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项研究从中国大陆亚健康人群这一特殊群体入手,来研究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和保健效果的感知问题,理论意义特别是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中医养生保健和西医的结合,研究者开始用更多的健康指标,来更好的解释旅游者的追求健康的旅游体验行为。试图从亚健康人群保健疗养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亲水旅游。实践意义从这项研究获得的知识对于大陆政府导向、企业的产品开发、旅游者的认知和目的地选择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亲水保健旅游 体验效果感知
一、意义
(一)理论意义
健康因素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在了解人群逃离大都市,投身于山水的行为以及很好地指导旅游开发、设施建立、项目构思的成功。作为国际旅游新兴市场,中国内地游客有过去十年中在文献中收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早期的研究利用某些案例来解释国内的养生保健旅游,特别是中国文化视角。随着国内医疗水平逐步和西方接轨,特别是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中医养生保健和西医的结合,研究者开始用更多的健康指标,来更好的解释旅游者的追求健康的旅游体验行为。试图从亚健康人群保健疗养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亲水旅游。
从理论上讲,它打算建立一个针对特殊人群视角的亲水旅游体验和健康疗效旅游感知的关系提供一个更全面的理论框架,了解中国游客亲水健康旅游的体验。
(1)丰富了保健旅游研究的理论范围。
本研究扩展了保健旅游的研究范围,从单独的养生资源spa、温泉、海滨等,扩展到了所有水的其他形态的保健旅游,形成了亲水保健旅游的整体概念,同时初步构建了亲水保健旅游体验的框架内容。
(2)从主观感知的角度,拓展了研究的深度
本研究探究游客亲水活动参与程度和亚健康状态对于亲水保健旅游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国外对自我健康感知在运动、美食、环境、假期、休闲体验和生活质量(QOL)之间关系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主要是结合了医学、生态学、景观学、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而另一方面,国内很少有学者从游客体验与感知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只有郑群明(2017)和他的团队研究了森林保健旅游对亚健康游客保健功效的感知,本研究从另一个养生保健旅游资源水资源入手,结合水文化的探讨,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对亲水保健功效感知的作用机理; 其次,引入旅游者亲水活动参与程度和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如何影响亲水保健旅游体验与亲水保健功效感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国内保健养生旅游体验健康感知的广度和深度。
(3)充分研究亲水旅游对人体健康改善的内在机理
大量的旅游研究( Lo,Qu & Wetprasit,2013)通过spa对中国大陆游客旅游体验了解中国游客的亲水旅游体验。郭兴山,马宾,付纯芳等人(1998)大量研究水温、水压对人们生理机能改变,探索水与人体健康疗养之间的联系。他们研究健康保健因素的重要性,特别使用西医的水疗研究,尽管他们不广泛应用于中国游客。本研究是首次尝试测试有中国特色的亚健康感知和国外健康的主观感知相统一的视角看亲水旅游体验对旅游者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试图对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分类,探索不同亲水参与程度的旅游体验全身接触水(高度亲水)、身体部分或者局部接触水(中度亲水)、水边或者环水(低度亲水)这三类亲水体验,哪一类体验项目或者活动对旅游者健康改善更为直接和显著。
(二)实践意义
从这项研究获得的知识对于大陆政府导向、企业的产品开发、旅游者的认知和目的地選择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结果预计到:(1)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行5天疗休养制度提供研究结果,这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有一定影响。(2)确定各类水资源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设施设备、活动和服务的游客体验框架,这对于旅游企业针对特殊人群,根据亲水活动涉及的身体部位、亲水次数、亲水时间长短,开发合适的亲水保健旅游产品有一定现实意义。(3)旅游者有更好的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对身体健康改善的知识认知,能够采取适当的营销做法让人们更好的认知水资源旅游带来的健康方面的改善和影响。(4)探讨有中国特色的亚健康游客健康感知,实现健康旅游达到保健治疗效果。(5)加强水资源旅游的优势和竞争力。
(三)研究的关键词
亲水旅游,陈晓梅(2009)认为水资源具有可亲性,人类具有亲水的本能,人们在到达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首先会寻找这个环境中的水源,对此环境中的有关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本文认为通常含江河、湖、海、潮汐、泉、湿地、潮汐、瀑布等各种水形态,去这些不同水形态的景点旅游都是亲水旅游。
