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十三五”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北京市朝陽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随机抽取了40所幼儿园,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的需求倾向,以及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910份,有效问卷908份。调研结果与分析如下。
  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908名教师中,有6名男教师,其余902名均为女教师,占总人数的99.3%。908名教师的年龄分布于17~57岁之间,平均年龄27岁;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4.3%;20岁以下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3.3%。综合来看,30岁以内的教师占总人数的77.6%。从教龄来看,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2年以下的新入职教师人数最多,有308人,占总人数的33.9%;其次是工作3~5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1.5%。综合两组数据,从事幼教工作5年以内的新手型教师占总人数的65.4%。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6.6%;教龄在10年以上的成熟型教师仅占总人数的18.0%,综合年龄、教龄两个指标来看,朝阳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特征显著。
  908名教师中,初始学历为大专的比例最大,占总人数的42.7%;其次为中专学历,占总人数的34.5%;学士、硕士人数较少,占总人数的16.6%。总体来看,幼儿园教师初始学历以中专和大专为主,学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较小。从最高学历来看,仍以大专为主,占总人数的46.1%;其次为大学本科,占总人数的41.4%;中专及中专以下教师占总人数的11.3%。对教师职后学历补偿教育情况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最高学历水平与初始学历水平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大学本科学历教师人数显著增加,由之前的15.9%增加到41.4%,中专及以下教师人数大幅下降。说明幼儿园教师通过职后学习提升学历水平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在大专及以下教师中更为明显。
  从专业来源来看,908名教师中有769人来自学前教育专业(包括综合类学前教育专业和专业技能类学前教育专业),占总人数的84.7%;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5.3%。
  培训内容需求倾向
  1. 总体需求倾向
  问卷中列举了25种常见的培训内容,每一种培训内容对应“非常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三个需求等级,后期统计中定义“非常需要”水平值为2,“一般需要”水平值为1,“不需要”水平值为0。对25种培训内容进行均值比较,结果显示,25项培训内容中,得分均值全部在1分以上,其中有10项培训内容需求均值在1.7以上。按需求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区域游戏指导”“五大领域教学法”“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设计”“《指南》解读”“幼儿心理特点解读”“如何观察儿童”“环境创设”“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与幼儿沟通的艺术”。
  可以看出,教师的需求倾向与日常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教学基本能力与方法类内容需求程度最高,如“区域游戏指导”“五大领域教学法”“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设计”等;其次为与日常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理论与知识类内容,如“《指南》解读”“幼儿心理特点解读”“幼儿观察策略”等。“幼儿园教师礼仪”“如何做好保育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等内容的需求程度最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得分低的内容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系较小,较难引起教师的重视。
  2. 不同教龄教师需求倾向
  将教师按照教龄分组,选出各组教师需求强度位列前5的培训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显示,需求程度最高的培训内容不存在教龄差异,均为“区域游戏指导”;在其他培训内容上,则存在组间差异。值得关注的是,4个教龄组中,有3个组都将“五大领域教学法”排在培训需求的第2位,唯有11年以上教龄组将“《指南》解读”排在第2位,而“五大领域教学法”没有进入该组教师需求的前5位。结合日常观察推断,对于1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而言,《指南》颁布对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冲击较大,这些教师渴望通过外界培训进一步领会《指南》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五大领域教学法”则因这组教师普遍经历过分科教学而掌握得较为扎实,故而其需求程度降低。相反,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因上学期间较少学习系统的教学法知识而普遍感觉领域教学知识不足,因此将“五大领域教学法”列为需求的第2位。
  3. 不同学历教师需求倾向
  将教师按学历进行分组,选出各组教师需求强度位列前5的培训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显示,需求程度最高的培训内容不存在学历差异,均为“区域游戏指导”。在其他培训内容上,则存在组间差异。对比显示,与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提升,而大专及以下学历教师更关注实践操作类培训内容。
  此外,不同学历教师在“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感”“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幼儿园安全问题及预防策略”三项内容上,需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幼儿园教师礼仪”“环境创设”“如何做好保育工作”三项内容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对此6项内容做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环境创设”上,大专组教师需求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其他5项培训内容均为中专及以下组的培训需求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进一步推断,学历水平越低的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主观需求强度越大,越关注家长工作、安全问题、教师礼仪和保育工作,因而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培训需求。
