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7亿多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尽管政府在近年来加大力度关注农村医疗保险,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农村医疗保险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策略导致农村居民没有被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虽然我国政府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这仅仅是一项政策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支撑。社会各界对国家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呼声甚高。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依靠“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制度又陷入停顿甚至萎缩状态,大多数失去了医疗保险的农民,由于医疗费用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力支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医疗分配不均,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 %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 %的卫生资源。而且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是按人头和病床,对卫生机构进行差额补助,补偿方式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二)农村高技术的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2009年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少之又少。
三、改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
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并充分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金进行投资。若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资金不足、私人资本又有投资积极性的现实情况下,私人资本的进入能够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政府可以通过资格认定和技术标准等措施,规范私人医疗机构的服务。
(二)建立有效措施,吸引高技术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出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农产品长期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又面临薪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贫困家庭除去基本的吃穿等生活费用以外,已经没有能力再为自己的未来和疾病做未雨绸缪的储备,所有这些说明,农民保障如仅依靠其土地的农产品收入是难以规避风险的,这是农村以“个人负担为主”的社会保障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前提。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每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作者:李明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荔歌,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邢娜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思.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4).
[2]沈松泉,农村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卫生资源,2006(4).
[3]冯洁、邵蓉、钱海波,从覆盖率角度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公平性.现代商业,2010(18).
[4]金丽馥,石宏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关键词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策略导致农村居民没有被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虽然我国政府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这仅仅是一项政策的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支撑。社会各界对国家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呼声甚高。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依靠“自愿”参加的合作医疗制度又陷入停顿甚至萎缩状态,大多数失去了医疗保险的农民,由于医疗费用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力支付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医疗分配不均,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贫乏。
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人口70 %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不足30 %的卫生资源。而且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是按人头和病床,对卫生机构进行差额补助,补偿方式不合理。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
(二)农村高技术的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2009年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但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质量。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高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少之又少。
三、改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农村医疗卫生资源。
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农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并充分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金进行投资。若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资金不足、私人资本又有投资积极性的现实情况下,私人资本的进入能够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政府可以通过资格认定和技术标准等措施,规范私人医疗机构的服务。
(二)建立有效措施,吸引高技术的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出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农产品长期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市场疲软,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又面临薪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贫困家庭除去基本的吃穿等生活费用以外,已经没有能力再为自己的未来和疾病做未雨绸缪的储备,所有这些说明,农民保障如仅依靠其土地的农产品收入是难以规避风险的,这是农村以“个人负担为主”的社会保障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是建立农村医疗保障的前提。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每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作者:李明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荔歌,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邢娜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思.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4).
[2]沈松泉,农村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发展.中国卫生资源,2006(4).
[3]冯洁、邵蓉、钱海波,从覆盖率角度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公平性.现代商业,2010(18).
[4]金丽馥,石宏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