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婚姻观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以男女婚姻爱情为主要内容,流传至今。才子佳人小说中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相较以前有所不同,美貌、善良、温柔、才气成为她们新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女性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改变。研究女性的婚姻观对于这一阶段乃至我国整个历史阶段中的女性形象以及男女婚姻状况有着一定意义。
  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影响很大,它是在明末进步社会思潮影响下的、表现作者爱情婚姻理想和人生价值观的产物。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改变,使小说中女性婚姻观念在继承传统婚姻观念的同时有所进步。这些新的婚姻观念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挑战、超越,不仅反映了明以来社会“崇情”的思潮,更承载着我国古代女性在婚姻爱情上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寄托。在封建社会残酷的制度下,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种带有浓重理想色彩的文学,其中所折射出来的女性婚姻观具有进步性,小说魅力更是历经百余年而不衰。探究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婚姻观具有一定价值。
  一、女性主动追求、自主选择婚姻
  我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在才子佳人小说中,这一思想体现较少。男女不平等对立的观念基本没有体现。才子佳人小说中,有较多的女扮男装情节,明代以前也有作品描绘类似现象,如北魏时《李波小妹歌》中女子勇于参加战争的故事。直至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出处说是其为女性张目,这样的现象表现得更多。
  不少小说记载的都是佳人们女扮男装。《玉娇梨》中有卢梦梨与苏友白初次会面时,假借身份,言为妹妹说亲。《宛如约》中假扮男子的赵如子巧遇司空约。《麟儿报》的女主幸昭华被双亲定下亲事,可自己母亲嫌弃男方家贫,执意退婚:“你一个尚书小姐,又生得千娇百媚,怕没有富贵公子来求,怎肯守此空盟,失身匪类。何不另择卿相豪门,招个风流贵婿,方才遂我心愿。”幸昭华并非嫌贫爱富之人,毅然扮作男装出走,坚守纯洁爱情。女扮男装是对旧有观念的突破,具有一定进步意义。此外的《春柳莺》《人间乐》《兰花梦》等都有类似情节。无论是哪一种角色转换,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
  恩格斯曾说:“初夜权从封建领主手中转到了资产阶级工厂主的手中。卖淫增加到了前所未闻的程度。婚姻本身和以前一樣仍然是法律承认的卖淫的形式,是卖淫的官方的外衣,并且还以大量的通奸作为补充。”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亦是这样,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束缚着有情男女。小说中的佳人们始终敢于大胆寻求与自己心灵契合的良人,这是我国历史上女性婚姻观的一种进步。
  二、女性有才学、有胆识的形象突出
  才学可以在闺阁生活中通过自身修养而获得,胆识则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断历练而获得的。《好逑传》中的水冰心“虽然是闺阁淑女,实不愧须眉男了。一凡事件件皆先知,种种周备”,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才女。水冰心这一佳人形象出现较早,她的处世才华、个人胆识令人折服。于官场,她了解甚多;于人心,她心如明镜。这一人物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固有形象。此外,人们不难发现才子佳人小说中还有许多类似形象,如《锦香亭》中拒绝权贵的葛明霞,《玉支玑》中敢于捉弄高官之子的管彤秀,她们大多足智多谋,在恶势力面前不卑不亢,坚持维护自身权益。
  才子佳人小说有着众多可取之处,它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便是一大进步,打破了“女子无才就是德”的传统,丰富了小说人物的库存。以《平山冷燕》中的山黛为例,她不仅有非凡的美貌、气质,其才华更是十分了得,正如《白燕诗》曰:“盈盈一九,问年随道韫之肩;了了十行,品才有婉儿之目。”她面见皇帝时,小小年纪便能不卑不亢,当场行文,震惊朝臣,无愧才女之称。后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有一部名为《雪月梅》中描写了巾帼英雄华秋英,在《雪月梅读法》中有道:“华秋英是第一人物,历观诸书,有能诗赋者,有能武艺者,有绝色者,有胆识者,而华秋英则容貌才华,胆量武勇,无不臻于绝顶,当是古今第一奇女子。”此处,佳人的才色与胆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时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突出了佳人的才学、胆识。为国立功、保家卫国不再是男人的责任,佳人们不必再依附男性,女子也可以勇敢书写人生,这在小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美丽的一笔。
  三、女性甘于牺牲,主动接受一夫多妻制
  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寄托着作者本人的美好理想,他们在塑造这些佳人形象的同时,赋予其美貌、智慧。即便如此,作者仍觉得有所欠缺,在他们看来,理想的红颜还应具有“贤良”的美德。
  《玉娇梨》中的白红玉、卢梦梨两位佳人,在得知两人爱的都是苏友白时,两人决定绝不独嫁;《玉支矶》中的管小姐和卜小姐两人亦是你推我让;再看《春柳莺》中的毕临莺小姐,更为惊人,在得知未婚夫与他人有情之后,竟然主动请缨,帮助未婚夫把心上人娶回家,过上二女共侍一夫的日子。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锦香亭》《五凤吟》《水石缘》等作品中均为一夫多妻……这些作品中的佳人们总是甘于牺牲,毫无怨言地去付出。从某一方面来说,一夫多妻这种与人性相悖并还作为理想的婚姻制度,大概也只有在才子佳人的小说中才会见到。新时代的婚姻只认同一夫一妻制度,这涉及夫妻婚姻的原则性问题。作为文学研究,每一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客观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所有文学研究者应坚持的观念。
  四、结语
  明朝中叶,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人即道也,道即人也。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这样的理论经历了重童心—重自然—重情感的过程,坚持反对宋明理学。当时社会中也出现了不少自由言论,如反对妇女守节、反对男子纳妾等,在此基础上,才子佳人小说必然受到不少影响,以致于女子才学方面得到重视,男女平等思想曼延开来。再者,科举制度在那个朝代更迭的年代,遭受重创,大多数文人出身卑微,想靠读书获得名利,以此一跃龙门的途径几乎被腰斩。因此,他们打造出完美的佳人形象,传递佳人的婚姻观念,寄托自身的理想。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提出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爱情观,小说将情感、自由与平等作为爱情的六字箴言。换句话说,这些都在提倡反对礼教,宣扬个性解放,把“情”放在两人结合的核心位置,倡导以自由为前提的恋爱。这些观念不仅为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也促进了鸳鸯蝴蝶派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彭姣(1995-),女,重庆黔江人,硕士,研究方向:魏晋隋唐文学。
