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所处地段北侧为千年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项目为传承古镇文化,结合古镇优秀的人文、景观资源,优化规划设计,打造“个性化”水乡生态城镇。
关键词:规划设计;个性化;生态城镇;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住宅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稳定规模市场,住宅的商品地位日渐明晰,同时民众對住宅作为商品的要求也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个性化”概念的提出。这一方面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是市场对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具有个性的居住区,对提高居住水准和改善城市面貌具有长远的作用。而个性化的规划也是实现住宅个性化的第一步。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宁波北门户区3000亩生态示范区核心位置。总用地面积约为22.8公顷,均为住宅用地(图1)。
图1 “生态”住宅小区鸟瞰图
2.项目特点
千年古镇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与城市肌理是我国典型的历史文化代表。新区的规划凭借由新区、老城、新联社区组成的结合体为依托,统筹规划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将古镇井字形道路系统、多变的街区空间、悠闲地生活方式贯穿与整个规划。打造新兴水乡生态城镇,延续千年古镇文化。
3.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延续古镇文化,打造“个性化”现代江南水乡。根据古镇4大代表性的建筑文化元素:①井字形道路系统;②多变的街区空间;③丰富的建筑形式;④悠闲地生活方式。维拉小镇规划原则:延续古镇格局,丰富空间格局。
深化空间结构,贯彻控规原则:以中心湖为核心,扩展生态通廊,延伸中心湖--官山河--狮子山的空间通道。通道依据地理特质,具有不同特征的景观表达,形成以山的意象和水的意象两种空间表达。打造城市界面,结合湖心公共空间,形成面湖,面水景观街面,丰富城市空间
优化交通格局,深入分析周边交通资源,结合市政道路,借鉴古镇的交通肌理,形成“井字形”交通格局,丰富交通空间的趣味性。
评价景观资源,合理规划用地,根据景观资源的分布不同,对用地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作为整个项目设计依据。根据景观资源分析,整个用地对外可以直接参与西侧的中心湖区的景观,向东可以远眺狮山,近享官山河水景;对内可以领略排涝排水渠的水边资源。因此,整个用地划分为四类:
一级用地------湖景地域;
二级用地------水景地域;
三级用地------河景地域;
四级用地------内景地域;
根据不同地域的景观品质,打造不同层次的城市界面。
4.设计特点
4.1建筑布局
4.1.1贯彻控规要求,深化视线通廊赋予景观通廊不同的主题,沿疏浚河道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生态通廊空间;沿绿色通廊设计以山景为主题的人行空间。丰富整体空间结构。
4.1.2打造城市界面
①湖景界面。以沿湖商业作为媒介,形成面向城市的半开放空间。既可作为全湖景商业,也可作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务空间,形成全新的建筑形式。
②河景界面。位于用地的东侧,关山河西侧,同样以全景观住宅为依托,形成面向关山河的城市界面。
③街景界面。面向内部街道,以连续的多层住宅为依托,以逐步退台的方式,尽量降低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形成传统城镇的尺度空间。同时,在街角,入口等部位设计放大空间,形成街头广场,转换街景功能,传承历史古镇的空间系统,形成序列空间。
4.1.3打造街巷空间
贯彻控规设计思路,将用地内的街道按照传统古镇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将街道和组团的入口空间以及景观通廊的开放空间统一设计,形成不同的开放空间,将单一的街道空间转换为具有可参与性的趣味空间,形成一种空间的序列,将传统古镇的街头广场,街角空间以及入口空间应用到方案的设计中,增加方案的人文气息和传统气息。
4.1.4延续老城的规划结构
内部交通规划,借鉴古镇的路网体系,以“井干式”路网体系规划整体交通,与市政交通相结合,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规划。
4.1.5借鉴老城的空间构成
打造新区的院落空间。采用不同的围合方式,塑造不同的趣味空间,赋予街头空间,街巷空间,组团空间以不同的生活氛围,增强社区的活力。
4.2建筑设计
4.2.1整体风格
