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体验 想像与灵感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创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观察和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借助想像与灵感,方能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艺术创作;观察与体验;想像与灵感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Imagination and Inspiration ——Understanding of Artistic Creation     Yin Xiao-feng     【Abstract】 Life is the source of art, while artistic creation is deprived from life and beyond life itself. Producing artistic works, first of all, requires observing and experiencing life. On the basis of it and with the help of imagination and inspiration, an immortal masterpiece can be created.
  【Key words】 Artistic creation;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Imagination and inspiration
  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方式,一种凭艺术作品来表现世界、创造世界的复杂的精神劳动,是艺术创作者在对现实生活及个人经验、社会经验融会贯通,进行概括、想像等一系列的活动,然后再将其特征传达给观众,创造出“最终形成它的生动的、具有正面或反面意义的社会典型。”(高尔基)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要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观察和体验生活。如果仅从词义上理解,观察即是仔细地打量、反复的审视。在心理学上,观察又指从一定要求出发,主动而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十九世纪以前,不少文艺家都把观察力作为一项职业训练来强调。歌德谈到:“由于我早年练习过风景素描,后又进行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我逐渐学会熟悉自然,就连一些微小的细节也熟记在心里。所以等到我作为诗人要运用自然景物时,它们就随召随到,我不易犯违反事实真相的错误。”巴尔扎克说:“我喜欢观察我所住的那一郊区的各种风俗习惯,当地的居民和他们的性格……对我来说,这种观察已经成为一种直觉,我的观察既能不忽略外表又能深入对方的心灵。”契诃夫甚至强调:“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     但艺术观察却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科学家一样客观。托尔斯泰讲得好:“艺术家的眼睛,他那狭小却很锐利的目光,使他看见的只是他应该看见的东西,而且还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他总是偏心的。”所谓偏心,实质上是指心灵把自己的色彩投射到对象身上,从而造成了一种偏离效果。这里,往往蕴含着艺术家的独特发现。通常,雾都伦敦的大雾和其它地方一样是灰色的,但印象派大师莫奈却把它画成了红色,引起了一片惊愕,对固有色彩观念的打破,使莫奈获得了“伦敦雾的创造者”的美称。这就说明,艺术观察并不是对客观现象的被动记录,它包含着一定的审美领悟和知觉改造。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观察和体验结合起来。所谓体验,就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形同身受感觉过程,也可叫: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嗅、用心触、用心尝,……即用内心的灵智之光来烛照世界,并能融入其中,达到物我不分,内外冥和的境界,常常这也意味着一种神秘的、极乐的“高峰经验”。
  用体验方式来把握人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也是二十世纪美学潮流的主要倾向。汉语中的“体”字,由人、本构成,体为人之根本,确实意味无穷。正如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指出,在古人的思想中,“一般的经历不称体验,只有真正进入自家生命之中的经历才配称体验。”     要留意的是,观察和体验往往伴随着人的“内心语言”,如果没有这些,人们的观察将受到极大限制,而体验也难以获得鲜明的形式。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留下的“刻痕”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观察结果和体验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与此相谐和的独特的语言运用,有素养的艺术家,是十分注重在内心语言中来观察,来体验的。
  在艺术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事实进行直接的机械的照搬照抄,只会提供这些事件和事实的不充分的,苍白无力的复制品,而想像和虚构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概括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深入到生活过程和现象的本质里去。对一个艺术创造者来说,如果丧失了想像力,简直就会和精神瘫痪一样,寸步难移。所以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
  我们知道,天才就是想像力,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包括科学发明都起始于想像。在人的诸多心理功能中,想像无疑是最活跃,最自由,最具有创造性的。所以,想像的匮气,也是一种本源性匮气。它带来的必然后果是:一、丧失着现在(不能丰富地体验当下);二、堵塞着将来(启示不出将来);三、把人滞留于雷同、重复的既在之中(永远生活在过去)。如此一来,整个世界还有什么新鲜感、再生力和神秘性呢?
