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市民公约在社会多元治理中的作用。武汉市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创造出运用市民公约强化城市治理的宝贵经验。市民公约是国家软法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市民公约的概念、特征、优点等入手,基于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中运用市民公约的典型案例调查分析,阐释市民公约在城市治理中的功用。
关键词:市民公约;软法治理;文明城市
一、市民公约概述
(一)市民公约的概念。市民公约是指城市市民或社会自治组织自发制定的用于调整社会关系并能够自觉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则,是软法治理的一种方式。多元治理强调以宪法为中心,由硬法和软法共同作用,既发挥国家法律的基础性、结构性调整功能,也要发挥社会法或软法的辅助性、隐性规范作用,从单一的硬法之治转向软硬并举的混合法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中,市民公约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将公众参与和协商民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软法治理体系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二)市民公約的特点。第一、内容灵活。市民可以通过缔结市民公约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文明、不满意现象进行自我管理。只要是不抵触现行法律或者违背法律精神的事情,公民、社区都可以进行公约的草拟、缔结和实施;第二、缔结自愿。市民公约继承了契约最显著的特点—自愿。市民公约的缔结既可以先由一部分人自愿缔结与加入,也可以在形成公约后自愿参与其中,充分尊重了公民选择的自由;第三、宗旨明确。公约中体现的良好风尚和行为标准,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市民公约的治理优势。首先,目标明确和切实可行。市民公约的制定主体一般都与公约内容有关联,充分了解需要约束的行为、改进的问题和将要达到的效果,对具体事项作出十分细化的规定,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其次,制作过程开放。草拟和制定,吸纳广大市民参与,好的建议都可以被吸纳;再次,易被认可和执行。制定公约广泛的参与,使得公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认可度,无疑使得市民公约成为法律规范的良好补充,在执行上也大大降低了阻力;最后,监督成本更小。人人都是缔约者,人人都是实施者,人人也都是监督者。他人对公约的破坏即是对所有缔约者权利的侵害,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大大减少了监督的成本。
二、武汉市“文明城市”治理中适用市民公约的情况调查
武汉市是一个典型的市民化城市,小吃遍布的大街小巷,重叠交错的早晚集市造成了比较复杂的城市环境。此次创建,政府倡导让每一个市民成为文明城市治理的主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治理,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市民公约建立起社会规则,积极遵行,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终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武汉市市民公约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必将有助于揭示可供借鉴的经验。
案例一:武汉缔结《广场舞文明公约》。广场舞从一个兼具美感和健身的娱乐变成市民争议的焦点,在武汉这个有着火辣辣性格的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家住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船机社区休闲广场边的居民,因受广场舞噪音袭扰,多次到街道和社区投诉,甚至买来大喇叭与广场舞“对抗”,社区居委会多次调解无效。无奈之下,社区邀请律师支招,通过向周边717户居民做问卷调查,了解到居民对广场舞还比较宽容,但感到广场舞音量确实超大、时间超长,难以忍受。2014年 7月12日,社区居委会协商议事会组织召开“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现场听证会”,经过听证和民主协商,拟定《船机社区居民休闲广场文明公约》并表决通过。不久,在武汉市举办的首届广场舞大赛落幕后,参赛队员签署《武汉市广场舞文明公约》,更是掀起缔结广场舞公约的大潮。此后,浙江省温州市、吉林省长春市、湖南省浏阳市等地都逐步推行,大大改善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市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相互照应,社区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日益增强。
据此分析:对于公共空间,不同群体有不同诉求,这些诉求都是合理的,但是集中到一个公共空间,就会引发冲突。广场舞的治理,政府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要想化解矛盾,必须引导广场舞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方向去发展。回溯武汉市广场舞公约的酝酿、实施和推广过程,可以说是武汉市民的一次全民参与献策活动,市民公约显示出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优越性。
案例二:武汉市民建言献策制定《地铁文明公约》。正如武汉市的城市标语一样:“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快。2014年3月28日,网友“流汗的鱼儿”发出微博,称一位年轻女子在地铁车厢吃面,举起手机拍照被该女子发觉,竟蛮狠将一碗热干面扣在其头上。微博发出后,立刻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触发广大市民大讨论,武汉晨报率先行动,邀请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制作一部《地铁文明公约》蓄势待发。在整理网友建言的基础之上,武汉晨报制定出首部《武汉地铁文明公约》,全文如下:
电梯握扶手,站内稳步走;排队上下车,有序不推搡;车内不进食,按钮别乱触;酒醉需陪同,吸烟去站外;座位不争抢,主动让他人;站立不霸杆,入座不跷腿;文明多自律,劝阻要得体;捡到遗失物,及时交站长;垃圾别乱扔,轻言莫喧哗;规定要遵守,和谐你我他。
