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猛:青年导演面临的最大困境还是“投资”

来源 :电影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朝着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冲刺,年年票房快速增长,也不断涌现出一批青年导演。徐峥、赵薇、邓超、郭敬明……青年导演的作品从未像今天这样,能够如此大面积地成功抢占票房市场。但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赵薇、郭敬明不同,另一部分“白手起家”的青年导演却仍旧在苦苦寻找着投资,抑或在灰暗的主题中寻找着自己的突破之路。文晏、刘韵文、高则豪、李桃、霍猛等都认为,青年导演面临的最大困境还是“投资”,我们听听霍猛怎么说青年导演的“生存”问题。
  第一部处女作长片,题材选择上有考虑吗?为什么选这个故事?
  其实是没得选,把市面上导演处女作品扒拉一下。像《小时代》、《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那样的电影会找我拍吗?不可能的。首先我没有那样的资源,也没有那样的人脉。那些导演因为身份和知名度的问题,有一堆资本家在后面追着投钱,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追名逐利嘛。那些电影,用当下的话说,叫做“热门IP”,对于投资人来讲,会觉得回收上就有一个天然保障。再加上粉丝的追捧,强势的营销发行,华丽的包装,明星阵容的保驾护航。投资人很容易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赚的项目,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另外,我也不会拍那样的电影,可能自己本身就对那种故事有天然的屏障。剧情就是玛丽苏嘛,举个例子形容就是:“主人公手上擦破了点皮,就得要拉到重症监护室住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全世界人民都为此悲痛欲绝,心疼不已。”这样的设置当然可以满足很多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的美好想象,可是太矫情了,我看到会犯恶心。我们的成长环境是属于那种白天打架打到头破血流,晚上纱布一缠可能就去喝酒唱歌了。完全不搭界的两种状态,我怎么拍那样的故事呢?拍不了。我是一个直男,拍不了这种娘炮电影、太监电影。
  是觉得那样的故事不合理吗?
  对,但又不仅仅是不合理这么简单。因为电影本身就是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是现实世界,有的是幻想世界。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那种电影都没有最起码的逻辑性,都不能称之为一个故事,而是一种……堆砌。这种我是受不了的。其实《小时代》头两部的时候,虽然很多人骂,但我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如果在续集中,能够对情节和角色用心雕琢,对故事合理性进行完善,对影片的审美表达更具有诚意……反而是对商业电影市场类型的积极丰富。它可以完善“粉丝电影”类型,并在无形中拉拢一批潜在观众,增强市场活跃度。但是很可惜,后面的续集毫无创新,仍然重复着无聊的、无根据的、无意义的撕逼战。当然,对于商业电影来讲,它们是成功的,因为商业电影就为赚钱嘛,但我觉得,这种钱如果我赚了,我心里会不踏实。
  所以我能理解为,您更偏爱文艺片对吗?
  对于电影专业出来的人来讲,我想没人不喜欢文艺片,但你要看对文艺片怎么定义。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没有文艺和商业之分,只有电影好不好看的区别。换句话说,所有的电影都即是文艺片,又是商业片。只要你的电影有上映、回收的商业行为,那它就是一个商业片,只要你的电影有表达,那就是文艺片。这个角度上讲,《小时代》也是文艺片,不管怎么说,它们也都在表达类似于友情珍贵啊,爱情美好啊,青春美好啊这样的主题。它们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你不能否认,并不是说要让人看完影片就去杀人放火。
  您看问题,好像跟很多人不一样,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不一棒子打死。
  对,因为每个电影拍出来都不容易,先说我吧,毫不夸张的说,我可能是拍处女作最苦的一个,因为从书上,从别人那里听说过的所有关于处女作的故事,客观的讲都没我苦。但这种苦是自己自找的,你不拍电影就不用遭这份罪。有时候我也常自己骂自己:你他娘的拍什么电影啊,你就是个小囧丝,没钱没势没名气没地位,又不会拍马屁拉关系傍富婆,除了有才华(笑)。但电影圈里最不缺的就是有才华的人。可是没办法啊,就是爱它啊,所以就顶着麻烦上了。
  我想别的导演也都是,首先都是爱电影的,再者说导演这个职业,我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敬业、最无私的职业。别的职业可能会想着偷懒啊、怠工啊,得过且过啊。可电影导演不是这样,电影导演你想不让他好好干活都不行,他自己特自觉,特全情投入,拉都拉不回来。所有的导演主观上都是想把电影拍好,只是有的人才华不够,有的人审美怪异,有的人则是制片条件困难重重。所以每一部拍出来的电影,都是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的,就冲这个,我觉得对电影都应该稍微宽容一些,背后都挺不容易的。
  《我的狐朋狗友》里,除了喜剧之外,其实还挺有个人表达和情怀的,担心票房吗?
