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9日,本刊社长王开前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就中美关系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内容涉及中美之间政治、经济方面所存在的误会和问题。李成博士是一位经常出入白宫的美国智库学者,主要研究中美关系与中国区域发展。他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独到,经常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中美关系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根据李成博士的谈话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民众渴望重拾世界强国信心的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却遇到重重阻力,有人认为这种阻力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联合打压。考虑到经济危机后全球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或者我们可以不客气的把“之一”去掉,事实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理解与支持。
要正确看待奥巴马对华基调——尊重中国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可谓充满了变数,从去年底奥巴马访华,回国后坚持对台湾出售武器,会见达赖喇嘛。今年四月份又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到五月份美国以豪华阵容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年半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稳开、低谷与回暖三个阶段。在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变化中,中国媒体始终盯着美国对中国不友好的一面,以致于有些人开始叫嚣还是小布什对中国比较温和,而对奥巴马失去了信心。但是不要忘记,小布什时代是全球经济繁荣时期,而不是现在经济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状况,更何况“911”事件后,小布什根本就把中国视为了假想敌。其实美国媒体也普遍存在妖魔化中国的现象,对中国的成就与进步选择视而不见或者仅仅一笔带过的处理方法。究其原因就是中美双方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停留在冷战思维上,缺乏相互了解。
奥巴马在全球很多场合曾经反复强调,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解决必须要有中国的帮助与合作。这其实就是在纠正小布什对中国的策略。奥巴马这句话所释放的信息很明显,美国对中国的基调正在完成从“假想敌”到“帮助者”的转变。前不久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京期间接受访问时,其坦诚与合作的姿态赢得了不少中国人的信任,而且她还担任了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发言人。还有谁记得希拉里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抵制过中国奥运会呢?谨慎、保守的希拉里对中国态度的前后差距不可谓不大,这种信心的变化其实来自于奥巴马。作为国务卿,她的行为与发言要贯彻总统对中国的基本思想,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奥巴马对中国的基调定得比较积极,本着尊重中国的思想。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时,会发现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面对中国时,较之他的前辈们多了些尊重与合作的意味。
中国企业在美国难以打开局面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美国的企业,或者说全世界的各大企业都是中国最好的伙伴,因为他们的投资与利益在中国。但是最近一、二年来,美国商界的一些大企业却开始游说政府,要求对中国施压。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以市场换资金”这一阶段基本结束了,所以改革开放初期给予外资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也取消了,这使很多外资企业难以适应;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并且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这极大的刺激了在华外资企业。他们把这项政策上升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度,直到我们的温总理特别发表讲话,声明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对在华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与中国开放市场欢迎外企来华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在美国市场举步维艰。中国某大型电信设备生产商在中东、拉美甚至欧洲市场高歌凯进的时候,在北美市场却遭遇了长达八、九年的挫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原因应该是决定性的,一方面是美国对于电信这种敏感技术领域的防范。作为世界第一的强国,美国极度担心其技术的外泄,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本能的排斥该领域的商业并购与外资进入,更何况是来自于意识形态与政治体制均大相径庭的中国企业。另一方面也与该企业的战略宣传有关,在该企业一遍又一遍的撇清自己与中国军方没有关系时,来自美国政府的怀疑也越来越严重,真正的“越描越黑”。尽管该企业也聘请了多位美国前政府高官作为顾问,例如前海军上将比尔·欧文,希望可以借此游说美国政府,打消疑虑,开拓市场。但是要考虑到比尔·欧文是美国比较亲华的一位代表,也许他可以起到中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但是在改变中国企业形象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反而会质疑欧文游说的公信力。
综合来看,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难以打开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的阻力:首先就是美国国会的刁难。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时,如果某个议员宣称自己是中国的朋友,并不会为其带来太多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议员还以抨击中国来转移选民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然而讽刺的是,美国很多州的经济发展却需要仰仗其辖区内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盈利。其次是中国与媒体的关系。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美国的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仍习惯性的以负面为主。这里面有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误解因素,也有中国面向世界时的自我表述、自我宣传还不够的因素。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阻力,就是中国企业跟美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把握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不大了解其运作程序,都忽略了与美国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决策机构不愿意花力气为中国企业消除来自民众的误解,而让美国地方政府接受中国企业恰恰是打开美国市场最关键的一环。
中美应该通过远见来加强互信
