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两个男性的摧残,由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最终沦为一名杀人犯走上刑场。许多评论家认为命运是导致苔丝悲剧的根本原因,命运在一定程度上酿成了苔丝的悲剧。但还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场悲剧。本文的主旨在于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谋害”了苔丝。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诱迫而失身怀孕。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夺了她接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遗弃。后来,万般无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爷的怀抱,不料,就在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
父亲德伯的愚昧无知,对于金钱的贪婪推使苔丝跌下了社会的深渊;而亚雷的邪恶无耻则将苔丝少女的所有美好梦想化为灰烬,促使她遇上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三件事——与安玑·克莱相爱。而正是这个安玑·克莱,这个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终造成了苔丝的悲剧。有人会说安玑·克莱才是真正该批判的人,但是无疑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他需要时间来释放自己,不可忽视的是,安玑·克莱是爱苔丝的,至少那爱是真的,而不是像亚雷一 样,只有肉欲,把苔丝当做自己的玩偶。苔丝的悲剧应该是当时的时代所酿成的,或许在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对于像苔丝一样的人来说,生存的机会就多了。
苔丝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随后又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当她拼命地抵触错误的人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这个错误的人影响了苔丝的整个人生。而当她遇到正确的人时,残酷的命运甚至连坦白的机会都不曾给予苔丝。当苔丝在婚前企图向安吉尔告知不光彩的过去时,她的坦白信竟然阴差阳错地被塞到地毯之下。继而更为残酷的是当苔丝放弃了希望,屈从于亚雷克后,安吉尔又悔过自新,前来与苔丝重归于好。读者似乎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一双无形的手,一双命运的手将苔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苔丝的本性中蕴藏着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在她遇见安吉尔后将她一步步推向悲剧。安吉尔拒绝原谅苔丝并狠心抛弃她远赴巴西,苔丝仍旧挣扎着存活下去,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面对艰苦的条件,强烈的自尊使苔丝不曾像被告知的那样向安吉尔的父母寻求帮助,而是默默地独自承担痛苦与孤独。
苔丝自始至终都承受着社会世俗对她的束缚和偏见。在苔丝被侵犯后回家不久,她与所谓的表哥不正常的关系就在马勒村中迅速传开。邻居们纷纷对她的所谓不道德的行为表示蔑视。甚至连苔丝的朋友都认为她不是原来的苔丝了。苔丝的新生儿在没有受洗禮的情况下夭折了,苔丝的父亲拒绝为其请牧师,因为他认为苔丝和她的孩子已经使他们高贵家族蒙羞,不应该再让牧师刺探他的家事。为此苔丝不得不自己为孩子洗礼。在苔丝的父亲去世后,可怕的世俗观念又使他们被迫搬离住处,无家可归。
贫穷是导致苔丝去认本家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安吉儿远去巴西后,苔丝重返贫穷的家照顾家人。而父亲的去世使她们雪上加霜。贫穷迫使苔丝不得不再一次屈服于亚克雷。苔丝家境的贫寒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亲失职。苔丝的悲剧与两个男性——亚克雷和安吉尔息息相关。亚克雷认为女性仅仅为男性的玩物而已,他对苔丝的追求更多是由于占有欲和肉欲;而安吉尔则相反,他对苔丝的看法太过理想化,他更多是从精神层面理解苔丝,并拒绝去更真实深刻地了解苔丝。亚克雷的引诱从肉体上毁了苔丝,他像鬼魂一样无时无刻不烦扰苔丝,这种烦扰使苔丝羞于见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丝远走他乡,去一个无人认识她的地区。即便这样,她不光彩的过去总是萦绕她心头,使她无法释怀。
