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王成礼肝癌手术二月有余,身体一直极度虚弱,需要家人陪床护理。陪护父亲一夜的王明诗,焦躁地掏出手机看时间。到了换班时间,在市开发区当副总的弟弟王明书又迟到了。
父亲在术前曾试探着问明诗,让兄弟俩排个班。明诗表示明书忙,自己多来就是了。作为哥哥,明诗认为自己对家务事也应该多承担一份责任和辛劳,再说,明书是单位二把手,确实比无官一身轻的自己忙。
可是明书接班时间越来越没准头,后来还不断出现空岗的事。有时明书陪护时来了电话,王成礼就让他走,打电话给明诗来接班,名义上是兄弟俩轮班,几乎成了明诗的单打独奏。
明诗替班累急了,难免露出不满情绪,父亲就批评他,他那么忙,你能和他比吗?替几个班又有什么?明诗几次暗中落泪,有苦无处诉。随着明书职务的不断提升,当了三十多年中学教师的父亲越来越嫌他老实无用了。
王明诗在市属一家上市公司的机械厂质检科工作,科里一共四人。科长老肖还有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他本想着把位子让给年轻且业务不熟的小周,这样自己可以回来当顾问或者返聘,能多干几年。明诗业务并不次于他,很可能干得比他好,刘福泉则业务差且散漫。
谁知厂里突然调整了内退人员年龄,肖科长过了元旦就要退休,科长人选居然内定了有背景的刘福泉。这对肖科长是个打击,他向明诗隐瞒了科长人选内定的事,撺掇明诗争取科长的职位。
明诗挺为难,觉得要跑这事真有点说不出口,怕人知道了小看自己。肖科长瞪了他一眼,这怎么是跑,这是勇于挑重担,你当大头兵就不小看你了?
明诗想按道理也该自己去当这个官,业务熟练,还有过副科长的头衔。十年前市里安排厂里出一人下乡支农,选了他。为了工作方便,临时给挂了副科长的头衔。可是回厂后便过期作废了。他做事做人直通通一根筋,也不去跑不去找。
虽然对当官看得淡,但要是谁送他个科长当当,他还是会很高兴的。何况当了官,红白喜事也办得风光。某区委书记的公公去世时,仅一个花圈店就卖出了300个花圈!
这样一想,明诗就有了几分躁动,决定试着争取一下。
明诗要在工作上好好表现。他早来晚走,到各车间巡视,发现了几件次品,同时纠正了一起操作上的失误,挽回了经济损失,让领导很满意。
他有一次借故去了组织科,名义上是找科学发展观的教材,其实是想博得廉价的好感。
父亲那边明诗在医院门前找了一位姓陆的民工,以同事的名义来替他照顾。毕竟明书先请单位的人来替班的,也怨不得他什么。
二
明诗在埋怨明书,岂不知明书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组织部门已经向他暗示,正职赵总很快要高升,去当副市长,四位副总中要有一位接班,被看好的是明书和另一位鹿姓副总,因此要他更加谨慎,明书心领神会。父亲住院他没有声张,害怕一窝蜂地看望造成不良影响,被人抓住把柄,那么不是他的错也成了他的错。
元旦后一星期,厂里下发文件,任命刘福泉任科长,肖科长离岗休息。王明诗愣了愣,淡淡一笑。于是,他辞退了小陆,又回到了病房。
明诗的生活在起了一阵波澜后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不同的是,他心中时常盘算着父亲的后事。母亲死得早,那时办得极其简单,草草埋了,至今想起来仍是他心中的痛。他决定这次父亲的后事不可如此简单了,不敢说办多大,但绝不可太简单。
