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的“巧”情结内涵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c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两种不同的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巧”情结内涵作出详细分析,试图唤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使之自觉地渗透、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去。
  【关键词】天工巧;人工巧;文人巧;匠人巧;情结
  
  中国文化向来就有重“巧”的传统,翻开浓缩了传统文化精髓的成语词典,我们发现:含“巧”字的成语竟有近六十个之多,如果要求用一个汉字来代表中国人聪明智慧的精神体现,那“巧”字大概算是最合适的一个了。将含“巧”字的成语作一个简单归纳,可以体会到古人对“巧”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对“巧”的赞美:如巧夺天工、精巧绝伦、心灵手巧、小巧玲珑、巧同造化、能工巧匠、熟能生巧、慧心巧思、神工天巧、大巧若拙……另一种则是对“巧”的贬斥:巧言令色、投机取巧、花言巧语、有巧千穷、浮文巧语、奇技淫巧……两种态度看似矛盾,实则相反相成,反映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重巧但不能过,过犹不及。巧拙美学观、重巧文化观成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厚厚积淀。[注一]
  美国安全与和平研究所的苏珊尼•诺瑟于2004年提出了“巧实力”一词,作为美国对外攻防战略的实施对策。据说“巧实力”的概念深受老子《道德经》一书的启发,来自于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所释放出的文化能量,溶入了现代人的思维意识当中,更彰显出“巧”文化价值的崭新活力。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社会分工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心理上强化着对土地对自然的依恋之情,“耕耘为实,土木为虚”,对环境的适应、进取是建立在求稳的心态基础上。历史上,战乱年代要占据多数的时间,短暂的和平繁荣时期显得异常珍贵,一治一乱似乎有着一定的循环周期。“耕读传世久”是普通家庭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从文化传承方式特点来看,先民们对于建筑这类“形而下”的“艺”、“器”关注的逻辑起点与重点,没有象西方社会那样抽象发展出严谨的理论系统,更多的是凭借无数个体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师徒手工传授,依赖图式和范本,潜移默化,根深蒂固,深深控制在“崇礼制”“大一统”理想文化模式的生存环境中。有时,误将科学理性视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扼杀了无数个创新原动力。另一方面,天人合一观的整体把握,意会性类比逻辑的思维方式的特点,使得文化表达有较广阔的精神空间延展性,可将事物间的附会联系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注二]就这样,“探未知”精神的缺乏与“摸前有”体验的丰富始终贯穿在传统文化发展的轨道上。今天讲复兴传统文化,不是要回归传统,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搞好文化对接,将传统整合于现代中,推陈出新。
  步入传统文化殿堂,每个人都会被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折服,由于观测角度不同,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这里采用抽取两组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切入的角度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巧”情结进行剖析。一组概念是按照“巧”哲学思考对象不同分为“天工巧”与“人工巧”;另一组概念是按照“巧”能动主体不同分为“文人巧”与“匠人巧”。先来分析“天工巧”与“人工巧”。
  原始社会,人的思维经常处于蒙昧混沌状态,古人要凭借自然界提供的线索,依据趋利避害的本能行为来寻求适应生存的家园。后来,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增多,人的整体心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古人逐渐认识到:天地化育万物,万事万物无不“巧生以待”,人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开发自然,才能达到满足人类欲望的目的。这一进化过程中,在“自我”控制了“本我”的前提下,“人工”要适应“天工”,“天工”与“人工”协同互补,“合于天,和于人”,才会造成共存共生,共荣共振的局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具体的建造实例来体会一下古人是如何处理“天工”与“人工”关系的。山西大同悬空寺(建于北魏年间)座落在一个立面往里凹的悬崖陡壁上,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建造难度很大,不过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有其在防灾上的天然优势:遮风避雨抗震防潮。而且建筑物与坚固的岩石浑然一体,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恰是宗教建筑所要追求的。于是古人就在距地面高度五十多米处在岩石上凿出孔洞,将一种用当地产特产铁杉木加工成的用桐油浸泡过的木料插入洞内作为建筑物的支撑基础,整栋建筑就悬在半空中,给人以“奇悬巧”的效果。福建泰宁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位于坚硬的岩石旁,岩穴高八十多米,深和上部宽三十多米,下部宽十多米,呈倒三角形。设计者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将地理上的劣势转化为建筑上的优势:一根粗柱子落地,柱头采用“T”形拱同四周坚硬岩石一同作为支撑点,撑起一道道梁,梁上再叠楼架阁,盖出四幢单体建筑。这里“T” 形拱是一个创新,是建筑设想得以实施的关节所在。支撑“T” 形拱的擎天柱久而久之,竟演化出当地一个民俗:男人摸以祈求获取功名,女人摸以祈求生子。这种将宗教思想世俗化、形象化的思路在其它的艺术领域也屡见不鲜。