  其实这些正是我想要的,如果是仅仅拍一个纯粹的搞笑片,对我来讲,写这样的故事没什么难度,我觉得那样是不过瘾的。先说说我理解的喜剧,我总认为“一个忧伤的故事特别适合做喜剧。”你看那些经典喜剧,像《美丽人生》、《大话西游》、《喜剧之王》,你看到最后一定会落泪。你回想起这样的电影,最先想到的一定不是那些搞笑的部分,一定是那些悲情、无奈的部分。好的喜剧,它的立意一定是严肃的、悲天悯人的,在放荡不羁的外壳里头,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内心。过程一帆风顺、结果皆大欢喜的喜剧不叫喜剧,那是闹剧,只能靠演员的装疯卖傻来咯吱观众,靠情节的无底线恶搞来娱乐观众,其实是很低级的行为。
  我很喜欢意大利电影,意大利有个喜剧大师叫莫尼切利,他的电影就是悲喜剧,用幽默的方式表达悲哀的人生。但他的人生也很悲剧了,最后是跳楼自杀的。有一部意大利影片叫做《三个男人和一条美腿》,是三个意大利国宝级的演员自编自导的公路喜剧,我这个片子其实有受他们的影响。
  关于影片的情怀,这个东西,要看怎么理解。《闯入者》有情怀吧,当时导演发表声明大声疾呼,我还专门跑到电影院里去看,但是说实话,我看到一半真的觉得无聊。因为那就是个人意识的表达,你不能让大众为你的个人情怀买单。我不是说他的情怀不好,其实还是挺高尚和严肃的,但你不能拿着这种高尚严肃来绑架普通人。另外一个就是表达方式的问题,太直白和太苦大仇深了,这样其实显得很小家子气。我觉得什么时候,导演如果能够放下架子,用调侃戏谑的方式来回顾自己的经历,那他才算是打通任督二脉了。电影这种东西,你如果直给就显得低级。你真的应该在被大家喜闻乐见的包装形式之下,若隐若现的给出你自己的表达。其实观众也不傻,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就看在这个过程中,你给观众营造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电影一定要留有气口,你要给观众喘息的机会。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苦,电影就不要在往大家的伤口上撒盐了。电影,尤其是上院线的商业电影,针对的是普罗大众,所以要给人留有希望,要让人感觉到温暖。无论是电影和生活里,其实都应该“苦中作乐”的。   举个极端的例子说,某个人被生活的苦难逼得上了楼顶,正在犹豫要不要跳楼,这时候他看到了一部电影,如果他看的是一部全片完全充斥着绝望、痛苦、悲观的电影,那他可能转身就从楼上跳下去了。但如果这时候,你给他一部电影,首先他看到了自己感同身受的生活和苦难,但这部电影同时又是欢乐的、温暖的、充满希望的。那他就可能不会从楼上跳下去,他会酣畅淋漓的痛哭一场,发泄掉那些淤积在内心的苦闷,然后收拾好心情,开始新的人生。你觉得那种电影好?
