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往往花大量精力设计一堂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课型,然而对相关的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仍采取传统的方式。殊不知,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有效作业不仅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智力和创造能力的积累和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而教育部基教司最新数据表明:中国84%的学生作业都为统一要求的练习性书面作业。而好多出国求学的中学生感受最深的也往往是国外开放自主的作业形式。可见在作业设计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充分感受创造的快乐,已成了语文教学中急待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作为立足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配合教学的改革,在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
一.改变基础知识的作业形式,加重预习作业的份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求知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了课文后,能在一定时间内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内容及数量的作业,以巩固知识,期望达到同一目标,亦即教师们经常提及的对知识的“消化”。而“消化”的内容都是教师“喂”“灌”的,也是学生们很难一齐“消化”的。这种练习性作业的布置,使学生整天忙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毫无自主发挥的空间,天长日久,厌倦感必会越来越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重视课前预习,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1)取消传统的课堂内字词教学,让学生根据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
这一作业要求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死板模式,更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字词掌握情况有个反思,认识到彼此间的差距,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教师可适当在课堂内抽查,以观效果。
(2)取消传统的“字词抄写”作业,改为“自默”形式,归入到预习作业中去。
学生可自备一本“自默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挑选课文中的一些文学常识、生字词语作为掌握和自测的对象。
具体做法可以是:a.出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出题目。如据音填字,据字填音,词语或加点字解释,填空等等,教师不作数量及内容上限定。b.默写。学生可在一定期限内自主决定自默时间,如有必要可请同学、老师或家长监督(初期)。c.批改及订正。这一步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d.自我评估。写上本次自默的自我评价,可包括出题质量评估、自默情况评估及批改评估等。这一作业形式的好处在于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实际行动的权利,避免了传统抄写作业死板机械的缺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基础字词掌握上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这一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完成。当然,在初期,教师可在各环节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默后,教师可针对完成的质量差异在鼓励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完善。
这样的预习作业的形式均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如能真正落实,将变“要学生接受、消化知识”为“学生主动钻研,获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充分发挥出来。当然,与传统做法注重复习效果不同的是,学生预习质量的评估也应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变传统的“语段阅读训练”,变为“自主阅读实录”式的批注,使学生自主获得真实的思想情感体验。
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地当作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成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乐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期可由教师选定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发现的问题,所得的感受与启发记录下来。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临时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及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中后期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做阅读实录。这种阅读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和深刻性,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这样的阅读形式展开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同学平时积累的读书笔记已达好几本,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了充裕的精神财富。
三.改变传统“单元作文加周记”形式,改为“个性化随笔创作”,使作文创作更具开放性。
应该说,作文本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死板硬性的要求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就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让学生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自定写作时间及地点,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相信这样的文章会更具个性和生命力,这样的作文创作也更有意义。展示几位同学的随笔如下:
用笔,打开心灵的明窗;
用书,照亮漫漫的旅程。
我一贯相信,文字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我钟情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随笔本盛开思想和感情的花朵。
我生活,我阅读;我阅读,我写作;我写作,我快乐!
