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核无理,安全有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国部队的军事介入,使得利比亚战事由“内事”转为“外事”。
  姑且不论混战其中的诸方孰是孰非,利比亚局势却越发成为国际政治中大小国关系的典型案例。曾经以放弃核武器为代价、试图与欧美大国握手言和的小小卡扎菲政权,未及享受应有的回报,即遭到狂轰滥炸,个人生死和政权存亡均难料定。
  一个非核国家,应该拥核还是弃核?无论从国际安全理论,还是从国际防扩散实践的角度来说,后者都是不二之选。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前有萨达姆,后有卡扎菲,两人的选择和命运似乎证明了一点:没有核牙齿,根本咬不住进攻的敌人。更不争的事实是,对于朝鲜和伊朗这两个被外界认为已拥有核能力的国家来说,继续拥核自保,还是弃核求和?曾经的纠结早已固化成为惟一答案:所谓“利比亚模式”,就是美国和西方让目标对象自动解除武装的骗局而已。3月底,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评论批评对利比亚政府的空袭,并称“利比亚危机给了国际社会一个深刻的教训”。
  当前,国内媒体和学界对于朝核问题的担忧正在上升,认为利比亚的处境,会令国际社会规劝朝鲜重回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难度大大增加。此言不差。以先例为证,朝鲜一旦担心自身的安全处境,就会藉外部威胁为由,强调“核国家”的身份,阐述“核威摄力”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拒绝、拖延弃核。
  在朝鲜拥核问题上,国内一直存在支持派和反对派的尖锐对立。利比亚事件一出,网上支持朝鲜拥核的声音占了大半壁江山。不过,朝鲜不走利比亚老路,手中拥核,抑或再进一步“明知山有核,偏向核山行”,是否就是安全的定心丸?答案却是未必。
  从技术上来说,爱因斯坦早有定论,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研究原子弹。即便是对核的和平利用,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朝鲜是否能在现代化的水平上理智地、安全地管好、用好其声称的“核遏制力”,令周边有关国家颇为关注与担忧。
  从策略上来看,朝鲜相当看重核与安全之间的联动关系。其下一步的政策首选仍可能是在必要时打出“核牌”。朝鲜强调先签署和平协定再放弃核计划,而美国则把两个问题割裂处理,要求朝鲜首先放弃“所有的核武器及核计划”。互不相让的结果可能是,朝鲜不但没有获得好处,反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与封锁。
  从战略上来讲,朝鲜的最终目标是力保政权的合法性与延续性。保的不仅指国体安全,更有政体安全。当前,朝鲜的政权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已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联动,“先军政治”思想也更多地用于指导经济部门的发展。如果国家将有限的资源继续投人核军事工业,势必阻遏轻工业、农业等民生经济的发展,反而给社会稳定和民心指向造成不利。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安全概念、安全威胁、安全战略以及人们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的主流地位仍难撼动。国家要保护自己的主权、领土、人民和政权不受外来力量成胁,要保存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受冲击,只能通过单边行动加强自身军事实力。在此意义上,朝鲜的种种举动也可理解为解决自身安全关切的对应之举。
  朝鲜用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走出了萨达姆和齐奥塞斯库悲惨结局的心理阴影。2010年9月底的朝鲜劳动党代表大会后,金正日的三子金正恩走向前台,朝鲜着力向外界展示着其顺利而稳定的交接进程。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朝鲜以中国为榜样,近来把国家重心逐渐转到了提高民生和发展经济上来。这些好不容易才形成的良好趋势,如果因远在万里之外的利比亚战火而被打断,委实太可惜。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朝鲜与国际社会的关系问题。去年夏天,朝鲜局部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年底又碰到了66年一遇的严寒。今年1月起,朝鲜向多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请求粮食援助,力邀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为首的国际援助机构深入朝鲜内陆腹地,实地考察粮情,并主动公布数据报告。这种对外合作的姿态,多年难见,毋论动机如何,也颇值得肯定。
  对于朝核问题解决之道,实不必陷入无路可走的悲观。东北亚不同于利比亚,只要朝鲜有维稳防乱的需要,只要各方对朝鲜的战略地位仍有认识,只要外交手段没有穷尽,朝鲜半岛就不可能打,也打不起来,朝核问题也就能找到智慧的出路。关键的一点是,朝核问题的核心并不在“核”,而在于“安全”,即“提供安全保障”,最终“建立安全机制”。
其他文献
那次在加拿大航空公司买了机票后,还想打电话订个座位——通常我会预订个右腿靠过道的位置,以便进出,毕竟长途飞行十多个小时是件辛苦的事。于是我上网查找加航电话号码。在百度前十项信息中,首先冲入眼帘的净是些不知道哪路的机票代理,而非加航网页本身——尽管加航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就是说,那些众多自称加航的中介在网上的地位比偌大一个航空公司本身还高,要不就是他们在搜索引擎上支付了比加航还多的佣金甚至开