对于安吉尔,苔丝渴望得到他的爱。爱情像甜蜜的毒药一样让苔丝欣然接受并毁其一生。爱情的甜蜜使苔丝和安吉尔暂时忘却了各自的烦恼。当安吉尔得知苔丝与亚克雷的过去后,那份真挚的爱情就转化为苔丝不得不独自享用的毒药。苔丝苦苦哀求安吉尔原谅自己,所得到的仅仅是安吉尔狠心的拒绝。苔丝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孩,但是她在精神层面极度依赖安吉尔。在苔丝内心深处,她相信安吉尔比她高贵,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表面上看,安吉尔比亚克雷好上百倍,但是他给苔丝带来的伤害却远远超过亚克雷。安吉尔拒绝原谅使苔丝悲痛欲绝。在没有安吉尔的日子里,为了生存,苔丝不得不去夫林库姆农场做工。
在那里,一方面,苔丝要忍受农场主的压榨,另一方面,苔丝竭力抵制亚克雷的屡次引诱。尽管如此苔丝依旧保留对安吉尔的爱,并不断的批判和责各自己。虽然峰回路转,安吉尔最终回到苔丝身边并意欲与其重归于好,但一切对于苔丝来说都太迟了。苔丝已经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投向亚克雷的怀抱。面对前来心怀悔意的安吉尔,苔丝内心再次燃起对他的爱,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连同苔丝对亚克雷的愤怒在瞬间爆发,导致苔丝将亚克雷刺死以证明她对安吉尔真诚的至死不渝的爱。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承受巨大的困苦,她渴望摆脱过去的阴影和生活的不幸。但是她的每一次艰难的抉择都使她的处境每况愈下。很显然,苔丝的悲剧不单是由命运造成的。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比如她的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悲剧。苔丝的死不是命运偶然开了一个小玩笑。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参考文献:
[1]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2004.
[2]Li Jian, Yuanjing. The Reasons of the Tragedy of Tess[J]. Journal of Daqing Teachers’ College, 2005.
[3]霍恩比着.李北达译:《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出版社,2002.
[4]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
[5]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关键词: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贫穷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纯洁姑娘的不幸命运。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的农家少女,因受东家少爷诱迫而失身怀孕。从此,这一耻辱的事实剥夺了她接受真正爱情的权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遗弃。后来,万般无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爷的怀抱,不料,就在这时她那有名无实的丈夫拖着病驱千里归来,苦苦寻觅。苔丝为了自己真正的爱,毅然杀死同居的少爷,在与丈夫短暂欢聚后,走上了绞刑台。
父亲德伯的愚昧无知,对于金钱的贪婪推使苔丝跌下了社会的深渊;而亚雷的邪恶无耻则将苔丝少女的所有美好梦想化为灰烬,促使她遇上了改变她人生的第三件事——与安玑·克莱相爱。而正是这个安玑·克莱,这个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终造成了苔丝的悲剧。有人会说安玑·克莱才是真正该批判的人,但是无疑他生活在那个时代,他需要时间来释放自己,不可忽视的是,安玑·克莱是爱苔丝的,至少那爱是真的,而不是像亚雷一 样,只有肉欲,把苔丝当做自己的玩偶。苔丝的悲剧应该是当时的时代所酿成的,或许在现代社会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对于像苔丝一样的人来说,生存的机会就多了。
苔丝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错误的人,随后又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当她拼命地抵触错误的人的时候,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她。这个错误的人影响了苔丝的整个人生。而当她遇到正确的人时,残酷的命运甚至连坦白的机会都不曾给予苔丝。当苔丝在婚前企图向安吉尔告知不光彩的过去时,她的坦白信竟然阴差阳错地被塞到地毯之下。继而更为残酷的是当苔丝放弃了希望,屈从于亚雷克后,安吉尔又悔过自新,前来与苔丝重归于好。读者似乎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一双无形的手,一双命运的手将苔丝玩弄于股掌之中。