  但是国内的投资人有个问题,就是你不能跟他聊情怀,聊情怀他就觉得你傻逼。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一点的。
  对于商业电影来讲,如果你把影片里的商业类型和元素都做好、做到完美、做到极致之后,适当的放入一些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普世情怀,并且把这种情怀很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故事里,千万不要突兀,一突兀就完蛋了。那这个时候的情怀就是影片的催化剂,它可能会是几何级的帮助你的票房增长。
  讲讲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提到过很艰苦,有多艰苦?
  张扬导演也曾鼓励我说要把这个拍电影的故事写出来,但是写不下去,满满的都是心酸。包括拍电影时候的那些纪录片花絮,说实话我是不敢看的,看到都会害怕。
  我09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剧本,一个古装喜剧,玩结构的,有点跟风《疯狂的石头》,是我的第二个长片故事。当时在业内找了很多电影公司,大家对剧本都很有兴趣,一度也立项,找了演员。包括黄渤、徐峥、黄晓明之类的,都很感兴趣,但是很奇怪,那个项目就是没做成。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当时那个制片人不靠谱,业内口碑不好,具体情况就不说了。另外一个就是我当时年纪太轻,也没有拍过长片,大家对你不够信任。当时试过很多种方式来做这个项目,每次都是眼看着要成了,到最后总是出乱子。这种状况大概持续了三四年的时间,期间也写了别的剧本,但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人家总是会先问你演员是谁?你有什么长片?
  那几年家里也出了很大的变故,搞得我狼狈不堪。我就给你举个例子吧,公交车上不是有那种“老幼病残孕”专座嘛,如果我们全家出动,除了“孕”没有,别的都有。所以我在北京待的很不踏实,经常只要郑州一个电话,我就得屁颠屁颠的回去。处理完各种琐碎的事情再赶回来。
  很多人都被李安在家蛰伏六年的故事感动,现在都成了传奇。但我比他更艰苦,因为他至少在生活上和家庭上都还能过得去,他只是在创作上看不到出路。而我却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团糟糕,没有一件可以省心的事情。
  后来我爷爷去世,父亲的情绪也稍微稳定了一下,家庭的压力轻松了一些。我当时又写完了《狐朋狗友》的剧本。我对剧本很满意,觉得真的是所有的功力都发挥出来了。喜剧、场面、情怀、音乐的想法等等,所有的东西都达到了我认为最好的水准。所以就决定,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剧本拍出来,就当是最后一博。如果再搞不成,就转行了,不干了。
  拍《狐朋狗友》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资金吗?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很大,但如果资金充足,别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所以也可以这么说。
  最初的时候也是想去找投资的,其实我觉得我很牛逼的一点就是,我所有的剧本拿出来,没有被人嫌弃过。就是都能坐下来谈。但问题跟以前一样,如果我来做导演的话,拿什么去说服演员,我跟你讲,演员都是很现实的,不给够钱,或者导演没有名气,不可能跟你合作的,所以千万别被那些在外界流传的优美的故事打动。另外一个就是没有过长片作品,投资人会打鼓。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老家的兄弟来北京,那绝对是我最好的兄弟,可以说number one的那种,他跟我讲他能找来钱,我们就自己干吧。我当时也觉得说,那干就干吧。
  最初商量的是我出一小部分资金,他来解决大头。但直到我所有的钱全都进去了,他那边还没有动静,所以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希望我这个项目先启动起来造势,然后他来忽悠几个金主,他自己是没有钱的。当时我要疯掉了,觉得这个事情要完蛋了。拍戏最大的问题不就是资金链断裂嘛,而且还不是小钱。几百万的缺口,我去哪里填补。
  就在最凶险的时候,我家里人站出来了。我姐夫把他做工程几年的积蓄,大概有三百多万全都给了我,我母亲,她虽然是个农村妇女,但我觉得在大事上她是很牛逼的。她真的是帮我借了,在她所能控制范围内的所有的钱。我的表哥表姐、姨妈家的钱,我父亲的朋友们的钱,能凑的全都凑过来了。你想我家的那些亲戚朋友都是农村人,没什么钱的。她就这样几千、几万的帮我凑了大几十万。
  所以那段拍摄的时候,白天我是导演,但晚上一收工就是到处打电话借钱,打到两三点以后,可能第二天的资金才有点着落。就这样算是硬生生的撑过来,把片子算是做完了。
  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做完,因为直到杀青后,还欠着剧组好多人的工资,后期的钱也没有着落。
