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国部队的军事介入,使得利比亚战事由“内事”转为“外事”。
姑且不论混战其中的诸方孰是孰非,利比亚局势却越发成为国际政治中大小国关系的典型案例。曾经以放弃核武器为代价、试图与欧美大国握手言和的小小卡扎菲政权,未及享受应有的回报,即遭到狂轰滥炸,个人生死和政权存亡均难料定。
一个非核国家,应该拥核还是弃核?无论从国际安全理论,还是从国际防扩散实践的角度来说,后者都是不二之选。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前有萨达姆,后有卡扎菲,两人的选择和命运似乎证明了一点:没有核牙齿,根本咬不住进攻的敌人。更不争的事实是,对于朝鲜和伊朗这两个被外界认为已拥有核能力的国家来说,继续拥核自保,还是弃核求和?曾经的纠结早已固化成为惟一答案:所谓“利比亚模式”,就是美国和西方让目标对象自动解除武装的骗局而已。3月底,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评论批评对利比亚政府的空袭,并称“利比亚危机给了国际社会一个深刻的教训”。
当前,国内媒体和学界对于朝核问题的担忧正在上升,认为利比亚的处境,会令国际社会规劝朝鲜重回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难度大大增加。此言不差。以先例为证,朝鲜一旦担心自身的安全处境,就会藉外部威胁为由,强调“核国家”的身份,阐述“核威摄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拒绝、拖延弃核。
在朝鲜拥核问题上,国内一直存在支持派和反对派的尖锐对立。利比亚事件一出,网上支持朝鲜拥核的声音占了大半壁江山。不过,朝鲜不走利比亚老路,手中拥核,抑或再进一步“明知山有核,偏向核山行”,是否就是安全的定心丸?答案却是未必。
从技术上来说,爱因斯坦早有定论,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研究原子弹。即便是对核的和平利用,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朝鲜是否能在现代化的水平上理智地、安全地管好、用好其声称的“核遏制力”,令周边有关国家颇为关注与担忧。
从策略上来看,朝鲜相当看重核与安全之间的联动关系。其下一步的政策首选仍可能是在必要时打出“核牌”。朝鲜强调先签署和平协定再放弃核计划,而美国则把两个问题割裂处理,要求朝鲜首先放弃“所有的核武器及核计划”。互不相让的结果可能是,朝鲜不但没有获得好处,反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与封锁。
从战略上来讲,朝鲜的最终目标是力保政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保的不仅指国体安全,更有政体安全。当前,朝鲜的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已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联动,“先军政治”思想也更多地用于指导经济部门的发展。如果国家将有限的资源继续投人核军事工业,势必阻遏轻工业、农业等民生经济的发展,反而给社会稳定和民心指向造成不利。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概念、安全威胁、安全战略以及人们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的主流地位仍难撼动。国家要保护自己的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不受外来力量成胁,要保存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受冲击,只能通过单边行动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在此意义上,朝鲜的种种举动也可理解为解决自身安全关切的对应之举。
朝鲜用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走出了萨达姆和齐奥塞斯库悲惨结局的心理阴影。2010年9月底的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后,金正日的三子金正恩走向前台,朝鲜着力向外界展示着其顺利而稳定的交接进程。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朝鲜以中国为榜样,近来把国家重心逐渐转到了提高民生和发展经济上来。这些好不容易才形成的良好趋势,如果因远在万里之外的利比亚战火而被打断,委实太可惜。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朝鲜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问题。去年夏天,朝鲜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年底又碰到了66年一遇的严寒。今年1月起,朝鲜向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请求粮食援助,力邀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为首的国际援助机构深入朝鲜内陆腹地,实地考察粮情,并主动公布数据报告。这种对外合作的姿态,多年难见,毋论动机如何,也颇值得肯定。
对于朝核问题解决之道,实不必陷入无路可走的悲观。东北亚不同于利比亚,只要朝鲜有维稳防乱的需要,只要各方对朝鲜的战略地位仍有认识,只要外交手段没有穷尽,朝鲜半岛就不可能打,也打不起来,朝核问题也就能找到智慧的出路。关键的一点是,朝核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核”,而在于“安全”,即“提供安全保障”,最终“建立安全机制”。