①处理好地块沿湖界面景观,沿湖建筑采用短板形式,保证地块空间通透;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形成顺畅、连续的底层商业界面。
②做好城市道路各个界面的城市设计,建筑风格体现时代特色,色彩简单明快,并注重与沿湖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与周边地块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4.2.2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以景观品质为基点,形成不同分级层次。
第一级:多层住宅(一)位于疏浚排水渠的两侧,是完全的亲水建筑,是居住品质最高的产品;
第二级:多层住宅(二)位于疏浚排水渠的北侧,是亲水户型的主力产品;
第三级:多层住宅(三)位于疏浚排水渠的南侧,是亲水户型的主力产品;
第四级:多层住宅(四)和(五)是整个项目的主力户型,四层独户住宅,以8米面宽为主,景观较好的部位出现8.4米的变体。
第五级:多层住宅(六)主要位于沿街地段,是南入口户型。数量较少。
第六级:多层住宅(七)主要位于景观价值较低的区域,以叠拼洋房为主,数量较少。
4.3景观设计
在环境景观方面,按照整体规划要求,以总体空间规划为依据,重点打造景观通廊,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沿疏浚排水渠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生态通廊空间,以水围绕建筑,使建筑坐落于“江南水生态环境”中,强调生态与建筑的交融。沿绿色通廊设计以山景为主题的人行空间,不侧重气派和壮观,而着眼于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和亲切的氛围;内部街道,以连续的多层住宅为依托,以逐步退台的方式,尽量降低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形成传统城镇的尺度空间。同时,在街角,入口等部位设计放大空间,形成街头广场,转换街景功能,传承历史古镇的空间系统,形成序列空间。 4.4交通组织与车库设计
“一主多支”的交通:交通规划延续古镇的设计方式,采用井字形规划格局,以一条主干路作为主线,联系各个分支道路,形成井干式交通布局形式。南北贯通。步行系统结合景观通廊形成横向贯穿用地的交通系统。二者相互呼应,和谐共生。由于各个用地面积较小,在每个地块中设计两个车行出入口,保证便捷性,同时,将各个组团的口部相互对应,与纵向空间规划相统一,达到各个组团的整体和谐。
整个社区采用楼下停车的方式,保证就近原则,同时规划两处集中地下停车场和一处集中地面停车,另外,局部区域采用路边停车的方式,解决少量访客停车。
4.5节能设计
4.5.1自然通风
浙江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要减少热损失必须具有很好的气密性,但需要保持换气次数能达到1次/小时或者是以上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因此,住宅自然通风宜保证满足1.5次/小时,以获得较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维拉小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通风开口面积以大于房间地板面积的8%来设计,满足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4.5.2被动式遮阳
低层住宅采用植被绿化遮阳,在西墙和东墙种植较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夏季,茂盛的树木能挡住50%-90%的太阳辐射热,绿化植被通过遮阳叶面的吸收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作用;冬季,乔木树叶凋落又不影响建筑采暖。
4.5.3新技术应用
为继承古镇文化,打造具有先导性的新兴江南水生态社区,项目大量运用先进材料与技术,包括结构、节能、智能化管理、环境质量保障等多种技术工艺和新型设备材料。采用住宅中空玻璃铝窗保温隔音,节能又舒适;空调室外机的隐蔽和管线预埋设计,使立面效果美观完整;可视对讲系统、IC卡技术、周边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及闭路监控系统,使社区住户在轻松氛围中享受安全生活。
5.结语
项目的产品无疑是成功的,因地制宜很好的结合了古镇的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出了一个优秀的江南水镇,传承了千年古镇文化,它的成功是发展商、设計师与各合作方之间高效务实的操作协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徐峰,周晋.可持续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贾云燕,刘达.谈城市规划中居住小区设计[J].陕西建筑,2008.