在我们讨论中美关系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美关系较之以往的进步。2009年去台湾的美国参议员只有一个,而到中国来的美国参议员有27个。今年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0多位官员来华的超级阵容,这都说明了美国国会在渐渐改变对中国的策略。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常意义的双边关系,在受到多边关系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全世界。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贸易的双赢、气候问题的合作与现今共同应对经济危机,中美之间有太多的理由避免冲突,但关键的互信问题却仍然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需要的就是远见,时刻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彼此间的问题,而不是计较短期的政治摩擦与利益冲突。在21世纪,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仍然是合作,通过相互了解、远见卓识来加强中美互信。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民众渴望重拾世界强国信心的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却遇到重重阻力,有人认为这种阻力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联合打压。考虑到经济危机后全球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或者我们可以不客气的把“之一”去掉,事实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理解与支持。
要正确看待奥巴马对华基调——尊重中国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可谓充满了变数,从去年底奥巴马访华,回国后坚持对台湾出售武器,会见达赖喇嘛。今年四月份又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压,到五月份美国以豪华阵容参加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年半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稳开、低谷与回暖三个阶段。在这种颇具戏剧性的变化中,中国媒体始终盯着美国对中国不友好的一面,以致于有些人开始叫嚣还是小布什对中国比较温和,而对奥巴马失去了信心。但是不要忘记,小布什时代是全球经济繁荣时期,而不是现在经济危机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状况,更何况“911”事件后,小布什根本就把中国视为了假想敌。其实美国媒体也普遍存在妖魔化中国的现象,对中国的成就与进步选择视而不见或者仅仅一笔带过的处理方法。究其原因就是中美双方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停留在冷战思维上,缺乏相互了解。
奥巴马在全球很多场合曾经反复强调,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解决必须要有中国的帮助与合作。这其实就是在纠正小布什对中国的策略。奥巴马这句话所释放的信息很明显,美国对中国的基调正在完成从“假想敌”到“帮助者”的转变。前不久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京期间接受访问时,其坦诚与合作的姿态赢得了不少中国人的信任,而且她还担任了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发言人。还有谁记得希拉里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抵制过中国奥运会呢?谨慎、保守的希拉里对中国态度的前后差距不可谓不大,这种信心的变化其实来自于奥巴马。作为国务卿,她的行为与发言要贯彻总统对中国的基本思想,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奥巴马对中国的基调定得比较积极,本着尊重中国的思想。
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时,会发现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面对中国时,较之他的前辈们多了些尊重与合作的意味。
中国企业在美国难以打开局面的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美国的企业,或者说全世界的各大企业都是中国最好的伙伴,因为他们的投资与利益在中国。但是最近一、二年来,美国商界的一些大企业却开始游说政府,要求对中国施压。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以市场换资金”这一阶段基本结束了,所以改革开放初期给予外资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也取消了,这使很多外资企业难以适应;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并且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这极大的刺激了在华外资企业。他们把这项政策上升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度,直到我们的温总理特别发表讲话,声明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对在华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与中国开放市场欢迎外企来华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在美国市场举步维艰。中国某大型电信设备生产商在中东、拉美甚至欧洲市场高歌凯进的时候,在北美市场却遭遇了长达八、九年的挫折。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原因应该是决定性的,一方面是美国对于电信这种敏感技术领域的防范。作为世界第一的强国,美国极度担心其技术的外泄,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本能的排斥该领域的商业并购与外资进入,更何况是来自于意识形态与政治体制均大相径庭的中国企业。另一方面也与该企业的战略宣传有关,在该企业一遍又一遍的撇清自己与中国军方没有关系时,来自美国政府的怀疑也越来越严重,真正的“越描越黑”。尽管该企业也聘请了多位美国前政府高官作为顾问,例如前海军上将比尔·欧文,希望可以借此游说美国政府,打消疑虑,开拓市场。但是要考虑到比尔·欧文是美国比较亲华的一位代表,也许他可以起到中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但是在改变中国企业形象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反而会质疑欧文游说的公信力。
综合来看,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难以打开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的阻力:首先就是美国国会的刁难。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时,如果某个议员宣称自己是中国的朋友,并不会为其带来太多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议员还以抨击中国来转移选民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然而讽刺的是,美国很多州的经济发展却需要仰仗其辖区内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盈利。其次是中国与媒体的关系。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美国的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仍习惯性的以负面为主。这里面有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误解因素,也有中国面向世界时的自我表述、自我宣传还不够的因素。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阻力,就是中国企业跟美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把握还远远不够。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不大了解其运作程序,都忽略了与美国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决策机构不愿意花力气为中国企业消除来自民众的误解,而让美国地方政府接受中国企业恰恰是打开美国市场最关键的一环。
中美应该通过远见来加强互信
在我们讨论中美关系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美关系较之以往的进步。2009年去台湾的美国参议员只有一个,而到中国来的美国参议员有27个。今年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0多位官员来华的超级阵容,这都说明了美国国会在渐渐改变对中国的策略。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常意义的双边关系,在受到多边关系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全世界。必须承认的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贸易的双赢、气候问题的合作与现今共同应对经济危机,中美之间有太多的理由避免冲突,但关键的互信问题却仍然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之间需要的就是远见,时刻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彼此间的问题,而不是计较短期的政治摩擦与利益冲突。在21世纪,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仍然是合作,通过相互了解、远见卓识来加强中美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