  想像的动力来自人的欲求和希望,卖火柴的女孩想像圣诞夜的烤鹅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久絷狱中的囚徒想像自己漫游于江河、草原,都是用想像来补偿实际生活中的不足。其次,要善于对各种事物进行大胆的分解、移植和组合。想像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它往往是把现实捣成碎片再重新塑造出一个从未有的景象来。“人首蛇身”的女娲,印度神话中的千手佛,《格列佛游记》里的大人国、小人国……,全得力于嫁接、变形、夸张。
  如上,借助于对自身欲求的意识,借助于分解、组合、移植、嫁接、变形、夸张及推想等,艺术思维就汹涌流动起来,无数原先意料不到的人物、情节、场景、画面、就会像雨后蘑菇般生长出来,令人目不暇接。当各种想像因素有定向地聚合汇拢到一起,艺术构思就有了雏形,直观地理解,艺术虚构,就是想像的构筑。在很大程度上,懂得了想像也就懂得了虚构,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无中生有!   艺术创作者长期积累生活,不断思索,在创作力量处于升华状态中出现思维的火花,即灵感。灵感的原意即“神灵感应”。
  在古希腊,灵感一词表示“吸入神的气息”,所以有非凡性,好像是“代神说话”。中国古典文论中原没有灵感这个词。但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创造性思维现象,古人也用与神有关的词来表达像“神会”、“神思”、“神机”、“神来之笔”、“下笔如神”等等。大凡此类说法,都说明灵感不能用意志来强求,它是一种“神赐”,一种自然的馈赠。
  关于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人们打过不少有趣的比方,有的说:灵感是桥,它会忽然把阻塞、中断的思路连接起来。有的说:灵感是一只擦亮的火柴,扔在记忆的石油库里,把所有积累的生活都点燃了。也有的说:灵感爆发就像开闸,一旦把闸门提起,汇聚在闸下的思维之水就会汹涌而去。还有的说:灵感是智慧的闪电,它使黑暗的天空在瞬间露出了真相。
  这些形象的描述,多少已提示出灵感发生的心理机制。我们知道,人脑是一部极为复杂的有灵性的“机器”,在艺术家头脑中各种心理能量早已在酝酿,平素获得的信息在潜意思中组合、传递,一旦对上密码,开关立即接通,数分钟乃至数秒钟内能量突然释放,各种互不相交的记忆、知识向一个焦点聚拢,于是,茅塞顿开,思如泉涌,妙语连珠,佳句叠现,一次突破性进展,一个奇警的不落俗套的构想就来临了。如果说灵感是“闪电”,那么可以说,在它闪光之前,就已经有大量带电的云块积聚在那里了。作为神经联系的刹那间沟通,作为艺术思维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灵感的前提是日积月累的艰苦探索。列宾说:所谓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灵感只访问那些有准备的大脑。它是这样一位不速之客,决不光临双手抱膝的守株待兔者。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宋代画家孙知微给大慈寺作壁画,也是突出的一例。他接受了这项任务后,琢磨了一年多,始终不肯下笔。有一天,他酝酿成熟了,便“仓皇入寺”,索笔挥墨,顿成杰作;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其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
  由此可见,艺术家的灵感是一种极为活跃的创造力,是紧张的艺术探索和不倦劳动的结果。     对于灵感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善于即刻捕捉,灵感不能“召之即来”,也不能事先预料,它离去时更不打招呼,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有人把灵感比作“思维莽原上的昙花一现”,以喻其短暂、娇嫩、突如其来,倏忽而去。难怪苏东坡也这样感叹:“作诗火急追亡捕,情景一失后难摹。”捕捉灵感竟像捉拿逃犯,错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灵感的浪费,是最大的智力浪费,为了不至使自己的杰思妙想如“泥牛入海”,骤然消失,艺术家们总是想尽各种方法捕捉稍纵即逝的创作灵感。《东斋记事》中有这样一则佳话:北宋画家李怀衮善写山水,为不使灵感溜跑,他活动以及睡觉的地方到处都摆了笔墨纸张,夜间灵感一来,即起作画;其常所居及寝处,皆置笔,虽夜中酒酣睡觉,得意时急起画于地或被上,迟明模写之,则优于平居所为也。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才思敏捷,音乐灵感一来,就如瀑如注地倾泻在谱纸上,一挥而就。他常常是睡觉时不摘下眼镜,以便灵感一旦涌现,爬起来就写曲谱。他的名曲〈鳟〉是半夜醒来,突然乐思大发,在床上写成的。另一名曲〈听哪,云雀!〉是灵感涌来时在饭馆的菜单上写成的。     灵感当然是无法直接索取的,我们不能像爬到树上摘果子一样摘下一朵灵感之花来,但灵感也不是无迹可循的,根据灵感研究者的报告,像多留心意外之事(有助于触类旁通)、思维之脚交替站立(防止单腿独行,一棵树上吊死人),必要的注意力放松和转移(以免大脑皮层过度劳累造成梗阻)等等,都有助于带来灵感的契机。
  艺术灵感是一次性灵感,不仅一种灵感不会在两个人身上同时发生,而且一种灵感也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两次。正因为灵感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才会这样无边无际,不可穷尽。
其他文献
【摘要】边远山区初中实验仪器设备简陋欠缺,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低,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是巩固国家义务教育“普实”达标验收成果面临的挑战问题。本文从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个例分折,探讨解决边远山区实验室工作的问题,发表了个人的观点,以与同事交流。   【关键词】边远;山区;初中;实验;状况;对策  Shallow talk a side far junior high school
期刊