亲水活动参与,Stone(1984)研究发现参与包括社会心理参与、行为参与。社会心理参与是一种对产品、活动或物体的动机、唤醒或兴趣状态,行为参与定义为追求某一特定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强度。在休闲方面,这表现在参与的频率、花费的金钱、旅行的里程、能力或技能、设备/书籍的所有权以及会员人数等方面。余勇(2013)认为,包括行为涉入和社会心理涉入,行为涉入属外在行为的参与情形,表现为活动的频率、花费及其他投入;社会心理涉入是指参与活动的心理历程,本研究综合(Stone,1984; 余勇,2013)观点,考虑到亲水保健(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活动,行为参与热情较高,但情感上的体验缺乏,由行为到心理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提出亲水参与按照水与人接触的部位面积,与水接触时间的长短、与水接触的次数,来定义亲水活动的行为参与程度。并且认为亲水活动按照旅游者与水接触的部位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
保健(养生)旅游体验,突出了在旅游体验的研究中,旅游者与保健旅游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观感受(谢彦君,1999),即游客体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设施资源和服务(郑群明,2017),还包括了文化(Huang,2014)和活动(Urry et.al.,1990; Ryanet.al.,1997;吴晓丽,2009)后所形成的主观感受。 保健效果,健康旅游体验旨在恢复客户的总体幸福感,包括身体、心灵和灵魂(Mueller & Kaufmann,2001)。国外多用生活质量(QOL)和wellbeing 表示,其中包含和健康相关的人体生理、心理、社交的相关指标。国内外也用了休闲效益的生理学角度定义,是指活动对于身心正向助益的个人感受,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交、经济及环境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国内用游客生理、心理、社交的改善来表示(郑群明,2017)。本文借鉴郑群明(2017)的定义认为,亲水保健(养生)旅游的保健效果用游客生理、心理、社交的改善来表示。
健康,被定义为“一种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WHO,1947)。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医学条件,也是一种感觉良好的心理状态,甚至是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Diener,2000)
健康状态,笔者比较赞同王芸、殷文娟、王锡民(2013)的观点,他们认为,健康状态包括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其中亚健康状态并不是存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潜病期 ”、“前病态”等,而是一种名符其实的“轻度功能性疾病状态” 属于一种轻质疾病,通常生化指标无法查出,一般通过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量表的形式体现。这里疾病由于涉及医学生化指标,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陈晓梅,2009,水体类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初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1(7):66-71.
[2]郭兴山,马宾,付纯芳.(1998),五大连池矿泉单次浴对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影响.中国疗养医学,7(2),5-7.
[3]王芸,殷文娟,王锡民,2013,关于亚健康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的商榷,《中国医药指南》,35(11):604-605.
[4]谢彦君,1999,基础旅游学,中国:中国旅游出版社.
[5]余勇,田金霞,2013,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与幸福感结构关系研究——以肇庆星湖自行车绿道为例,《旅游学刊》,02,:67-7.
[6]郑群明,刘嘉,朱岩等,2017,森林保健旅游对游客亚健康改善的感知研,《资源科学》,39(6):1171-1181.
[7]Diener,E.(2000).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American Psychology,55(1),34‐43.
[8]Huang,Liyuan,Xu,Honggang Routledge,(2014),A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China,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10(4),493-510.
[9]Lo,A.,Qu,H.,and Wetprasit,P.(2013).Realms of tourism SPA Experience: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Journal of China Toutism Research,9,4,(429).
[10]Mueller,H.and Kaufmann,E.L.(2001).Wellness tourism:Market analysis of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7(1),5-17.
[11]Stone,RR.N.(1984).The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volvement.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1,210-215.
[12]Urry,J.( 1990 ).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y.London:Sage Press,90.
