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近几年来在本院就诊的245例FD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125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120例,疗程均为2周。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胃部烧灼感,上腹痛症状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嗳气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症状分级评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用药不良反应减少,可作为治疗FD首选用药。
作为成人消化不良常见病多发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一,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1]。本组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对比治疗FD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5例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74例,女51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6岁。对照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4.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构成比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入选标准根据文献[2]罗马Ⅱ标准以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等症状3项或3项以上而确诊FD的患者,感觉明显不适须用药控制;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重度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对上述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次1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每次30mg,每日1次,同时口服莫沙比利每次5m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用药期间排除不良食物(浓茶、咖啡、高脂饮食、饮酒等)的干扰和其他药物的干扰。
1.3 疗效判定 症状分级评分:0分(无症状,记0分)。I级(偶尔出现症状,但无明显不适,记1分)。Ⅱ级(有症状但不频繁,患者有不适感,记2分)。Ⅲ级(症状频繁有明显不适,记3分);Ⅳ级(症状严重,须用药控制,记4分)。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头痛、皮疹、腹胀、腹泻、便秘等)按出现例数统计。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症状分级评分明显下降的是胃部烧灼感,上腹痛,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嗳气症状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饱胀分级评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明显缓解。两组治疗后所有症状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7.5%)略高于观察组(7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FD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方案,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纠正和改善胃肠道的运动紊乱,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3],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本组选择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作对照,从药理作用机制分析,联合用药是治疗FD的最佳选择。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相似,不同的是其结构上在吡啶环4位侧链导入三氟乙氧基,亲脂性增加,从而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30%。莫沙比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的动力,解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肠道症状,奥美拉唑治疗FD的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作用于为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的H+-K+-ATP酶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本组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应用组相比,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对餐后饱胀感改善不如莫沙比利,提示临床对主要以运动障碍为主的FD患者,可以用促胃肠动力药。本组发现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应用治疗FD,其显效率分别为40.8%~43.3%,总有效率76.8%~77.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而且效果相近。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除1例发生皮疹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兰索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应用组治疗的患者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说明小剂量的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少。综合所述,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FD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柯美云.功能性胃肠病并非单纯功能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261-262
2牛春燕 ,罗金燕.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体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2),163-166
3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47-249
作为成人消化不良常见病多发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一,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1]。本组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对比治疗FD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5例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74例,女51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6岁。对照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4.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症状构成比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入选标准根据文献[2]罗马Ⅱ标准以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嗳气,上腹痛等症状3项或3项以上而确诊FD的患者,感觉明显不适须用药控制;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重度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对上述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次1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每次30mg,每日1次,同时口服莫沙比利每次5mg,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用药期间排除不良食物(浓茶、咖啡、高脂饮食、饮酒等)的干扰和其他药物的干扰。
1.3 疗效判定 症状分级评分:0分(无症状,记0分)。I级(偶尔出现症状,但无明显不适,记1分)。Ⅱ级(有症状但不频繁,患者有不适感,记2分)。Ⅲ级(症状频繁有明显不适,记3分);Ⅳ级(症状严重,须用药控制,记4分)。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头痛、皮疹、腹胀、腹泻、便秘等)按出现例数统计。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症状分级评分明显下降的是胃部烧灼感,上腹痛,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嗳气症状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饱胀分级评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明显缓解。两组治疗后所有症状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7.5%)略高于观察组(7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FD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方案,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抑制胃酸分泌和中和胃酸,纠正和改善胃肠道的运动紊乱,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3],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本组选择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作对照,从药理作用机制分析,联合用药是治疗FD的最佳选择。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相似,不同的是其结构上在吡啶环4位侧链导入三氟乙氧基,亲脂性增加,从而其生物利用度较奥美拉唑提高30%。莫沙比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的5-羟色胺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的动力,解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肠道症状,奥美拉唑治疗FD的作用机制,是特异性地作用于为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的H+-K+-ATP酶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本组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应用组相比,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对餐后饱胀感改善不如莫沙比利,提示临床对主要以运动障碍为主的FD患者,可以用促胃肠动力药。本组发现小剂量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应用治疗FD,其显效率分别为40.8%~43.3%,总有效率76.8%~77.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而且效果相近。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除1例发生皮疹外无其它不良反应,兰索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应用组治疗的患者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说明小剂量的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少。综合所述,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F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FD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柯美云.功能性胃肠病并非单纯功能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4):261-262
2牛春燕 ,罗金燕.胃肠动力疾病新概念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体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2),163-166
3唐艳萍,姚宏昌,李方儒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