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最近几年高考化学难度的增加,高考中取得高分越来越困难,本文对如何使用正确的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答题术语答题做以总结归纳,以期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化学;答题术语
高考来临之际,要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掌握技巧很重要。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来看,高考化学不只是考察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要知道答题套路及答题术语,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本文依据最新考纲,借鉴历年高考,整理高考化学非选择题高频答题术语,供学生参考。
一、综合实验题高频答题术语
1、洗涤沉淀的操作: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虑出,重复操作数次。
2、蒸发结晶的操作: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3、测溶液PH的操作: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4、滴定操作: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
5、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6、有机物的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7、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加无水CaCl2的作用:干燥。
8、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保证圆底烧瓶内液面上方的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9、沉淀用乙醇洗涤的原因:(1)固体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易于干燥固体。
10、检验Fe3+的操作:滴入少量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有Fe3+存在。
11、检验Fe2+的操作(可能含有Fe3+):加入酸性KMn0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证明有Fe2+存在(不能用氯水和KSCN溶液组合)。
12.实验现象的描述:(1)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2)如A试管中……、B处有……(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13.气体检验: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14气密性检查:(1)必须明确: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2)“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①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②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③结论:通过……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化学工艺流程题高频答题术语
1、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加入XX试剂,若无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XX试剂(选合适的检验试剂),若没有XX(特征现象)出现,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3、控制溶液PH的目的:防止XX离子水解,防止XX离子完全沉淀;防止XX溶解等。
4、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反应接触面积。
5、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产品进一步提纯的操作:重结晶。
7、过滤的三种玻璃仪器: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8、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坩堝钳,烧杯,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
9、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后再“冷却结晶”目的是: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产品析出,提高产品纯度[3]。
10、加入过量某试剂:使某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转化率。
11、试剂的作用:(1)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2)作用一目的类:“作用”是“……”,“目的”是“……”。
12、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1)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2)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3)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4)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总之,在新高考的化学复习中,只有明确复习方向,确定高频考点,把握复习节奏,准确应用答题术语,调整好复习心态,就能有好的复习效果。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的复习中多从考过的试题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对症下药,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尽可能的减少因为答题术语而丢分的问题,高考化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化学;答题术语
高考来临之际,要做好高考复习工作,掌握技巧很重要。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来看,高考化学不只是考察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要知道答题套路及答题术语,这样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本文依据最新考纲,借鉴历年高考,整理高考化学非选择题高频答题术语,供学生参考。
一、综合实验题高频答题术语
1、洗涤沉淀的操作:沿玻璃棒向漏斗(过滤器)中的沉淀上加蒸馏水至淹没沉淀,静置使其全部虑出,重复操作数次。
2、蒸发结晶的操作: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3、测溶液PH的操作: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4、滴定操作: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
5、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6、有机物的制备装置中长导管(或冷凝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导气。
7、有机物的分离提纯过程中加无水CaCl2的作用:干燥。
8、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保证圆底烧瓶内液面上方的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
9、沉淀用乙醇洗涤的原因:(1)固体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易于干燥固体。
10、检验Fe3+的操作:滴入少量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证明有Fe3+存在。
11、检验Fe2+的操作(可能含有Fe3+):加入酸性KMn0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证明有Fe2+存在(不能用氯水和KSCN溶液组合)。
12.实验现象的描述:(1)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2)如A试管中……、B处有……(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13.气体检验: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14气密性检查:(1)必须明确: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2)“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①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②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③结论:通过……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化学工艺流程题高频答题术语
1、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加入XX试剂,若无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XX试剂(选合适的检验试剂),若没有XX(特征现象)出现,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3、控制溶液PH的目的:防止XX离子水解,防止XX离子完全沉淀;防止XX溶解等。
4、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反应接触面积。
5、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产品进一步提纯的操作:重结晶。
7、过滤的三种玻璃仪器: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
8、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坩堝钳,烧杯,酒精灯,玻璃棒,三脚架。
9、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后再“冷却结晶”目的是: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产品析出,提高产品纯度[3]。
10、加入过量某试剂:使某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转化率。
11、试剂的作用:(1)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2)作用一目的类:“作用”是“……”,“目的”是“……”。
12、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1)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2)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3)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4)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总之,在新高考的化学复习中,只有明确复习方向,确定高频考点,把握复习节奏,准确应用答题术语,调整好复习心态,就能有好的复习效果。建议同学们在以后的复习中多从考过的试题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对症下药,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尽可能的减少因为答题术语而丢分的问题,高考化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