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日益发展壮大。但是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师资建设方面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借助行业兼职教师丰富的实践水平和一线生产经验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兼职教师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因此还存在些许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来源途径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兼职教师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能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专职教师不足的尴尬;而且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双赢。據统计我国兼职教师数量已经占高校教师总数量的20%以上,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力量和学术人力资源。因此高职院校都会根据自身办学方向和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企业或者高校聘请兼职教师。因此研究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对于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分析
笔者在对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分析中,走访了×省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这些高职院校中的的1007位兼职教师进行了调查。来源方式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省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方式,主要的是由各个教学系部介绍产生的;由于系部在教学中往往会与企业产生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企业中的关系也较为熟络,能够有效的推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其次是由学校人事处联系,招聘教师是人事处的重要职责之一,在选聘兼职教师方面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由人事处联系”也就成为学校兼职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笔者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兼职教师认为自己与学校是一种松散的聘用关系,学校在主观上对兼职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兼职教师是“替补”队员,因此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限制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
由表2可以看出,在×省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生产人员最多,这是受益于校企深入合作的成果。企业会安排人员根据学校教学需求,来给学生上劳动实践课程和实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兼职教师来源的第二个重要途径即是青年学者,通常是一些刚获得学位的博士或在读博士,或是一些想靠做兼职教师的收入来完成博士论文的博士学位攻读者。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教育和获得教学经验而考虑花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做兼职工作。来源途径第三的是行业内的专家和带头人,调查中发现,这类兼职教师的目的即是为了将技术更好的传递下去,对于工资待遇等要求不高。第四种是各类退休人员,由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聘任至学校继续担任教学工作,而且他们也乐于发挥余热,将教学活动看作保持脑力活动的方式,立志将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其他来源途径则是一些社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兴趣广泛,不可能接受单一角色的专职教师。因此采取兼职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 ×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问题分析
在上一节中以×院校为例对该学校行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方式、来源途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综合来看,来源方式较为单一且不严格。仅有数十位兼职教师是通过公开招聘信息选聘的,其他兼职教师或者是系部介绍、或者是人事处主动联系的。对于来源结构,老中青结合,各类知识层面的人都有,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退休人员来源较少等。
(一) 来源方式不合理
在统计中,由系部介绍和人事处主动联系的兼职教师总有767位,占总兼职教师人数的76.5%。而通过学校公开招聘信息竞聘上岗的仅有62人。有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未通过公开招聘被聘任,而是通过高职院校系部主任或人事处教师的关系、企业的关系被引进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这就会导致一种常见的问题,即兼职教师队伍稳定不足。往往是有的兼职教师就应聘一学期,而且只是和系部主任进行了口头的约定,并没有签订正式的聘任合同。最终导致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对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一旦出现利益纠纷,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二) 兼职教师功利性较强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从事兼职教师工作的人都是出于增加个人收入或者出于积累教学经验、完成企业人才培养任务等,很少是真正喜爱教师这一职业。兼职教师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后来真的成为专职教师并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退休教授、行业专家学者等带头人物是心系教育,但大部分的在校研究生等选择做兼职教师都是为了相应的薪酬。从这一点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这个群体的功利性较为明显,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兼职教师队伍“师范性”不足
虽然说在聘任兼职教师是要不拘一格,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但是对于兼职教师的师德、教学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知识还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在兼职教师来源途径的调查中,仅有少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师范性”。所谓“师范性”,就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它以教师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基本内涵,具体包括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内容。而这种能力是大多数来自企业的技术型兼职教师和青年学者所不具备的。对于教学基础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巧等方面知识更是严重缺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完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 公开选聘,提升兼职教师素养
面对行业教师来源不严格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较为严格的资格审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兼职教师的专业结构必须与院校的专业建设和需求相符合,并且具有在企业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其次是对兼职教师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水平进行考核,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其行为更是要与教师规范相符合。第三是要具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有意愿从事教师工作并接受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在聘任兼职教师时,也要严格执行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首先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对院校和专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当前在校学生数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聘任兼职教师的数量、要求以及面向的专业,并制定出详尽的招聘计划。然后院校进行人员招聘,在学院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择优录取。
(二) 通过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师范性”
有鉴于兼职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对于已经选聘的兼职教师进行综合性的教师素养培训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邀请一些师范专业的专职教师,来给选聘的兼职教师授课,以快速提升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且针对需要进行机器操作的,更是要通过培养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意识,能够熟练的将设备操作技术展示给学生。
(三) 专兼结合,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高职院校要促进专兼职教师合作,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兼职教师的合作互补需要院校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是高职院校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提供合作平台,专兼结合,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研究。二是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对需要专兼职教师合作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在时间上的冲突。应每学期举办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交流会议或学术探讨,增进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合作的机会,拓宽专兼职教师合作领域。
参考文献:
[1] 杜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途径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2,01:13-15.
[2] 孙蓓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59-60.
[3] 汤成军.我国高职高专师资供需关系实证研究[J].职教通讯,2010,03:68-71 74.
[4] 郭晓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4,05:23.
