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的菜市口百货,人头攒动。
这家打出“中国黄金第一家”招牌的商场,五年前抱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刀阔斧砍掉多组柜台,将黄金作为特色经营。独辟蹊径的做法带来了营业额的上升,带来了在外的名声,也带来了天南海北操着各种口音的客人。
“进入菜百,简直就像进了菜市场买白菜,人挤人。”菜百黄金近几个月来卖得尤其紧俏。菜百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黄金最近一个月的销量增长了20%以上。不仅是菜百一家,相距不远的国华商场仅9月头一周黄金的销量就环比增长30%到40%。尤其是金价盘中冲破1000美元/盎司大关当天,黄金销量一度出现卖断货的情况,当日买不到黄金的投资者都进行了预订,商场赶紧大量补充货源,以备销售高峰的到来。
2009年9月20日,中国黄金集团在江苏的第一家直营店在南京开业。刚开业就迎来了“财神爷”。两位来自温州的房产商斥资百万分别一举定购了10公斤和7公斤金条。买了价格达200多万元、十公斤金条的投资者对当地媒体透露,他是做贸易和房产行业的,刚来到南京,正在江宁看地和接洽,打算进入南京房产市场,而黄金投资只是辅助的副业,这次买了十公斤金条,一部分会储藏保值,另一部分也有可能等到价格升高时再抛出。
这样的火热场面,皆因近期暴涨的国际金价而起。奥巴马的印钞机运转得越是火热,世界人民就越为美元捏把汗。许多国家在增持美国国债和减持美国国债之间摇摆,美元的未来走势也扑朔迷离。但是看跌美元的市场预期显然占了上风,眼瞅着金子在国际市场的价钱呼呼地涨起来了,从950美元/盎司一路冲到1000美元,盎司的价位,这样的势头让人不眼红都难。
与黄金有关的股票市场也是一派繁荣景象。追涨杀跌的心理下,资本不断追捧黄金,趋之若骛。今年以来,不少手头宽裕的上市公司掀起一股收购金矿的小热潮。于是,不管是不是矿业公司,只要“镀”上了这层金,股价几乎无一例外上涨。两家地产类上市公司,今年却纷纷发布公告称收购了某某金矿。消息一出,二级市场股价扶摇直上。即使是在资金收紧风头之下地产板块陷入调整之时1这两家依然十分抗跌,俨然穿上了“黄金甲”。
宙斯之子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Pindar)就说过:“黄金是宙斯之子。”没错,要不然古往今来,这金灿灿的东西怎么就—直对人类充满致命的诱惑力呢?
正如曾经畅销一时的《黄金简史》中提到的:“黄金见证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贪婪与恐惧、迷恋与困扰。”从可怜的、为黄金所淹没的迈达斯国王,到每年将与其体重等重的黄金拿去送人的阿里,汉,从斯基泰人华丽灿烂的黄金装饰,到南美洲阴冷潮湿的淘金矿井,从犹太人围之起舞的小金牛,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从孟加拉的街市,到伦敦的金融市场——黄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着不同角色,不变的是它永远凌驾于人类智慧之上的不朽的光芒。
在人类长达5000年的社会实践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宗教,也无论什么种族,黄金被世人公认为是财富的最终形式。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轮番上演着国家之间的“吞金战”。
中国历来就有“藏金于民”的传统。在老百姓的眼里,黄澄澄的金条,看得见,摸得着,拿在手里心里才踏实。不过中国一直是一个“贫金”的国家。“贫金”的局面在解放后更是达到了顶峰。1949年,国民党政府将历年积累的黄金和白银储备用军舰押送至台湾。这直接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极其薄弱。
为稳定国内金融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黄金_直严格管制。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宣布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此后几十年,整个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黄金的“投资断层”,这个断层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普通老百姓几乎与黄金绝缘。直到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
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当代淘金记