明诗暗中做着准备。他同父亲一样不喜交往,没有参与过几起同事家的丧事,多是去吊唁一番便离开,还不清楚丧事应该如何办。恰巧厂保卫科长的母亲去世,他跟着刘福泉一同去吊唁,停灵三日他去了三次。每次去都注意探听和观察,火化时他也旁观了跪迎骨灰仪式。又跟到墓地,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参加活动他得到新的启示:丧事有个不成文的对等原则,即你参加人家几项活动,以后人家也会如此待你。身份比你高的干部除外。他就时时留心,厂里职工谁家要办丧事,知道了就闻风而动,抓住有限的机会多参加几起,尽量多地热心掺和一应杂事。这已经不是实习的需要了,而是尽量隆重的需要了。
因为父亲的心愿,明书将儿子的婚事提前了半年,联系了六家饭店,这儿八桌,那儿十桌,新郎新娘跑几处敬酒,却给人一种喜事简办的印象。
王成礼是在孙子小健婚后的第七日去世的。明诗和明书把父亲的遗体送到殡仪馆,回来后,兄弟二人躲在小屋里商定,一切由明诗出面操办。明书说,这也是你长子的责任,我当弟弟的一切听指挥,你只管放心办,只是在规模上要把握住,要尽量从简。
明诗想,只要有明书的声望在,丧事简不到哪里去。待明书走后,明诗打了几个电话,先打给新任科长刘福泉。又打给父亲学校办公室和远在辽宁的二叔。第四个电话打给在外省打工的儿子小林,让儿子赶快回来。接着他按照在楼梯口拾到的小广告,打电话给一家殡葬公司,让他们来人搭灵棚。
刚放下电话,外面有汽车喇叭响,刘福泉到了,他竟然把厂办主任拉来了,而且是开着厂里的小车来的,这是他的前任肖科长做不到的。明诗在惊诧中又感激万分,心想丧事由刘福泉操办,大约不会太冷落。
进屋坐下,厂办主任建议他请一位有经验的主事人,此人既熟悉程序又能贯彻事主的意见,可以做到张弛有度。刘福泉忙说,我要是能走开,就来帮你办了。听话听音,明诗劝阻道,你有那么多的事要处理,我再找人吧。
刘福泉和厂办主任走后,明诗突然想到,厂里应该送来花圈的。又觉得这是头一天,他劝自己,等等再说吧。
三
次日,太阳两竿子高了,间或来了几个人吊唁,明诗有了闲得无聊的感觉,决定再去殡仪馆将有关事项敲定一下。
明书为难道,你们厂领导都出差了?工会也该派人来呀。明诗心里有了几分惭愧,自己在厂里无足轻重的身份平时显示不出来,此时露了真相。
火化告别事宜订得很顺利,所有项目都是订的最高规格,明书也没有异议。明诗明白了他是在控制人数的情况下,还想办得隆重些。既然如此,就有了通融的余地。明诗感到看到了一丝光亮。 回到家,先看见灵棚前的花圈多了三只,明诗心里多了一丝舒畅。他十分在意花圈的多少,他知道花圈越多越气派,但是总不能要求人家送花圈的。儿子小林正在吃饭。明书的妻子李秀秀笑道,这可好了,和小健换班守夜的人来了。
小林没理她。小林大学毕业没工作,明书让他在自己单位干了一段时间,李秀秀三天两头拿这个说事,小林赌气辞职远走邻省。
明诗怪孩子越大越不懂礼貌了。妻子张兰则辩解孩子站一夜车了,哪有大半年没见一见面就说孩子的爹。
李秀秀干笑道,嫂子,这儿又不忙,不像有的人家来人多,花圈多,忙不过来,咱这儿适合轮班干。
张兰道,你嫌没忙着,闲得慌是吧?那还不是按商量好了的办的,有人要求从简,能不从简吗?李秀秀又笑了,嘿嘿的笑声里分明有几分嘲弄。
明诗听罢此话气得心脏发紧,双手颤抖,嘴唇哆嗦着。明书见状连忙道,李秀秀,你给我闭嘴,回家,回家。
明诗愤愤道,明书,这件事难道应该这么办吗?你就那么在意那个……你想想吧。
这时明书接了个电话,哭丧着脸,咂了一下嘴道,哥,我还真有事。
明诗冷冷道,怎么这么巧,什么事也没有这个大,这才是大事!李秀秀拉起明书的手就往院外拽,明诗以为他二人去院外商量什么,就默许了。可是二人此次一去就没了踪影,明书的手机也关机了。明诗郁火攻心,气得大吼:有这样办事的吗?官位就这么重要?谁家不死人,谁家不办丧事?都如此胆小怕事,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当官也会被耻笑。