关键词:规划设计;个性化;生态城镇;
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住宅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稳定规模市场,住宅的商品地位日渐明晰,同时民众對住宅作为商品的要求也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个性化”概念的提出。这一方面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是市场对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的要求。另一方面具有个性的居住区,对提高居住水准和改善城市面貌具有长远的作用。而个性化的规划也是实现住宅个性化的第一步。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宁波北门户区3000亩生态示范区核心位置。总用地面积约为22.8公顷,均为住宅用地(图1)。
图1 “生态”住宅小区鸟瞰图
2.项目特点
千年古镇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与城市肌理是我国典型的历史文化代表。新区的规划凭借由新区、老城、新联社区组成的结合体为依托,统筹规划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将古镇井字形道路系统、多变的街区空间、悠闲地生活方式贯穿与整个规划。打造新兴水乡生态城镇,延续千年古镇文化。
3.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延续古镇文化,打造“个性化”现代江南水乡。根据古镇4大代表性的建筑文化元素:①井字形道路系统;②多变的街区空间;③丰富的建筑形式;④悠闲地生活方式。维拉小镇规划原则:延续古镇格局,丰富空间格局。
深化空间结构,贯彻控规原则:以中心湖为核心,扩展生态通廊,延伸中心湖--官山河--狮子山的空间通道。通道依据地理特质,具有不同特征的景观表达,形成以山的意象和水的意象两种空间表达。打造城市界面,结合湖心公共空间,形成面湖,面水景观街面,丰富城市空间
优化交通格局,深入分析周边交通资源,结合市政道路,借鉴古镇的交通肌理,形成“井字形”交通格局,丰富交通空间的趣味性。
评价景观资源,合理规划用地,根据景观资源的分布不同,对用地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作为整个项目设计依据。根据景观资源分析,整个用地对外可以直接参与西侧的中心湖区的景观,向东可以远眺狮山,近享官山河水景;对内可以领略排涝排水渠的水边资源。因此,整个用地划分为四类:
一级用地------湖景地域;
二级用地------水景地域;
三级用地------河景地域;
四级用地------内景地域;
根据不同地域的景观品质,打造不同层次的城市界面。
4.设计特点
4.1建筑布局
4.1.1贯彻控规要求,深化视线通廊赋予景观通廊不同的主题,沿疏浚河道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生态通廊空间;沿绿色通廊设计以山景为主题的人行空间。丰富整体空间结构。
4.1.2打造城市界面
①湖景界面。以沿湖商业作为媒介,形成面向城市的半开放空间。既可作为全湖景商业,也可作为面向城市的公共服务空间,形成全新的建筑形式。
②河景界面。位于用地的东侧,关山河西侧,同样以全景观住宅为依托,形成面向关山河的城市界面。
③街景界面。面向内部街道,以连续的多层住宅为依托,以逐步退台的方式,尽量降低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形成传统城镇的尺度空间。同时,在街角,入口等部位设计放大空间,形成街头广场,转换街景功能,传承历史古镇的空间系统,形成序列空间。
4.1.3打造街巷空间
贯彻控规设计思路,将用地内的街道按照传统古镇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将街道和组团的入口空间以及景观通廊的开放空间统一设计,形成不同的开放空间,将单一的街道空间转换为具有可参与性的趣味空间,形成一种空间的序列,将传统古镇的街头广场,街角空间以及入口空间应用到方案的设计中,增加方案的人文气息和传统气息。
4.1.4延续老城的规划结构
内部交通规划,借鉴古镇的路网体系,以“井干式”路网体系规划整体交通,与市政交通相结合,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规划。
4.1.5借鉴老城的空间构成
打造新区的院落空间。采用不同的围合方式,塑造不同的趣味空间,赋予街头空间,街巷空间,组团空间以不同的生活氛围,增强社区的活力。
4.2建筑设计
4.2.1整体风格