作者簡介:孙娴娴 女 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健康养生旅游、疗愈型酒店产品营销推广、食品营养与中医。
关键词:水资源 亲水保健旅游 体验效果感知
一、意义
(一)理论意义
健康因素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在了解人群逃离大都市,投身于山水的行为以及很好地指导旅游开发、设施建立、项目构思的成功。作为国际旅游新兴市场,中国内地游客有过去十年中在文献中收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早期的研究利用某些案例来解释国内的养生保健旅游,特别是中国文化视角。随着国内医疗水平逐步和西方接轨,特别是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中医养生保健和西医的结合,研究者开始用更多的健康指标,来更好的解释旅游者的追求健康的旅游体验行为。试图从亚健康人群保健疗养角度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亲水旅游。
从理论上讲,它打算建立一个针对特殊人群视角的亲水旅游体验和健康疗效旅游感知的关系提供一个更全面的理论框架,了解中国游客亲水健康旅游的体验。
(1)丰富了保健旅游研究的理论范围。
本研究扩展了保健旅游的研究范围,从单独的养生资源spa、温泉、海滨等,扩展到了所有水的其他形态的保健旅游,形成了亲水保健旅游的整体概念,同时初步构建了亲水保健旅游体验的框架内容。
(2)从主观感知的角度,拓展了研究的深度
本研究探究游客亲水活动参与程度和亚健康状态对于亲水保健旅游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国外对自我健康感知在运动、美食、环境、假期、休闲体验和生活质量(QOL)之间关系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主要是结合了医学、生态学、景观学、环境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而另一方面,国内很少有学者从游客体验与感知的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只有郑群明(2017)和他的团队研究了森林保健旅游对亚健康游客保健功效的感知,本研究从另一个养生保健旅游资源水资源入手,结合水文化的探讨,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对亲水保健功效感知的作用机理; 其次,引入旅游者亲水活动参与程度和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如何影响亲水保健旅游体验与亲水保健功效感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国内保健养生旅游体验健康感知的广度和深度。
(3)充分研究亲水旅游对人体健康改善的内在机理
大量的旅游研究( Lo,Qu & Wetprasit,2013)通过spa对中国大陆游客旅游体验了解中国游客的亲水旅游体验。郭兴山,马宾,付纯芳等人(1998)大量研究水温、水压对人们生理机能改变,探索水与人体健康疗养之间的联系。他们研究健康保健因素的重要性,特别使用西医的水疗研究,尽管他们不广泛应用于中国游客。本研究是首次尝试测试有中国特色的亚健康感知和国外健康的主观感知相统一的视角看亲水旅游体验对旅游者亚健康状态的影响。试图对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分类,探索不同亲水参与程度的旅游体验全身接触水(高度亲水)、身体部分或者局部接触水(中度亲水)、水边或者环水(低度亲水)这三类亲水体验,哪一类体验项目或者活动对旅游者健康改善更为直接和显著。
(二)实践意义
从这项研究获得的知识对于大陆政府导向、企业的产品开发、旅游者的认知和目的地選择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结果预计到:(1)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实行5天疗休养制度提供研究结果,这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有一定影响。(2)确定各类水资源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设施设备、活动和服务的游客体验框架,这对于旅游企业针对特殊人群,根据亲水活动涉及的身体部位、亲水次数、亲水时间长短,开发合适的亲水保健旅游产品有一定现实意义。(3)旅游者有更好的亲水保健旅游体验对身体健康改善的知识认知,能够采取适当的营销做法让人们更好的认知水资源旅游带来的健康方面的改善和影响。(4)探讨有中国特色的亚健康游客健康感知,实现健康旅游达到保健治疗效果。(5)加强水资源旅游的优势和竞争力。
(三)研究的关键词
亲水旅游,陈晓梅(2009)认为水资源具有可亲性,人类具有亲水的本能,人们在到达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首先会寻找这个环境中的水源,对此环境中的有关水资源的分布状态,本文认为通常含江河、湖、海、潮汐、泉、湿地、潮汐、瀑布等各种水形态,去这些不同水形态的景点旅游都是亲水旅游。
亲水活动参与,Stone(1984)研究发现参与包括社会心理参与、行为参与。社会心理参与是一种对产品、活动或物体的动机、唤醒或兴趣状态,行为参与定义为追求某一特定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强度。在休闲方面,这表现在参与的频率、花费的金钱、旅行的里程、能力或技能、设备/书籍的所有权以及会员人数等方面。余勇(2013)认为,包括行为涉入和社会心理涉入,行为涉入属外在行为的参与情形,表现为活动的频率、花费及其他投入;社会心理涉入是指参与活动的心理历程,本研究综合(Stone,1984; 余勇,2013)观点,考虑到亲水保健(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活动,行为参与热情较高,但情感上的体验缺乏,由行为到心理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提出亲水参与按照水与人接触的部位面积,与水接触时间的长短、与水接触的次数,来定义亲水活动的行为参与程度。并且认为亲水活动按照旅游者与水接触的部位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