  天工造物是“无营”的,有待人的发现与挖掘,但物质的巧不能替代生命的体验,还必有人工的配合,人工因天工而活跃,天工借人工而存活。“造趋同,化趋异,作趋齐,用趋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可被视作是“天工巧”与“人工巧”结合的产物,是真正大智慧的结晶,它们的生成属于时间和宇宙,这就是古人“天人合一”观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过去尽管有时因统治者的贪婪和战乱,曾破坏过大量的森林和植被,但总的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的落后,更由于文化观念的完善与制约,对自然的改造尚处于可控范围内。而今天,面对西方科技文明的强势影响,“人工”一时间似乎无所不能,终于战胜了“天工”,盲目追求业绩的短视行为、浮躁心理、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占据着上风。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人工”表面上战胜“天工”的结果是出现了“零和博奕”的困局:自然环境加速破坏,造成不可逆的恶果;自然灾害日益增加,严重干扰人的生存。人们终于认识到:“智力之正效应应使人工因顺天工而昌,智力之负效应应使人工因逆天工而亡。”于是,“设计结合自然”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零能耗、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无节制满足人类的欲望要加以控制,对于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等现代工业文明产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建筑领域因此发展了以下新的“人工巧”技术:绿色住宅、太阳能的利用、节能环保、利用现代科技对地下空间甚至海洋空间的开发等等。
  事实上,迄今为止,对“天工巧”的认知尚缺少更深入的研究甚至还有不解之谜的存在。比如黄金分割律就是“天工”赐予人类的神秘珍贵的礼物,是心理能与物理能转变的工具。大自然和宇宙中隐匿了无数遵循着黄金分割比(1:0.618)的事物,当人们从中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后,其应用竟遍及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各项领域,历久弥新,为什么会这样一直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建筑学中,最有名的古代建筑物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包含了黄金分割比,如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印度泰姬陵、中国故宫等。现代建筑中,许多建筑设计则有意识运用黄金分割比,如法国艾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联合国大厦等。不仅如此,传统文化提炼过滤出的“留白”手法暗合黄金分割的精髓,通过构筑一大半(0.618),空白一小半(0.382),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比起全部表现的方式要高明得多、巧妙得多。建筑中的留白同中轴线、九宫格、阴阳图等一起建构了华夏建筑太极美学的合理内核。
  再来分析一下“文人巧”与“匠人巧”。中国古代的“文人”不同于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也不是静止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的性格和社会地位是不同的。科举考试制度确立后,唐宋及明清时期的文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便巩固下来,可视为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者,封建官僚机构成员的主要来源。文人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造就文人“融达与穷、出世与入世、张扬与内敛兼收于一体”的性格,含蓄、精致、隽永、自然、超逸是其呈现出的情怀。在没有专业建筑师的时代,文人参与建筑设计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必然要用他最熟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认识与创造文化载体,而伦理道德修养、诗词文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底蕴就决定了“文人巧”的深度和尺度。
