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预防性肠造口是暂时性肠道转流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肠吻合口愈合、防止肠瘘的发生,或改善患者肠道及机体现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时机[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对16例患者采用"T"型预防性回肠造口,并对造口关闭和造口回纳方式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机 构】
:
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233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性肠造口是暂时性肠道转流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肠吻合口愈合、防止肠瘘的发生,或改善患者肠道及机体现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时机[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对16例患者采用"T"型预防性回肠造口,并对造口关闭和造口回纳方式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以中年男性好发,病因尚未明确[1].临床症状为剧烈的上腹部或左上腹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餐后腹部疼痛、纳差、慢性肠绞痛等症状,发生破裂致失血性休克者罕见[2].现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成功救治的1例该病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目的 比较对合缝合与内翻缝合消化道吻合口微循环及组织愈合过程.方法 将成年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距Trietz韧带以远20 cm和40 cm处分别完全切断小肠,行端端吻合,A组在20 cm处吻合口采取对合缝合法,40 cm处吻合口行内翻缝合法;B组则在20 cm处吻合口行内翻缝合法,40 cm处行对合缝合法.于术后3、7、14及28 d进行活体肉眼观察并检测吻合口微区血流和增生毛细血管数量,评估
目的 研究PLK1在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9株结直肠癌细胞,采用PCR和Western-blot法筛选PLK1高表达细胞株.设计3种RNA干扰片段,转染高表达PLK1的结直肠癌细胞株,利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验证并干扰效果.选择高干扰效果的干扰片段,通过Transwe1l实验来评估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W1116细胞中PL
目的 探讨和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齐拉西
目的 评价自拟养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1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自拟养胃汤加减治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10名健康志愿者(组1)、5例胃溃疡穿孔患者(组2),18例胃癌术前患者(组3)及19例胃癌术后患者(组4)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组3患者外周血CD133 mRNA灰度值显著高于组1和组2(P=0.001).组4患者中12例复发转移者外周血CD133
目的 研究血清CEA和CA19-9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103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与192例无腹膜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结果 腹膜转移组和无腹膜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分别为(50.1±33.2)和(19.3±16.7)μg/L,CA19-9水平分别为(201.4±121.6)和(63.2±46
目的 探讨分析红蓝光照射联合清热暗疮胶囊口服及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寻常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红蓝光照射组及夫西地酸乳膏组
临床上按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4类[1]:(1)括约肌间肛瘘;(2)经括约肌肛瘘;(3)括约肌上肛瘘;(4)括约肌外肛痿.据此提示,瘘管一般位于肌间脂肪层内,并可穿过肛提肌向上延伸.但本研究通过MRI检查发现,肛瘘瘘管除在肌间或肌旁脂肪间隙走行外,还有在肌肉内沿肌纤维束走行者。
病历介绍 本例患者男性,23岁,主诉:腹外伤部分肠切除术后1年,排黏液脓血便9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腹部、臀部、左下肢刺伤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横结肠、直肠破裂,急诊行结肠破裂修补术、乙状结肠造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