据此分析:公约内容概括了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使乘客知晓乘坐地铁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通俗易懂、方便记忆。而始于武汉地铁“泼面”事件的公众的评论和呼声持续发酵,也反映出市民普遍存在建立公平友善的人际关系和享受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的内心渴望。武汉人一直渴望改变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从前打赤膊露天睡竹床,麻木摩的大街小巷乱窜的时代已经过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案例三:洪山区与辖区高校携手倡议《洪山宣言》。全国有16所高校和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武汉市洪山区,还有41所普通中学,在校生超过三万,是著名的“大学城”。为让洪山区这个教育大区的市民和学生充分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洪山区联合学校一同倡议,由此诞生《洪山宣言》,内容主要包括: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领悟中国梦的内涵;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和市容环境;严守交通规则;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向全社会开放;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 据此分析:由洪山区创建指挥部倡议发起的《洪山宣言》,体现出政府在市民公约制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宣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志愿精神,校园环境卫生、文明出行等文明理念集中展现,让这些理念在校园得到宣扬,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建设加力。
三、武汉市在城市治理中运用市民公约的启示
(一)创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市民公约作为国家软法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辅助性的作用,有效补正国家法律的不足,健全文明城市治理的法治体系。正如上述武汉市广场舞问题,通过双方民主协商打破隔阂、作出妥协、达成合意,制定市民公约寻求一个双方满意的支点,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氛围。市民公约是软法,市民遵循市民公约也是在进行守法,在市民公约的形成过程中,市民也接受了普法教育。更重要的是,公民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会用一种理性、公正的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良好的法治环境自然营造。
(二)构建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公约条文短小精炼,同时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被市民传诵和记忆,有助于精神文明在人民群众中间宣扬开来。公约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体现出城市的善良风俗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城市的核心价值。以洪山区交通志愿者服务为例,社区与周边高校对接,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结对社区与高校的距离较近,一方面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也节约志愿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避免走形式。据估计,在《洪山宣言》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下,到2015年底,该区150多个社区将全部搭建高校“伙伴”共建平台,构建文明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完善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中,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能跨入文明城市行列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为经济模式、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秩序、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市民公约尤其在公共交通设施和公共场所秩序方面,有着独特价值。无论是广场舞公约、地铁公约、食品安全公约、社区停车位公约,还是光谷创业公约以及正在拟定的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公约,都对涉及市民生活的领域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公共秩序原本就是依靠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市民公约以柔和、有效的方式加以规范,让广场舞跳的开心、让地铁运行更加顺畅、让小区私家车停放更加有序、让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更加便捷,将一种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提供给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公共场所下的市民。
(四)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要提高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本领,依靠群众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市民公约是新时期处理城市市民之间矛盾的一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制定自治公约,采取“事前鼓励,事后表彰”等方式,提高市民自我管理,自我规制的自觉性。21世纪的现代文明城市要具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是两个重点。要想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的是依靠国家法律办事。市民公约也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它雖然主要依靠市民自觉的履行义务,不具有法律这样的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实施,但是市民公约会让市民主动自愿的履行义务。市民公约可以作为法律的一种辅助手段,提供另一种解决矛盾的思路和依据,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明安.软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求是学刊,2014(5)。
