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有必要,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认真挖掘兴趣的源泉,掌握激发兴趣的刺激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乐学”趣味因子;激发情趣
孔子在二千年前就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有必要,怎样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呢?我的经验是:
一、渗透趣味因子,激发学习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对知识渴求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长江”时,教师趣味指出:“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坐上飞机,看一看长江流域有那几大地形区?”又指出:“我们全班同学再坐上不同的船,看一看长江流经那些省份?”,就这样,用“坐飞机”、“坐船”等提法,把学生带入到旅游的幻境中,以宽松的心境,浓烈的兴致去探索认识地理知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標。
二、用谜语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课堂上,恰当适时引入谜语,能够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如讲长江流经的省份时,最后出一则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这个地名,而且也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出了长江口,也就流入东海了。在课堂上适时引入一两条谜语,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
三、挖掘形象材料,提高认知能力
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往往都是从直觉的形象开始的。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形象思维,从多方位、多层次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把某些抽象的慨念和某些枯燥刻板的知识形象化,比如:“七大洲地形特点的简图识记法”把这些知识点,用图解法形象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2)3)
南极洲欧洲 非洲
冰雪高原 以平原为主 以高原为主
4) 5) 6)
美洲大洋洲亚洲
西部山地 西部高原 中部高,
中部平原 中部平原 四周低。
东部高原东部山地
四、引入具体的故事,让学生探索抽象的原理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一般短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恰到好处的故事,又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故事可用于导入新课,也可安排在讲课之中。例如:在教学用经纬网定方向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几位科学工作者在一起座谈,其中一同志提出他打算盖一座新的试验室,条件是四面各开一个窗户,使每个窗户都朝南。大家说开了,其中一同志颇有风趣地作了回答:我倒有个地方,这地方哪洲不连,哪国不沾,盖房不用砖,地皮也不出钱。提出问题的同志满意地笑了,根据这故事思考,同学们知道了这地方是北极点,又从回答问题的同志那风趣的话语中,悟出了北极点这一位置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知道了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是同一个方向——北方的道理了。就这样,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地图、想一想有机结合,对于在经纬网画成圆狐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这一难点,也就很快解决了。
五、利用幻灯、电影、多媒体等形式,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
形象思维在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占重要地位。幻灯、电影、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把文字内容图象化、系统化,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知识图景。如讲述“季风的形成及冬夏季风的性质特征”这个学生难于理解的重要知识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季风》这部影片,讲“地形的变化”中的“褶皱和断层”“地震和火山”这部分内容时,可采用活动幻灯片,将褶皱和断层的形成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火山》影片以及配有“地震自述”录音的有关地震内容的幻灯片,使课上得有声有色、声色并茂,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
六、深化地理美感,激起心理涟漪
美感就是审美的情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用美的力量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例如:赞美长江之情的《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思亲的情怀……”。让学生获得美感,还可以到野外去。例如把学生带到森林公园作野外考察,认识森林的巨大作用。
总之,学习有两大系统,一个是知识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兴趣是动力系统的重要能源之一,任何学问板起面孔说教,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认真挖掘兴趣的源泉,掌握激发兴趣的刺激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乐学”情感的激发,已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乐学”趣味因子;激发情趣
孔子在二千年前就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很有必要,怎样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呢?我的经验是:
一、渗透趣味因子,激发学习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对知识渴求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长江”时,教师趣味指出:“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坐上飞机,看一看长江流域有那几大地形区?”又指出:“我们全班同学再坐上不同的船,看一看长江流经那些省份?”,就这样,用“坐飞机”、“坐船”等提法,把学生带入到旅游的幻境中,以宽松的心境,浓烈的兴致去探索认识地理知识,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標。
二、用谜语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课堂上,恰当适时引入谜语,能够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如讲长江流经的省份时,最后出一则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这个地名,而且也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出了长江口,也就流入东海了。在课堂上适时引入一两条谜语,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
三、挖掘形象材料,提高认知能力
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往往都是从直觉的形象开始的。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形象思维,从多方位、多层次挖掘生动形象的材料,把某些抽象的慨念和某些枯燥刻板的知识形象化,比如:“七大洲地形特点的简图识记法”把这些知识点,用图解法形象化,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2)3)
南极洲欧洲 非洲
冰雪高原 以平原为主 以高原为主
4) 5) 6)
美洲大洋洲亚洲
西部山地 西部高原 中部高,
中部平原 中部平原 四周低。
东部高原东部山地
四、引入具体的故事,让学生探索抽象的原理
地理故事,生动形象,一般短小,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可以促使学生动动脑筋,从而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恰到好处的故事,又能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故事可用于导入新课,也可安排在讲课之中。例如:在教学用经纬网定方向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几位科学工作者在一起座谈,其中一同志提出他打算盖一座新的试验室,条件是四面各开一个窗户,使每个窗户都朝南。大家说开了,其中一同志颇有风趣地作了回答:我倒有个地方,这地方哪洲不连,哪国不沾,盖房不用砖,地皮也不出钱。提出问题的同志满意地笑了,根据这故事思考,同学们知道了这地方是北极点,又从回答问题的同志那风趣的话语中,悟出了北极点这一位置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知道了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前后左右是同一个方向——北方的道理了。就这样,学生通过听故事、看地图、想一想有机结合,对于在经纬网画成圆狐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这一难点,也就很快解决了。
五、利用幻灯、电影、多媒体等形式,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
形象思维在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占重要地位。幻灯、电影、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把文字内容图象化、系统化,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知识图景。如讲述“季风的形成及冬夏季风的性质特征”这个学生难于理解的重要知识点时,可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季风》这部影片,讲“地形的变化”中的“褶皱和断层”“地震和火山”这部分内容时,可采用活动幻灯片,将褶皱和断层的形成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火山》影片以及配有“地震自述”录音的有关地震内容的幻灯片,使课上得有声有色、声色并茂,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
六、深化地理美感,激起心理涟漪
美感就是审美的情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用美的力量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例如:赞美长江之情的《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思亲的情怀……”。让学生获得美感,还可以到野外去。例如把学生带到森林公园作野外考察,认识森林的巨大作用。
总之,学习有两大系统,一个是知识系统,另一个是动力系统。兴趣是动力系统的重要能源之一,任何学问板起面孔说教,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认真挖掘兴趣的源泉,掌握激发兴趣的刺激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乐学”情感的激发,已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