【摘要】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我在分管毕业班教学的管理工作中对学习提高,狠抓教学,营造氛围,立足发展,人尽其才,家校联系,赢得满意等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学习;教学;氛围;发展;满意Primary school graduating class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it I see Zheng chang-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多年来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成人化现象相当普遍,而反映少年儿童童心、童真、童趣、童韵的作品却寥若星辰、乏陈可数。如何摆脱这种现状,挣脱作文教学的种种人为束缚,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来,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认为应在作文教学中推崇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开放与创新。  1把开放习作内容摆在首位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反映生活的内容理应是多元多彩的,不
期刊
【摘要】现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许多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改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入手。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手段  新的时代强烈地呼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几何教学要从七年级开始认真抓起,真正把好中学几何的教育教学入门大关,是提高中学几何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对七年级几何的教育教学有以下体会:  1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爱好,把好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大关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都对手中的课本感到新奇有趣,又担心学不好,之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设法给予学生并不难学的全新感觉,只有这样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可算是成千上万教师每节课都在做的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并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有效提问 教师 课堂提问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
期刊
小学英语新课标的修订强调,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据此要求,新版教材的英语口语加强、词量增多。大多数发达地区与“Good moming”、“bye~bye”等英语日常用语经常接触的学生来说,英语入门非常容易。然而,对于农村学生,特别是贫困边远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来说,从小生活在贫困闭塞的环境里,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英语,语法和笔试基本可以,发音和口语非常困难,以致影响学生
期刊
【摘要】传统的高中政治课作业设计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对之进行“扬弃”,采用多种形式考查,如社会调查式、主题班会式、辩论式、合作交流式、小论文式等,坚持可操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前赡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以下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觉悟目标。  【关键词】政治 教学 目标 原则 方法  在过去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政治课作业尤其是高三政治课作业设计,基本上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这种作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从品德方面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以学生的学会做人和学会交往的个人成长为主要线索,深入浅出地展开有关系统的知识。为使学生能有效地通过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并为今后的学习养成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探究,应当切合实际给予学生科学的学法指导。  1课前学习指导  学好每一课时学生预习是关键所在,预习的关键又在于熟读课文。熟读课文是让学生理解和
期刊
1差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差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这些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二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