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本课堂”逐渐受到关注,所谓“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本课堂”是对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理念的课堂实践,顾明远教授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人民教育》在2014年第16期推出了“学本课堂”专辑。由此可见,对“学本课堂”的研究,已经由理念向操作层面推进。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怎样开展“学本课堂”实践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以学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与交流反思的机会。同时,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学习能力弱,在整个数学学习流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以导促学”的引领作用,才能使“学本课堂”真正富有实效。根据数学学习的特点,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引领措施。
一、“导入环节”的引领:激发内驱力,以趣诱学
“学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能主动地开展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主动学习意识弱,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主要靠教师的调动。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拉开主动学习的序幕。教师在“以趣诱学”的引领中,力争做到“外趣”和“内趣”相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以内驱力的激发为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有教师设计了一个“猜猜魔盒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的情境:第一次从魔盒里慢慢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二次露出一个钝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三次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后打开魔盒一看,结果有三种情况。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前两次凭一个角就能判定,而最后一次却有三种情况呢?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判定是什么三角形的标准该怎样制定呢?这些情境加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
二、“独立学习”的引领:提供学习单,导航方向
“学本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课堂上学生会有比较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其中独立学习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如果课堂上教师简单地布置学生看书自学或独立做题,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成一盘散沙,效果不理想,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不允许漫无边际地进行探索。因此,在“独立学习”环节教师的引领作用表现在:给学生设计一个以问题串为主线的学习单,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导航下,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开展独立学习,既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又能保证自主学习能获得一定的结果。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空间大小的合适性,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展开独立学习。
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来引领学生看书自学。
①怎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请找一个真分数并用图表示出来。
②什么是假分数?举一个假分数的例子,并用图说明它“假”在哪里?
③假分数有几种情况?分别举一个例子。
④和1相比,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大小情况怎样?
⑤什么是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⑥带分数和假分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该问题串空间适度,引领性较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会有不同的收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课改理念。
三、“生生交流”的引领:深入合作组,参与讨论
“学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也是多种渠道的,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学习,总会有所收获,但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样,收获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需要开展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对正确结论进行强化,形成共鸣;更重要的是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合作攻关,寻求同伴的帮助。当学生在进行生生交流时,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一方面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间的讨论,这样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为接下去的提炼概括找到针对点。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出示“17×12”,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一些小组中进行讨论,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交流情况——
生1:17×12=17×6×2。
生2:这种方法是可以的,还可以拆成“17×4×3”来做。
师: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这样拆呢,比如“17×13”能用这种方法吗?
生1: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时候就不能用这种方法。
生3:可以这样拆,17×12=17×10 17×2,所有两位数都可以拆开来的。
生4:我是用竖式来计算的。
师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这样算法的道理吗?
生:(略)
在参与了几个组的讨论后,教师发现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能自己找到多种计算方法,但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以及方法之间的联系还讲不清楚,这就是下一个环节需要重点攻关的地方。
四、“师生互动”的引领:捕捉生成点,顺势提炼
当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经历了学习过程的锻炼,但学习结果的获得往往是比较零散、不系统的,缺乏条理性和概括性。“学本课堂”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得。因此,当学生经过独立学习或生生交流等环节后,还要进行全班师生的互动环节。该环节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领艺术,即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动态生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及时进行提炼概括,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完善的数学新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时,在学生经历了自主“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生1:我通过举了很多例子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
生2:我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果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也不变”。
师:谁对他们的发言有补充?
生3:这个数应该零除外,因为零不能做除数。
教师在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后让学生将这三位同学的发言连成一句话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师追问: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要注意哪些关键词?
生4: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些词很重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商就可能变了。
在这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组填空题与判断题让学生巩固对这些词的理解。
生5:我在举例的时候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果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的商是变了的。教师随即让大家举例来验证,进而深化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五、“巩固应用”的引领:直面差异性,分层训练
根据数学学习的规律,当学生对新知经过探索,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后,还要通过解释应用来巩固新的模型。因此,数学教师还要做好巩固应用阶段的引领工作。“学本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体现在练习中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让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即采取分层训练的策略。为了让学优生“吃得饱”、大众生“吃得好”、困难生“吃得了”,在设计练习时除了一些保底的“必做题”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自选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③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两个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④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的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一组练习题,围绕该课的目标,既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由易到难,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拓展题,从封闭到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从中选择两题或两题以上来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回顾总结”的引领:突出反思味,提升能力
“学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有所提升。提升学习能力一方面要给学生自我学习过程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对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反思,提高以后同类学习的借鉴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尾的几分钟时间,引领学生展开回顾反思,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在课尾引领学生展开反思总结: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当我们遇到“除数是小数”这一新的除法时,我们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它变成已学过的知识?在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过程中,你碰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有哪些失败的教训需要今后注意的?经过反思——
生1:我们是将“除数是小数”变成“除数是整数”来学的,它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数学学习中好多地方用到这种方法。
生2:在转化的时候要用到“商不变规律”这一旧知识。
生3: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是运用商不变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先移被除数还是先移除数,后来我知道了要把除数移成整数才是目标。
生4:是的,被除数是跟着除数移的,特别要注意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要添0。
总之,为了使“学本课堂”的实施扎实有效,教师在引领时一定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辩证关系,该放手时要放得真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真正得到磨炼;该收手时就收得适时,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保障。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一、“导入环节”的引领:激发内驱力,以趣诱学
“学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能主动地开展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主动学习意识弱,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主要靠教师的调动。因此,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拉开主动学习的序幕。教师在“以趣诱学”的引领中,力争做到“外趣”和“内趣”相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以内驱力的激发为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有教师设计了一个“猜猜魔盒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的情境:第一次从魔盒里慢慢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二次露出一个钝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第三次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猜后打开魔盒一看,结果有三种情况。教师及时追问:为什么前两次凭一个角就能判定,而最后一次却有三种情况呢?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判定是什么三角形的标准该怎样制定呢?这些情境加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
二、“独立学习”的引领:提供学习单,导航方向
“学本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课堂上学生会有比较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其中独立学习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如果课堂上教师简单地布置学生看书自学或独立做题,学生的学习往往会成一盘散沙,效果不理想,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不允许漫无边际地进行探索。因此,在“独立学习”环节教师的引领作用表现在:给学生设计一个以问题串为主线的学习单,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导航下,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开展独立学习,既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又能保证自主学习能获得一定的结果。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空间大小的合适性,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展开独立学习。
例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来引领学生看书自学。
①怎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请找一个真分数并用图表示出来。
②什么是假分数?举一个假分数的例子,并用图说明它“假”在哪里?
