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帕夫妇:自然之魂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什么时候,从密林的深处悄悄走来两头年幼的小象。它们相互依偎,眼睛里透露着稚嫩的神采,似乎是刚度过一个愉悦的午后,正呼唤着亲人的到来。
  然而在这样一幅美丽照片的背后,却隐含着一个残酷的事实:全球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被猎杀。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呼吁保护自然的信息,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新闻仍不绝于耳。面对日趋严峻的危机,一些致力于为这些美丽生灵发出声音的志愿者开始行动。2007年至今,德国摄影师夫妇曼努埃拉·库尔帕(ManuelaKulpa)与斯特凡·库尔帕(Stefan Kulpa)在动物园中,为非洲濒危物种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非洲之魂》(African Souls)。他们希望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细腻的情感,用照片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重要性的认识。
  与很多熟悉的照片不同,库尔帕夫妇的动物摄影作品有着动人的神态与史诗般的“色彩”。他们消解了野性与张扬的观念,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使人们恍惚之间感慨,其实那看似沉默不语的动物,也和我们同样拥有敏感、纤细、乃至天真的灵魂。
  感悟:来自大地的声音
  “我只是想让看照片的人能够感受到那些动物的内在心灵,并触及那些生灵与大地共融的古老旋律。”
  虽然很多摄影师都会简单表示,其创作灵感源于偶然,并非刻意计划或有什么特殊盘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艺术教育,或者在摄影领域有建树,都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事物,感知拍摄的对象,感知自己,并向观众传达出来。对于库尔帕夫妇来说,也是如此。
  和大多数人一样,库尔帕夫妇起初并非职业摄影师。妻子曼努埃拉·库尔帕每天都做着朝九晚五的事务性工作,但她热爱摄影的丈夫斯特凡·库尔帕在几年前买的一台相机却使她和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斯特凡平时对拍摄动物和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丈夫的引导下,每逢节假日带着相机前往动物园拍摄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在库尔帕夫妇看来,早期的拍摄经历不仅使他们锻炼出娴熟的拍摄技术,自身也逐渐被那些美丽的生灵吸引。为了拍摄到更多珍贵的动物,他们的脚步也不仅限于当地公园,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和捷克等地的野生动物园里都留下他们的足迹。而事实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些珍稀的濒危物种或许将来只能在人工栖息地里被一睹真容了。
  “久而久之,这些照片让我更加明白那些美丽的生灵究竟多么重要,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的意义。”热爱动物的库尔帕夫妇逐渐明确自己的创作方向,并开始计划拍摄《非洲之魂》系列。在这组作品中,库尔帕夫妇有意识地捕捉动物们的一些特殊瞬间,同时也对这些动物形象做了艺术处理,使之看起来更富有戏剧性。“我们希望尽力展示这些动物最自然和独特的一面,让人们感受到,这些平时沉默不语的美丽生灵,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情感与灵魂。”库尔帕夫妇说道。
  在库尔帕夫妇的作品中,慵懒的狮群相互依靠,享受着与家人一起的闲暇时光;有灵性的小鹿凝视镜头,不经意间散发出神性的光辉;寂寞的猩猩仰望苍穹,就像人类一样在思索着什么。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曾说过:“动物的眼神能传达伟大的语言。”或许这些生灵并不能直接诉说它们的感受,但通过库尔帕夫妇的镜头,却使我们感受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无论如何,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都意味着付出相当大的精力与物力,库尔帕夫妇说:“创作这些照片所花费的时间有时是数天、数周甚至是数月。”然而,当最终画面呈现在眼前,这一切却是值得而又让人欣慰的。在他们看来,拍摄意味着救赎,每一次努力,甚至很小的付出都能为挽救这些美丽的生灵做出贡献。
  发现:刻画灵魂的肖像
  尽管在动物园里拍摄动物要比野外方便得多,但库尔帕夫妇仍会面临很多挑战。