①处理好地块沿湖界面景观,沿湖建筑采用短板形式,保证地块空间通透;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形成顺畅、连续的底层商业界面。
②做好城市道路各个界面的城市设计,建筑风格体现时代特色,色彩简单明快,并注重与沿湖环境的和谐关系,并与周边地块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4.2.2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以景观品质为基点,形成不同分级层次。
第一级:多层住宅(一)位于疏浚排水渠的两侧,是完全的亲水建筑,是居住品质最高的产品;
第二级:多层住宅(二)位于疏浚排水渠的北侧,是亲水户型的主力产品;
第三级:多层住宅(三)位于疏浚排水渠的南侧,是亲水户型的主力产品;
第四级:多层住宅(四)和(五)是整个项目的主力户型,四层独户住宅,以8米面宽为主,景观较好的部位出现8.4米的变体。
第五级:多层住宅(六)主要位于沿街地段,是南入口户型。数量较少。
第六级:多层住宅(七)主要位于景观价值较低的区域,以叠拼洋房为主,数量较少。
4.3景观设计
在环境景观方面,按照整体规划要求,以总体空间规划为依据,重点打造景观通廊,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沿疏浚排水渠设计以水为主题的生态通廊空间,以水围绕建筑,使建筑坐落于“江南水生态环境”中,强调生态与建筑的交融。沿绿色通廊设计以山景为主题的人行空间,不侧重气派和壮观,而着眼于营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和亲切的氛围;内部街道,以连续的多层住宅为依托,以逐步退台的方式,尽量降低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形成传统城镇的尺度空间。同时,在街角,入口等部位设计放大空间,形成街头广场,转换街景功能,传承历史古镇的空间系统,形成序列空间。 4.4交通组织与车库设计
“一主多支”的交通:交通规划延续古镇的设计方式,采用井字形规划格局,以一条主干路作为主线,联系各个分支道路,形成井干式交通布局形式。南北贯通。步行系统结合景观通廊形成横向贯穿用地的交通系统。二者相互呼应,和谐共生。由于各个用地面积较小,在每个地块中设计两个车行出入口,保证便捷性,同时,将各个组团的口部相互对应,与纵向空间规划相统一,达到各个组团的整体和谐。
整个社区采用楼下停车的方式,保证就近原则,同时规划两处集中地下停车场和一处集中地面停车,另外,局部区域采用路边停车的方式,解决少量访客停车。
4.5节能设计
4.5.1自然通风
浙江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要减少热损失必须具有很好的气密性,但需要保持换气次数能达到1次/小时或者是以上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因此,住宅自然通风宜保证满足1.5次/小时,以获得较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维拉小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通风开口面积以大于房间地板面积的8%来设计,满足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4.5.2被动式遮阳
低层住宅采用植被绿化遮阳,在西墙和东墙种植较为高大的落叶乔木。夏季,茂盛的树木能挡住50%-90%的太阳辐射热,绿化植被通过遮阳叶面的吸收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作用;冬季,乔木树叶凋落又不影响建筑采暖。
4.5.3新技术应用
为继承古镇文化,打造具有先导性的新兴江南水生态社区,项目大量运用先进材料与技术,包括结构、节能、智能化管理、环境质量保障等多种技术工艺和新型设备材料。采用住宅中空玻璃铝窗保温隔音,节能又舒适;空调室外机的隐蔽和管线预埋设计,使立面效果美观完整;可视对讲系统、IC卡技术、周边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及闭路监控系统,使社区住户在轻松氛围中享受安全生活。
5.结语
项目的产品无疑是成功的,因地制宜很好的结合了古镇的人文、景观资源,打造出了一个优秀的江南水镇,传承了千年古镇文化,它的成功是发展商、设計师与各合作方之间高效务实的操作协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徐峰,周晋.可持续建筑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贾云燕,刘达.谈城市规划中居住小区设计[J].陕西建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