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引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论证循环农业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明确发展循环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分析现阶段制约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科技因素,对发达国家运用科技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进行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以科技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保障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
  关键词:科技;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6-0022-04
  
  Science & Technology Lead the Tide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XU Hui1,HAO Ti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5;
  2.Office of Teaching Administration,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tries to identify that it should depen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evelop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it analyzes the technological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s development ofcircular agriculture,summarize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experiences.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velop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China,such as safeguarding investment,sharpening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accelerating transfer of science and echnology achievements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exchange.
  Key words:scitech;circular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建立农村、农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回顾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危机及常规农业引起的食物安全危机是现代可持续农业思想及其实践产生的背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再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循环农业与科技发展
  
  (一)循环农业的内涵
  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循环经济阶段及知识经济阶段。[1]这种五阶段划分法虽不能从时间上做绝对的界定,但大至理清了经济发展的脉络。循环农业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用高科技、知识投入代替物质投入,其生产目标从微观上讲是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生态食物链条协调互补互动、共生稳定;通过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延长增加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减少能量流中耗散;实现农业生产无公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从宏观上讲是使农业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发展循环农业的社会目标则是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综上分析,循环农业是指国家经济处于循环经济阶段,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1)注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田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并将其看作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2)提倡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3)利用高新技术优化农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来组织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4)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通过废物利用、要素耦合等方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2]
  (二)循环农业发展的现代科技背景
  虽然农业科技革命落后于工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科技革命同样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始于德国科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的植物营养理论,这次科技革命促成了原始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变。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可以看作是第三次现代科技革命成果在农业中的综合运用。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农业中得以运用,使美、欧等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以色列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循环农业的。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6 000多个,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5-6次,每次更换都增产10%以上。超级稻正在引领我国水稻“第三次”革命,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并发挥效益,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农村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国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每亩686公斤提高到2005年的310公斤,粮食总产量从1亿吨增加到48亿吨。[3]
  (三)科技支撑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依靠科技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治理农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量超过1.2亿吨,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处理直接排放。二是农业生产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理不当的农业禽畜粪便、恶臭气体以及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畜禽粪便和废物产生的排放量较大,每年产生量为17.3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7倍,畜禽粪便容易流入水中,既造成养分流失又造成水质污染,场区附近空气污染,又导致环境致病因子增多,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受害。[4]
  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循环农业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 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要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采用污水资源技术,促使污水得以重复利用;采用有机废料多级开发利用技术,可以变废为宝;采用新能源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可更新、无污染能源。
  2.利用现代科技,遵循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循环农业要求农业生产遵守生态规律,其“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原则具体运用在农业领域,首先就是要做到“减量化”,即节约,比如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粮等等。也就是要做到浪费最小,效益最大。其次,要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资源或废弃物的“再利用”。即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如三门峡湖滨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以淘汰更新的果树枝和菌类生产的废料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板、纤维板等板材,以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麸皮为原料,生产高新技术产品酶制剂等都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产品;山东省乐陵市希森三和集团有限公司用牛排泄的粪便来养蚯蚓,扣除各种成本后,1头牛1年所排泄的粪便养蚯蚓产生的利润相当于养1头肉牛的利润。再者,发展多种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实现产业系统的“再循环”。目前南方的“猪—沼—果”生态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平原农区的“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西北地区的“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城郊生态循环模式及现代套种套养模式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最终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均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5]
  
  二、现阶段制约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科技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滞后
  2006年2月中科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指出,中国等61个国家仍属于欠发达国家,中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3点,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2位,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与德国等7个国家在80年左右,与日本等6个国家在50年左右,与葡萄牙等5个国家在30年左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约为30%;而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的高投入、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环境和生态的损害、对廉价劳动力的盘剥,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0.7%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于50%,设备投资60%以上靠进口。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增长趋缓,原始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的少,跟踪研究的多。农业科技在基本解决了农业数量增长的技术问题之后,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资源日趋匮乏、农业生物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的新形势,储备不足、支撑乏力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科研机构设施不足、设备老化问题严重,不少单位实验设备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购置,先进大中型仪器设备较少,科技基础条件薄弱,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6]
  (二)农业科技推广水平低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
  我国每年有5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率只有40%左右(发达国家达80%左右),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减少。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在1986-1990年持续下降,到1990年仅为0.35%,以后虽有所上升,但仍未赶上1986年的水平。从国际角度比较,其比例也低于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7]另一方面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识淡薄。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民只看中投资项目本身经济效果,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却重视不够,对农副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关注也
  不够,从而导致循环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流失,妨碍了循环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国外运用科技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更多的称之为可持续农业,其主要是采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科技来发展农业,这对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近20年一直使用残茬还田免耕法,主要做法是将小麦、大豆、花生等作物秸秆采用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高留茬收割技术等直接归还农田,并采用专用的6行或4行大中型机械免耕播种。事实证明,这种耕作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水分,防除杂草。日本以有机物还田为主的培土和合理的种植体系为基础,合理适当地施用化肥、农药,而不对之过分依赖,发展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农业。德国农业经营做到因地制宜,实行轮作,注意施用钙肥,防止土壤流失,注重农业水源的保护。在水域区建立保护绿地,保留和设置田埂,通过合理栽培,保护土壤、积蓄水分。并将“3S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资源和灾害的检测和预报及农业生产。“3S”技术和机器耕作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以分散经营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且有些农业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等,要象发达国家那样全面运用高科技发展循环农业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但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循环农业就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推广运用。因此,当前我国一方面是要加强自主创新,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以科技为支撑,发展形式多样、多层次的循环农业。
  