四
明诗盘腿坐在灵棚里,神情落寞地看着灵棚两旁的花圈,一边四只,中间留着通道,像仪仗队般肃立。他脸色尴尬地把花圈并到一排,这样就好看一些了。
忽然,他看见一只移动的花圈从外面而来,连忙起身,上前磕了一个孝子头。来人歉意地苦笑道,刚知道我就来了。明诗偷看了一眼花圈挽联上的名字,才认出是车间的一位班长李远生。
李远生走时,看了看花圈无意间说,科里送了,厂里应该送的,怎么没送?明诗随意道,没有。李远生道,他们也没来人?明诗道,郑厂长来过了。李远生道,他不行,副的,厂长书记都应该来,即使忙得来不了也应该派人送花圈来。这句话触动了明诗的神经。这个吸引力太大了,他知道如果厂党政送来花圈,简直就是蓬荜生辉,他在厂里就有些分量了。
把李远生送走,明诗到了厂里。厂长出国考察去了,书记主动热情招呼他道,我这几天忙,没去成。明诗道,有你这句话就谢谢了。书记站着问道,还有什么事要我办?用车?用人?明诗道,我都安排好了,我是想问问厂里送花圈的事。书记拧着眉头问道,花圈,什么花圈?明诗道,像我这种情况厂里是不是都送花圈?书记道,哪有这个规定,没有没有。明诗见他回绝得很干脆,就说别人对我说过这事,您再想想有没有?书记说,你说的那个规定还真没有,我倒是想起有个不成文的做法,就是厂里中层干部正职家里直系亲属死亡的,厂里才送花圈。明诗道,即使有也不合理。书记说,都执行多少年了,还没有说不合理的。明诗只管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不合理就要改。书记揶揄道,按你的条件改?此时厂办主任进屋,他板起面孔解释道,这个待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明诗见他换了脸面,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了,就说,我在厂里干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能享受?主任道,你不是没有级别嘛。
明诗道,不就是个花圈吗,一样的人为什么两样待?主任道,人一样了还要照相馆干什么?还是那句话,你不是没有级别嘛,早当官了还用费这个劲?明诗道,我根本没看上那个官,我要是早知道这样,也去争去跑了。主任道,早知道尿床你就不睡觉了,亏你还说不就是个花圈嘛。算了。明诗说,不能算了,要给我那儿送花圈去。主任觉得他今天有些异样,平素那么肯忍让的人,变得胡搅蛮缠了,于是打电话到质检科,让他们来领人。刘福泉应声过来,将他劝下了楼。
在回家的路上,明诗还企盼着来日有人代表厂里送来花圈。但是厂里一直没有送来。
五
王成礼的葬礼还是如期举行了,而且办得声势浩大,震惊全城。
十年前王明诗被派到距市区三十公里的张庄乡支农,和小张庄电灌站站长张大光等几人关系特别好。张大光的父亲去世时,他去吊唁,受到了贵宾式的接待。张大光家的丧事后,明诗因种种原因,或碰巧赶上了,或关系上的原因,又参加了七八次乡间的丧事活动,他只是出于礼貌,其实心里也不情愿。但是农村人像是得到了莫大的荣誉,
有人会挂在嘴上好一阵子。明诗在翻往来账时,本没有打算动用这支后备军,认为大老远的通知太尴尬,后来被逼无奈,便打了电话。张大光开着他的帕萨特,不到40分钟就来到了明诗家。
张大光问道,事情刚开始?明诗只好顺水推舟,说找你商量一下。张大光爽快道,你有什么要求吧?明诗道,顺利下葬。另外,老的养我们不容易,说啥也得对得起他吧。张大光道,行了,交给我吧。只见他低头沉吟一番,问明诗道,有纸墨吗?遗像两边少副挽联。明诗连忙说,家里有,不过写什么内容呢?