  “动物是最棒的模特,它们面对镜头时,并不会像人那样摆出比较愉悦的姿态。”库尔帕夫妇提示我们,这些照片并不是摆拍的,动物也没有为拍摄做过任何训练。“动物们并不具备刻意表现的能力,不会被摆布,所以摄影师必须在拍摄时付出足够的耐心与毅力。”
  为了展现动物最理想的状态,库尔帕夫妇在拍摄中最多的工作就是观望,并静候那最佳瞬间的出现。这样的过程或许像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当年所提倡的“决定性瞬间”。为了不惊扰到拍摄对象,他们通常会携带远摄镜头在某个角落悄悄隐蔽起来,但在实际拍摄中还是会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有时候动物并没有在你期待的位置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了也没表现出你想要的效果。”
  对于户外拍摄来说,天气情况也决定着拍摄的成败。“如果天色不佳,动物们就不容易打起精神来。”此外,阳光普照即意味着画面中将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阴沉沉的天色也会对使用长焦镜头带来很大麻烦。但不管天气如何,库尔帕夫妇从不使用闪光灯,因为这样会很容易惊扰到拍摄对象。
  当然,除了在拍摄现场耐心等候,并期待天公能给个好脸色,独特的后期处理也是使作品独树一帜的关键。在库尔帕夫妇的这组作品中,画面始终弥漫着如胶片般迷离的色彩,同时为了突出动物的形态,他们还会将画面的背景变得稍许模糊,并抹去周围环境的细节部分。
  铭记:或将消失的色彩
  对于如何评价照片,库尔帕夫妇这样说道:“如果人们在一张照片前停留很长时间,或许它就是成功的。不过无论这些照片在别人的眼中价值几何,都取决于观众自身的立场。”凭借着这些令人动容的照片,库尔帕夫妇在网络上拥有极高的人气,但也有一些人在质疑这种“用Photoshop美化关在牢笼里的动物”的创作方式。
  “我们仅仅是在用自己的影像语言,来帮助这些濒危动物。”库尔帕夫妇的回答略显无奈。尽管充满主观的创作会有“侵略”之嫌,但对观众来说,观看的过程同样也包含着观众自身的主观评价。不过,这些画面中蕴涵着的诸如“爱”、“愉悦”、“悲伤”等情感体验,远比图像本身来得重要。复古的色调与这些生灵的结合或许不仅是表达一种美学观点,可能还暗示着,如果人类继续自私地掠夺自然,那么照片中的一切都将会成为过去。
  曼努埃拉透露自己最喜欢的是灵长类动物,特别是黑猩猩,“它们非常有灵性,会同人类一样思考。但不幸的是,它们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倭黑猩猩与黑猩猩是被世界公认与人类最为亲近的物种之一,其DNA序列中有99%与人类相似,但由于森林面积的不断缩减与猖獗的狩猎活动,如今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表现悲剧与不堪忍受的现实,平铺直述的方式早已麻木了我们的神经,但库尔帕夫妇的作品有些不一样。沉默不语似乎比惊声尖叫来得更动人;直视的目光或许比尖锐的利剑刺得更透彻。这一切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们最强烈的震撼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我们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自豪,或许有些人已经开始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了。”
  怀着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库尔帕夫妇还会继续就这一主题拍下去。如今,他们探寻的脚步已不限于欧洲,而是深入古老的非洲大陆探寻动物们的乐园。而在前方等待着的,又是另一个好奇的目光和一次亲密的接触。
其他文献
为何要将镜头对准动物?  如果将这些影像看作从自然中捕捉优美的形式、传播富有冲击力的生命符号,未免过于简单。  无论是赞美自然造物的神奇,讴歌生命的魅力,还是将照片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证据和武器;无论是拍摄强健的动物之王,还是关注弱小的花鸟鱼虫,以动物为对象的摄影都在帮助人们去探索认知那未知、或本已熟悉的世界。  同时,面对动物的摄影不仅让我们增长对自然的了解,也让我们改变对自然的观念和看法;它们借
期刊
冬季的呼伦贝尔是银色的世界,辽阔的大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以及浩瀚无边的原始森林,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夏日的勃勃生机,却带给了摄影人一片纯净的天地。2014年岁末,摄影世界—佳能冬季摄影训练营再次出发,走入了奇幻的冰雪世界,用镜头捕捉下了呼伦贝尔的冬日美景。  冬季呼伦贝尔经典行程  我们每一次摄影训练营都精心设计独特的线路,让每一位成员遇见最美的风景。此行,呼伦贝尔著名摄影家
期刊