  四、以科技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
  循环农业会产生正外部性,产生生态效益,但对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负效应。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正外部性,并有效地激励农业主体采用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呢?这就需要政府对正外部性进行补偿,采用积极的支持政策。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针对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目前尤其要重视制定对农业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补贴政策,因为这易于衡量它们采用循环农业产生的绩效,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的组织和个人要积极予以金融支持。确保发展循环农业不受资金的约束,推动我国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以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大豆、转基因三系杂交抗虫棉等为代表的育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由此揭开了我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但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的比重,购置更多、更新、更好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农业科研工作。
  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可以设立和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以提高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为核心,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当前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2)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3)开发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4)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自主创新;(5)开发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等。
  (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一方面要改变“重研究轻推广”的局面,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比例,增加农业技术推广费用,加速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防止大面积的科研成果停留在理论或实验室里。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人数和工作时间,使更多的农民及时了解、采用最新农业科研成果。采用合适的方式,增强推广效果,当前“建立乡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农户,组织培训农民,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的做法值得坚持和推广。另外,要重视对农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当前,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特征,重点考虑推广如下技术:(1)高粱、木薯等生物能源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植技术,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技术;(2)节水灌溉技术;(3)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技术;(4)免耕栽培技术、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5)测土配方施肥等。
  (四)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
  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类型多样,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不同农业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不同,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也不一样。因此,要加强国内外的学习与交流,寻求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农业技术以支持循环农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周震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2004(9):348-351.
  [3] 冯华.农业科技助推现代农业: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N].人民日报,2007-04-04(14).
  [4] 董峻.污染制约农业发展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循环农业[EB/OL].[2007-02-03].人民网.
  [5] 谷曼.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2):8-12.
  [6] 张宝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EB/OL].中国科技信息网.
  [7] 黄金辉,张衔,邓翔,等.中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种子法》出台以后,市场机制成为调节我国种业供需平衡和稳定的重要方式。通过价格比较和生命周期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种业市场整合度较低,处于从投资整合阶段向产品经营阶段的过渡期,需要提高整合程度。在市场整合过程中,价格信息、运输条件、私人经济活动以及政府干预等共性因素和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经营利润水平、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个性因素是影响我国种业市场整合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种业市场;
摘要: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湖北省2003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费用和播种面积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基本上为正;(2)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有正有负;(3)各农产品的平均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只有小麦的生产规模经济递增;(4)各种农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棉花、蔬菜、禽肉最高,而水果、生猪最低。最后,得出两点
摘 要: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阐释民工讨薪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诉累的客观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搭便车与巨大的交易成本导致民工自发讨薪的激励不足与高昂的司法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的动荡;分析了政府帮民工讨薪的合理性:政府的讨薪反映了私权的不足与公权的救济,具有规模经济与公共产品的特征,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也是对劳动力市场失灵的规制;最后,从立法、行政、司法和普法方面探讨了民工工资及时支付的长
摘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定位为村集体事务决策和执行机构;“两委”权责中关于党支部权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变为党支部只把握政治方向及在党内活动,不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应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为计划生育、征兵、公共设施及遵纪守法方面的监督。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封建主流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沉重的负荷与苍凉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当时精英女作家们的关注与反思。作为台湾女性文学拓荒者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西部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政府为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相继制定出了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现虽有《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规范做保障,但由于该制度的缺陷,退耕农的利益得不到充分实现,该政策的实施出现了种种障碍。主要问题是补偿期限不合理、补偿标准不科学,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林补偿制度。本文结合我国西部生态实际,分析了该政策的缺陷,并从补偿的原则、性质、范围、标准、程度、方式等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有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对这些局限性必须明确并加以预防。
摘 要:通过对农药产品特性、中国农药市场特性、市场现状以及连锁经营的模式要求分析,认为农药产品在农村市场上的连锁经营是完全可行的,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还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农资连锁经营。  关键词:农药;农村市场;农药市场;连锁经营  中图分类号:F767,2;F7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6)01-0032-04
摘 要: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信息的贫困。从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民对信息的敏感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村信息扶贫工作的主要优势和思路。信息扶贫的切入点、有效的信息扶贫模式、信息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及与政府部门的关系都成为信息扶贫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西部农户;信息需求 ;信息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