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小学劳技课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几点认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190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劳技课的现状
  在义务教育中,劳动技术教育整合了德、智、体、美诸方面,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上世纪50年代和文革期间,劳动技术教育重视在生产劳动中学习,重视体力劳动,学生上课提倡所谓的“又红又专”“红”强调劳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当社会发展的重点转向积极现代化建设以后,“在生产劳动中学习,重视体力劳动”的表现正在减少。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基础教育者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缺乏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大部分学生未干过轻微的农活,劳动技术教育出现了“真空”,基于此,国家开始大力强化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元化和适用化正在不断加强,劳动技术理论和技能的结合在中小学日益受到重视。
  二、关于对提高劳技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思考
  思考一:转变教育理念,走出思想误区
  转变升学唯一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民主教育”、“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观念;转变重才轻德的思想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转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思考二:加强劳动技术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劳动技术课教师
  根据学校实际,把拥有一定特长的文化课教师改教劳动技术课,如中学的地理、物理、生物、美术等教师,可改教手工制作、家电维修、自行车修理、木雕、缝纫等,这是解决师资的主要渠道。同时,让有专长的教师和小学班主任兼任劳动技术课教师,并在时间和精力上给予保证。也可以向社会招聘有专长的能人任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思考三:大力改革小学劳动技术课课程
  学校从劳动技术课的特点出发,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实践性、实用性、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生存”的宗旨,从教材中选取必讲内容,并使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通过社会调查、走访农户个体户,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中
  三、提高劳技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几点尝试
  (一)关于劳技课课堂教学
  1、3—6年级采用“模仿操作型”课堂基本结构。此结构重在“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示范,展示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操作的视觉表象,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采取实物范例、图形示范和动作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实物示范就是将要制作的作品向学生展示,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图形示范就是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教学挂图,通过观察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要求和动作过程;动作示范是教师直接操作来展示动作姿态、线路、方向、幅度和频率。
  2、7—9年级采用“设计制作型”课堂教学模式结构。设计是在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要求,预先制定图样、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教师按照“创设情景提出要求→启发诱导构思方案→绘制(分析)图样→加工制作”的流程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运用探索尝试法,鼓励学生独立尝试操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完善,在操作中探索,教师适时给予理论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和提高技术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讲解、示范。根据具体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劳技课可采取小组讨论式、调查研究式、角色扮演式、情景模拟式、讲座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还应走出封闭的课堂,在校园和基地现场教学。
  (二)、关于社会实践
  1、开展家政活动。人主要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学家政就是掌握怎么生活。为此,学校与与家长合作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重视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务劳动意识,懂得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养成“眼中有活,见活就干”的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2、建立教育基地。学生把在学校自然科学中学到的普遍文化知识反馈出来,和企业中接受的一些专业理论有机融合,进行专门技能培训。
  总之,劳技课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以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它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地理、物理、生物生等其他课程,决不能以教师讲授、示范来代替学生操作。教师应围绕操作技能训练来确定讲解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求系统、完整,以解释清楚技术点的操作原理和方法为目的。其次劳技课教学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熏陶,“解放孩子的双手、嘴、空间、时间”。任何一种劳动,都包含着一定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需要一定的才能和创造性。学生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会不断获得一些新的才能。每获得一点才能,就会非常兴奋,禁不住要试验自己的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的才能,并常常想超越自己现有的才能。获得更高的认定和评价。这样,他们的才能才可以获得不断发展。劳动技术课教学正是要运用这些心理学原理,来巧妙地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中育人。实践操作前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计划、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避免草率行事甚至弄虚作假。教师还要善于挖掘蕴藏在劳动及其成果中的教育价值,如讲究效率、讲究方法和技巧、讲究质量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等意识的养成。
  【作者单位:鲁山县琴台第二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舍清溪之幽,取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取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取天地之志”。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的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取一舍。作为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更应把舵好取舍尺度,艺术化地处理,才能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一、取见好就收,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阮老师上的一堂《月相变化》。在课的导入部分,阮老师轻松地语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培养小学生开口“说”的能力已成为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
《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思想品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育人的重要学科,在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和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让小学生在思品课的课堂学习和课外生活中产生“创新感悟”,取得“创新收获”?下面,我就日常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谈谈管窥之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让兴趣得以保持,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英语没有恐惧感,在学习英语时,一直拥有足够的信心。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可见,书法本身就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班级文化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以书法为班级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发扬书法精神,练习书法气质,探究书法内涵,彰显书法个性,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班级之魂,塑造起与之相同的文化内涵。  一、读书法名家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失缺了精神关怀,导致学生讨厌上语文课,课堂效率高耗低效。可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微笑教学  微笑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轻松、饱满、乐观的心态.适度地运用游戏、幽默的形式
谈到感恩教育,也许有的人会说那是大人的事,孩子那么小,能知道什么叫感恩。其实不然,感恩无不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就像人的其他素质及能力一样,可以从小培养。  常言说:“养儿才知报娘恩。”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子女只有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知道报答母亲的恩情,懂得要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但种种撒娇撒野、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恩将仇报的一些血的教训在小学生、中学生及至大学生身上时有发生。每每
自从2010年我班开展《与经典共成长,和圣贤“手拉手”一经典诵读与小学生修身教育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后,我发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
我校地处偏远,现代教学手段与信息贫乏。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令众多英语教师头疼的事接踵而至,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最是叫我们望洋兴叹。现代优质教育资源下乡活动,给我们英语教师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使教育教学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优质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灵活运用优质教育资
一、现状思考  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即“课堂意外”是真实的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按预定计划设想而生出的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小插曲”,面对“意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二、尝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