[2] 罗豪才、宋功德.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保华.社会法原理.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 罗豪才、毕洪海.软法与治理评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关键词:市民公约;软法治理;文明城市
一、市民公约概述
(一)市民公约的概念。市民公约是指城市市民或社会自治组织自发制定的用于调整社会关系并能够自觉遵守、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则,是软法治理的一种方式。多元治理强调以宪法为中心,由硬法和软法共同作用,既发挥国家法律的基础性、结构性调整功能,也要发挥社会法或软法的辅助性、隐性规范作用,从单一的硬法之治转向软硬并举的混合法治理。在多元治理模式中,市民公约由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制定和实施,将公众参与和协商民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整个软法治理体系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
(二)市民公約的特点。第一、内容灵活。市民可以通过缔结市民公约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不文明、不满意现象进行自我管理。只要是不抵触现行法律或者违背法律精神的事情,公民、社区都可以进行公约的草拟、缔结和实施;第二、缔结自愿。市民公约继承了契约最显著的特点—自愿。市民公约的缔结既可以先由一部分人自愿缔结与加入,也可以在形成公约后自愿参与其中,充分尊重了公民选择的自由;第三、宗旨明确。公约中体现的良好风尚和行为标准,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市民公约的治理优势。首先,目标明确和切实可行。市民公约的制定主体一般都与公约内容有关联,充分了解需要约束的行为、改进的问题和将要达到的效果,对具体事项作出十分细化的规定,最大程度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其次,制作过程开放。草拟和制定,吸纳广大市民参与,好的建议都可以被吸纳;再次,易被认可和执行。制定公约广泛的参与,使得公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认可度,无疑使得市民公约成为法律规范的良好补充,在执行上也大大降低了阻力;最后,监督成本更小。人人都是缔约者,人人都是实施者,人人也都是监督者。他人对公约的破坏即是对所有缔约者权利的侵害,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大大减少了监督的成本。
二、武汉市“文明城市”治理中适用市民公约的情况调查
武汉市是一个典型的市民化城市,小吃遍布的大街小巷,重叠交错的早晚集市造成了比较复杂的城市环境。此次创建,政府倡导让每一个市民成为文明城市治理的主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实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治理,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市民公约建立起社会规则,积极遵行,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终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对武汉市市民公约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必将有助于揭示可供借鉴的经验。
案例一:武汉缔结《广场舞文明公约》。广场舞从一个兼具美感和健身的娱乐变成市民争议的焦点,在武汉这个有着火辣辣性格的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家住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船机社区休闲广场边的居民,因受广场舞噪音袭扰,多次到街道和社区投诉,甚至买来大喇叭与广场舞“对抗”,社区居委会多次调解无效。无奈之下,社区邀请律师支招,通过向周边717户居民做问卷调查,了解到居民对广场舞还比较宽容,但感到广场舞音量确实超大、时间超长,难以忍受。2014年 7月12日,社区居委会协商议事会组织召开“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现场听证会”,经过听证和民主协商,拟定《船机社区居民休闲广场文明公约》并表决通过。不久,在武汉市举办的首届广场舞大赛落幕后,参赛队员签署《武汉市广场舞文明公约》,更是掀起缔结广场舞公约的大潮。此后,浙江省温州市、吉林省长春市、湖南省浏阳市等地都逐步推行,大大改善了广场舞扰民的现象,市民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相互照应,社区参与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日益增强。
据此分析:对于公共空间,不同群体有不同诉求,这些诉求都是合理的,但是集中到一个公共空间,就会引发冲突。广场舞的治理,政府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收效甚微。要想化解矛盾,必须引导广场舞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方向去发展。回溯武汉市广场舞公约的酝酿、实施和推广过程,可以说是武汉市民的一次全民参与献策活动,市民公约显示出作为城市治理创新的优越性。
案例二:武汉市民建言献策制定《地铁文明公约》。正如武汉市的城市标语一样:“武汉,每天不一样”,武汉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快。2014年3月28日,网友“流汗的鱼儿”发出微博,称一位年轻女子在地铁车厢吃面,举起手机拍照被该女子发觉,竟蛮狠将一碗热干面扣在其头上。微博发出后,立刻成为网络热点话题,触发广大市民大讨论,武汉晨报率先行动,邀请广大市民建言献策,制作一部《地铁文明公约》蓄势待发。在整理网友建言的基础之上,武汉晨报制定出首部《武汉地铁文明公约》,全文如下:
电梯握扶手,站内稳步走;排队上下车,有序不推搡;车内不进食,按钮别乱触;酒醉需陪同,吸烟去站外;座位不争抢,主动让他人;站立不霸杆,入座不跷腿;文明多自律,劝阻要得体;捡到遗失物,及时交站长;垃圾别乱扔,轻言莫喧哗;规定要遵守,和谐你我他。
据此分析:公约内容概括了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使乘客知晓乘坐地铁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通俗易懂、方便记忆。而始于武汉地铁“泼面”事件的公众的评论和呼声持续发酵,也反映出市民普遍存在建立公平友善的人际关系和享受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的内心渴望。武汉人一直渴望改变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从前打赤膊露天睡竹床,麻木摩的大街小巷乱窜的时代已经过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