在所有的作文中,我最爱的是随笔。它是最自由的写作形式。写随笔,就如同与朋友谈天一般,可以无所不言。
自主的写作形式也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学生的写作热情日益高涨,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也日益形成。或细腻委婉,或幽默风趣,或尖锐深刻,或质朴无华。选材也丰富多彩:校园生活,亲情友情,世态万象,青春思绪,读书偶得,时代热点……文章形式也百花齐放,还有的同学尝试写小说、诗歌,有的随笔甚至达到了几千字,颇见文字功力。可以看出他们是用心在创作。
以上几种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从读写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听说类作业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上《水浒》《三国演义》等作品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有关介绍,课内畅所欲言,这比单一的教师介绍要有意义得多。又如“5分钟课前说话准备”,内容形式均可由学生自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可揭开自然现象的奥秘,又可发表品评人事的独立见解,形式不拘一格,力求百花齐放。只有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主的权利,才会激发起主动有效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立其志,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自主性作业作为创新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自主中巩固知识,在自主中提高能力,在自主中发散思维,在自主中获得乐趣,从而在自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把过去的作业苦差事变成乐事、美事,相信叶圣陶先生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定能成为现实。
李志恒,教师,现居甘肃玉门。
作为立足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配合教学的改革,在设计有效的课后作业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
一.改变基础知识的作业形式,加重预习作业的份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求知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了课文后,能在一定时间内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内容及数量的作业,以巩固知识,期望达到同一目标,亦即教师们经常提及的对知识的“消化”。而“消化”的内容都是教师“喂”“灌”的,也是学生们很难一齐“消化”的。这种练习性作业的布置,使学生整天忙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毫无自主发挥的空间,天长日久,厌倦感必会越来越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重视课前预习,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1)取消传统的课堂内字词教学,让学生根据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
这一作业要求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死板模式,更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字词掌握情况有个反思,认识到彼此间的差距,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教师可适当在课堂内抽查,以观效果。
(2)取消传统的“字词抄写”作业,改为“自默”形式,归入到预习作业中去。
学生可自备一本“自默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挑选课文中的一些文学常识、生字词语作为掌握和自测的对象。
具体做法可以是:a.出题。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出题目。如据音填字,据字填音,词语或加点字解释,填空等等,教师不作数量及内容上限定。b.默写。学生可在一定期限内自主决定自默时间,如有必要可请同学、老师或家长监督(初期)。c.批改及订正。这一步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d.自我评估。写上本次自默的自我评价,可包括出题质量评估、自默情况评估及批改评估等。这一作业形式的好处在于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实际行动的权利,避免了传统抄写作业死板机械的缺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基础字词掌握上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这一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完成。当然,在初期,教师可在各环节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默后,教师可针对完成的质量差异在鼓励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完善。
这样的预习作业的形式均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如能真正落实,将变“要学生接受、消化知识”为“学生主动钻研,获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充分发挥出来。当然,与传统做法注重复习效果不同的是,学生预习质量的评估也应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变传统的“语段阅读训练”,变为“自主阅读实录”式的批注,使学生自主获得真实的思想情感体验。
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地当作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成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乐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期可由教师选定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发现的问题,所得的感受与启发记录下来。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临时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及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感。中后期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做阅读实录。这种阅读形式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变通性和深刻性,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这样的阅读形式展开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同学平时积累的读书笔记已达好几本,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了充裕的精神财富。
三.改变传统“单元作文加周记”形式,改为“个性化随笔创作”,使作文创作更具开放性。
应该说,作文本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死板硬性的要求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就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让学生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自定写作时间及地点,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相信这样的文章会更具个性和生命力,这样的作文创作也更有意义。展示几位同学的随笔如下:
用笔,打开心灵的明窗;
用书,照亮漫漫的旅程。
我一贯相信,文字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我钟情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让随笔本盛开思想和感情的花朵。
我生活,我阅读;我阅读,我写作;我写作,我快乐!
在所有的作文中,我最爱的是随笔。它是最自由的写作形式。写随笔,就如同与朋友谈天一般,可以无所不言。
自主的写作形式也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学生的写作热情日益高涨,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也日益形成。或细腻委婉,或幽默风趣,或尖锐深刻,或质朴无华。选材也丰富多彩:校园生活,亲情友情,世态万象,青春思绪,读书偶得,时代热点……文章形式也百花齐放,还有的同学尝试写小说、诗歌,有的随笔甚至达到了几千字,颇见文字功力。可以看出他们是用心在创作。
以上几种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从读写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听说类作业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上《水浒》《三国演义》等作品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有关介绍,课内畅所欲言,这比单一的教师介绍要有意义得多。又如“5分钟课前说话准备”,内容形式均可由学生自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可揭开自然现象的奥秘,又可发表品评人事的独立见解,形式不拘一格,力求百花齐放。只有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自主的权利,才会激发起主动有效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立其志,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自主性作业作为创新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自主中巩固知识,在自主中提高能力,在自主中发散思维,在自主中获得乐趣,从而在自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把过去的作业苦差事变成乐事、美事,相信叶圣陶先生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定能成为现实。
李志恒,教师,现居甘肃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