张大光道,我说你写。明诗工工整整地写下:想见仪容空有影,流水夕阳千古恨;欲闻教诲杳三声,秋霜春露四时悲。横批:当大事
挂上挽联,灵棚顿时有了生气。将灵棚一应事项安排好,明诗陪张大光回到屋里喝水,他庆幸请到了真神。张大光突然问道,你弟弟怎么没出面?
这触动了明诗敏感的神经,扯谎道,他刚忙着回去处理一件急事。张大光道,不对,虽说家有长子朝有大臣,但是这事办得有大场面有规模,还是要有实力的人。此话说得明诗又有些烦。送走张大光,明诗又给明书打了一次电话,可是明书仍然关机。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入夜,明诗跪在父亲遗像前。他已经决定把父亲的丧事往大里办了,这也有违父亲的遗愿,但是不如此他心便不甘。他哭道,爸,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什么,这次是个例外。我死了可以从简,但是您的事不能从简;我可以不要尊严,但是要为您赢得尊严。我只能办这么大了,您老人家原谅。 第二天,张大光是八点多钟来的,他带来的是汽车大军,足有二十余辆轿车。虽然轿车不高档,蒙着灰尘,但是摆了一大片,却也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尤为难得的是他请来了乡间极负盛名的大老执“一口清”,以及他殡葬公司的全班人马。
祖上就经营丧事班子的“一口清”,施展他的全套本领,把王成礼的葬礼办成了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中午,“一口清”带着明诗家人及众多来宾,举行了盛大的午间悼念活动。足有200人的群体,站满院里院外,在他威严的号令指挥下,都不由得做着一致的动作,像是训练有素的体操队,让邻居和路人长了见识。
这一天晚间,人们在市民广场都惊奇地看见,茫茫夜色中,一支200余人的送葬队伍,整整齐齐从附近居民小区走出来,头前是打着招魂幡的两位青年人,后边是一位拄着短短哭丧棍的中年人,一位老者边走边“唱哭”。
但明书的电话一直关机。明诗刚开始很生气,后来却莫名紧张了起来。几天里忙着丧事没顾多想,此时他忽然想到,当一个干部关机了,大约就离进监狱不远了的谶语。莫非……明诗心里惧怕万分,全身竟然没了力气。
六
明书再一次被领导认可,充当了超人、黑马,上级竟然将准备提赵总当副市长的机会给了他。因为任务复杂,需费尽心力,怕分神,他就把亲属所用的手机都关了。
这对于明诗当然是从天而降的大好消息。两天来,他对明书的不满和惧怕双重缠身,别人问起还要为明书遮掩。
明书抓住明诗的手,嗓音颤抖地叫了一声哥。明诗看见他眼睛里的泪花,忙不迭道,明书,别这样,值喽。哥,实话告诉你,我夜里独自一人去过灵棚,你在睡觉,你知道吗?我临去省里前去殡仪馆看了爸的遗容。在外面,闲暇时你知道我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吗?是小时候你拉着我的手,哭着去埋葬妈妈。明书说着两串泪珠夺眶而出,我让人拍了那两天全过程的录像,我回来就看了,你知道吗?哥,我对不起爸,也对不起你呀。
明诗听罢潸然泪下,忍不住地放声恸哭。“一口清”凑上来道,王总,送盘缠、告别仪式你都看了,感觉还行吧?明书带着哭腔道,场面很大,可以说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一口清”表示那是专为王市长上演的一场大戏,自己的殡葬公司在市里已经打开了局面,效益是不会差的。明书道,你所做的那些,是否一定要那么办呢?换一种方式不行吗?