当威尔·罗杰斯在寻访克朗代克河后,说道:“探寻黄金,并非如下地拔两根菠菜那样简单。”淘金,也绝非女孩子们爱玩的那款风靡一时的益智游戏那样,充满愉悦而且还有帮你过关的攻略秘笈。
蒂莫西·格林曾做过这样的描述:“生产1盎司纯金,需要38个工时、1400加仑的水、一个大家庭的10天的用电量、282~565立方英尺的压缩空气,并且产生相当数量的化学物质,例如,氰化物、硫酸、铅、硼砂以及石灰。”
古埃及人在矿井的狭窄通道内开采黄金,他们懂得通过升降机等设备深入矿区的山岭深处。矿井愈深,其间运作的工人的痛苦便愈大。对金矿中工人所经历的苦痛最为深切的描述,来自迪奥多拉斯,一位在恺撒统治罗马时期曾经访问过埃及的希腊人:升降机中的空气混浊不堪;在井下骇人的黑暗中,蜡烛闪烁着极其微弱的光焰,也吞噬着稀薄的空气。井下的热度使人难耐,土石不时滑落,而且要经常面临地下水的威胁。井下工人用火焰灼烧岩石,以分裂其中坚硬的石英,但这也产生了砷气,吸入砷气的许多矿工最后中毒而死。奴隶们不得不竭尽所能,最终不是被滚落的岩石砸中身亡,便是劳累致死……
“开采黄金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企业家赵先生说。2005年12月开始介入金矿的他告诉《世界博览》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90年代初,贵州某镇,有一家就在矿山附近住。他们没有证照,就在房子后面挖了一个小池子偷偷炼金。某日,家长不在家,悲剧发生了:小儿子放学回家就跳到小池子去洗澡,被毒死了,年轻生命的逝去带给这个家庭莫大的悲痛和打击,可对于当地无数开采金矿的人来说,死人的事情常有,这也不过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故事。
不过对于作为生意人的赵先生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收入和成本的配比。“你挖这堆矿的时候,先前的化验结果品位可能是1 克,如果运气不好,可能只有0.8克或者0.5克。一般情况下,低于0.5克就不敢做,因为可能没有利润了。哪怕有也是很少的。有个地方,我把地征来一征地就要一两万块钱,然后挖下去,挖了十米,矿还不到0.5,就放弃了,这样的话这块地就白征了。”
有风险,自然就有暴利。很多人借高利贷去挖金矿挖了两三年,都没有什么黄金。突然挖出一包矿,可能就一两万方,但只要遇到几十克的品位的黄金,—下就起来了,“我有些朋友就是这样的。发家才不到一年,就有几千万的资产了,”赵先生说,“说来搞笑,这个家伙拿着矿去化验,这个怎么没金啊?——实际上不是没金了,是‘吃饱’了。也就是碳吸附已经吸满了。还没有吸完。拿去一解析,好家伙,就这么一吨里面就出现了七八十克。一般有0.5克就了不得了他这个七八十克是多少倍啊。才半年,几千万就出来了。”
赵先生说,开金矿其实不需要什么技术,不懂的人也能一看就会,非常简单。他的金矿采用美国氧化矿的技术:做一个大堆场,上面铺上草,铺上管,然后下药用氰化钠喷凝,再用水冲,金是跟着水走的,一般15天就可以出金子了口金进入贵液池,再用活性碳吸附,吸附3~5天之后第一批金矿就要出来了。之后换新碳再吸附一次,再把碳拿去锻烧,煅烧之后就成为了灰,几百公斤的碳变成了几十斤的灰,金灿灿的黄金就在灰里面了。
有金矿的地方一般都会发展成一条产供销联动的产业链。赵先生的金矿的周边就有专门收购黄金的人,这些人一般都和期货交易所有关系,将收购的黄金再倒手给期货交易所,拿中间的差价。有时候收货的时候他们没有现钱,给期货交易所打一个电话,那边就马上把钱打过来了。甚至可以直接打到卖主的账户上。
随着国内的矿业监管越来越严,赵先生和一批人开始转战缅甸,去国外淘金。在缅甸开矿的中国人很多,缅甸政府也很欢迎。事实上,目前缅甸居住的有钱人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在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能看到的稍微好一点的漂亮—点的高楼,基本上都是华侨的。这些华侨要么是开金矿要么是做毒品贸易发家的,后者发家之后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开始从事正当的行业。
赵先生进入缅甸的时候,还是缅甸国防部的一个官员接待的。“其实那个人的祖籍是中国广东的,”老赵说,“他带我们去矿上看,给我们计算要花多少钱买过来,然后就让我们花钱买。”
这种明码标价的买卖让中国商人觉得痛快。“缅甸政府也会定期来矿上检查,不过检查之前会给你打个电话,说哪天我们要过来。这个检查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你,提前给我准备好东西。不要美元不要人民币,只要金条。他们来几个人,根据不同的职位,我们就要有所准备。只要在缅甸,当地的官员都打点好,就可以批给你一大片地,开矿的成本也低很多。可以说,在那边,只要有金条什么都搞得通。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法制还是比较健全的。”
