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关系与衔接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要求在教学中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重视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和内在逻辑性,做好课程间的有效衔接,并在实践中完成有效的教学衔接,文章就此作出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2
  基金项目:本文是贵阳学院教改项目“‘原理’与‘概论’课程关系及教学衔接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崔道文(1978—),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逻辑哲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的灵魂课程。
  一、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衔接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多次提出要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教学实效性。并于2005年设置了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2006年秋季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沿用至今。该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应有序衔接”。
  从教学实践看,大多数教师近年来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部的逻辑关系,并着手整合各课程内部的有机联系,提倡整体性教学,但排课随意、各自为战、内容重复、课程衔接不合理的问题广泛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教学效果上就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例如,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不能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不够到位、不够深刻,不能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在分析和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问题时,往往又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用,造成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相对肤浅,不能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来论证、理解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种情况显然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逻辑,同时也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和精神相悖。
  因此,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间整体性研究,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衔接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和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本科阶段(特别说明:本科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基础,为避免烦琐,专科和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作为其延伸不在研究范围。)主要开设“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四门必修主干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结构合理、各有侧重、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其最大特点是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逻辑性和整体协调性,以便在发挥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时产生协同效应。
  其内容、方法上各有侧重。“原理”着重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使学生系统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把握,方法上偏重对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逻辑体系阐述,比较抽象和逻辑化。
  “概论”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展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逻辑体系,使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纲要”着重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中国近现代史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史、国情,方法上侧重对历史素材、典型案例、历史教育资源的发掘和运用。
  “基础”着重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角度,来教育大学生树立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准则,要通过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由此看出,“原理”“概论”“纲要”和“基础”四门课程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内在逻辑演绎关系,即:原理理论——理论发展——理论历史——理论运用。在内容和方法上既各有侧重,又合为一体。
  同时从课程发挥的作用和功能看,“原理”课是基础,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教育为其他三门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起理论支撑的作用;“概论”课是重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大学生对其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到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辨析水平,也涉及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
  因此,“概论”课成为新课程体系的重点,是新课程体系中的骨干课程,其5个学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论”课在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纲要”课是主线,它以历史为线索,勾画出近现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列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的主线,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为学生理解其他课程奠定史学基础。
  “基础”课是落脚点,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也是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
  因此,“原理”课是基础,“概论”课是重点,“纲要”课是主线,“基础”课是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落实党中央号召,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原理”、“概论”、“纲要”和“基础”四门课程既各有侧重,又协同优化,总体上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别从理论(“原理”课和“概论”课)、史实(“纲要”课)、应用(“基础”课)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通过各课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发挥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衔接策略
  在理清四門课程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为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课程体系的最优协同效应,必须做好各课程间的有效衔接。
  (1)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原则是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衔接是否良好有效,取决于是否实现育人效果,达到开课目的。因此,所有课程都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正确政治方向、全流程管理、规范化建设为原则,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2)严格落实学分,处理好轻重比例关系。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即“原理”)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即“概论”)课5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即“纲要”)课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即“基础”)课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2学分。从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
  (3)合理安排教务,做到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原则上先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再学习“原理”课、“概论”课。总体上做到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获取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科学合理的排课顺序,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层次关系,又要符合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认知规律。从“原理”和“概论”排课的关系看,合理排课顺序应该是先“原理”后“概论”。原则上晚间和周末不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应避免教师周课时安排过于集中。
  (4)教研室协同,强化教师培训。课程衔接必须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衔接。要建立教研室协同机制,在微观层面上致力于定专题、定进度、定人员,确保教学衔接落到实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必修课,最好由校级机构如教务处统一部署,制订关于课程间整体性教学衔接的长、中、短期计划,并做好组织监督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要定期组织全员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
  (5)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有效衔接。比如讲授“概论”有关内容时从“原理”教材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对“概论”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纲要”中找史实材料为支撑。同时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仙娥,卜长安.统筹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关系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2]张建林.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4]张耀灿,郑永廷,刘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9.
  [5]王 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5).
其他文献
1.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准备阶段应密切注意的问题  一个数据库是否能够有效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数据库的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确保回溯建库工作的质量水平,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注意下述几点内容。  第一,做好催还外借图书的工作。外借图书催还工作是保证图书信息资源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基本环节。在前期准备中,相关工作者必须根据书目借阅登记提前做好图书催还工作,必要时要尽可能地向借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要求,近日,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
摘 要:在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新媒体因其传播对象的交互性、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信息来源的隐蔽性的特点而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使之与网络带来的道德多元化和开放化相抗衡,并且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它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的自主性、师生在信息上的平等和共享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摘 要: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各方面来让自己更加完善,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做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
语言学家韩礼德指出,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代词充当话语角色,而第三人称代词才起到衔接的作用。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英汉语指称使用上的对比研究,然而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
Assets-body chief explains role of overseas companies in M&As
国庆假期之前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工作开展的和往常一样仍然紧张而有序。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08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18
摘 要:江西省铜鼓县绿色食品近年来销售受阻,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本文就铜鼓县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需求创造供给,带动产业和经济发展角度,主要从营销推广方面探讨一些可行的措施来推动当地农林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问题;营销可行措施  近年来铜鼓县依托国家生态县的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走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