③假分数有几种情况?分别举一个例子。
④和1相比,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大小情况怎样?
⑤什么是带分数?它的分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⑥带分数和假分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该问题串空间适度,引领性较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会有不同的收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的课改理念。
三、“生生交流”的引领:深入合作组,参与讨论
“学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也是多种渠道的,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重要途径之一。当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学习,总会有所收获,但由于每个人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样,收获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需要开展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对正确结论进行强化,形成共鸣;更重要的是对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合作攻关,寻求同伴的帮助。当学生在进行生生交流时,教师的引领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一方面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间的讨论,这样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困难点在哪里,为接下去的提炼概括找到针对点。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一课时,教师出示“17×12”,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一些小组中进行讨论,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交流情况——
生1:17×12=17×6×2。
生2:这种方法是可以的,还可以拆成“17×4×3”来做。
师: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这样拆呢,比如“17×13”能用这种方法吗?
生1: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时候就不能用这种方法。
生3:可以这样拆,17×12=17×10 17×2,所有两位数都可以拆开来的。
生4:我是用竖式来计算的。
师追问: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这样算法的道理吗?
生:(略)
在参与了几个组的讨论后,教师发现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能自己找到多种计算方法,但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以及方法之间的联系还讲不清楚,这就是下一个环节需要重点攻关的地方。
四、“师生互动”的引领:捕捉生成点,顺势提炼
当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经历了学习过程的锻炼,但学习结果的获得往往是比较零散、不系统的,缺乏条理性和概括性。“学本课堂”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获得。因此,当学生经过独立学习或生生交流等环节后,还要进行全班师生的互动环节。该环节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领艺术,即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动态生成情况,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及时进行提炼概括,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完善的数学新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时,在学生经历了自主“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生1:我通过举了很多例子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
生2:我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果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也不变”。
师:谁对他们的发言有补充?
生3:这个数应该零除外,因为零不能做除数。
教师在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后让学生将这三位同学的发言连成一句话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师追问:在商不变的规律中要注意哪些关键词?
生4: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些词很重要,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商就可能变了。
在这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组填空题与判断题让学生巩固对这些词的理解。
生5:我在举例的时候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如果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它的商是变了的。教师随即让大家举例来验证,进而深化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五、“巩固应用”的引领:直面差异性,分层训练
根据数学学习的规律,当学生对新知经过探索,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后,还要通过解释应用来巩固新的模型。因此,数学教师还要做好巩固应用阶段的引领工作。“学本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体现在练习中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让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即采取分层训练的策略。为了让学优生“吃得饱”、大众生“吃得好”、困难生“吃得了”,在设计练习时除了一些保底的“必做题”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自选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自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用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③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两个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④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有几种拼法?每种拼法的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一组练习题,围绕该课的目标,既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由易到难,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拓展题,从封闭到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从中选择两题或两题以上来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回顾总结”的引领:突出反思味,提升能力
“学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有所提升。提升学习能力一方面要给学生自我学习过程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对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通过反思,提高以后同类学习的借鉴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尾的几分钟时间,引领学生展开回顾反思,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定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在课尾引领学生展开反思总结: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当我们遇到“除数是小数”这一新的除法时,我们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它变成已学过的知识?在将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过程中,你碰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有哪些失败的教训需要今后注意的?经过反思——
生1:我们是将“除数是小数”变成“除数是整数”来学的,它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数学学习中好多地方用到这种方法。
生2:在转化的时候要用到“商不变规律”这一旧知识。
生3: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点困难,就是运用商不变规律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先移被除数还是先移除数,后来我知道了要把除数移成整数才是目标。
生4:是的,被除数是跟着除数移的,特别要注意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要添0。
总之,为了使“学本课堂”的实施扎实有效,教师在引领时一定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辩证关系,该放手时要放得真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真正得到磨炼;该收手时就收得适时,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得到保障。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