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够把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條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内涵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数学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基本原则:
  1.融合要体现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认知工具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中,要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课程融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将成为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认知工具。
  2.融合要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
  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技能,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使每个学生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3.融合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
  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应根据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应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4.融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的教学过程的原则。
  以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目标完成为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有意识的使二者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寻有效办法解决问题的主动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团队协作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5.融合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呢?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主要方法: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益处,它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现代化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和影视等信息进行统一处理,用五彩缤纷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响给学生一个生动的情境,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产生丰富的联想与灵感。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与爱好就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倾向性,当学生情绪高昂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说高昂的情绪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这种动力进而实现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信息量成倍的增长,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融合则可以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更多的数学信息,将网络上的数学资源充实到现行的数学教材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才能体现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课堂。
  (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巧妙地突破,是这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把文本、图片、音像、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制作成各种多媒体课件,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所要做的不再是讲解,而更多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提出计划和建议,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对学习质量和进度进行监控。这时教师的教育者角色地位就会下降,而指导者、管理者、朋友的角色地位将会上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探索新知、完成知识的内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首先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了我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安徽考察。 1998年9月24日上午8点53
文章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利水电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并从注重教学环境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培养学
幼儿的心理生理都未发育成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幼儿这个阶段,幼师对其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竖立环境保护意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影响.笔者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此,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革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铜陵市在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过程中,始终把科技兴农放在突出位置,以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保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市科技兴农水平
著名科学家牛顿提出:“在教学中的例子比定律更重要”。在高三总复习中精选一些涉及面广、思路开阔、解法灵活、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是扎实“三基”,开拓思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复习解析几何直线这部分内容时,我精选例题,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探索出了解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多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过程,是学前教育和启蒙教育同时实现的重要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幼儿园工会作为幼儿园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承担着幼儿园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 工会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教育过程,是学前教育和启蒙教育同时实现的重要教学
【摘要】近00后高中学生由于其不同的成长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又与90后有着某些共性。本文就从近00后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心理发展程度、情感状况等方面特征展开说明,详细的分析了近00后高中学生独有的特点。  【关键词】近00后 时代特征 表现  我们通常说的近00后高中学生指的是1998年到2001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2013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大部分出生于1998年,這也意
【摘要】对于每个人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终身受益,因此在任何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觉得数学学习比较难而放弃甚至排斥数学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当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建议,希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1998年8月11~12日,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召集了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及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等有关专家学者30人,就星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