作者简介:李靖、李杜,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来源途径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兼职教师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能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专职教师不足的尴尬;而且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双赢。據统计我国兼职教师数量已经占高校教师总数量的20%以上,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力量和学术人力资源。因此高职院校都会根据自身办学方向和专业建设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企业或者高校聘请兼职教师。因此研究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对于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分析
笔者在对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途径分析中,走访了×省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这些高职院校中的的1007位兼职教师进行了调查。来源方式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省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方式,主要的是由各个教学系部介绍产生的;由于系部在教学中往往会与企业产生较大的联系,因此在企业中的关系也较为熟络,能够有效的推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其次是由学校人事处联系,招聘教师是人事处的重要职责之一,在选聘兼职教师方面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由人事处联系”也就成为学校兼职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笔者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兼职教师认为自己与学校是一种松散的聘用关系,学校在主观上对兼职教师也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兼职教师是“替补”队员,因此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限制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
由表2可以看出,在×省高职院校行业兼职教师中,来自企业一线生产人员最多,这是受益于校企深入合作的成果。企业会安排人员根据学校教学需求,来给学生上劳动实践课程和实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兼职教师来源的第二个重要途径即是青年学者,通常是一些刚获得学位的博士或在读博士,或是一些想靠做兼职教师的收入来完成博士论文的博士学位攻读者。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教育和获得教学经验而考虑花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做兼职工作。来源途径第三的是行业内的专家和带头人,调查中发现,这类兼职教师的目的即是为了将技术更好的传递下去,对于工资待遇等要求不高。第四种是各类退休人员,由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聘任至学校继续担任教学工作,而且他们也乐于发挥余热,将教学活动看作保持脑力活动的方式,立志将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其他来源途径则是一些社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兴趣广泛,不可能接受单一角色的专职教师。因此采取兼职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
二、 ×院校行业兼职教师来源问题分析
在上一节中以×院校为例对该学校行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方式、来源途径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综合来看,来源方式较为单一且不严格。仅有数十位兼职教师是通过公开招聘信息选聘的,其他兼职教师或者是系部介绍、或者是人事处主动联系的。对于来源结构,老中青结合,各类知识层面的人都有,结构比较合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退休人员来源较少等。
(一) 来源方式不合理
在统计中,由系部介绍和人事处主动联系的兼职教师总有767位,占总兼职教师人数的76.5%。而通过学校公开招聘信息竞聘上岗的仅有62人。有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未通过公开招聘被聘任,而是通过高职院校系部主任或人事处教师的关系、企业的关系被引进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这就会导致一种常见的问题,即兼职教师队伍稳定不足。往往是有的兼职教师就应聘一学期,而且只是和系部主任进行了口头的约定,并没有签订正式的聘任合同。最终导致教学中教师不能有效地对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而且一旦出现利益纠纷,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二) 兼职教师功利性较强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从事兼职教师工作的人都是出于增加个人收入或者出于积累教学经验、完成企业人才培养任务等,很少是真正喜爱教师这一职业。兼职教师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后来真的成为专职教师并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退休教授、行业专家学者等带头人物是心系教育,但大部分的在校研究生等选择做兼职教师都是为了相应的薪酬。从这一点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这个群体的功利性较为明显,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兼职教师队伍“师范性”不足
虽然说在聘任兼职教师是要不拘一格,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但是对于兼职教师的师德、教学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知识还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在兼职教师来源途径的调查中,仅有少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师范性”。所谓“师范性”,就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它以教师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基本内涵,具体包括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内容。而这种能力是大多数来自企业的技术型兼职教师和青年学者所不具备的。对于教学基础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巧等方面知识更是严重缺乏,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完善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 公开选聘,提升兼职教师素养
面对行业教师来源不严格的问题,建议高职院校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较为严格的资格审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兼职教师的专业结构必须与院校的专业建设和需求相符合,并且具有在企业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其次是对兼职教师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水平进行考核,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其行为更是要与教师规范相符合。第三是要具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热情,有意愿从事教师工作并接受相关的教育教学培训。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在聘任兼职教师时,也要严格执行对兼职教师的聘任程序。首先制定招聘计划,根据对院校和专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当前在校学生数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聘任兼职教师的数量、要求以及面向的专业,并制定出详尽的招聘计划。然后院校进行人员招聘,在学院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择优录取。
(二) 通过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师范性”
有鉴于兼职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对于已经选聘的兼职教师进行综合性的教师素养培训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邀请一些师范专业的专职教师,来给选聘的兼职教师授课,以快速提升他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且针对需要进行机器操作的,更是要通过培养来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意识,能够熟练的将设备操作技术展示给学生。
(三) 专兼结合,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
高职院校要促进专兼职教师合作,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兼职教师的合作互补需要院校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是高职院校为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提供合作平台,专兼结合,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研究。二是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对需要专兼职教师合作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在时间上的冲突。应每学期举办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交流会议或学术探讨,增进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合作的机会,拓宽专兼职教师合作领域。
参考文献:
[1] 杜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途径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2,01:13-15.
[2] 孙蓓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59-60.
[3] 汤成军.我国高职高专师资供需关系实证研究[J].职教通讯,2010,03:68-71 74.
[4] 郭晓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4,05:23.
作者简介:李靖、李杜,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