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融合与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突出特点是教学内容主要由企业决定。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双师团队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通过制度规范、内涵建设、外延发展和融合创新等方式,打造一支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师师傅”队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专企融合;双导师;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融合与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突出特点为学徒(即学生)是接受企业系统培训的雇员,时间一般在一半左右,并且接受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由企业决定。因此,师资队伍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
1 存在问题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1]。因此,文件要求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
虽然政府、学校、企业都十分重视现代学徒制下的师资团队建设工作,试点院校和单位也根据要求,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聘用制度和考核激励措施,进行相关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如下:
1.1 师资队伍比例不合理
现代学徒制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其师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师傅,二者地位同等重要,比例应该协调配置。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阶段,双方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融合。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愿意派遣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学校的专职教师受限于企业实际经验,培养的学生水平得不到企业的认可[2]。教学师资团队比例不合理,双方两张皮的现象十分突出。
1.2 职教师资认定缺乏专业标准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除了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又要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在拥有深厚的学识水平的基础上,更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精神。有鉴于此,国际上对于职业教师的培养有着严格的标准与准入机制。如德国就实行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职业工作经历、教学实习时间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3]。而我国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即可进入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对工作经验,教学经验等没有严格的要求与考核标准。
1.3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
受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等影响,职业教师的培养没有形成“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4]。大部分职业教育教师仍然遵循从学校(大学)到学校(职业院校)的传统型模式。当然,部分高校考虑到这个问题,加大了直接从企业引进师资的力度,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团队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进入学校后,缺乏长期稳定与有效的培训平台与激励机制,教师较难在后续的培训中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
1.4 职教师资保障机制薄弱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无论从经济待遇还是社会地位来看,都明显不高。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教学难度大,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优秀的企业人才很难引进,也制约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5]。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必须重新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教师师傅”团队,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化成长,从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岗位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针对行业企业师傅,应着力培养“现代师傅”的教师专业化素质。同时,通过文化、制度、机制等融合,共同打造一支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师师傅”队伍。
2 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对策分析
2.1 制度规范,明确奖惩与待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师资团队,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师傅的聘任要求,规范聘任流程。确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对应的工作待遇,细化考核和奖励办法。
2.2 重视实践,校企共育双师团队
为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的要求,重塑适合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双师团队,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企业师傅专业化素质。以项目制带动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经历工程、访问工程师、暑期实践培训等方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企业能力。同时,培养企业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职业教学方法,提升企业师傅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2.3 外延发展,扩展团队能力
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高校教育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文化修养。因此,团队成员中应该具有文化育人与职业素养培养的专门人才。通过外延发展,将学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职业规划师等纳入教学团队,发挥他们在学生(学徒)管理、规划和指导上的能力。
2.4 融合创新,打造校企实践平台
現代学徒制下的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依托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企业作为发展平台,实现人员的无缝对接。如专业负责人与企业主管的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对接,学校班主任与企业HR的对接,学校招生就业负责人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对接。通过这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开展教学育人工作。
为达到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深度融合,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同伴互助,相互提高。双方以课程建设为纽带,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提高企业师傅的职教理念和课程开发水平。
3 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3.1 规范与制度建设 分院制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师傅”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团队建设工作。办法对导师聘任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做了规范,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對导师的工作待遇、考核奖惩等进行了规范。结合学校师资培养要求,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培育工作要求。以“互聘共培”为原则,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与措施进行细化,并配合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特点,制定企业导师质量评价标准和学校导师质量评价标准,发现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3.2 项目引领提升能力
根据学校“专企融合、强化基础、做好项目”的要求,分院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经历工程,专业教师赴公司顶岗实践半年,为现代学徒制班的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兼职教师校本培训,对企业教师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培训。
4 总结
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通过平台搭建,提高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从顶层设计上夯实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构建了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师傅团队。保障了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学员经过在校的培养,继而进入企业学习与实践,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content_2745818.htm.
[2]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64-67.
[3]李传伟,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状况分析与驱动力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7-20.
[4]李传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队伍培养模式[J].中国教师,2015(6):74-78.
[5]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傅型师资建设策略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8.