“一口清”一时没明白过来,待他明白了,笑脸尴尬地僵住了,干咳几声,嘿嘿笑了。
明诗的手机响了,他对着手机没好气道,不要了,事情都办完了。对方在解释什么,明诗道,花圈哪有补送的,你这不是骂人嘛。
对方的声音大起来,你当时只说按照你的情况,我只想着你是一般干部了,哪想到你还有背景,我真是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得罪的。明天不是圆坟么,我亲自把花圈带去。明诗挂了机,不一会儿手机又响了,他不接,等到不响了,便把手机关掉了。■
(原载于《北京文学》2013年第6期)
王成礼肝癌手术二月有余,身体一直极度虚弱,需要家人陪床护理。陪护父亲一夜的王明诗,焦躁地掏出手机看时间。到了换班时间,在市开发区当副总的弟弟王明书又迟到了。
父亲在术前曾试探着问明诗,让兄弟俩排个班。明诗表示明书忙,自己多来就是了。作为哥哥,明诗认为自己对家务事也应该多承担一份责任和辛劳,再说,明书是单位二把手,确实比无官一身轻的自己忙。
可是明书接班时间越来越没准头,后来还不断出现空岗的事。有时明书陪护时来了电话,王成礼就让他走,打电话给明诗来接班,名义上是兄弟俩轮班,几乎成了明诗的单打独奏。
明诗替班累急了,难免露出不满情绪,父亲就批评他,他那么忙,你能和他比吗?替几个班又有什么?明诗几次暗中落泪,有苦无处诉。随着明书职务的不断提升,当了三十多年中学教师的父亲越来越嫌他老实无用了。
王明诗在市属一家上市公司的机械厂质检科工作,科里一共四人。科长老肖还有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他本想着把位子让给年轻且业务不熟的小周,这样自己可以回来当顾问或者返聘,能多干几年。明诗业务并不次于他,很可能干得比他好,刘福泉则业务差且散漫。
谁知厂里突然调整了内退人员年龄,肖科长过了元旦就要退休,科长人选居然内定了有背景的刘福泉。这对肖科长是个打击,他向明诗隐瞒了科长人选内定的事,撺掇明诗争取科长的职位。
明诗挺为难,觉得要跑这事真有点说不出口,怕人知道了小看自己。肖科长瞪了他一眼,这怎么是跑,这是勇于挑重担,你当大头兵就不小看你了?
明诗想按道理也该自己去当这个官,业务熟练,还有过副科长的头衔。十年前市里安排厂里出一人下乡支农,选了他。为了工作方便,临时给挂了副科长的头衔。可是回厂后便过期作废了。他做事做人直通通一根筋,也不去跑不去找。
虽然对当官看得淡,但要是谁送他个科长当当,他还是会很高兴的。何况当了官,红白喜事也办得风光。某区委书记的公公去世时,仅一个花圈店就卖出了300个花圈!
这样一想,明诗就有了几分躁动,决定试着争取一下。
明诗要在工作上好好表现。他早来晚走,到各车间巡视,发现了几件次品,同时纠正了一起操作上的失误,挽回了经济损失,让领导很满意。
他有一次借故去了组织科,名义上是找科学发展观的教材,其实是想博得廉价的好感。
父亲那边明诗在医院门前找了一位姓陆的民工,以同事的名义来替他照顾。毕竟明书先请单位的人来替班的,也怨不得他什么。
二
明诗在埋怨明书,岂不知明书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组织部门已经向他暗示,正职赵总很快要高升,去当副市长,四位副总中要有一位接班,被看好的是明书和另一位鹿姓副总,因此要他更加谨慎,明书心领神会。父亲住院他没有声张,害怕一窝蜂地看望造成不良影响,被人抓住把柄,那么不是他的错也成了他的错。
元旦后一星期,厂里下发文件,任命刘福泉任科长,肖科长离岗休息。王明诗愣了愣,淡淡一笑。于是,他辞退了小陆,又回到了病房。
明诗的生活在起了一阵波澜后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不同的是,他心中时常盘算着父亲的后事。母亲死得早,那时办得极其简单,草草埋了,至今想起来仍是他心中的痛。他决定这次父亲的后事不可如此简单了,不敢说办多大,但绝不可太简单。