案例三:洪山区与辖区高校携手倡议《洪山宣言》。全国有16所高校和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武汉市洪山区,还有41所普通中学,在校生超过三万,是著名的“大学城”。为让洪山区这个教育大区的市民和学生充分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洪山区联合学校一同倡议,由此诞生《洪山宣言》,内容主要包括: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领悟中国梦的内涵;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和市容环境;严守交通规则;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向全社会开放;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 据此分析:由洪山区创建指挥部倡议发起的《洪山宣言》,体现出政府在市民公约制定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宣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志愿精神,校园环境卫生、文明出行等文明理念集中展现,让这些理念在校园得到宣扬,为武汉市文明城市建设加力。
三、武汉市在城市治理中运用市民公约的启示
(一)创造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市民公约作为国家软法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和辅助性的作用,有效补正国家法律的不足,健全文明城市治理的法治体系。正如上述武汉市广场舞问题,通过双方民主协商打破隔阂、作出妥协、达成合意,制定市民公约寻求一个双方满意的支点,营造民主公正的法治氛围。市民公约是软法,市民遵循市民公约也是在进行守法,在市民公约的形成过程中,市民也接受了普法教育。更重要的是,公民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会用一种理性、公正的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良好的法治环境自然营造。
(二)构建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公约条文短小精炼,同时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被市民传诵和记忆,有助于精神文明在人民群众中间宣扬开来。公约的内容都是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体现出城市的善良风俗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的是城市的核心价值。以洪山区交通志愿者服务为例,社区与周边高校对接,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结对社区与高校的距离较近,一方面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行安全,另一方面也节约志愿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避免走形式。据估计,在《洪山宣言》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下,到2015年底,该区150多个社区将全部搭建高校“伙伴”共建平台,构建文明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三)完善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在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中,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能跨入文明城市行列的重要标准,主要表现为经济模式、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秩序、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市民公约尤其在公共交通设施和公共场所秩序方面,有着独特价值。无论是广场舞公约、地铁公约、食品安全公约、社区停车位公约,还是光谷创业公约以及正在拟定的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公约,都对涉及市民生活的领域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公共秩序原本就是依靠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市民公约以柔和、有效的方式加以规范,让广场舞跳的开心、让地铁运行更加顺畅、让小区私家车停放更加有序、让免费自行车文明租赁更加便捷,将一种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提供给每一个生活在这样公共场所下的市民。
(四)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要提高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本领,依靠群众来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市民公约是新时期处理城市市民之间矛盾的一种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市民制定自治公约,采取“事前鼓励,事后表彰”等方式,提高市民自我管理,自我规制的自觉性。21世纪的现代文明城市要具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是两个重点。要想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的是依靠国家法律办事。市民公约也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它雖然主要依靠市民自觉的履行义务,不具有法律这样的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实施,但是市民公约会让市民主动自愿的履行义务。市民公约可以作为法律的一种辅助手段,提供另一种解决矛盾的思路和依据,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明安.软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求是学刊,2014(5)。
[2] 罗豪才、宋功德.软法与公共治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董保华.社会法原理.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 罗豪才、毕洪海.软法与治理评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