  “文人巧”体现于谋巧,[注三]巧于因借是文人表现的重要方式。《华夏意匠》一书中指出:有两种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是“量”的扩大。即将更多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幢房屋里头,西方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采用这种方式;一种是“数”的增加,将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体建筑中,以建筑群为基础组织空间,中国古典建筑即是如此。从背景上看,这是崇经济与崇礼制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造就的。传统建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纵深群体院落布置方式乃是因为这种简单的陈述很好地迎合了当时传统社会制度、文化的需要,而借助于建筑作为文治工具,借助于建筑将宗法组织与国家管理协同起来,借助于建筑将伦理礼仪、等级制度物态固定化,上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少不了文人用心良苦的倡导和精心的策划。
  不推崇力量上的竞技与压倒优势,推崇以巧制胜、以意境取胜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文人的头脑中。在具体的建筑手段的采用上,我们同样能感悟到“文人巧”呈现出的驾轻就熟的文化冲动。建筑群体的布局,无非是体量、空间的大小对比、明暗对比、方向变化、地势高低变化等几种情况,但我们能从传统建筑中体会到“起承转合”的脉络波动,有主有从的烘托搭配,比兴联想提升品位,隐显意蕴构成层次,泼墨涂鸦的笔触,行云流水的格局……我们还能从园林建筑中感觉出借景、分景、移景、隔景等浑然天成的手法……据于此,我们很容易能够分辨出脱胎或融会于传统文学、书画创作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文人巧”的内涵却不仅仅限于这一层次,文人通过内心的感受和想象,把客观世界的现实图像转译为主观世界的心灵图像,再用恰当的文采将心灵图像物化为充满了图理意味、机缘凝聚的意象图式,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内涵哲理,外重意象。这种意象图式是人们根据愿望想出的可以使内在思想得到心理满足的合理解释,并获取了集体的文化认同。比如宏村村落规划思路就是借助“牛图腾”意象图式激活的:村落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800余年,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半月形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多米长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架起四座木桥,称作“牛脚”。村落水系不但为村民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提供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再如颐和园的布局意义,据王昀的诠释是在构建一人体内景图:万寿山对应人之头部,宿云檐对应人之面部,排云殿对应人之喉部,知春亭对应人之心部,龙王庙对应人之肾部……古代人特别重视养生,并认为养生莫若养性,养性则在于修心。颐和园的各建筑物的布局,可解读为自然环境背景下的人体养生图式,体现了内在生命的和谐圆融。这种解读还可结合“文人巧”的一大发明:匾额题对的文字表述得到又一证明。
  “匠人巧”来自于勤,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练熟还生是“匠人巧”的三种境界。受传统文化影响,匠人对建筑材料的认识、处理有独到之处:木石材料经受日月之精华,承载了自然的生命信息,因地因时制宜,将生命信息编码进建筑的构造和结构中去,就会给人深层次的感动。这就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比如著名的回音壁建筑。
  现代科学重视“分”:注重抽象思维,结构概念清晰,计算逻辑明确,使用材料经济。东方智慧偏重于“生”:注重实践应用,将材料视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发挥潜力至极至。木结构的榫卯构造,柔性连接,可利用一定程度的变形以柔克刚,消化外界较大的冲击能量如地震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实现,匠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出各种精致与力量相结合的榫连接类型,令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作为中国文化的隐性符号而被隆重推出。[注四]再如皇宫地面一块“金砖”的制作,多达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历经几百年至今光亮如新。福建土楼中的环极楼,地震后墙体出现的裂口竟奇迹般地能够自我愈合。这些都是匠人们呕心沥血、精耕细作的杰出成就。
  匠人之巧,首推鲁班,围绕鲁班,诞生了很多传奇。据说鲁班发明了锯、斧、凿、锛等工具。据说鲁班发明了鲁班枕和鲁班锁等实用器物或智力玩具,今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注五] 据后人编造,很多有难度有挑战的建筑都是托鲁班之名营建的,如传说鲁班用一只蝈蝈笼子启发了清代工匠们造紫禁城的角楼,又如下面要介绍的真武阁建筑。
  “容县有座真武阁,柱脚悬空永不落。相传圣手鲁班修,一夜功夫众人作。”说的是广西容县真武阁建筑,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三层楼阁,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结构上利用了杠杆原理,通过两种相反的推力形成力矩对抗求得平衡,大胆富有创意。目前发现的古建筑中采用这种结构的唯此一例。为什么非要采取这样的结构形式呢?其实采取其它的形式也完全可以处理得很好,是为了卖弄技巧吗?恐怕是自觉地对植物界“生”的模仿有关,具有仿生学思路的雏形。历经多次地震和台风的侵袭安然无恙,实践证明了这种探索是成功的。[注六]