人像摄影大概是需求量最大的摄影类型了。不论是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婚纱写真,还是个人简历,人像照片几乎无处不在。对于职业摄影师来说,拍摄人像的市场较大;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在各种场合拍摄人像是种生活乐趣。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拍好人像呢?“人像摄影室”是一个“老”栏目,几年来我们请过多位人像摄影名家与读者分享心得,刊发过不少人像摄影技法技巧。今年,我们会邀请一线摄影师为读者朋友们更有针对性地分享关
期刊
“我的角色是为灵长动物们代言。我拍摄这些动物肖像是为了表现它们的尊严和美丽,也通过这些照片让人感觉到自己与动物们存在着某种联系。”  “人们对动物在哪里生存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知之甚少。”在安妮·贝瑞的采访回复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前,我还和朋友说起在哈尔滨极地馆里,第一次看到北极熊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还在水下玩起橡胶轮胎,也是第一次看到企鹅们心情大好地在水中追逐嬉戏,与之前在北京见
期刊
思锐T-2005X便携式脚架在反折状态下长度仅有34厘米;材质方面,它采用硬度较高的铝合金材料,脚架的管径摸上去有点像铬钼钢管,非常硬,且管壁很厚,否则,这样一款最粗管径只有28毫米的铝合金脚架不会有1.8KG(云台自重0.36KG)的自重。尽管大自重会增加携带负担,但对提高脚架的稳定性有很大好处。经验证明,金属类材料相对于碳纤材料要更耐磕碰。  总体来说,这套思锐T-2005X脚架整体做工精致,
期刊
2013年夏天,杨圆圆来到波兰的克拉科夫。十天的旅行结束后, 她并未像一个旅行者,留下一叠明信片一般的风景照片;而是用影像提出疑问:在陌生之地,当旅行者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时,自身是否能与该地的历史时空发生关联?一座城市又如何通过遗留下的细节来告知到访者彼时此地的故事?  于是,杨圆圆试图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在当地二手市场收集的老照片和一些有意味的电影画面截图放在同一场域内发酵。在影像的相衬中,观者可
期刊
2012年7月,440页的生物学科普畅销书《蒙大拿的哺乳动物》第二次出版。这么一本介绍局部地区物种形态和行为特性的生物书之所以成为畅销书,其中的配图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摄影师是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亚历山大·巴蒂耶夫(Alexander Badyaev),和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他在动物摄影方面不仅得到同行认可,也得到了摄影界的赞誉,并获得很多自然摄影奖项,如2014年,他获得了第50届野生
期刊
在胶片相机早已退出市场的今天,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知道福伦达这个品牌了。但几十年前,福伦达曾是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著名品牌,创造过多项世界第一,有过辉煌的历史。虽然福伦达很多巧妙的设计并没有流行开来,但那些奇思妙想的相机却留了下来,引来后人啧啧称赞。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60多年前的福伦达Vitessa折叠型相机。  另辟蹊径的双开门折叠相机  Vitessa诞生在1950年,当时,德国相机制造业已经
期刊
2014年11月27日,索尼举办2014年微单?冬季新品发布会,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经理近藤秀树先生,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主管戴士杰先生等就微单?相机新品 A7II 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作为 A7II 取得的最大突破,5轴防抖毫不意外地成为了媒体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人对 A7II 5轴防抖技术的来源存在疑问,毕竟奥林巴斯的5轴防抖成名
期刊
摄影能讲故事么?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不能称之为问题,因为诸如“图片故事”或“从照片中看到故事”等说法早已耳熟能详,乃至成为大家看待摄影,特别是报道摄影的普遍观点。不过,仔细想来,这个问题又有点难度。照片中的时空是被割裂的,是不连续的,在一个个视觉片段中看到“故事”必须要经过读者大量“脑补”,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没有连续的画面,倘若再没有“脑补”,那么照片也就只能是一系列瞬间。但是,好的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