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小衔接:指由幼儿园即学前教育阶段进入到小学教育阶段,此过程中的教育的相互连接。良好习惯培养策略:是指能够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幼儿园需要做哪些工作来满足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学(一年级)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更接近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接受能力,最终完成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的目标。
关键词:幼小衔接;情感态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进入小学前,我们就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帮助幼儿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018年2月我园于对西街小学一年级10名教师和一年级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幼儿入小学后表现不够理想的几方面的数据,具体如下:
1.认为幼儿入小学后倾听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57%,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争着发言,不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不但影响课堂秩序还不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2.认为幼儿入小学后自理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56%,主要表现在幼儿责任心不强、不会做好课前准备、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依赖教师解决与同学的纠纷、不能管好自己的物品等。
3.认为幼儿入小学后书写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36%,主要表现在幼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不正确,不会抄作业等。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幼儿的入学的情感态度准备、生活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三方面谈谈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积极情感态度是幼小衔接的前提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从性质上看,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针对幼儿入小学的情感态度,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因为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幼儿才会出现厌学、孤僻等现象。原因是忽视入学态度、情感方面的准备,可见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多种途径,激发向往小学的愿望
参观小学,了解小学,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愿望。我们每年6月份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了解学校与幼儿园的异同,观摩小学的升旗仪式,了解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如每天上几节课,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等。播放小学生快乐的生活短片给幼儿看,如小学的课间10分钟、小学生上课、小学生入队仪式的片段给幼儿欣赏,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程,解决幼儿的担忧
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都是在大人的细心呵护中长大,心里承受力比较差,所以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设计相关活动课程与幼儿商量共同解决担忧。如谈话活动《担忧的问题有哪些》,帮助幼儿明白上小学后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难题我们又设计活动《让我们来解决它》,然后组织幼儿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这样既排除了幼儿的担忧,又教会幼儿遇到问题要思考解決的办法。在大班期末我们还进行“离园倒计时”,“我要上小学啦”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向往之情,同时让幼儿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情况等,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跟小学教师交流后得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比掌握知识多的幼儿快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有。
(一)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提供交往平台。我们通过各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同年级班级结对的庆新年的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跨年级的大手拉小手的活动,如9月份我们为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感开展大带小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做游戏或表演节目给小班的幼儿看;冬天大班的幼儿去教和帮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脱衣服等。这样既培养了关爱他人的情感,又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增强幼儿的责任心
给任务,敢承担。让幼儿向家长传达通知等,通过家长的反馈对传达的结果进行记录和评比。还有让幼儿在担任流动“班长”、区角管理员、值日生的过程中慢慢养成责任感。再有幼儿损坏图书、玩具或弄伤其他小朋友,我们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自己去修补、赔偿和道歉,从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三)学会独立自主生活
开展系列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我们通过生活课程:“整理小书包”和整理书包比赛,让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我们还经常举行叠衣被、收拾玩具比赛,幼儿在顺口溜的引领下轻松完成,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整理能力。
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在做事前跟幼儿约定好完成的时间,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如大家约定午饭在11:50前吃完,那么进餐时教师有目的地提醒那些较慢的幼儿,争取在约定的时间内吃完等。教师有目的地跟踪动作较慢的幼儿在园和在家是否有进步,有进步的及时表扬。
幼小衔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基础工作,需要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通力协作,它不是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我们向儿童靠。
参考文献
[1]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2013,09.
[2]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13,10.
[3]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07.
[4]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13,03.
关键词:幼小衔接;情感态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进入小学前,我们就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是帮助幼儿较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2018年2月我园于对西街小学一年级10名教师和一年级班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幼儿入小学后表现不够理想的几方面的数据,具体如下:
1.认为幼儿入小学后倾听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57%,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争着发言,不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不但影响课堂秩序还不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2.认为幼儿入小学后自理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56%,主要表现在幼儿责任心不强、不会做好课前准备、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依赖教师解决与同学的纠纷、不能管好自己的物品等。
3.认为幼儿入小学后书写能力表现不够理想有36%,主要表现在幼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不正确,不会抄作业等。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幼儿的入学的情感态度准备、生活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三方面谈谈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积极情感态度是幼小衔接的前提
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从性质上看,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针对幼儿入小学的情感态度,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因为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幼儿才会出现厌学、孤僻等现象。原因是忽视入学态度、情感方面的准备,可见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多种途径,激发向往小学的愿望
参观小学,了解小学,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愿望。我们每年6月份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了解学校与幼儿园的异同,观摩小学的升旗仪式,了解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如每天上几节课,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等。播放小学生快乐的生活短片给幼儿看,如小学的课间10分钟、小学生上课、小学生入队仪式的片段给幼儿欣赏,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程,解决幼儿的担忧
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都是在大人的细心呵护中长大,心里承受力比较差,所以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为此,我们设计相关活动课程与幼儿商量共同解决担忧。如谈话活动《担忧的问题有哪些》,帮助幼儿明白上小学后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难题我们又设计活动《让我们来解决它》,然后组织幼儿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这样既排除了幼儿的担忧,又教会幼儿遇到问题要思考解決的办法。在大班期末我们还进行“离园倒计时”,“我要上小学啦”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向往之情,同时让幼儿全面了解小学生学习情况等,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可见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跟小学教师交流后得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幼儿比掌握知识多的幼儿快适应小学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小衔接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有。
(一)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提供交往平台。我们通过各节日、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同年级班级结对的庆新年的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活动。跨年级的大手拉小手的活动,如9月份我们为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感开展大带小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做游戏或表演节目给小班的幼儿看;冬天大班的幼儿去教和帮小班的弟弟妹妹穿脱衣服等。这样既培养了关爱他人的情感,又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增强幼儿的责任心
给任务,敢承担。让幼儿向家长传达通知等,通过家长的反馈对传达的结果进行记录和评比。还有让幼儿在担任流动“班长”、区角管理员、值日生的过程中慢慢养成责任感。再有幼儿损坏图书、玩具或弄伤其他小朋友,我们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自己去修补、赔偿和道歉,从而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三)学会独立自主生活
开展系列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我们通过生活课程:“整理小书包”和整理书包比赛,让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方法。我们还经常举行叠衣被、收拾玩具比赛,幼儿在顺口溜的引领下轻松完成,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整理能力。
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在做事前跟幼儿约定好完成的时间,改变幼儿爱磨蹭的习惯。如大家约定午饭在11:50前吃完,那么进餐时教师有目的地提醒那些较慢的幼儿,争取在约定的时间内吃完等。教师有目的地跟踪动作较慢的幼儿在园和在家是否有进步,有进步的及时表扬。
幼小衔接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基础工作,需要小学、幼儿园、家庭三方通力协作,它不是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我们向儿童靠。
参考文献
[1]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2013,09.
[2]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13,10.
[3]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07.
[4]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