明诗暗中做着准备。他同父亲一样不喜交往,没有参与过几起同事家的丧事,多是去吊唁一番便离开,还不清楚丧事应该如何办。恰巧厂保卫科长的母亲去世,他跟着刘福泉一同去吊唁,停灵三日他去了三次。每次去都注意探听和观察,火化时他也旁观了跪迎骨灰仪式。又跟到墓地,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参加活动他得到新的启示:丧事有个不成文的对等原则,即你参加人家几项活动,以后人家也会如此待你。身份比你高的干部除外。他就时时留心,厂里职工谁家要办丧事,知道了就闻风而动,抓住有限的机会多参加几起,尽量多地热心掺和一应杂事。这已经不是实习的需要了,而是尽量隆重的需要了。
因为父亲的心愿,明书将儿子的婚事提前了半年,联系了六家饭店,这儿八桌,那儿十桌,新郎新娘跑几处敬酒,却给人一种喜事简办的印象。
王成礼是在孙子小健婚后的第七日去世的。明诗和明书把父亲的遗体送到殡仪馆,回来后,兄弟二人躲在小屋里商定,一切由明诗出面操办。明书说,这也是你长子的责任,我当弟弟的一切听指挥,你只管放心办,只是在规模上要把握住,要尽量从简。
明诗想,只要有明书的声望在,丧事简不到哪里去。待明书走后,明诗打了几个电话,先打给新任科长刘福泉。又打给父亲学校办公室和远在辽宁的二叔。第四个电话打给在外省打工的儿子小林,让儿子赶快回来。接着他按照在楼梯口拾到的小广告,打电话给一家殡葬公司,让他们来人搭灵棚。
刚放下电话,外面有汽车喇叭响,刘福泉到了,他竟然把厂办主任拉来了,而且是开着厂里的小车来的,这是他的前任肖科长做不到的。明诗在惊诧中又感激万分,心想丧事由刘福泉操办,大约不会太冷落。
进屋坐下,厂办主任建议他请一位有经验的主事人,此人既熟悉程序又能贯彻事主的意见,可以做到张弛有度。刘福泉忙说,我要是能走开,就来帮你办了。听话听音,明诗劝阻道,你有那么多的事要处理,我再找人吧。
刘福泉和厂办主任走后,明诗突然想到,厂里应该送来花圈的。又觉得这是头一天,他劝自己,等等再说吧。
三
次日,太阳两竿子高了,间或来了几个人吊唁,明诗有了闲得无聊的感觉,决定再去殡仪馆将有关事项敲定一下。
明书为难道,你们厂领导都出差了?工会也该派人来呀。明诗心里有了几分惭愧,自己在厂里无足轻重的身份平时显示不出来,此时露了真相。
火化告别事宜订得很顺利,所有项目都是订的最高规格,明书也没有异议。明诗明白了他是在控制人数的情况下,还想办得隆重些。既然如此,就有了通融的余地。明诗感到看到了一丝光亮。 回到家,先看见灵棚前的花圈多了三只,明诗心里多了一丝舒畅。他十分在意花圈的多少,他知道花圈越多越气派,但是总不能要求人家送花圈的。儿子小林正在吃饭。明书的妻子李秀秀笑道,这可好了,和小健换班守夜的人来了。
小林没理她。小林大学毕业没工作,明书让他在自己单位干了一段时间,李秀秀三天两头拿这个说事,小林赌气辞职远走邻省。
明诗怪孩子越大越不懂礼貌了。妻子张兰则辩解孩子站一夜车了,哪有大半年没见一见面就说孩子的爹。
李秀秀干笑道,嫂子,这儿又不忙,不像有的人家来人多,花圈多,忙不过来,咱这儿适合轮班干。
张兰道,你嫌没忙着,闲得慌是吧?那还不是按商量好了的办的,有人要求从简,能不从简吗?李秀秀又笑了,嘿嘿的笑声里分明有几分嘲弄。
明诗听罢此话气得心脏发紧,双手颤抖,嘴唇哆嗦着。明书见状连忙道,李秀秀,你给我闭嘴,回家,回家。
明诗愤愤道,明书,这件事难道应该这么办吗?你就那么在意那个……你想想吧。
这时明书接了个电话,哭丧着脸,咂了一下嘴道,哥,我还真有事。
