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拓展。很多小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能有效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难以调整好学习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段过渡时期,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中;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01
作者简介:唐玉萍(1971—),女,宁夏永宁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乡村教学。
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很多小学生不具备这一学习习惯。相对于小学语文知识而言,初中语文知识的难度更大一些,不仅内容更丰富,而且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也更深一些。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当堂理解和吸收,难以跟上教师的脚步,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完全丧失了听课兴趣[1]。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教学或者设置前置性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不仅可以为小学生将来升入初中打好基础,对于优化当下课堂教学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在初中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技能要求低、难点少、密度小、坡度缓,而初中的知识技能则是坡度陡、要求高、难点多、密度大[2]。初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知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去摸索、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抱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心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这不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侧重学生浅层的理解和识记,而初中语文课文内容难度系数较高,容量比较大,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背景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续编课文、复述课文、扩写课文、改编课文等方式拓宽教学深度,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方面得心应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环境,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第一,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二,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看书必动笔”的阅读习惯,学会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很好地过渡到初中语文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教学,一切都应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解决好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不断总结,让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霞,耿 磊.找准问题症结 做好教学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3(33):105.
[2]陈秋芳.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衔接——解读语文新课标[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中;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01
作者简介:唐玉萍(1971—),女,宁夏永宁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乡村教学。
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很多小学生不具备这一学习习惯。相对于小学语文知识而言,初中语文知识的难度更大一些,不仅内容更丰富,而且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也更深一些。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当堂理解和吸收,难以跟上教师的脚步,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完全丧失了听课兴趣[1]。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教学或者设置前置性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习惯不仅可以为小学生将来升入初中打好基础,对于优化当下课堂教学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在初中教学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技能要求低、难点少、密度小、坡度缓,而初中的知识技能则是坡度陡、要求高、难点多、密度大[2]。初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知识,更多的时候要靠自己去摸索、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抱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心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这不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侧重学生浅层的理解和识记,而初中语文课文内容难度系数较高,容量比较大,更侧重于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背景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续编课文、复述课文、扩写课文、改编课文等方式拓宽教学深度,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方面得心应手。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环境,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第一,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二,语文教师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看书必动笔”的阅读习惯,学会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很好地过渡到初中语文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在不断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教学,一切都应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解决好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从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不断总结,让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霞,耿 磊.找准问题症结 做好教学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3(33):105.
[2]陈秋芳.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衔接——解读语文新课标[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