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处理各种事务时常用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之广、频率之高,是其它文体所无法比拟的。初中语文课本中也编排了常见应用文类型的单项训练。自1985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作文部分每每涉及应用文知识。因此,无论是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角度,还是从中考应试的角度,加强应用文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师生往往只注意常规作文训练,忽视应用文写作训练或者即使照顾到应用文,也是囿于概念、闭门造车,致使不少学生对应用文实体感受模糊,写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写请假条,这应该算是最简单的一种应用文,可是仍有不少学生写得不符合格式,开头不写称呼,不加标点等。某同学给他班主任老师写请假条,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因我病故请假一天。”他的本意是:因为我病了,所以请假一天。但这样不加标点,乱用文言,便闹出笑话:因我死请假一天。又如:要求学生写倡议书,结果不少人把它写成建议书。诸如此例,举不胜举。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又如何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效果好呢?我认为除了给实例、讲清格式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创设情境,紧密结合校内外学习生活实际,激发写作兴趣,在实践和运用中把应用文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就是抓住“兴趣”这个契机,使学生尝到应用文写作的甜头的。例如:我在电报稿拟写的指导课上,先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河南某单位向广州某公司订购一批电子手表,要求在春节以前到河南。后因货物未能如期运到,货到后销售旺季已过,造成手表严重积压。于是河南方面即想退货,打电报征求广州方面的意见。广州方面立即回电:“不要退货。”河南方面很满意,迅速将手表退给广州某公司;而广州方面又拒绝接收,引来了一场官司。原来,广州复电电文用语有歧义(电文不能用标点),河南方面把电文理解为“不要,退货”。结果,广州方面败诉,损失数万元。如果当初广州方面慎重用语,将电文拟成“不能退货”就没事了。听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学习兴趣被调动。我趁机提问:听了故事,同学们觉得拟写电文时应注意几点?通过具体事例,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写电文必须做到:①文字要简洁,表意要明确;②语言要准确,不能有歧义;③不用标点符号。要点明确了,最后出练习,让学生练写电文,这时学生可谓胸有成竹,往往能应付自如。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进行应用文教学比老是强调怎么怎么重要、格式应该如何如何去写,效果上要好得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教导:“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名家之言启示我们:用简单的、机械的方法去教学,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激发不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实际,为应用文写作开源引流
应用文教学既要教得生动有趣,也要练得实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让学生光看示例,不亲自练习,显然不是好办法。如何练?事实证明,随意借用或编造材料、脱离学生实际的练习方法,效果不能长久。一旦只是走过场,时过境迁,用不了多久,不少学生对某些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就会忘却了。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并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应用文教学尤其如此。要切切实实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应用文写作训练与校内外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课堂,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转知识为能力。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比如:学校开展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了,我就让学生写“我为希望工程添光彩”的讲演稿,并将其中的优秀稿件送广播室广播;教了“通知”,要求学生为班委会拟写“通知”;植树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写“关于植树造林的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要举办体育运动会,我就不失时地机给学生练习一系列应用文,如结合学校运动会,写一则“通知”,写一则关于“运动会赛场新阐报导”的征文启事,要求每人在运动会期间认真观察和采访,写一则消息等。总之,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开会、大扫除、看电影、春游、文体比赛等),结合学过的应用文,及时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发现优秀习作,即及时公布于众,予以表扬。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放眼社会。如:有一次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某营养制品厂征集广告语的活动,并选送两条学生写的广告语,虽然并没中奖,但此次活动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为教学注入了一泓活水。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教学,学生欢迎,效果明显,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又如何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效果好呢?我认为除了给实例、讲清格式和语言的基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创设情境,紧密结合校内外学习生活实际,激发写作兴趣,在实践和运用中把应用文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就是抓住“兴趣”这个契机,使学生尝到应用文写作的甜头的。例如:我在电报稿拟写的指导课上,先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河南某单位向广州某公司订购一批电子手表,要求在春节以前到河南。后因货物未能如期运到,货到后销售旺季已过,造成手表严重积压。于是河南方面即想退货,打电报征求广州方面的意见。广州方面立即回电:“不要退货。”河南方面很满意,迅速将手表退给广州某公司;而广州方面又拒绝接收,引来了一场官司。原来,广州复电电文用语有歧义(电文不能用标点),河南方面把电文理解为“不要,退货”。结果,广州方面败诉,损失数万元。如果当初广州方面慎重用语,将电文拟成“不能退货”就没事了。听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学习兴趣被调动。我趁机提问:听了故事,同学们觉得拟写电文时应注意几点?通过具体事例,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写电文必须做到:①文字要简洁,表意要明确;②语言要准确,不能有歧义;③不用标点符号。要点明确了,最后出练习,让学生练写电文,这时学生可谓胸有成竹,往往能应付自如。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进行应用文教学比老是强调怎么怎么重要、格式应该如何如何去写,效果上要好得多。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教导:“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名家之言启示我们:用简单的、机械的方法去教学,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激发不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实际,为应用文写作开源引流
应用文教学既要教得生动有趣,也要练得实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让学生光看示例,不亲自练习,显然不是好办法。如何练?事实证明,随意借用或编造材料、脱离学生实际的练习方法,效果不能长久。一旦只是走过场,时过境迁,用不了多久,不少学生对某些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就会忘却了。这些现象表明:学生并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应用文教学尤其如此。要切切实实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应用文写作训练与校内外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课堂,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活动,转知识为能力。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比如:学校开展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了,我就让学生写“我为希望工程添光彩”的讲演稿,并将其中的优秀稿件送广播室广播;教了“通知”,要求学生为班委会拟写“通知”;植树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写“关于植树造林的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要举办体育运动会,我就不失时地机给学生练习一系列应用文,如结合学校运动会,写一则“通知”,写一则关于“运动会赛场新阐报导”的征文启事,要求每人在运动会期间认真观察和采访,写一则消息等。总之,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开会、大扫除、看电影、春游、文体比赛等),结合学过的应用文,及时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发现优秀习作,即及时公布于众,予以表扬。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放眼社会。如:有一次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某营养制品厂征集广告语的活动,并选送两条学生写的广告语,虽然并没中奖,但此次活动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为教学注入了一泓活水。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教学,学生欢迎,效果明显,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