  4. 不同专业教师需求倾向
  将教师按照毕业专业进行分组,选出各组教师需求强度位列前5的培训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显示,“非学前专业艺术类教师”组需求程度最高的培训内容为“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其他三个组均为“区域游戏指导”。此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对“《指南》解读”“五大领域教学法”的关注度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而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对“幼儿心理特点解读”“与幼儿沟通的艺术”等内容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   5. 不同职位教师需求倾向
  按教师的职位将教师分组,分别统计各组培训需求程度最高的5项内容,结果显示:班长除“日常教学与区域指导”之外,还更加关注“幼儿心理特点解读”“《指南》解读”“环境创设”等内容;年级组长将“幼儿教师如何做研究”作为一项需求度较高的内容;教研组长将“如何观察儿童”作为期望提升的内容之一;保育组长则更加关注“幼儿心理特点解读”和“与幼儿沟通的艺术”。
  6. 骨干教师需求倾向
  908个有效样本中,骨干教师204人,占总人数的22.5%,其中包括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骨干3人、区学科带头人6人、区骨干45人、区优青49人、园级骨干教师136人。
  与样本整体(908位教师)排名前5的需求内容(“区域游戏指导”“五大领域教学法”“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设计”“《指南》解读”)相比,骨干教师对教学基本实践能力类(如“五大领域教学法”“教学活动设计”)的需求度较小,相对更加关注“《指南》解读”“如何观察儿童”“幼儿心理特点解读”等理论提升类的内容。
  7. 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需求倾向
  将来自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倾向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来自哪种性质幼儿园的教师,需求程度最高的培训内容均为“区域游戏指导”;需求强度位列前5的培训内容普遍集中在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主题活动设计”“五大领域教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与公办园不同的是,民办园教师对“环境创设”“如何与幼儿沟通”等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明显较高。来自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对以下5种培训内容的需求度存在明显差异,它们是:“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园安全问题及预防策略”“幼儿园教师礼仪”“如何观察儿童”“班级管理”。具体表现为:民办园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园教师礼仪”的需求程度显著高于教委办园教师,而在“如何观察儿童”这一内容上,教委办园教师的需求程度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师;在“幼儿园安全问题”“班级管理”方面,社会力量办的公办园教师,需求普遍高于教委办园教师。
  培训形式需求倾向
  1. 总体倾向
  将7种常见的培训形式提供给教师,让教师选出认为有效的培训形式并按照效果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对教师选择的培训形式按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7~1分赋值,对均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培训形式依次是“听优质课”“专家入园进行实践诊断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带动培训”“师徒结对”“教师自修自学”“网络学习”。
  由此推断,针对性较强的集中式培训,如“听优质课”“专家入园进行实践诊断指导”“专题讲座”等,较能得到教师认可。相反,形式比较松散、主题性和针对性较弱的培训形式,如“自修自学”“网络学习”等,认可程度相对较低。
  2. 网络培训需求倾向
  就教师对网络培训的支持程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61.1%的教师对网络培训持支持态度,38.9%的教师持反对态度。持支持态度的教师中,66.4%的教师提出支持网络培训的原因是“培训形式灵活”,另有17.3%的教师提出支持网络培训的原因是“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持否定态度的教师中,有50.2%的教师提出不支持网络培训的原因是“网络培训互动性较差,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另有26.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因此不支持网络形式的培训活动。
  培训时间需求倾向
  对教师5年内期望参加的培训期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按每期培训10个半天来计算,教师普遍认为5年内参加区级培训3期最为适宜,其他倾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5期及以上、2期、4期、1期。可以看出,教师的学习需求较为强烈,期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有关培训频率倾向的统计结果显示,43.4%的教师倾向于每两周参加1次培训;其次为每月1次,占到总人数的33.9%;选择每周培训1次的教师较少。
  就每次培训的具体时间安排来看,教师普遍倾向于在工作日培训,占到了总人数的86%。教师希望在工作日时间参加培训,而非双休日或假期,结合教师学历情况分析,幼儿园教师初始学历普遍较低,入职后面临利用周末进行學历进修的任务,因此,希望将培训安排在工作日的需求符合教师实际。
  结论与建议
  1.朝阳区幼儿园教师初始学历以大、中专为主,普遍存在通过进修提升学历水平的现象;30岁以内的教师占到总人数的77.6%,从事幼教工作5年以内的新手型教师占总人数的65.4%,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
  2.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借助专业资源,帮助教师实现提升专业水平的愿望。
  3.培训内容上,教师对实践类培训需求强度大,应加强对实践类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区域游戏指导”的培训。不同群体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学历、毕业专业、教龄、工作岗位、骨干层次等,都是影响培训需求的重要因素,应依据不同群体教师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4.培训形式上,目标明确、实效性强的集中学习,更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应尽量采取既有明确专题又能密切结合实践的听评课、入园诊断指导等培训形式。网络培训灵活便利等优势与互动性差、效果难以保证等劣势并存,应用的过程中须谨慎,可以通过加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与实用性等方式,尽可能地避免因培训者与受训者不能面对面互动带来的不足。