保健(养生)旅游体验,突出了在旅游体验的研究中,旅游者与保健旅游资源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观感受(谢彦君,1999),即游客体验自然景观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设施资源和服务(郑群明,2017),还包括了文化(Huang,2014)和活动(Urry et.al.,1990; Ryanet.al.,1997;吴晓丽,2009)后所形成的主观感受。 保健效果,健康旅游体验旨在恢复客户的总体幸福感,包括身体、心灵和灵魂(Mueller & Kaufmann,2001)。国外多用生活质量(QOL)和wellbeing 表示,其中包含和健康相关的人体生理、心理、社交的相关指标。国内外也用了休闲效益的生理学角度定义,是指活动对于身心正向助益的个人感受,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交、经济及环境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国内用游客生理、心理、社交的改善来表示(郑群明,2017)。本文借鉴郑群明(2017)的定义认为,亲水保健(养生)旅游的保健效果用游客生理、心理、社交的改善来表示。
健康,被定义为“一种完全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WHO,1947)。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医学条件,也是一种感觉良好的心理状态,甚至是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Diener,2000)
健康状态,笔者比较赞同王芸、殷文娟、王锡民(2013)的观点,他们认为,健康状态包括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其中亚健康状态并不是存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潜病期 ”、“前病态”等,而是一种名符其实的“轻度功能性疾病状态” 属于一种轻质疾病,通常生化指标无法查出,一般通过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量表的形式体现。这里疾病由于涉及医学生化指标,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陈晓梅,2009,水体类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初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31(7):66-71.
[2]郭兴山,马宾,付纯芳.(1998),五大连池矿泉单次浴对人体某些生理机能的影响.中国疗养医学,7(2),5-7.
[3]王芸,殷文娟,王锡民,2013,关于亚健康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的商榷,《中国医药指南》,35(11):604-605.
[4]谢彦君,1999,基础旅游学,中国:中国旅游出版社.
[5]余勇,田金霞,2013,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与幸福感结构关系研究——以肇庆星湖自行车绿道为例,《旅游学刊》,02,:67-7.
[6]郑群明,刘嘉,朱岩等,2017,森林保健旅游对游客亚健康改善的感知研,《资源科学》,39(6):1171-1181.
[7]Diener,E.(2000).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American Psychology,55(1),34‐43.
[8]Huang,Liyuan,Xu,Honggang Routledge,(2014),A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China,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10(4),493-510.
[9]Lo,A.,Qu,H.,and Wetprasit,P.(2013).Realms of tourism SPA Experience: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Journal of China Toutism Research,9,4,(429).
[10]Mueller,H.and Kaufmann,E.L.(2001).Wellness tourism:Market analysis of special health tourism seg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hotel industry.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7(1),5-17.
[11]Stone,RR.N.(1984).The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volvement.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1,210-215.
[12]Urry,J.( 1990 ).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y.London:Sage Press,90.
作者簡介:孙娴娴 女 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健康养生旅游、疗愈型酒店产品营销推广、食品营养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