不过最近有一件事让赵先生特别头疼。缅甸的国内局势不好,再加上没有和海关打理好关系,目前他有几百万的金矿被扣在缅甸海关,一直不能出关。这应该也算是异国开金矿的风险之一吧。
最后的财富卫兵
物美价廉的实物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为我们换来大把外汇,我们又不断用这大把外汇购进美国国债,在经济学家眼里,美国的高消费和中国的高出口就这样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畸形的平衡。当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力扩散到全球,中美贸易格局维系几十年的平衡被打破。美国人发现原来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中国人发现原来自己没有什么话语权。华尔街的人在夜里抱着大纸箱离开,珠三角的老板为没有订单而发愁。
这还不是全部。2009年3月19日开始,美元似乎开始重蹈不久前津巴布韦币恶性通货膨胀的覆辙,并导致全球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严重缩水。如果美元大崩溃真的发生了,“它对中国人财富的洗劫将10倍于国人过去2年的损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张庭宾说,“买黄金乃反通胀根本大计”。
和股市期货比起来,黄金市场—直不温不火,但黄金的价格—直在追随着它的价值,正是坚守着这个功能,黄金才维护了它的地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黄金与财富的必然联系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然逻辑。当人民对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形势不看好时,他们可以选择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黄金,以等待恶劣的形势好转。纸币兑换黄金实际上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上,任何民主和其他形式的自由才具有实际意义。”宋鸿兵在他的成名作《货币战争》中写道。
假若明天真的通货膨胀了,那我们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财经作家吴晓波风趣地回答:“没有办法。你的一生总会碰到五次以上的通货膨胀,这回算是一次。如果硬要凑几条,如下:第一,最好的办法是大大的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挖个地窖把它们藏起来,不过,你有那么大的地,也不用担心物价涨了。第二,买黄金,保值是一定的,增值与否我不知道。第三,冲进股市,不过它是个赌场,生命安全自己保重。第四,如果还投买房子,快点下手吧,迟了,就不快乐了。”
事实上,十多年来坚持每年买一套房的吴晓波如今身价颇为可观。
储备黄金,成了危机年代各个国家的明确选择,比如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正在成倍数增长。专家大呼“黄金的价值一直被严重低估”。投资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价值被低估的商品具有投资价值。还有专家经过一套严密的推算,然后告诉我们“只要黄金的价格低于2000美元/盎司,就有投资价值”。
在银行工作的李才(化名)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购买一点黄金,他告诉记者:“我爷爷当年就珍藏着一根金条,谁都不让碰,现在可值钱了。”在经历过战乱的老辈人眼里,一直坚定地认为金子在关键时刻可以救活家里人的命。
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李才工作之后有点闲钱就拿去买金币、金饰,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升值也能保值吧”。近几年金价的上扬给他带来不少惊喜:2002年以98元,克购买的羊年贺岁金条如今已经是450元/克,狗年版贺岁金条已从最初的140元/克升至300多元,克,猪年版也增值近一倍。“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商家还提供金条回购,万一哪天急用现金,就可以直接变现。”
在震荡的股市中,一些投资者也已经开始抽身转战黄金市场。也像前不久楼市上扬的时候一样,一些还未出手的人在犹豫中观望。他们捉摸不透,1000美元的价格到底是“底”还是“顶”呢?