明诗冷冷道,怎么这么巧,什么事也没有这个大,这才是大事!李秀秀拉起明书的手就往院外拽,明诗以为他二人去院外商量什么,就默许了。可是二人此次一去就没了踪影,明书的手机也关机了。明诗郁火攻心,气得大吼:有这样办事的吗?官位就这么重要?谁家不死人,谁家不办丧事?都如此胆小怕事,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当官也会被耻笑。
四
明诗盘腿坐在灵棚里,神情落寞地看着灵棚两旁的花圈,一边四只,中间留着通道,像仪仗队般肃立。他脸色尴尬地把花圈并到一排,这样就好看一些了。
忽然,他看见一只移动的花圈从外面而来,连忙起身,上前磕了一个孝子头。来人歉意地苦笑道,刚知道我就来了。明诗偷看了一眼花圈挽联上的名字,才认出是车间的一位班长李远生。
李远生走时,看了看花圈无意间说,科里送了,厂里应该送的,怎么没送?明诗随意道,没有。李远生道,他们也没来人?明诗道,郑厂长来过了。李远生道,他不行,副的,厂长书记都应该来,即使忙得来不了也应该派人送花圈来。这句话触动了明诗的神经。这个吸引力太大了,他知道如果厂党政送来花圈,简直就是蓬荜生辉,他在厂里就有些分量了。
把李远生送走,明诗到了厂里。厂长出国考察去了,书记主动热情招呼他道,我这几天忙,没去成。明诗道,有你这句话就谢谢了。书记站着问道,还有什么事要我办?用车?用人?明诗道,我都安排好了,我是想问问厂里送花圈的事。书记拧着眉头问道,花圈,什么花圈?明诗道,像我这种情况厂里是不是都送花圈?书记道,哪有这个规定,没有没有。明诗见他回绝得很干脆,就说别人对我说过这事,您再想想有没有?书记说,你说的那个规定还真没有,我倒是想起有个不成文的做法,就是厂里中层干部正职家里直系亲属死亡的,厂里才送花圈。明诗道,即使有也不合理。书记说,都执行多少年了,还没有说不合理的。明诗只管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不合理就要改。书记揶揄道,按你的条件改?此时厂办主任进屋,他板起面孔解释道,这个待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明诗见他换了脸面,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了,就说,我在厂里干了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能享受?主任道,你不是没有级别嘛。
明诗道,不就是个花圈吗,一样的人为什么两样待?主任道,人一样了还要照相馆干什么?还是那句话,你不是没有级别嘛,早当官了还用费这个劲?明诗道,我根本没看上那个官,我要是早知道这样,也去争去跑了。主任道,早知道尿床你就不睡觉了,亏你还说不就是个花圈嘛。算了。明诗说,不能算了,要给我那儿送花圈去。主任觉得他今天有些异样,平素那么肯忍让的人,变得胡搅蛮缠了,于是打电话到质检科,让他们来领人。刘福泉应声过来,将他劝下了楼。
在回家的路上,明诗还企盼着来日有人代表厂里送来花圈。但是厂里一直没有送来。
五
王成礼的葬礼还是如期举行了,而且办得声势浩大,震惊全城。
十年前王明诗被派到距市区三十公里的张庄乡支农,和小张庄电灌站站长张大光等几人关系特别好。张大光的父亲去世时,他去吊唁,受到了贵宾式的接待。张大光家的丧事后,明诗因种种原因,或碰巧赶上了,或关系上的原因,又参加了七八次乡间的丧事活动,他只是出于礼貌,其实心里也不情愿。但是农村人像是得到了莫大的荣誉,
有人会挂在嘴上好一阵子。明诗在翻往来账时,本没有打算动用这支后备军,认为大老远的通知太尴尬,后来被逼无奈,便打了电话。张大光开着他的帕萨特,不到40分钟就来到了明诗家。
张大光问道,事情刚开始?明诗只好顺水推舟,说找你商量一下。张大光爽快道,你有什么要求吧?明诗道,顺利下葬。另外,老的养我们不容易,说啥也得对得起他吧。张大光道,行了,交给我吧。只见他低头沉吟一番,问明诗道,有纸墨吗?遗像两边少副挽联。明诗连忙说,家里有,不过写什么内容呢?