  后期是怎么完成的?我看音乐、调色、剪辑都还是蛮有水准的。如果你不说这些故事,就觉得这是顺顺利利、很流畅的完成的一个电影。
  后期的话,其实就是磨,精雕细琢。因为后期不存在像拍摄期间那种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几十万开支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动画片是有优势的,所以你看《大圣归来》可以做七八年都没问题。
  我当时花了大概七八个月的时间来做剪辑,就是买了个工作站自己在家里剪。因为你如果租机房的放就牵涉到租金的问题。自己剪就很自由,随时有想法随时调整。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镜头到底是多一帧画还是少一帧反复调试。有时候一条镜头画面也好,表演也好,但就是对白说的不太好,那就从别的条里去找对白。反正就是各个微小的细节,都反复尝试,看有没有更好的可能性。所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我闭上眼睛,可以从头到尾把每一句台词都说出来。包括群杂的声音,都能一字不差的复述出来。真的烂熟于心。
  然后音乐和调色也都做的很细,音乐是请了国家交响乐团来录制的。调色也是做了很久,基本上每一个镜头都是和调色师一起盯着调的。   后来和发行公司确定了要做两个语言版本,一个普通话,一个河南方言嘛。所以就要进行河南版的配音。配音的事情我没干过啊,所以最开始是找了一些特专业的配音演员,就是“棚虫”嘛,他们配音特别快,但配出来声音怎么说呢,就是像流水线上出来的。所有的情绪一听就是“演”出来的。就像很多电影请香港演员或者韩国演员来演,然后配成中文的那种感觉。配的倒是特别快,可能一礼拜就能全配完了。
  但我听完之后觉得不行,可能糊弄普通观众可以,可我就是过不了这一关,觉得还是假。所以后来就调整,第一个就是所有配音演员要会说地道的河南话,最好本身就是河南人,所以就回郑州去挑,我真的把河南所有跟表演有关的剧团都找了一遍,话剧团,曲剧团,豫剧团,包括一些朋友介绍来的人。然后就是试,音质和角色不符合的不要,情绪达不到要求的不要。可以说百里挑一吧,包括一些群杂的声音,每个都试过很多人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而且配音真的和表演还不一样,一边要考虑对口型的问题,一边还要找当时表演那种情绪。很多人是找不到的,我就在旁边引导。所以很多时候你会看到,我在录音间外面张牙舞爪,疯狂大吼,配音演员在玻璃房子里头也跟着大吼。那场面看起来绝对很滑稽,但也很心酸。
  我大概配了三个月,如果算上挑配音演员,是四个月。但最后的完成度真的还可以,所以你现在看方言版,如果我不说,你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同期录音的效果。你绝对想不到它是配音配出来的。
  希望您是赚钱的,因为做电影的人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鼓励。
  没想过这个,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个电影也有一个电影的命。努力了真不一定有回报,千万别被那些心灵鸡汤给洗脑了。就像刚才说的,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的,你控制不了的。对于这个电影来说,我该尽的“人事”已经尽完了,剩下的就是听天命。
其他文献
尽管每年的票房和银幕数每年以超过30%的幅度递增,但对于日益庞大的电影出品数量来看,传统的电影发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制片商和创作者的需求,并且风险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将成为更加重要的发行阵地。导演王光利在先后拍摄了《棒子老虎鸡》、《制服》等影片之后,携《以为是老大》征战互联网平台,作为先行者,他的作品如何创作,对于互联网大电影,又有哪些经验?  《以为是老大》对白都是四川方言,为什么会做
景中的虚幻  在山顶,看见更远的山峰  还有山峰下更远的迷茫  晴朗的时候,容易放出心中的神  仿佛看见了风的去处  看见了很多人  走来走去  在古典和现代里寻找适用的词  还有很多人世间的漂泊  大部分山川河流,如夕阳和晨曦  我的内心已不被什么左右  城市和城堡、技术和信息、物质和金钱  怎么迅速的互换交流  都已不通过灵魂这道关口  望佛台上,寂静拧干了所有的声响  透过枯树枝丫上成群北飞
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
他是温文儒雅的“五阿哥”,他是天真痴情的“杜飞”,他是宅心仁厚的“张无忌”,也是阴柔刻薄的“白小年”,他就是陪伴无数人成长的童年男神苏有朋。  如今,他二度执导电影,挑战东野圭吾的悬疑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一个处女座导演,苏有朋对细节的挑剔让演员谈其色变,而他自己却笑言要跟所有细节死磕到底。  处女座导演剧本易稿十次  处女座可能给人的感觉比较追求完美,那导演你觉得你在拍摄过程中是这样的吗?