一种意见认为,未来黄金的价格很有可能达到1200美元/盎司。全球经济整体来讲,是非常不明朗的一个阶段,所以会使很多人因为资金安全和避风港的作用投资黄金,所以多成因素促成黄金上涨,现在是上涨的趋势。
但也有人士反对金价上涨论。一是因为国际上,黄金是用美元定价的,未来美国经济开始温和复苏,很有可能造成美元走强,黄金价格下跌。二是因为目前价位已经很高,作为投资来讲,它的丹值空间看不清,看不清的事情不要动。
不过一个基本认同的声音就是,拿出资产的10%用来购买黄金的资金配比是科学的。当然,这个的前提是,每月收入在扣除房租或者房贷、日常花销、孩子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偶尔下个馆子、旅旅游的花销、以及留备不时之需之外还有闲钱可以用来投资。
毕竟,黄金不能当饭吃,黄金也不能当房子住。新“拜金主义”风潮中,需果断亦需冷静。
这家打出“中国黄金第一家”招牌的商场,五年前抱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刀阔斧砍掉多组柜台,将黄金作为特色经营。独辟蹊径的做法带来了营业额的上升,带来了在外的名声,也带来了天南海北操着各种口音的客人。
“进入菜百,简直就像进了菜市场买白菜,人挤人。”菜百黄金近几个月来卖得尤其紧俏。菜百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黄金最近一个月的销量增长了20%以上。不仅是菜百一家,相距不远的国华商场仅9月头一周黄金的销量就环比增长30%到40%。尤其是金价盘中冲破1000美元/盎司大关当天,黄金销量一度出现卖断货的情况,当日买不到黄金的投资者都进行了预订,商场赶紧大量补充货源,以备销售高峰的到来。
2009年9月20日,中国黄金集团在江苏的第一家直营店在南京开业。刚开业就迎来了“财神爷”。两位来自温州的房产商斥资百万分别一举定购了10公斤和7公斤金条。买了价格达200多万元、十公斤金条的投资者对当地媒体透露,他是做贸易和房产行业的,刚来到南京,正在江宁看地和接洽,打算进入南京房产市场,而黄金投资只是辅助的副业,这次买了十公斤金条,一部分会储藏保值,另一部分也有可能等到价格升高时再抛出。
这样的火热场面,皆因近期暴涨的国际金价而起。奥巴马的印钞机运转得越是火热,世界人民就越为美元捏把汗。许多国家在增持美国国债和减持美国国债之间摇摆,美元的未来走势也扑朔迷离。但是看跌美元的市场预期显然占了上风,眼瞅着金子在国际市场的价钱呼呼地涨起来了,从950美元/盎司一路冲到1000美元,盎司的价位,这样的势头让人不眼红都难。
与黄金有关的股票市场也是一派繁荣景象。追涨杀跌的心理下,资本不断追捧黄金,趋之若骛。今年以来,不少手头宽裕的上市公司掀起一股收购金矿的小热潮。于是,不管是不是矿业公司,只要“镀”上了这层金,股价几乎无一例外上涨。两家地产类上市公司,今年却纷纷发布公告称收购了某某金矿。消息一出,二级市场股价扶摇直上。即使是在资金收紧风头之下地产板块陷入调整之时1这两家依然十分抗跌,俨然穿上了“黄金甲”。
宙斯之子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Pindar)就说过:“黄金是宙斯之子。”没错,要不然古往今来,这金灿灿的东西怎么就—直对人类充满致命的诱惑力呢?
正如曾经畅销一时的《黄金简史》中提到的:“黄金见证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贪婪与恐惧、迷恋与困扰。”从可怜的、为黄金所淹没的迈达斯国王,到每年将与其体重等重的黄金拿去送人的阿里,汉,从斯基泰人华丽灿烂的黄金装饰,到南美洲阴冷潮湿的淘金矿井,从犹太人围之起舞的小金牛,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从孟加拉的街市,到伦敦的金融市场——黄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变化着不同角色,不变的是它永远凌驾于人类智慧之上的不朽的光芒。
在人类长达5000年的社会实践中,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宗教,也无论什么种族,黄金被世人公认为是财富的最终形式。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轮番上演着国家之间的“吞金战”。
中国历来就有“藏金于民”的传统。在老百姓的眼里,黄澄澄的金条,看得见,摸得着,拿在手里心里才踏实。不过中国一直是一个“贫金”的国家。“贫金”的局面在解放后更是达到了顶峰。1949年,国民党政府将历年积累的黄金和白银储备用军舰押送至台湾。这直接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极其薄弱。
为稳定国内金融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黄金_直严格管制。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宣布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此后几十年,整个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黄金的“投资断层”,这个断层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普通老百姓几乎与黄金绝缘。直到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