作者简介:
刘福刚(1980.11),男,籍贯:安徽颍上,淮南联合大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数据挖掘、隐私保护。
*基金项目:淮南联合大学校级项目[JYB170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专企融合;双导师;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融合与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突出特点为学徒(即学生)是接受企业系统培训的雇员,时间一般在一半左右,并且接受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主要由企业决定。因此,师资队伍是决定教育效果的关键。
1 存在问题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1]。因此,文件要求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共同承担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
虽然政府、学校、企业都十分重视现代学徒制下的师资团队建设工作,试点院校和单位也根据要求,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聘用制度和考核激励措施,进行相关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如下:
1.1 师资队伍比例不合理
现代学徒制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其师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的优秀师傅,二者地位同等重要,比例应该协调配置。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停留在表面阶段,双方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融合。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愿意派遣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学校的专职教师受限于企业实际经验,培养的学生水平得不到企业的认可[2]。教学师资团队比例不合理,双方两张皮的现象十分突出。
1.2 职教师资认定缺乏专业标准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除了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又要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在拥有深厚的学识水平的基础上,更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精神。有鉴于此,国际上对于职业教师的培养有着严格的标准与准入机制。如德国就实行严格的职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学历、职业工作经历、教学实习时间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3]。而我国要求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即可进入职业院校担任教师,对工作经验,教学经验等没有严格的要求与考核标准。
1.3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
受我国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等影响,职业教师的培养没有形成“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4]。大部分职业教育教师仍然遵循从学校(大学)到学校(职业院校)的传统型模式。当然,部分高校考虑到这个问题,加大了直接从企业引进师资的力度,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团队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进入学校后,缺乏长期稳定与有效的培训平台与激励机制,教师较难在后续的培训中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
1.4 职教师资保障机制薄弱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无论从经济待遇还是社会地位来看,都明显不高。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教学难度大,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优秀的企业人才很难引进,也制约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5]。
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必须重新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教师师傅”团队,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化成长,从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岗位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针对行业企业师傅,应着力培养“现代师傅”的教师专业化素质。同时,通过文化、制度、机制等融合,共同打造一支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师师傅”队伍。
2 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对策分析
2.1 制度规范,明确奖惩与待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师资团队,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师傅的聘任要求,规范聘任流程。确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对应的工作待遇,细化考核和奖励办法。
2.2 重视实践,校企共育双师团队
为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的要求,重塑适合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双师团队,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企业师傅专业化素质。以项目制带动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经历工程、访问工程师、暑期实践培训等方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企业能力。同时,培养企业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职业教学方法,提升企业师傅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2.3 外延发展,扩展团队能力
从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高校教育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文化修养。因此,团队成员中应该具有文化育人与职业素养培养的专门人才。通过外延发展,将学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职业规划师等纳入教学团队,发挥他们在学生(学徒)管理、规划和指导上的能力。
2.4 融合创新,打造校企实践平台
現代学徒制下的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依托紧密型的校企合作企业作为发展平台,实现人员的无缝对接。如专业负责人与企业主管的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对接,学校班主任与企业HR的对接,学校招生就业负责人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对接。通过这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开展教学育人工作。
为达到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深度融合,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同伴互助,相互提高。双方以课程建设为纽带,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提高企业师傅的职教理念和课程开发水平。
3 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实践探索
3.1 规范与制度建设 分院制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师傅”团队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团队建设工作。办法对导师聘任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做了规范,对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對导师的工作待遇、考核奖惩等进行了规范。结合学校师资培养要求,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培育工作要求。以“互聘共培”为原则,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与措施进行细化,并配合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特点,制定企业导师质量评价标准和学校导师质量评价标准,发现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3.2 项目引领提升能力
根据学校“专企融合、强化基础、做好项目”的要求,分院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经历工程,专业教师赴公司顶岗实践半年,为现代学徒制班的授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兼职教师校本培训,对企业教师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法和课程开发的培训。
4 总结
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通过平台搭建,提高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从顶层设计上夯实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基础。以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为引领,构建了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师傅团队。保障了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学员经过在校的培养,继而进入企业学习与实践,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content_2745818.htm.
[2]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64-67.
[3]李传伟,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状况分析与驱动力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7-20.
[4]李传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队伍培养模式[J].中国教师,2015(6):74-78.
[5]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傅型师资建设策略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8.
作者简介:
刘福刚(1980.11),男,籍贯:安徽颍上,淮南联合大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数据挖掘、隐私保护。
*基金项目:淮南联合大学校级项目[JYB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