  生于构成,生于平衡,生于精神,古人的创造性源泉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巧妙模仿,对手工技术极其熟练掌握之上的自我超越。只是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没有定量化与科学化的衡量工具,特别是没有社会制度的激励机制,同经世济纶的大业相比,能工巧匠再巧也只能视为雕虫小技。这种创造性的努力终究没能发展到新结构创作道路上去,与近现代科技失之交臂。为了满足社会风气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口味,使得“匠人巧”在农耕社会中达到最高层次同时也产生了保守性,细密工巧走向了繁琐堆砌。
  今天的建筑师们面对繁荣的市场竞争,在继承“匠人巧”优秀传统精神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克服“工匠心态”,即习惯于重复作业,千篇一律,在领导和开发商面前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缺少独立的个性和尊严。
  注一:荣格曾用语词联想法分析到“情结”的存在,他认为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理丛,称为“情结”,并认为“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为深邃的东西叫“集体无意识”。
  注二:我们理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巧”情结,在表达方式上也不可避免地处在原始巫术的阴影笼罩下,如很多传统建筑的建造目的及建筑选址就存在着巫术观念的延伸,本文举例的山西悬空寺建造目的就是由于寺前山脚下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古人以为有金龙作祟,故建寺镇压。再如风水学中用的鲁班尺,是建造房宅时测量吉凶的工具,尺长约42.9厘米,分别刻有八字: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施加影响给予控制的方术,是今天要淘汰的东西,但在当时,对于文化、技术的传播也起到一定作用。
  注三:谋略是中国文化的主轴,谋士依其运谋功夫深浅,将用谋分为六个品级: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注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概念设计中强调强柱弱梁的构造,但在实践中很难实现,每次震害后的分析都能看到大量由于柱头被剪断造成构造破坏的情况。这是因为要对每一个柱子的每一处截面都给出合理的配筋,工作量太大,即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目前也不易作到。而古代传统建筑质量精美的榫卯、斗拱工艺制作,能将地震力巧妙化解,模糊把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在是了不起的奇迹。
  注五:鲁班枕又称瞎掰,打开可以当板凳坐,睡觉可以当枕头,制作鲁班枕可以用来检验工匠技术水平的高低。鲁班锁也叫八卦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由六根内部有槽的长方体木条按横竖立三方向各两根凹凸相对咬合一起,形成一个内部卯榫相嵌的结构体。
  注六:与此类似,美国赖特设计的约翰逊制腊公司试验楼就是把主要支承结构柱子放在建筑中央,四周楼板悬挑,外表用玻璃幕墙围合。对这种仿树状结构,赖特回忆说:“我们围绕这一个巨大的中央立柱往上层空间发展,所有的楼层都是它生长出来的分枝,每一层都有明亮的光线和空间……地板象树枝一样伸出,悬挂在巨大的主柱上……(附属物)它们象树的细胞那样排列……”赖特在日本设计东京帝国饭店时,曾考察过建于七~八世纪的奈良法隆寺,法隆寺为减轻地震波采取的木构技术给赖特留下深刻印象,而日本传统建筑的木构技术恰恰是从中国引进的。
  参考文献:
  [1]《华夏意匠》李允絉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空间的界限》王昀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2009年9月第一版)
  [3]《中国古建筑语言》王其钧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4]《中国建筑美学》侯幼彬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5]《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叶廷芳 《光明日报》 2006年9月7日
  [6]《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技术意识》王前 梁海 精品论文网
  [7]《中国文人艺术的审美取向》刘承华 孙媛媛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一期
  [8]《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年5月
  [9]《荣格心理学入门》(美)霍尔(Hall,C.S.),(美)诺德贝(Nordby,V.J.)著 冯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5月版
其他文献
品茶是我国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喝茶的呢?日前,“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80余件历代茶具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茶文化。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至5000年。唐以后,“茶道”大行,饮茶之习风靡全国。到了元明清三代,饮茶习俗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老帝国的茶叶出口贸易也逐渐达到了
期刊
