火车转汽车,坐了汽车转拖拉机,最后拖着病弱的身子,徒步翻了两座大山。
经过3天的折腾,这天下午6点钟,李华芬走到距大石村还有一段距离的大田村时,闻讯赶来的徐本禹的学生、已上五年级的高玮带着一些同学来迎接她了。
眼看天色渐黑,前面还有一段山路,高玮拉着李华芬来到自己家。到高家后,李华芬惊呆了,她本来是穷人家的女儿,但是她没有想到还有这么穷的人家。
第二天临走,李华芬拿出50元钱塞给高玮,还把自己随身带的衬衣送给了她。
第二天,李华芬终于来到了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徐本禹领着全校师生出来迎接她。孩子们围了上来,向他们心爱的姐姐问长问短。李华芬看着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庞,再看看他们几乎没有一个穿着完整的鞋子,也没有一个穿没补丁的衣服,心再次被震撼了:“弟弟妹妹们,再有半年,姐姐就要毕业了,到时候姐姐一定回来教大家念书。”说着,她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又有谁知道,她的生命之烛正在一点点熄灭呢?
很快七天过去了,李华芬该回去了,几天来的旅途奔波,再加上饮食不良,她的病情又严重起来,好几次都差点晕过去,但她一直暗暗坚持着,没让徐本禹和他的学生们发现。
她回去那天,全校师生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学校派了几名大一点的孩子做代表,和老师一起把李华芬送上了开往县城的班车。孩子们和李华芬依依泪别,车启动后,李华芬把头伸出窗外大声地喊:“我一定会再来的!”
姐姐不倒,远方的弟弟妹妹泪洒反哺路
这次贵州之行,激起了李华芬战胜病魔的意志,她在心里发誓,一定配合医生治疗,把病治好,返回贵州山区支教!
李华芬从贵州回来不久,徐本禹就从白雪娇那里得知了她的病情和她此次贵州之行的目的。
2005年4月24日,贵州大水乡大石村华农大石小学,到办公室交作业的班长无意间听到了徐本禹和学校其他教师在讨论该怎样帮助李华芬。当天下午,下着毛毛细雨,大石小学教室前面排起了一支长长的捐助队伍,足有100多米,衣衫褴褛的孩子依次走向募捐箱投下手中仅有的钱, 5角、1角、2角、1元、2元、3元……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捐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张缺了边的1角钱。
徐本禹看着这一幕,眼睛湿润了,他拿出自己半个月的工资200元,噙着泪水一步步走向募捐箱……
最后,大石小学的203名师生(193名学生,10名老师)捐助的915.3元人民币,加上大水乡书记、镇长和纪委书记的捐款共计1115.3元寄到了李华芬手中。随钱寄来的还有16封字迹稚嫩的信,其中一封是一个二年级小女生写的:“华芬姐姐,你好!你病得这么重,还在想着帮助我们,此刻我口袋中只有这1角钱,我觉得这很对不起你……我们全部同学都捐了钱,有很多同学都比我捐的多……你要坚强、再坚强,一定要早日战胜病魔,再来学校看我们!”读着小女孩的信,李华芬的眼睛模糊了……孩子们在学校连午饭都不舍得吃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她心想:这1000多元钱可以救助多少个失学的孩子呀!于是,她把钱退了回去,但徐本禹又再次将钱寄了回来,并在电话中再三嘱咐:“这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你无论如何也得收下……”
2005年5月13日,贫困女大学生资助山区孩子的感人故事传到了网络上,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各地许多有爱心的网友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阳江市司法局读者寄来500元,柳州市李富苍伯伯捐了100元,后来他又发动不知姓名的其他人捐助了1200元,还有很多没有姓名和详细地址的好心人,30元、50元、100元地汇来。
2005年5月20日,“互联网公益日”这天,徐本禹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钱的手机和数码相机进行义卖,所得全部寄给李华芬作药费。在徐本禹的带动下,很多网友纷纷拍卖自己的心爱之物来帮助李华芬。仅这一天,就募捐到人民币2.5万元,中国互联网协会把这笔钱及时转给了李华芬;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零钱慈善募捐办公室”也将公益短信募集到的8858元善款转给了李华芬。
拿到这些捐款的时候,李华芬想到的是把这些钱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但是她的想法遭到了徐本禹和好友白雪娇的极力反对:“这笔钱固然可以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可以改善学校的状况,但如果你的身体康复了,你一定能够做出更多帮助孩子们的事情!”
李华芬被说服了。2005年9月6日,她再次来到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程志认为她化疗反映很好,非常适合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005年9月22日,已经回到武汉华中农大读研究生的徐本禹乘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专程来看望李华芬,临走的时候,他拿出一个信封交给李华芬,里面是他最近在学校获得的500元奖学金。结果这份厚重的情义,李华芬的眼眶湿润了。
2005年10月17日,病床上的李华芬收到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的邀请信,请她10月31日赴京录制专题节目。读完邀请信,李华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平静地告诉大家,能够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栏目,她感到很荣幸,她要把自己在贵州的经历告诉大家,请更多有爱心的人来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改变贫困的命运。
2006年元月6日,李花芬在河南省中医院做了自体移植手术,手术十分顺利。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就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再次来到她朝思慕想的山区执教,和远方的弟弟妹妹们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