2012十大事件  第十名制片公司与院线的分账风波  提高分账比例的事情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其中也有张伟平牵头,随后各大片方跟进的情况,但都没有这一次这么“剑拔弩张”,大概是院线认为2%的票房收入足以对其经济基础造成较大冲击。不用说的太多,制片发行和放映本来就是一家子,首先搞好内部团结再说其他的吧。  第九名中国制造走向高端领域  从国产数字电影摄影机kineraw到放映业的中国巨募,国产3D放映机
他醒了。一室轻寒。一场秋雨竟一夜不歇。  摸到床头的手机,见微信里,有人半夜不睡:“今天在机场,看见了这个!”  看见了什么?他点了一下,那个小圆圈开始慢慢地转。wifi有时不好,他守着那个圆圈儿,让脑子慢慢醒来,忽然想起一个朋友。她是个导游,带团跑日本线,哄着众人购物,比如酵素——这名字听起来很像是某种饲料添加剂——该女子平素好一张瞒天过海的巧嘴,做推销员自然是好的。有一天,她收到微信,只一个字
索尼推出SRX-R608激光放映机  索尼在日前发布了一款新品小型4K激光电影放映机SRX-R608,该产品满足中国的中小影厅以及无机房影厅的需求,受到众多电影类用户及索粉的关注。表示,索尼这次将放映机的噪音以及体积大大减小,使得此款放映机更适合用户在无机房化或复杂的应用环境中安装使用,更加顺应潮流,满足客户所需。体格变小了,但性能依旧强大。放映效果依旧维持索尼一贯水准与要求,让一直以来寄予了厚望
记者:吉林省早在2006年5月就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并在随后的11年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发展。您能否简要介绍下吉林12316平台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郭峰:2006年5月22日,我省开通了全国农业系统统一公益服务号码12316,并定名为“12316新农村热线”。这两年,我们集中对12316热线进行升级改造,由过去主要和联通公司合作,到全面向各家电信运营商开放,与广电媒体合作;由单一电
哈曼专业音视系统事业部(HARMAN Professional Solutions)与电影产业的渊源既有历史性的深度亦有应用方面的广度。从终端影厅的扬声器与功放,到前期制作的监听与处理,电影产业随处见哈曼。与影业公司、影院并肩合作80多年,如今的哈曼已熟稔最佳观影体验营造之道。  哈曼与电影产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有声电影首次取代无声电影的20世纪30年代。  有声电影的出现给予观众以画面以外的听
摘 要:船式水田機械作业过程中水田泥面与船体之间的阻力占了总机械功耗的一定比例。前期研究发现船式水田机械在启动或较低速行进时阻力远大于额定速度阻力这一特殊现象,该现象影响船式机械动力匹配和结构设计。在设定试验条件下测得阻力畸变临界速度为0.025 m/s,该研究分析多种阻力介质条件下阻力畸变机理,基于水膜减阻机理,提出一种鳄鱼腹部宏观结构仿生减阻方法,并试制了两种仿生表面结构船板,该结构利于在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