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已经得到大规模临床验证。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关键是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放置,只有当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到理想的左心室部位,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才能是显著的。目前有3种途径放置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途径、外科手术开胸途径、穿刺房间隔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心脏静脉途径。

其他文献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成为临床心血管内科重要的治疗方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一直采用国外进口电生理导管。我院心脏中心在西北地区率先采用国产电生理导管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经食管心房起搏常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诊断和治疗,而用于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则报道较少。从理论上讲,如室上性冲动能夺获心室或采用超速起搏抑制均有可能打断折返环进而终止室速。虽终止室速的成功率远不及室上速,但若成功则病人免受直流电击之苦,且该方法简便、易行。为此,本期特刊出马红梅等撰写的文章,较为详尽地介绍了采用该法的适应证、具体方法及其效果,以期引起关注,共同探讨。
随着对心律失常认识的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技术突飞猛进,并取得了一系列循证医学的证据。各项指南纷纷将这些证据作为较高级别的推荐应用于临床。相反,抗心律失常药物却失去了以往的光辉,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多年来也鲜有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问世。
近年来,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电生理学领域的热点。盐水灌注射频电能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主体能量方式,但冷冻、超声、激光、微波等能量方式也已先后应用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介绍的是冷冻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的应用。
期刊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儿童植入ICD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一例儿童植入ICD的病例。男性患者,8岁,因间断发作晕厥4年入院。患者4岁时曾出现无诱因晕厥1次,当时伴有四肢抽搐,5min后自行缓解。1年前再次出现头晕,数秒后症状消失。入院前两周玩耍时又一次出现晕厥伴四肢抽搐,自行缓解。患者曾至综合医院检查除外癫痫。患者外祖母和其姐姐均为猝死,母亲亦有反复晕厥史。母亲被诊断为长
经“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出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200篇。中华医学会系列共46种杂志选送参评论文114篇,其中29种杂志的42篇论文获奖。本刊2005年第9卷第1期刊登的王祖禄等撰写的论文“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榜上有名。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odipine,Aml)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离子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并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ICa-L及通道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动作
尽管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mnic heart failure,CHF)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CHF的病死率仍然很高,轻度cHF每年有5%~15%的病死率,而重度cHF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可高达20%~50%。CHF时往往伴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在CHF患者的预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上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