其他文献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大众性和通俗性。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立意新颖独特,寓意缥缈不定,语言细腻但晦涩难懂,小说耐人寻味。《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中的压轴之作,正是因为这部小说的成功,他才坚定地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在《寻羊冒险记》中,村上春树将“寻找”作为核心内容。基于此,本文以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中的《寻羊冒险记》作为研究对象,对作者隐藏在该作品中的
期刊
文字与图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字起源于原始图形,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表意符号系统,兼具图形之美。本文在分析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方法和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可行性  (一)文字和图形的联系  最早开始,图形都是由手绘或者印制、刻写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大部分都属于图画类的符号,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图形的
期刊
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研究福克纳的《熊》,以福克纳的宗教神学思想对小说的三大原型意象熊、土地、国家进行神话原型解析,通过坎贝尔神话、上帝契约神话和上帝之城的神话构建出福克纳关于英雄、土地和国家的“理想国”神话。  《熊》是福克纳小说《摩西,去吧》中的一个短篇,是福克纳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熊》五分之三的篇幅描述少年艾萨克在斯潘、康普生等长辈的带领下猎杀熊老本的故事,而其余五分之二的篇幅重点阐述了卡
期刊
门巴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门巴族虽然没有属于本民族的专属文字,但门巴族的神话传说、酒歌、诗歌等独特的民族文学艺术,使门巴族在文化传承中虽有着无本民族文字的弱势,却依然将本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有效积累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即包含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情况、整体规律的个性,又从侧面提供了了解人类文明全面、整体发展进程,体现了民族特色的真实性。  文字的缺失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悲剧性
期刊
中国绘画立足于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画者在自然中感受自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中国绘画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有别于以理性科学为主导的西方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之风的兴盛促使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人文精神得到充足的体现。本文分别从绘画理论、“写意”的表现手法、笔墨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以期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知程度,加深对人文精神的
期刊
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书法艺术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汉字的发展经由具体象形走向抽象表意;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从象形走向更高层次的艺术象形。在汉字形体的演变中,由篆书简化为隶书,而后草、楷、行等书体相继产生,原始的象形已被抽象的线条所代替,看似象形对书法艺术影响变小了,而实际上它仍然对书法品评、书法抒情和创作、书法势态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即汉字是书法艺术的物质表现形式。
期刊
陶瓷艺术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陶瓷雕塑作为陶瓷文化艺术形式的显著代表,具有审美价值高、内蕴情感丰富以及装饰性强的特点。为了能够将陶瓷雕塑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出来,要做好对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研究。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有中国画式写意表现法和超写实表现法。本文将对陶瓷雕塑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我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直至今天仍然在很好地延续。陶
期刊
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托。在史实中包含着很多历史的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如果在教育中运用得当,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者很容易在理科的课程上通过解题的方式活跃、思考起来,可是到了历史学习上却“动”不起来。历史充满了魅力,《百家讲坛》受到大众热捧,正是说明历史的魅力所在。历史学科并没有一个公式型的定律,学习者不是通过运算,而是通过表达、讨论的活动来学习。教育者必须要在课程中铺垫好大量的历史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学说流派经过时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我国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典型特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建筑设计、色彩等表现出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应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上不断进行创新,并与现代设计融合于一体,形成中国特色的设计新理念与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涤荡,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集体意识,一些古典的文化元素深藏着中国文
期刊
文化在各个研究领域都占据着基础地位,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发扬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补子纹样属于传统文化领域的细小分支,补子纹样的再设计不仅可以丰富现代设计中的装饰元素,还是弘扬传统文化课题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向。本文从明清补子纹样的概述及演变历程入手,分析了再设计的意义,进而对表现手法做了详细的叙述。  一、清朝补子纹样概述  补子指明清时期王公所着官服上缝缀的两块方形布,前后各一块,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