姑且不论混战其中的诸方孰是孰非,利比亚局势却越发成为国际政治中大小国关系的典型案例。曾经以放弃核武器为代价、试图与欧美大国握手言和的小小卡扎菲政权,未及享受应有的回报,即遭到狂轰滥炸,个人生死和政权存亡均难料定。
一个非核国家,应该拥核还是弃核?无论从国际安全理论,还是从国际防扩散实践的角度来说,后者都是不二之选。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前有萨达姆,后有卡扎菲,两人的选择和命运似乎证明了一点:没有核牙齿,根本咬不住进攻的敌人。更不争的事实是,对于朝鲜和伊朗这两个被外界认为已拥有核能力的国家来说,继续拥核自保,还是弃核求和?曾经的纠结早已固化成为惟一答案:所谓“利比亚模式”,就是美国和西方让目标对象自动解除武装的骗局而已。3月底,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评论批评对利比亚政府的空袭,并称“利比亚危机给了国际社会一个深刻的教训”。
当前,国内媒体和学界对于朝核问题的担忧正在上升,认为利比亚的处境,会令国际社会规劝朝鲜重回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难度大大增加。此言不差。以先例为证,朝鲜一旦担心自身的安全处境,就会藉外部威胁为由,强调“核国家”的身份,阐述“核威摄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拒绝、拖延弃核。
在朝鲜拥核问题上,国内一直存在支持派和反对派的尖锐对立。利比亚事件一出,网上支持朝鲜拥核的声音占了大半壁江山。不过,朝鲜不走利比亚老路,手中拥核,抑或再进一步“明知山有核,偏向核山行”,是否就是安全的定心丸?答案却是未必。
从技术上来说,爱因斯坦早有定论,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研究原子弹。即便是对核的和平利用,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朝鲜是否能在现代化的水平上理智地、安全地管好、用好其声称的“核遏制力”,令周边有关国家颇为关注与担忧。
从策略上来看,朝鲜相当看重核与安全之间的联动关系。其下一步的政策首选仍可能是在必要时打出“核牌”。朝鲜强调先签署和平协定再放弃核计划,而美国则把两个问题割裂处理,要求朝鲜首先放弃“所有的核武器及核计划”。互不相让的结果可能是,朝鲜不但没有获得好处,反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与封锁。
从战略上来讲,朝鲜的最终目标是力保政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保的不仅指国体安全,更有政体安全。当前,朝鲜的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已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联动,“先军政治”思想也更多地用于指导经济部门的发展。如果国家将有限的资源继续投人核军事工业,势必阻遏轻工业、农业等民生经济的发展,反而给社会稳定和民心指向造成不利。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概念、安全威胁、安全战略以及人们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的主流地位仍难撼动。国家要保护自己的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不受外来力量成胁,要保存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受冲击,只能通过单边行动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在此意义上,朝鲜的种种举动也可理解为解决自身安全关切的对应之举。
朝鲜用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走出了萨达姆和齐奥塞斯库悲惨结局的心理阴影。2010年9月底的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后,金正日的三子金正恩走向前台,朝鲜着力向外界展示着其顺利而稳定的交接进程。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朝鲜以中国为榜样,近来把国家重心逐渐转到了提高民生和发展经济上来。这些好不容易才形成的良好趋势,如果因远在万里之外的利比亚战火而被打断,委实太可惜。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朝鲜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问题。去年夏天,朝鲜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年底又碰到了66年一遇的严寒。今年1月起,朝鲜向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请求粮食援助,力邀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为首的国际援助机构深入朝鲜内陆腹地,实地考察粮情,并主动公布数据报告。这种对外合作的姿态,多年难见,毋论动机如何,也颇值得肯定。
对于朝核问题解决之道,实不必陷入无路可走的悲观。东北亚不同于利比亚,只要朝鲜有维稳防乱的需要,只要各方对朝鲜的战略地位仍有认识,只要外交手段没有穷尽,朝鲜半岛就不可能打,也打不起来,朝核问题也就能找到智慧的出路。关键的一点是,朝核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核”,而在于“安全”,即“提供安全保障”,最终“建立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