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生二字拆开,一个是“养”,一个是“生”。
生者可以不论欤?在甲骨文字中,生字之形,上为初生之草木,下为地面或土壤,意为草木从土中生长出来。于是《说文》中讲: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广雅》、《广韵》则称:生,出也;生长也。刘巘《易义》称:自无出有曰生。《易·系辞》则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荀子还有一句话呢,他说:草木有生而无知。
简而言之,生者,就是发生,出生,无中生有,生长,恐怕还要加上希望生得勃勃有生机,光鲜明亮,无限繁衍开去,直到布满大地人间。离离原上草如此,人恐怕也是如此。当然,生的这些含意里就包含了对死、灭、绝等反向意指的拒绝。大道化人,天地熔炉,风雪炎暑,百病来侵,人活百岁是极难的,于是就要养。正而言之就是养生。
一般认为古养字是个形声字,从食,羊声。但在我看来,养的古体字上羊下食,说是指事字大概也通,且中国人拿羊做食物已经很久远了,肯定比造出这个字的日子更远。这就牵涉到养的第一个层面:食养。
中国人食养历史几乎可以和传说中盘古开天地的历史相一致,这层道理容易懂。因为民以食为天,没有食养,人就得饿死。亘古以来,中国人在吃的事情上办法很多,至今各种菜系百花齐放,争雄斗勇,俨然江湖。
其次是药养,可谈的也不少。在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出现以前,药养就成了人间数一数二的大事。当今尤甚。中医西药各不相下,药铺医院辐辏林立,俨然又是江湖。更有甚者,只要打开电视机,就能听见各路专家或者后来被称为伪专家的专家在讲药养。
最后是心养。正式说出这两个字的人也许不是孔孟老庄本人,但至少他们那个时代就已经在他们的言论集或者正式著作中将这层意义讲出来了。庄子甚至还有一篇名为《养生主》的文章,因此可把他视为先秦谈养生第一人。庄子的理论很奇怪,他首先认为不管是谁,哪怕有世间最好的食养和药养,也都是要死的,《养生主》一开篇便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另一个观点更令我们瞠目。他在一篇叫做《齐物论》的文章里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彭祖为夭。”认为以不同的标准看,秋毫之末和泰山大小没什么差别,彭祖不可以称为寿,殇子也不可以称为夭。因为他们同样都是造化过程和结果,生也无异,死也无别。庄子对养生的基本态度是安时处顺,既然生命是一种自然过程,我们就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与死,乐生而且不拒绝死。
如今,全国人民通过食养和药养实现长命百岁的愿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靠谱,且极为重视,唯于心养似乎重视不足,亟需提倡与呼吁。
如何心养?一句话,读书吧。
(作者为当代作家、编剧、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生者可以不论欤?在甲骨文字中,生字之形,上为初生之草木,下为地面或土壤,意为草木从土中生长出来。于是《说文》中讲: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广雅》、《广韵》则称:生,出也;生长也。刘巘《易义》称:自无出有曰生。《易·系辞》则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荀子还有一句话呢,他说:草木有生而无知。
简而言之,生者,就是发生,出生,无中生有,生长,恐怕还要加上希望生得勃勃有生机,光鲜明亮,无限繁衍开去,直到布满大地人间。离离原上草如此,人恐怕也是如此。当然,生的这些含意里就包含了对死、灭、绝等反向意指的拒绝。大道化人,天地熔炉,风雪炎暑,百病来侵,人活百岁是极难的,于是就要养。正而言之就是养生。
一般认为古养字是个形声字,从食,羊声。但在我看来,养的古体字上羊下食,说是指事字大概也通,且中国人拿羊做食物已经很久远了,肯定比造出这个字的日子更远。这就牵涉到养的第一个层面:食养。
中国人食养历史几乎可以和传说中盘古开天地的历史相一致,这层道理容易懂。因为民以食为天,没有食养,人就得饿死。亘古以来,中国人在吃的事情上办法很多,至今各种菜系百花齐放,争雄斗勇,俨然江湖。
其次是药养,可谈的也不少。在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出现以前,药养就成了人间数一数二的大事。当今尤甚。中医西药各不相下,药铺医院辐辏林立,俨然又是江湖。更有甚者,只要打开电视机,就能听见各路专家或者后来被称为伪专家的专家在讲药养。
最后是心养。正式说出这两个字的人也许不是孔孟老庄本人,但至少他们那个时代就已经在他们的言论集或者正式著作中将这层意义讲出来了。庄子甚至还有一篇名为《养生主》的文章,因此可把他视为先秦谈养生第一人。庄子的理论很奇怪,他首先认为不管是谁,哪怕有世间最好的食养和药养,也都是要死的,《养生主》一开篇便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另一个观点更令我们瞠目。他在一篇叫做《齐物论》的文章里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彭祖为夭。”认为以不同的标准看,秋毫之末和泰山大小没什么差别,彭祖不可以称为寿,殇子也不可以称为夭。因为他们同样都是造化过程和结果,生也无异,死也无别。庄子对养生的基本态度是安时处顺,既然生命是一种自然过程,我们就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与死,乐生而且不拒绝死。
如今,全国人民通过食养和药养实现长命百岁的愿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靠谱,且极为重视,唯于心养似乎重视不足,亟需提倡与呼吁。
如何心养?一句话,读书吧。
(作者为当代作家、编剧、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