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卢克曼将宗教植根于超越生物性存在而自我成形的人类学事实,超越活动是意义世界的生成;意义世界是社会客观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宗教的普遍的基本社会形式;世界观是一个意义等级体系,最高层级是指涉终极意义系统的神圣世界,表达神圣世界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即宗教表象)承担着世界观的宗教功能,是宗教的具体的社会形式;个人同一是个人宗教虔信的基本形式,与终极相关的主观意义系统(即优先性模式)是个人宗教虔信的具体形式。宗教的本质意义遍及社会和个人,其具体形式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宗教性视阈中的生存伦理研究”(15BZX101)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克曼将宗教植根于超越生物性存在而自我成形的人类学事实,超越活动是意义世界的生成;意义世界是社会客观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宗教的普遍的基本社会形式;世界观是一个意义等级体系,最高层级是指涉终极意义系统的神圣世界,表达神圣世界的一套象征符号系统(即宗教表象)承担着世界观的宗教功能,是宗教的具体的社会形式;个人同一是个人宗教虔信的基本形式,与终极相关的主观意义系统(即优先性模式)是个人宗教虔信的具体形式。宗教的本质意义遍及社会和个人,其具体形式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其他文献
康德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概括为"我应该做什么",并采取"伦理的形而上学"方法对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应然性和约束性、义务的绝对命令等"老问题"作出了回答。但这些回答从一开始就受到种种批判并延续至今,这表明康德的回答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问题。哈特曼力图绕过舍勒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而直接返回到本体论,把康德规定为主观的认识关系转向自在的存在关系,从而为应该存在的价值秩序奠定新的基础,以此对伦理学的"老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其价值和意义值得肯定。
为了促进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和学术交流,共同构建中华逻辑自主学术平台,2015年11月14~15日,第七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会议在中国台北进行。
2015年10月24~25日,"伦理视域下的城市发展"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2015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联合承办。
2015年12月12~13日,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办、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中心协办的"儒家哲学之大本与达道:以《中庸》学为中心"学术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1842-1843年间,马克思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与他人进行了大量通信,借此考察了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剖析了"庸人及其国家"体制,清理了与先贤和同道之间在思路和策略上的分歧;进而显现出"思维着的人"对被其称为"愚人船"的德国命运的思索,以及为寻找新的社会变革之路所遭受的磨难和艰辛抉择的心路历程。这些通信引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观点,如:人与制度、被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塑造;"坏的政治"对哲学思维和思想生态的破坏;沉溺于思辨和自由、一味激进地批判和鲁莽地行事将一无所获;不能满足于现实的"
《哲学研究》(月刊)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理论刊物。它发表哲学各学科的原创性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发表对哲学研究的方向、状况的评论,以及严肃负责的书评、札记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文章。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承办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2016年年会"于2016年8月6-7日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召开。本次年会以"哲学思维与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题,来自全国党校、军校、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马俊峰,男,山西人,1954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著
模糊性问题是当下机器智能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消除知识的模糊性问题”成为当下机器智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从两种不同语境逻辑的视角出发,分别诠释了谓词模糊问题与主词或句子的语义模糊问题的回避方式,为模糊问题的解释与表征提供了新方法。事实上,模糊问题是由于语境的不确定性所致,因此语境逻辑的分析方法将是模糊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
现代逻辑的形式化进路不依赖任何实质规则,因此针对不同领域中论辩的完全形式化研究遭受了质疑与挑战。洛仑岑、辛迪卡、雷斯切、巴斯、克罗贝、汉布林、伍兹、沃尔顿等学者指出,可以从非形式逻辑意义上的形式出发研究论辩的形式化,并以此建立了各自的形式论辩系统。本文以“形式化”等几个关键术语的解释为起点,将各种形式论辩系统归结为两大类型,即洛仑岑式系统和汉布林式系统。分析、比较这些论辩系统,可使论证过程和理性批判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为建立法律论证的逻辑模型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