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教中传统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新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式,提高植物保护的专业人才建设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传统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跟不上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调整植物保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1],要求既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又具备实际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能力,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培养的人才适合教学或科研工作,而缺乏有效的推广技能,实践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对农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是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课程体系不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忽视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1)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和学术,造成理论与实际需要脱钩的现象;(2)课程内容陈旧,更新缓慢,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3)课程比例失调、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2]。以上因素严重偏离了应用型本科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而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新需求,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1.3 实践教学疏松,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造成实践教学弱的主要原因有:(1)传统教育观念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实践教学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2];(2)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不全,教学质量难于保证;(3)学生对专业兴趣淡,主动性和进取性差,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
1.4 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
植保工作環境苦、待遇低,许多学生不愿投身植保事业,但成绩限制又不得不报考农业院校。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坚定、学习动力不足,加上近年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都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自主择业与人才供求市场化问题、树立学农爱农思想,是农业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1]。
1.5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最好的老师,创新观念有无会影响一个人潜能的开发和探索的发挥;(2)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或创造的基础和核心;(3)大学生科技创新机会少,缺乏条件。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目标,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2 2 2”培养模式[1],将专业人才培养拓展为由专业教学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3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3],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贯穿于教学各环节,造就既掌握广博的先进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 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强化专业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以技术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着力构建“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结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教学内容以专业或技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满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生产中正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的技术为主,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为目的,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6],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
2.3 强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存在的一大通病,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不错,但动手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的手段有:(1)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场所;(2)合理进行实验内容整合和规划,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4)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应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保证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4]。
2.4 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热爱专业
专业思想是学习的动力,不热爱专业,精力就不可能放在学习和工作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除课堂宣传外,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有成就的专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学校讲学,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机关科研单位参观学习,请那里的专业人员介绍创业经验,使学生看到专业希望,增强对专业的热爱[1]。
2.5 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
建立科研小组,就生产问题拟定试验方案,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通过实验操作,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此外,毕业设计应为创新型设计,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上各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在创新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兴录.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00-103
[2]刘煜.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高教论坛, 2009, 7:53-55
[3]朱晟.论大学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上),2005,3:28-29
[4]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硕博论文:2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传统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跟不上市场经济体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调整植物保护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1],要求既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又具备实际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能力,而我国高等教育传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培养的人才适合教学或科研工作,而缺乏有效的推广技能,实践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对农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是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课程体系不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专业,忽视了综合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1)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和学术,造成理论与实际需要脱钩的现象;(2)课程内容陈旧,更新缓慢,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3)课程比例失调、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2]。以上因素严重偏离了应用型本科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而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新需求,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1.3 实践教学疏松,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造成实践教学弱的主要原因有:(1)传统教育观念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实践教学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2];(2)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不全,教学质量难于保证;(3)学生对专业兴趣淡,主动性和进取性差,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
1.4 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
植保工作環境苦、待遇低,许多学生不愿投身植保事业,但成绩限制又不得不报考农业院校。这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坚定、学习动力不足,加上近年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形势严峻,这些都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自主择业与人才供求市场化问题、树立学农爱农思想,是农业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1]。
1.5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差,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最好的老师,创新观念有无会影响一个人潜能的开发和探索的发挥;(2)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或创造的基础和核心;(3)大学生科技创新机会少,缺乏条件。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目标,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2 2 2”培养模式[1],将专业人才培养拓展为由专业教学计划、素质拓展计划、创新能力培养计划3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3],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贯穿于教学各环节,造就既掌握广博的先进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 改革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强化专业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应以技术应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着力构建“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结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力度。教学内容以专业或技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满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生产中正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的技术为主,增强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为目的,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6],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形成。
2.3 强化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存在的一大通病,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不错,但动手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的手段有:(1)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场所;(2)合理进行实验内容整合和规划,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4)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应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保证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性[4]。
2.4 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热爱专业
专业思想是学习的动力,不热爱专业,精力就不可能放在学习和工作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除课堂宣传外,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有成就的专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学校讲学,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业、机关科研单位参观学习,请那里的专业人员介绍创业经验,使学生看到专业希望,增强对专业的热爱[1]。
2.5 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
建立科研小组,就生产问题拟定试验方案,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通过实验操作,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此外,毕业设计应为创新型设计,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上各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在创新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兴录.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00-103
[2]刘煜.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高教论坛, 2009, 7:53-55
[3]朱晟.论大学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上),2005,3:28-29
[4]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硕博论文: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