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宫体宫颈交界处腺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3.0T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下段和宫颈交界处腺癌病变来源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子宫颈体交界处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2周内行盆腔MRI检查,包括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序列。由2位医师分别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包括判断肿瘤中心位置,评价肿瘤强化特点,测量肿瘤的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作为区分宫颈腺癌和宫体腺癌的金标准。

结果

宫颈腺癌19例,宫体腺癌52例。宫体腺癌肿瘤的上下径为[(5.80±2.31)cm],明显大于宫颈腺癌的上下径[(4.16±2.17)cm,P=0.009]。以肿瘤上下径≤4.5 cm作为最佳截点值,其诊断宫颈腺癌和宫体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65.4%;以肿瘤中心位置为判断标准,其诊断宫颈腺癌和宫体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73.1%;以肿瘤强化特点为判断标准,其诊断宫颈腺癌和宫体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80.8%。

结论

MRI在评价子宫颈体交界处腺癌的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依据MRI图像所示的肿瘤主体位置、动态增强强化特点以及肿瘤生长方式,能够对病变予以诊断。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在肿瘤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有图像分割和分类两大方向,已有研究报道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包括淋巴结转移的判定、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以判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最为成熟,人工智能分析结果接近于优秀的病理学专家水平。未来,人工智能在此方面需要病理学医师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将研究重点定位于着力解决简单重复的病理诊断或鉴别问题,如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冰冻切片的诊断、组织切缘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对术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分,并探索其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2年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术前参照NRS-2002工具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和营养风险评分,并根据其中位值进行分组,分析NRS-2002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NRS-2002评分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2
目的分析北京和贵州地区≥50岁女性宫颈癌的筛查结果,比较不同地区老年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宫颈病变门诊进行检查的≥50岁女性受检者的宫颈癌筛查资料,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2个地区细胞学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50岁女性宫颈癌的筛查效力。结果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阴道镜门诊检
通过概述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眼底镜和电子阴道镜中的研究进展,阐明其应用的重要性。总结人工智能在医学内窥镜研发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医学内窥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人工智能是能模拟人类思考和判断等智力工作的人造装置。智能计算机医院管理系统、智能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智能手术机器人已给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人工智能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在肿瘤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肿瘤外科、肿瘤放疗、药物研发、恶性肿瘤筛查等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目前,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未来人类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文章介绍了人工智能
虽然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的整体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临床医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以提高恶性淋巴瘤的整体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的相关专家,制订了《
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5(UCHL5)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慢病毒介导的shRNA系统敲低SW527细胞中UCHL5基因的表达,采用MTS法检测UCHL5表达改变对SW52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UCHL5对SW527细胞裸鼠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SW527细胞的凋亡。以TCGA浸润性乳腺癌数据分析UCHL5的表达与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