马英九上台一年多来,国民党这一百年老店并未因其重返执政而焕然一新,反而许多沉疴已久的问题不断凸显,政党满意度始终难以有效提升。马英九兼任党主席实现“党政一体”后,大动作启动党务革新步伐,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愿景。    中常委补选亮出刀锋    熟悉台湾政治的人都知晓,马英九从政一向以清廉自居,对贿选深恶痛绝,早在“法务部长”任内就因大规模查贿而家喻户晓。2005年初任党主席后,马英九严厉要求党员
自11月22日以后,在英国小镇卢顿,穆尔·阿卜杜勒·瓦哈卜的邻居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据邻居回忆,“瓦哈卜言语不多,但却非常和蔼,时常带着女儿在附近遛弯儿”。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包括他的妻子和父母。  12月1日,瓦哈卜现身瑞典瓦斯泰纳市。他花了1500美元购买了一辆白色二手车,“我想驾车去美丽的斯德哥尔摩转转”,他对车行老板说。12月11日,瓦哈卜向瑞典通讯社和安全警察局发出威胁邮件和音频录音,警
对大肆消费的美国人说来,他们的问题是人还活着的时候钱却花光了;而习惯储蓄的中国人的问题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年轻时就继承了亿万家产的美国富翁,在挥霍了所有的财富以后又活了20年,但这20年中只好依靠救济过活。弥留之际他留下名言:“最佳的理财方式就是在生前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用掉,我只是算错数而已!”  从这个角度讲,一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他们,过的是牵挂少因而舒适度
最近,台湾岛内因“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否决民间出版教科书使用“日据”一词,引发激烈的“日据”与“日治”之争。“日据”与“日治”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台湾岛内错乱的历史观、国家认同观、是非观与价值观。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势力是坚决的“日治派”,其坚持使用“日治”的核心是要在历史上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为“台独”制造历史依据,并影响年轻一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其影响下,反映中国史观与历史正义的“日据派
对于欧洲来说,2012年的新年将在艰难中度过。标准普尔2011年12月16日发表报告称,债务危机下的欧洲面临三种可能:一是欧洲领导人成功遏制危机的继续深化;二是欧洲经济温和衰退,但不影响其他地区;三是欧洲经济深度衰退,影响美国经济。  欧洲陷入烂泥潭,美国能否幸免?当下看来,前瞻性的政策支持和统一的货币财政体系,以及近期的资本回流,都减缓了美国的压力,债务危机似乎已经被掩盖甚至化解。但是,美国债务
11月2日,负责为19年前去世的土耳其前总统图尔古特·厄扎尔开棺验尸的法医称,有证据表明厄扎尔死于毒杀。  1993年4月17日,厄扎尔在办公室里意外死亡,去世时只有66岁。按理,这个岁数的政治家正处在政治生涯的鼎盛阶段,因此,他的突然离去,让家人颇感蹊跷。  最先提出质疑的,是厄扎尔的妻子。她指出,厄扎尔临死前饮用过柠檬汽水,但他的血液样本在事后意外失踪 了(也有人怀疑被调包了)。因此,官方最终
鸠山操之过急;菅直人回归现实,包括在中日关系上考虑不能再让日美同盟“漂泊”。    鸠山理想主义的破产    记者:今年6月初鸠山首相辞职后,国内曾有学者发表文章称,鸠山辞职意味着“民主党‘清新政治’假象的终结”,比如在基地问题上的对美“强硬”、“东亚共同体”、“日中美正三角形关系”(小泽一郎语)等,不过是为了欺骗舆论争取选票的手段,是“早就设计好的一个政治脚本”。而在取代鸠山的现任首相菅直人上台
3月27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问题特别国际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此次会议是“上合组织”倡导召开的首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会议参与方众多:除阿富汗、“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之外,北约、欧盟、独联体等3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阿富汗关于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和有组织犯罪的声明》及其行动计划。各方决定在禁毒、反恐及打击有组织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台湾政界颇为典型,善于权谋与算计,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总统梦”与推动第三势力的政治愿望一个也没能实现。他敌我不分,敌友不分,以敌为友,视友为敌,搅乱政局,破坏泛蓝团结,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大局。他曾以一已之私裂解了国民党,今天又因“马宋个人恩怨”来裂解泛蓝。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宋氏做法,可能导致国民党重新失去政权,最后只能是毁了泛蓝,也埋藏了“宋家王朝”。他的一意孤行,也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