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侧牵治疗腰椎前突整复手法小结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ish_z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西宁市178信箱三其按摩诊所 (810005)
  关键词 腰椎前突 整复手法治疗 下肢侧牵
  
  笔者1989年~1998年10年期间共收治了109例腰椎前突患者,我们采用的是改进后的下肢侧牵整复手法,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109例腰椎前突患者中男69例,女40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只有15岁;其中15~20岁8例,21~59岁59例,46~75岁42例。109例患者中工人81例,干部13例,农民11例,学生4例。患者病程最长的20年,最短的7天,其中有外伤史者73例,其它慢性者36例。
  2 临床表现本病与腰椎滑脱有着轻重程度之不同,本病以腰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局部有压痛,咳嗽、喷涕时疼痛加剧,有酸麻胀感,并向下肢放射痛。触诊时可见腰椎脊突向前凹陷,多伴有韧带剥离,椎旁有压痛并向一侧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路线到小腿后缘直至足跟部麻痛。活动受限,如翻身、弯腰等均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前突以腰4、5多见,腰1少见。患侧下肢肌肉萎缩,与健侧对比,其大腿周长缩小2mm左右。腰椎X线平片表现为患椎间隙后宽前窄或前后都变窄,部分病例有骨刺增生。
  3 治疗手法以往治疗本病,习惯上采用腹部按压手法,但该法有些患者不易接受,用下肢侧牵整复手法比较简便,也较完全,故患者易于接受。根据急性和慢性之不同,本病采用不同的准备手法。
  3.1 急性扭伤者:临床表现为疼痛剧烈,局部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其整复手法如下:
  3.1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旁侧,以右侧为例,先用平推法或轻揉法,在腰背部进行按摩,重点在膀胱经两侧,以疼痛部位为主。当症状缓解后,再点按膈俞、三焦俞、肾俞、八逷等穴各1分钟。
  3.1.2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侧面,双手重叠在腹部进行揉按,重点在中脘、关元、中极等穴各半分钟,然后采用腹部呼吸震颤法,本法可以缓解因腹压增高而引起的咳嗽、喷涕时的疼痛加剧。
  3.1.3侧卧位整复手法:患肢在上,医者立于侧后,以拇指按压患椎上方,其余四指按在对侧腰肌上,助手以双手握住患者足踝上部进行轻轻抖动,当动感传到医者按压腰椎脊突的指下时,便嘱助手进行较大幅度的牵动,此刻医者指下有错动感,说明前突已还纳。然后用理筋的手法对剥离的脊上和脊间韧带进行整复。
  3.2 慢性退行性改变:其主要临床表现类似后关节紊乱症,表现为腰背酸痛麻木,向下肢放射,多不过膝;椎旁有压痛,软组织有钙化,韧带有剥离或腰椎前突;梨状肌臀上皮神经有条索样形反应物。治疗的准备手法如下:
  3.2.1 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侧面,先用滚法在腰背部轻轻滚动,当疼痛缓解后再改用重手法,重点按压膈俞、肾俞、三焦俞、八逷等穴各1分钟。本法有软坚、散结、止痛之作用。下肢重点以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为主,取穴按压殷门、委中、阳陵泉等穴各半分钟。
  3.2.2 患者仰卧:医者立于侧面,在下肢髋部进行,按摩先用揉捏法,重点刺激股四头肌,取穴脾关、伏兔、膝眼等穴各半分钟。
  3.2.3 侧卧位:医者立于背后用肘或指揉点臀部的条索状物。
  3.2.4 整复手法:同急性扭伤治疗的3.1.3。
  4 疗效109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长者30次,最短者1次。临床上109例中治愈81例,占总病例的76%;好转27例,占总病例的23%,这27例症状基本消失算好转。1例无效但也可以工作。病程20年以上者治疗时间最短17次,病程最短者治疗时间最长达30次,1例无效者反复发作。个别病例要反复多次整复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本组109病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8%。5 体会本组109例腰椎前突患者中全无手术史,说明用本整复手法效果最佳。急性扭伤多因外伤史,如跌打、闪扑造成腰椎前突。对青壮年若能治疗及时,彻底进行多次按摩,证实是很快可以治愈的,且不易复发。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改变,腰部软组织开始出现钙化,韧带有剥离,失去正常的稳定性造成腰椎前突。骨质疏松多有骨刺增生,一遇外伤或寒冷会造成腰痛。所以说,外伤只是诱因。此种类型疗程较长些,但只要坚持按摩,使用正确的整复手法是能基本治愈的。本整复手法与腹部震颤法相比,具有疗程短,施术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再加上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其疗效会更好。
其他文献
<正>本人应用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0年来,本人接治了110例患者,除6例中途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完全治愈。推拿手法众多,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