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当代淘金记
当威尔·罗杰斯在寻访克朗代克河后,说道:“探寻黄金,并非如下地拔两根菠菜那样简单。”淘金,也绝非女孩子们爱玩的那款风靡一时的益智游戏那样,充满愉悦而且还有帮你过关的攻略秘笈。
蒂莫西·格林曾做过这样的描述:“生产1盎司纯金,需要38个工时、1400加仑的水、一个大家庭的10天的用电量、282~565立方英尺的压缩空气,并且产生相当数量的化学物质,例如,氰化物、硫酸、铅、硼砂以及石灰。”
古埃及人在矿井的狭窄通道内开采黄金,他们懂得通过升降机等设备深入矿区的山岭深处。矿井愈深,其间运作的工人的痛苦便愈大。对金矿中工人所经历的苦痛最为深切的描述,来自迪奥多拉斯,一位在恺撒统治罗马时期曾经访问过埃及的希腊人:升降机中的空气混浊不堪;在井下骇人的黑暗中,蜡烛闪烁着极其微弱的光焰,也吞噬着稀薄的空气。井下的热度使人难耐,土石不时滑落,而且要经常面临地下水的威胁。井下工人用火焰灼烧岩石,以分裂其中坚硬的石英,但这也产生了砷气,吸入砷气的许多矿工最后中毒而死。奴隶们不得不竭尽所能,最终不是被滚落的岩石砸中身亡,便是劳累致死……
“开采黄金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企业家赵先生说。2005年12月开始介入金矿的他告诉《世界博览》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90年代初,贵州某镇,有一家就在矿山附近住。他们没有证照,就在房子后面挖了一个小池子偷偷炼金。某日,家长不在家,悲剧发生了:小儿子放学回家就跳到小池子去洗澡,被毒死了,年轻生命的逝去带给这个家庭莫大的悲痛和打击,可对于当地无数开采金矿的人来说,死人的事情常有,这也不过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故事。
不过对于作为生意人的赵先生来说,风险主要存在于收入和成本的配比。“你挖这堆矿的时候,先前的化验结果品位可能是1 克,如果运气不好,可能只有0.8克或者0.5克。一般情况下,低于0.5克就不敢做,因为可能没有利润了。哪怕有也是很少的。有个地方,我把地征来一征地就要一两万块钱,然后挖下去,挖了十米,矿还不到0.5,就放弃了,这样的话这块地就白征了。”
有风险,自然就有暴利。很多人借高利贷去挖金矿挖了两三年,都没有什么黄金。突然挖出一包矿,可能就一两万方,但只要遇到几十克的品位的黄金,—下就起来了,“我有些朋友就是这样的。发家才不到一年,就有几千万的资产了,”赵先生说,“说来搞笑,这个家伙拿着矿去化验,这个怎么没金啊?——实际上不是没金了,是‘吃饱’了。也就是碳吸附已经吸满了。还没有吸完。拿去一解析,好家伙,就这么一吨里面就出现了七八十克。一般有0.5克就了不得了他这个七八十克是多少倍啊。才半年,几千万就出来了。”
赵先生说,开金矿其实不需要什么技术,不懂的人也能一看就会,非常简单。他的金矿采用美国氧化矿的技术:做一个大堆场,上面铺上草,铺上管,然后下药用氰化钠喷凝,再用水冲,金是跟着水走的,一般15天就可以出金子了口金进入贵液池,再用活性碳吸附,吸附3~5天之后第一批金矿就要出来了。之后换新碳再吸附一次,再把碳拿去锻烧,煅烧之后就成为了灰,几百公斤的碳变成了几十斤的灰,金灿灿的黄金就在灰里面了。
有金矿的地方一般都会发展成一条产供销联动的产业链。赵先生的金矿的周边就有专门收购黄金的人,这些人一般都和期货交易所有关系,将收购的黄金再倒手给期货交易所,拿中间的差价。有时候收货的时候他们没有现钱,给期货交易所打一个电话,那边就马上把钱打过来了。甚至可以直接打到卖主的账户上。
随着国内的矿业监管越来越严,赵先生和一批人开始转战缅甸,去国外淘金。在缅甸开矿的中国人很多,缅甸政府也很欢迎。事实上,目前缅甸居住的有钱人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在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能看到的稍微好一点的漂亮—点的高楼,基本上都是华侨的。这些华侨要么是开金矿要么是做毒品贸易发家的,后者发家之后就金盆洗手不干了,开始从事正当的行业。
赵先生进入缅甸的时候,还是缅甸国防部的一个官员接待的。“其实那个人的祖籍是中国广东的,”老赵说,“他带我们去矿上看,给我们计算要花多少钱买过来,然后就让我们花钱买。”
这种明码标价的买卖让中国商人觉得痛快。“缅甸政府也会定期来矿上检查,不过检查之前会给你打个电话,说哪天我们要过来。这个检查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你,提前给我准备好东西。不要美元不要人民币,只要金条。他们来几个人,根据不同的职位,我们就要有所准备。只要在缅甸,当地的官员都打点好,就可以批给你一大片地,开矿的成本也低很多。可以说,在那边,只要有金条什么都搞得通。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法制还是比较健全的。”
不过最近有一件事让赵先生特别头疼。缅甸的国内局势不好,再加上没有和海关打理好关系,目前他有几百万的金矿被扣在缅甸海关,一直不能出关。这应该也算是异国开金矿的风险之一吧。
最后的财富卫兵