核心提示:钟情妄想的病人常坚信自己被某一异性所爱,即使遭到对方严辞拒绝仍毫无置疑,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是否忠诚,仍纠缠对方不已。   “钟情妄想”只是妄想的一种,妄想是一种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其特点是没有事实根据,同病人所受的教育水平也不相符。但病人坚信不移,无法劝服,也不能通过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妄想的内容一般常与个人经历、社会及文化背景有关。  钟情妄想这
期刊
柠檬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一般人都可以饮用,尤其适合那些有消化不良、维生素C缺乏、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但牙痛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多的患者应该忌喝柠檬水。由于柠檬水中维生素C含量过高,对于有痛风史的患者来说有诱发痛风的危险。而柠檬水中柠檬酸含量也很高,所以有牙齿松动和骨质疏松的人不宜过多饮用。此外,孕妇不要大量、长期饮用柠檬水,以防新生儿对维生素C产生依赖,及出生后出现出血
期刊
六小龄童在83版的《西游记》中饰演的孙悟空角色给人们留下了经典的回忆。日前,六小龄童在无锡热拍电视剧时接受了媒体的探班,其在采访中神采奕奕,并不时地摆起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其灵活机敏不减当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延年益寿,然要想让自己永葆青春并不是说说就可以,除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作息规律和坚持锻炼外,还要注意饮食的习惯。  年少贵稳,年老贵旺,天天高兴就是养生  做任何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老年人搞锻炼,
期刊
应 对:  一般来说,电梯从设计、生产、现场安装到维护、检修,整个链接非常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可能为事故的发生创造条件。  据统计,我国当前电梯产量、数量及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在用电梯总数达421.6万台,并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如此快速的增长,也加剧了电梯事故的发生。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发生电梯事故平均每年伤亡40人,近年来,这一数
期刊
应 对:  不少学生已安排好假期旅游,箍牙后便外出旅游,经常有人在外地贪吃美食时不注意,导致牙箍松动,由于第一时间处理失误,往往会影响矫正效果。戴牙箍后一定要避免咀嚼香口胶,啃排骨、坚果和苹果,硬糖也不能吃,否则牙箍有可能松动。一旦牙箍松动,要马上和主治医生联系。   目前,一些民营口腔诊所也在努力吸引暑期“箍牙族”。专家提醒,要当心非正规诊所许下“空头支票”,广告宣传“七天治‘哨牙’”,或隐藏
期刊
美好的性爱不仅让人身心愉悦,还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近日,美国性学专家芭芭拉·皮斯在其新书《男人需要性·女人需要爱》一书中指出,性爱是神奇的“万能药”,能帮助人们抵御多种疾病,强健身体。以下是性爱成为良药的几大理由。   预防过敏。性爱是一种自然的抗组胺剂,能帮助减少鼻塞和花粉过敏,还能有效降低哮喘的发生率。   治疗皮炎。性爱时的汗液能清洁毛孔、提升皮肤表面温度,帮助皮炎、皮疹和暗疮等皮肤病
期刊
在商场,经常看到各种号称能通过辅助身体抖动来甩脂减肥的“抖抖机”,这让一些人欣喜不已。但买回使用后,不少人会觉得浑身不适。   “抖抖机”真的能减肥塑形吗?记者向多名专业体育教练求证,他们均表示并不太相信借助外力被动减肥,而是推崇自身运动减肥,“所谓甩脂机进行的是一种被动运动,而被动运动并不能‘去脂’。只有持续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才能有效地动员人体脂肪参与供能,迫使脂肪转化成糖原。而‘震碎’脂
期刊
在社交场合,吃饭、聚会、约会时人们通常都会喝酒。喝点酒能让人心情愉快和放松,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中。但大家都知道酒精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如选择性集中、认知控制和信息处理能力。所以,酒精也会干扰人们对于性暗示的解释,就像是“那夜我喝醉了拉着你的手,我迷醉的眼睛,已看不清你表情,忘记了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反应,我错误的感觉到你也没有生气”。   脑前额叶外皮的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和操作,对人的思维
期刊
心理专家表示,心理问题并不等于精神疾病,要注意区分,对症治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各种琐事产生心理问题,这时出现的心理问题被称为“一般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会逐步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如果此时心理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就会演变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医治不及时的话,最终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均由心理问题演变而来的。   那么如何应对常见的心理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