张大光道,我说你写。明诗工工整整地写下:想见仪容空有影,流水夕阳千古恨;欲闻教诲杳三声,秋霜春露四时悲。横批:当大事
挂上挽联,灵棚顿时有了生气。将灵棚一应事项安排好,明诗陪张大光回到屋里喝水,他庆幸请到了真神。张大光突然问道,你弟弟怎么没出面?
这触动了明诗敏感的神经,扯谎道,他刚忙着回去处理一件急事。张大光道,不对,虽说家有长子朝有大臣,但是这事办得有大场面有规模,还是要有实力的人。此话说得明诗又有些烦。送走张大光,明诗又给明书打了一次电话,可是明书仍然关机。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入夜,明诗跪在父亲遗像前。他已经决定把父亲的丧事往大里办了,这也有违父亲的遗愿,但是不如此他心便不甘。他哭道,爸,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什么,这次是个例外。我死了可以从简,但是您的事不能从简;我可以不要尊严,但是要为您赢得尊严。我只能办这么大了,您老人家原谅。 第二天,张大光是八点多钟来的,他带来的是汽车大军,足有二十余辆轿车。虽然轿车不高档,蒙着灰尘,但是摆了一大片,却也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尤为难得的是他请来了乡间极负盛名的大老执“一口清”,以及他殡葬公司的全班人马。
祖上就经营丧事班子的“一口清”,施展他的全套本领,把王成礼的葬礼办成了一件轰动全城的大事。
中午,“一口清”带着明诗家人及众多来宾,举行了盛大的午间悼念活动。足有200人的群体,站满院里院外,在他威严的号令指挥下,都不由得做着一致的动作,像是训练有素的体操队,让邻居和路人长了见识。
这一天晚间,人们在市民广场都惊奇地看见,茫茫夜色中,一支200余人的送葬队伍,整整齐齐从附近居民小区走出来,头前是打着招魂幡的两位青年人,后边是一位拄着短短哭丧棍的中年人,一位老者边走边“唱哭”。
但明书的电话一直关机。明诗刚开始很生气,后来却莫名紧张了起来。几天里忙着丧事没顾多想,此时他忽然想到,当一个干部关机了,大约就离进监狱不远了的谶语。莫非……明诗心里惧怕万分,全身竟然没了力气。
六
明书再一次被领导认可,充当了超人、黑马,上级竟然将准备提赵总当副市长的机会给了他。因为任务复杂,需费尽心力,怕分神,他就把亲属所用的手机都关了。
这对于明诗当然是从天而降的大好消息。两天来,他对明书的不满和惧怕双重缠身,别人问起还要为明书遮掩。
明书抓住明诗的手,嗓音颤抖地叫了一声哥。明诗看见他眼睛里的泪花,忙不迭道,明书,别这样,值喽。哥,实话告诉你,我夜里独自一人去过灵棚,你在睡觉,你知道吗?我临去省里前去殡仪馆看了爸的遗容。在外面,闲暇时你知道我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吗?是小时候你拉着我的手,哭着去埋葬妈妈。明书说着两串泪珠夺眶而出,我让人拍了那两天全过程的录像,我回来就看了,你知道吗?哥,我对不起爸,也对不起你呀。
明诗听罢潸然泪下,忍不住地放声恸哭。“一口清”凑上来道,王总,送盘缠、告别仪式你都看了,感觉还行吧?明书带着哭腔道,场面很大,可以说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一口清”表示那是专为王市长上演的一场大戏,自己的殡葬公司在市里已经打开了局面,效益是不会差的。明书道,你所做的那些,是否一定要那么办呢?换一种方式不行吗?
“一口清”一时没明白过来,待他明白了,笑脸尴尬地僵住了,干咳几声,嘿嘿笑了。
明诗的手机响了,他对着手机没好气道,不要了,事情都办完了。对方在解释什么,明诗道,花圈哪有补送的,你这不是骂人嘛。
对方的声音大起来,你当时只说按照你的情况,我只想着你是一般干部了,哪想到你还有背景,我真是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么得罪的。明天不是圆坟么,我亲自把花圈带去。明诗挂了机,不一会儿手机又响了,他不接,等到不响了,便把手机关掉了。■
(原载于《北京文学》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