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80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速的趋势性变化是经济周期下边界的持续下移.2010年以来的中国GDP增速10年均值下降30%,世界GDP名义增速下降70%、不变价美元增速下降约30%.欧盟和美国在2000年前开始增长减速,中国增长减速最晚,减速幅度小于欧盟、高于美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加,未受到2010年以后中国增长减速影响.以现价美元衡量的中国与世界人均GDP比值从1980的7.64%增至2020年的96.11%,以不变价美元衡量的比值也从1980年的5.53%增至2020年的79.55%,2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248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速的趋势性变化是经济周期下边界的持续下移.2010年以来的中国GDP增速10年均值下降30%,世界GDP名义增速下降70%、不变价美元增速下降约30%.欧盟和美国在2000年前开始增长减速,中国增长减速最晚,减速幅度小于欧盟、高于美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加,未受到2010年以后中国增长减速影响.以现价美元衡量的中国与世界人均GDP比值从1980的7.64%增至2020年的96.11%,以不变价美元衡量的比值也从1980年的5.53%增至2020年的79.55%,2020年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比值超过100%.40年来中国与美国经济增速的差距没有显著收敛,而是处于长期上升通道.2010-2020年的中美增速差距小于长期差距,但2020年中美增速差距超过10年均值.
其他文献
沿袭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开创的文化伦理研究路径与响应着第二代倡导的伦理转向,韦尔默以伦理学视角对后现代文化进行了阐释和解读,这在宽泛意义上具有重写后现代文化的意味.他认为这种文化中的自由化的游戏和多样化的风格在体现社会的自由和民主观念的同时,也培养着民众的自由和民主政治意识,某种程度上这是文化和艺术与生活互惠关系的一种写照.整体地看,韦尔默的后现代文化伦理研究既为了倡导一种后形而上学现代性,又为了构建一种自由、民主的伦理生活,这种良善生活在给予所有人以平等尊重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着他们的伦理潜能.
妻子在服装厂有个做机缝工的工友,家里有好多从厂里“顺带”回来的零布料,还有几十只线轴、拉链、纽扣等若干辅料.另一个是当保洁员的朋友,家里竟然有许多箱没拆封的垃圾袋,都是平时多领少用积攒下来带回的.我有一个在单位食堂烧饭的朋友,每天都会往家里带包子、馒头、煮鸡蛋,甚至还有菜.他说,都是卖剩下的,不然也是倒掉.我信,但不全信.
2021年7月28日至29日,全国地方志法治化建设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协办,中共佳木斯市委、中共抚远市委承办.rn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会议期间作题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题报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纪检组组长、副主任叶聪岚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秘书长高志军,中共抚远市委副书记李宁宁出席会议
明末士人陆时雍与清初遗民周拱辰均有价值较高的《楚辞》注疏作品传世.二人年龄相仿,又为同乡,交游甚密.陆时雍身为明末士人,周拱辰则身跨明末清初,属清初遗民,二人的《楚辞》注本表达的思想倾向亦有明显差异.在对待君王的态度上,陆时雍的注疏表现出内敛中庸的理学倾向及对君主充满拥护之情,周拱辰却不虚隐君主之过,愤慨狷急之情溢于言表;在对屈原“死节”的评价上,陆时雍认定为“悁行”,周拱辰则认可并赞扬屈原的“死谏”.
北宋历史有不少亮点,其中一大公认的亮点,是从开国起就长期存在的——北宋多名相.但这些“名相”里,能称得上是全能达人——军事、政务、财政、司法,摊上哪样都能一肩挑;在大事面前不瞎折腾,用简单手段解决复杂问题,件件事都能办得漂漂亮亮的——恐怕就是其中被称为“饭桶”的宰相:宋初名相张齐贤.rn张齐贤,生于山东菏泽,长在河南洛阳,这位标准的山东大汉,文武双全,满腹韬略,后来宦海浮沉,几乎手把手打下了大宋盛世的家底.一生辉煌业绩,正如清朝学者朱轼的那句叹服之语:“古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生活.审美生活的意义、状态、构成是美学的三件大事.文学阐释学的对象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文学文本,而是在意义上呈现出时机化的、在时态上正在进行着的、在时体上流畅的且构成方式是绝对同时性的文学阅读生活.强制阐释的核心是审美生活之意义被僭越,继而造成其状态、构成被僭越,其实也就是系统性的去时间化.而要形成对强制阐释的免疫或消除之,就必须在确立原发性文学阅读生活这一对象的基础上,第一,不仅依靠反向推理,而且更要以正面的体系性建构,来洞察科学主义美学作为强制阐释的主流形态,在时机、时体、时态与构
数字经济是当下的热词,通过对数字经济概念起源和演变进行梳理后发现,数字经济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不同机构或学者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义范围、测算方法以及数据标准各有差异.同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面对统计、数据安全、数据鸿沟、监管配套、税收政策完善和数字治理等多个方面的挑战,还会产生跟风建设进而扰乱市场,并加剧区域间税收收入不公平,产生平台垄断行为、结构性失业和政府治理困局等现象.对此,要推动建立标准、科学和包容的数字经济测度体系,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开放包容的数字
清代统治者以“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原则,在蒙古地区实施了盟旗制度,以持续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现和巩固“大一统”目标.盟旗制度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施的根本制度.随着蒙古地区逐渐纳入版图,清朝统治者也逐渐在广大蒙古地区建立了基于盟旗制度上的官僚体系,把蒙古地区行政化、编制化了,并给予其一定的自治权力,清廷以最小的治理成本达到了“大一统”的治理效能.
初唐谏文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国策,针对君主的决策提出异议、进行谏止乃至抨击,臣不从君的现象非常突出.进谏者将君道而不是君主奉为最高权威,体现出尚道精神.谏文依据儒家仁政、王道的思想,执经力谏,广引六经及孔子之言,以经旨为论点,且将其作为论证技巧中的核心理论支柱,尤其是首尾的引用,作用更为明显.魏徵“良臣”之论对君臣之义的探索,发展了传统的“臣道”说,诠释了尚道精神的深层内涵.
清代海洋治理跟传统海洋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深受地域文化争论的严重制约,至今仍未能得到学人应有的重视.清代禁海与开海政策,不仅跟政权性质、朝廷决策、国防战略等有关,同时也受制于沿海地方势力、地方文化的深层影响.朝廷未能协调不同区域的良性竞争,尤其是闽粤之争,给清代海洋开发的进程、格局、力度和效果带来诸多实质性影响.重粤轻闽,成为清朝后期海洋治理的重要特征,它也为了解明清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中国跟世界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