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就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时,其思维才容易被激活,学习才变得更主动。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 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凡卡》一文结尾时,我这样设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去后,他的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这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我趁机又问: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为什么?此刻学生们议论纷纷,各自发表看法:“他的爷爷一定能收到他的信。”“一定能收到,凡卡他的命运太苦了,爷爷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我不就此而止,又问道:“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回乡下,他是否从此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教学,让学生思维经历了一个“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突破定势、有所创新、得出有价值的答案。课堂上精心设疑,让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而思考、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
2 引导学生思考品读,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让学生思考局势越来越危急与父亲工作越来越紧张之间的关系,体会出李大钊同志仍坚守岗位、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分别朗读“我”、李大钊、敌人所说的话,读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李大钊同志沉着镇定、从容不迫、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教师点拨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包括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人们认识事物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其重要性远远大于教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呢?
1 充分利用感官促进感悟。在阅读教学中要以生动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如讲授《月光曲》一课,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聆听着美妙的音乐,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对照起来,体会贝多芬心中所蕴涵的情感,揣摩、理解贝多芬所说的“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段话的含义。教师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的内涵。
2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诵读的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古诗《咏柳》时,告诉学生:可以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写的美景,可以画一画诗中描述的景致,也可以尽情地读出诗中的意境,请同学们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这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互相评价对方朗读效果时,也对诗的内涵加深了理解。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和在互相评论的过程中发现并体会。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愉悦身心,是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内在因素;而提高阅读能力、应对考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外在功利因素。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
2 注重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好摘录,注明出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及时写下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启发、联想等,把瞬间的思想火花变为永恒的文字。
3 开展语文活动,丰富读书生活。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1)用课外3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掀起读书的热潮。(3)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培养学生概括叙述的能力。
以上所述,这些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李景和)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时,其思维才容易被激活,学习才变得更主动。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1 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凡卡》一文结尾时,我这样设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去后,他的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这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我趁机又问: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为什么?此刻学生们议论纷纷,各自发表看法:“他的爷爷一定能收到他的信。”“一定能收到,凡卡他的命运太苦了,爷爷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我不就此而止,又问道:“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回乡下,他是否从此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教学,让学生思维经历了一个“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突破定势、有所创新、得出有价值的答案。课堂上精心设疑,让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而思考、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
2 引导学生思考品读,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让学生思考局势越来越危急与父亲工作越来越紧张之间的关系,体会出李大钊同志仍坚守岗位、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分别朗读“我”、李大钊、敌人所说的话,读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李大钊同志沉着镇定、从容不迫、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教师点拨引导,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包括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人们认识事物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其重要性远远大于教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呢?
1 充分利用感官促进感悟。在阅读教学中要以生动的教学手段,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如讲授《月光曲》一课,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聆听着美妙的音乐,与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对照起来,体会贝多芬心中所蕴涵的情感,揣摩、理解贝多芬所说的“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段话的含义。教师运用多种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的内涵。
2 在反复诵读中引导感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诵读的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教古诗《咏柳》时,告诉学生:可以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写的美景,可以画一画诗中描述的景致,也可以尽情地读出诗中的意境,请同学们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这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互相评价对方朗读效果时,也对诗的内涵加深了理解。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和在互相评论的过程中发现并体会。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愉悦身心,是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内在因素;而提高阅读能力、应对考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外在功利因素。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
2 注重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好摘录,注明出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及时写下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启发、联想等,把瞬间的思想火花变为永恒的文字。
3 开展语文活动,丰富读书生活。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1)用课外3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掀起读书的热潮。(3)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培养学生概括叙述的能力。
以上所述,这些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