物美价廉的实物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为我们换来大把外汇,我们又不断用这大把外汇购进美国国债,在经济学家眼里,美国的高消费和中国的高出口就这样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畸形的平衡。当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的影响力扩散到全球,中美贸易格局维系几十年的平衡被打破。美国人发现原来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中国人发现原来自己没有什么话语权。华尔街的人在夜里抱着大纸箱离开,珠三角的老板为没有订单而发愁。
这还不是全部。2009年3月19日开始,美元似乎开始重蹈不久前津巴布韦币恶性通货膨胀的覆辙,并导致全球恶性通货膨胀。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严重缩水。如果美元大崩溃真的发生了,“它对中国人财富的洗劫将10倍于国人过去2年的损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张庭宾说,“买黄金乃反通胀根本大计”。
和股市期货比起来,黄金市场—直不温不火,但黄金的价格—直在追随着它的价值,正是坚守着这个功能,黄金才维护了它的地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黄金与财富的必然联系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自然逻辑。当人民对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形势不看好时,他们可以选择将手中的纸币兑换成黄金,以等待恶劣的形势好转。纸币兑换黄金实际上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上,任何民主和其他形式的自由才具有实际意义。”宋鸿兵在他的成名作《货币战争》中写道。
假若明天真的通货膨胀了,那我们该如何配置自己的资产?财经作家吴晓波风趣地回答:“没有办法。你的一生总会碰到五次以上的通货膨胀,这回算是一次。如果硬要凑几条,如下:第一,最好的办法是大大的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挖个地窖把它们藏起来,不过,你有那么大的地,也不用担心物价涨了。第二,买黄金,保值是一定的,增值与否我不知道。第三,冲进股市,不过它是个赌场,生命安全自己保重。第四,如果还投买房子,快点下手吧,迟了,就不快乐了。”
事实上,十多年来坚持每年买一套房的吴晓波如今身价颇为可观。
储备黄金,成了危机年代各个国家的明确选择,比如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正在成倍数增长。专家大呼“黄金的价值一直被严重低估”。投资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价值被低估的商品具有投资价值。还有专家经过一套严密的推算,然后告诉我们“只要黄金的价格低于2000美元/盎司,就有投资价值”。
在银行工作的李才(化名)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年购买一点黄金,他告诉记者:“我爷爷当年就珍藏着一根金条,谁都不让碰,现在可值钱了。”在经历过战乱的老辈人眼里,一直坚定地认为金子在关键时刻可以救活家里人的命。
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李才工作之后有点闲钱就拿去买金币、金饰,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升值也能保值吧”。近几年金价的上扬给他带来不少惊喜:2002年以98元,克购买的羊年贺岁金条如今已经是450元/克,狗年版贺岁金条已从最初的140元/克升至300多元,克,猪年版也增值近一倍。“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商家还提供金条回购,万一哪天急用现金,就可以直接变现。”
在震荡的股市中,一些投资者也已经开始抽身转战黄金市场。也像前不久楼市上扬的时候一样,一些还未出手的人在犹豫中观望。他们捉摸不透,1000美元的价格到底是“底”还是“顶”呢?
一种意见认为,未来黄金的价格很有可能达到1200美元/盎司。全球经济整体来讲,是非常不明朗的一个阶段,所以会使很多人因为资金安全和避风港的作用投资黄金,所以多成因素促成黄金上涨,现在是上涨的趋势。
但也有人士反对金价上涨论。一是因为国际上,黄金是用美元定价的,未来美国经济开始温和复苏,很有可能造成美元走强,黄金价格下跌。二是因为目前价位已经很高,作为投资来讲,它的丹值空间看不清,看不清的事情不要动。
不过一个基本认同的声音就是,拿出资产的10%用来购买黄金的资金配比是科学的。当然,这个的前提是,每月收入在扣除房租或者房贷、日常花销、孩子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偶尔下个馆子、旅旅游的花销、以及留备不时之需之外还有闲钱可以用来投资。
毕竟,黄金不能当饭吃,黄金也不能当房子住。新“拜金主义”风潮中,需果断亦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