  5.在培训时间上,应考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尽量将培训安排在日常工作时间,避免与教师学历进修在时间上产生冲突。
其他文献
【摘要】“有氧阅读”告别传统的逐段逐句分析讲解的模式,注重提升阅读教学的“魅力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注重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思想产生共鸣,思维想象力与文学欣赏水平同步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氧”阅读提升 阅读理解力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读课文时,教师在上面讲得
以往的每年“六一”儿童节,我园都会组织 “大带小游戏节”活动,即由各班级设计、组织一个游戏活动,全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界限,由大班幼儿和中小班幼儿结对,自由、自主地到各班级开展游戏。组织“游戏节”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体验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乐趣。“游戏节”本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常常会有一些“意外”——  几个小班孩子紧紧搂着老师的脖子,
一  从香港中环轮渡码头出来,唐娜来到湾仔轩尼诗道十七号,爱德华八世社会服务大厦,香港善导会的干事接待了她。唐娜瞄一眼这里——香港警察和社区福利人员组成的关怀、辅导矫治中心。她撇了一下嘴,不就是内地的社会治安管理办。  墙上贴着介绍:“协助违法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回归社会,该机构从1959年建立起,对香港刑满释放人员、涉嫌触犯法纪人士和违法青少年给予关爱,使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我园联合区教研组就幼儿的分享环节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借助区教研组的研究力量,突破实践研究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借助这个更加开阔的研讨平台,实践我们对于教研的新认识,拓展教研的新思路,以区园联动带动园本教研质量的提升。回顾这个历程,我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一个“真”字:  真实地剖析自我——研究教师困惑的真问题;  真切地关注幼儿——寻找表现背后的真需求;  真诚地研究探讨——接纳不同角度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阅读对于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幼儿阅读的要求,并给予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等教育建议。笔者认为,无论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争取一种持久的、经常的、自然的状态,其中阅读环境和条件的创设、阅读氛围的营造又是必要的前提。而我园有着有别于其他幼儿园的特殊性,小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跳山羊”的游戏是一种将冲刺跑与跳跃相结合的全身运动。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跑、跳动作,有吸引幼儿眼球的“酷”动作——冲刺跑到瞬间腾空跳跃。“跳山羊”游戏,对幼儿充满诱惑与挑战,它能有效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爆发力,强壮体魄;能给予幼儿面对挑战、积极尝试的机会,成就坚强、勇敢的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奔跑、跳跃能力,但还不能很好地将奔跑跳跃连贯起来
进入名师工作室以来,我们历经4个研究与发展阶段——认清自己、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学习观察、夯实基础,全面成长、建立优长……在个人的起点上,朝着名师前行。工作室根据我个人的特点,为我提出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发展提升领域专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帮助我坚定了专业成长的信念,明确了专业提升的方向,提高了专业认识的水平,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起了带领教师们共同
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玩具”,也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材料之一,因其使用方法灵活多样,深受不同年龄幼儿的喜爱。本案例中,我们就完整看到了幼儿自主学习、创造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一“灵活多变”的特性,积木区的组织与指导困扰着许多教师。宋老师提供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儿童在积木区的搭建行为,介入幼儿的游戏,实现积木游戏的教学价值。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通过“计划”支持幼儿的行动 
摘要:端午节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也让端午节成为了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遗产。如今,我们再来了解端午节,就可以将它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研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各种学习感官,将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内心,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端午 传统文化 課程课程背景  端午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节日。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具有“生长性”,而教学目标是决定一堂课是否具有“生长性”的关键。本文立足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以人物故事类课文为例,按照年段递进、单元内递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人物故事类 课文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是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契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并通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