苔丝的本性中蕴藏着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尊在她遇见安吉尔后将她一步步推向悲剧。安吉尔拒绝原谅苔丝并狠心抛弃她远赴巴西,苔丝仍旧挣扎着存活下去,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面对艰苦的条件,强烈的自尊使苔丝不曾像被告知的那样向安吉尔的父母寻求帮助,而是默默地独自承担痛苦与孤独。
苔丝自始至终都承受着社会世俗对她的束缚和偏见。在苔丝被侵犯后回家不久,她与所谓的表哥不正常的关系就在马勒村中迅速传开。邻居们纷纷对她的所谓不道德的行为表示蔑视。甚至连苔丝的朋友都认为她不是原来的苔丝了。苔丝的新生儿在没有受洗禮的情况下夭折了,苔丝的父亲拒绝为其请牧师,因为他认为苔丝和她的孩子已经使他们高贵家族蒙羞,不应该再让牧师刺探他的家事。为此苔丝不得不自己为孩子洗礼。在苔丝的父亲去世后,可怕的世俗观念又使他们被迫搬离住处,无家可归。
贫穷是导致苔丝去认本家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安吉儿远去巴西后,苔丝重返贫穷的家照顾家人。而父亲的去世使她们雪上加霜。贫穷迫使苔丝不得不再一次屈服于亚克雷。苔丝家境的贫寒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亲失职。苔丝的悲剧与两个男性——亚克雷和安吉尔息息相关。亚克雷认为女性仅仅为男性的玩物而已,他对苔丝的追求更多是由于占有欲和肉欲;而安吉尔则相反,他对苔丝的看法太过理想化,他更多是从精神层面理解苔丝,并拒绝去更真实深刻地了解苔丝。亚克雷的引诱从肉体上毁了苔丝,他像鬼魂一样无时无刻不烦扰苔丝,这种烦扰使苔丝羞于见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丝远走他乡,去一个无人认识她的地区。即便这样,她不光彩的过去总是萦绕她心头,使她无法释怀。
对于安吉尔,苔丝渴望得到他的爱。爱情像甜蜜的毒药一样让苔丝欣然接受并毁其一生。爱情的甜蜜使苔丝和安吉尔暂时忘却了各自的烦恼。当安吉尔得知苔丝与亚克雷的过去后,那份真挚的爱情就转化为苔丝不得不独自享用的毒药。苔丝苦苦哀求安吉尔原谅自己,所得到的仅仅是安吉尔狠心的拒绝。苔丝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孩,但是她在精神层面极度依赖安吉尔。在苔丝内心深处,她相信安吉尔比她高贵,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表面上看,安吉尔比亚克雷好上百倍,但是他给苔丝带来的伤害却远远超过亚克雷。安吉尔拒绝原谅使苔丝悲痛欲绝。在没有安吉尔的日子里,为了生存,苔丝不得不去夫林库姆农场做工。
在那里,一方面,苔丝要忍受农场主的压榨,另一方面,苔丝竭力抵制亚克雷的屡次引诱。尽管如此苔丝依旧保留对安吉尔的爱,并不断的批判和责各自己。虽然峰回路转,安吉尔最终回到苔丝身边并意欲与其重归于好,但一切对于苔丝来说都太迟了。苔丝已经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投向亚克雷的怀抱。面对前来心怀悔意的安吉尔,苔丝内心再次燃起对他的爱,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连同苔丝对亚克雷的愤怒在瞬间爆发,导致苔丝将亚克雷刺死以证明她对安吉尔真诚的至死不渝的爱。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承受巨大的困苦,她渴望摆脱过去的阴影和生活的不幸。但是她的每一次艰难的抉择都使她的处境每况愈下。很显然,苔丝的悲剧不单是由命运造成的。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比如她的自尊,世俗偏见,双亲失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悲剧。苔丝的死不是命运偶然开了一个小玩笑。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参考文献:
[1]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2004.
[2]Li Jian, Yuanjing. The Reasons of the Tragedy of Tess[J]. Journal of Daqing Teachers’ College, 2005.
[3]霍恩比着.李北达译:《牛津高阶汉英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出版社,2002.
[4]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
[5]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