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医药成新投资领域
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印象中,日立是一家生产电视的企业,然而日立董事长对记者说:“加上冰箱、空调等家电,日立家电在总业务中只占9%。”也许使用过欧姆龙血压计的人还记住了日立生产医疗器械,但其实医疗器械等的生产也不过占日立业务的12%。实际上,这家百年老店现在生产更多的是电子产品、自控零部件及汽车产品等。
日立的业务转变无形中成了日本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日本报纸报道说,日本制造业中在电器、机械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减少,投资方向偏向于电力、医药等行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毅分析说,家电领域的高科技含量已经不多,中韩都能进行标准化生产,日本尖端的高科技优势很难在标准化的产品里体现出来,这大概是日企在家电领域投资萎缩的主要原因。
日企自主寻求转型
“日本企业本身的产业链条特别长,各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人们很容易把一个阶段日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当成了其主要特点,实际上大多数日本企业通常会在十来年时间内就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型。”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颜志刚说。
日本经济学教授、现在依旧活跃在经济沦坛上的井村喜代子认为,差不多每十年日本就会发生一次产业转型。在战后复兴期过去以后,日本先后出现了几次主流产业的更新换代:上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70年代的钢铁、80年代的家电、90年代的汽车,以及进人21世纪后日本企业迅速的国际化。“这些让很多日本大企业的业务内容繁杂,总能在新产业到来的时候,数家企业基本同时进入到新领域,迅速形成一种势头,不给外资进入日本的机会,日本企业本身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井村教授说。 以生产电机起家的日立为例,该公司战后从生产收音机做起,逐步向电子显微镜、汽车零部件、工程车辆等方面拓展,如今已经再次向信息、社会产业系统、电子装置、高性能材料、原件设备等进一步拓宽。再度转型的话,日立将走向何方?对于这个问题,川村董事长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走向IT与社会基础设施的融合。建立一套社会创新事业。”
制造类企业转型后,以前为制造类企业提供服务的其他机关也在发生变化。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木岛纲雄说,该公司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从事进出口、为企业寻找买家卖家的贸易公司,转为综合性的具有咨询、投资及贸易的企业。不止是三菱商事一家发生了这种变化,整个日本的贸易公司都在上个世纪调整了企业的运营方向,让企业在多元化中寻求新的发展。
日企转型对中企有借鉴
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的淡出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从家电利润率上看,日企要大大超过中国企业,但中国企业在销售量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日本。”但中国家电产业要想具备竞争力,靠的不仅仅是对手撒出市场或盲目引进国外的技术,更需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核心技术。
除家电领域显露出来的竞争空间外,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对中国企业而言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中国具有融合能力且能把IT与产业、社会基础设施装备链接在一起的企业还很少,在大型发电厂的综合管理能力、高速密集的铁路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中国与日本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日本企业已经几次转型,具有较多的转型经验。具有融合能力并且已经非常全球化的日本企业,其本身的经营状况也还不错,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颜志刚说。
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印象中,日立是一家生产电视的企业,然而日立董事长对记者说:“加上冰箱、空调等家电,日立家电在总业务中只占9%。”也许使用过欧姆龙血压计的人还记住了日立生产医疗器械,但其实医疗器械等的生产也不过占日立业务的12%。实际上,这家百年老店现在生产更多的是电子产品、自控零部件及汽车产品等。
日立的业务转变无形中成了日本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日本报纸报道说,日本制造业中在电器、机械等方面的投资明显减少,投资方向偏向于电力、医药等行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毅分析说,家电领域的高科技含量已经不多,中韩都能进行标准化生产,日本尖端的高科技优势很难在标准化的产品里体现出来,这大概是日企在家电领域投资萎缩的主要原因。
日企自主寻求转型
“日本企业本身的产业链条特别长,各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人们很容易把一个阶段日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当成了其主要特点,实际上大多数日本企业通常会在十来年时间内就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型。”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颜志刚说。
日本经济学教授、现在依旧活跃在经济沦坛上的井村喜代子认为,差不多每十年日本就会发生一次产业转型。在战后复兴期过去以后,日本先后出现了几次主流产业的更新换代:上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70年代的钢铁、80年代的家电、90年代的汽车,以及进人21世纪后日本企业迅速的国际化。“这些让很多日本大企业的业务内容繁杂,总能在新产业到来的时候,数家企业基本同时进入到新领域,迅速形成一种势头,不给外资进入日本的机会,日本企业本身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井村教授说。 以生产电机起家的日立为例,该公司战后从生产收音机做起,逐步向电子显微镜、汽车零部件、工程车辆等方面拓展,如今已经再次向信息、社会产业系统、电子装置、高性能材料、原件设备等进一步拓宽。再度转型的话,日立将走向何方?对于这个问题,川村董事长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走向IT与社会基础设施的融合。建立一套社会创新事业。”
制造类企业转型后,以前为制造类企业提供服务的其他机关也在发生变化。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木岛纲雄说,该公司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从事进出口、为企业寻找买家卖家的贸易公司,转为综合性的具有咨询、投资及贸易的企业。不止是三菱商事一家发生了这种变化,整个日本的贸易公司都在上个世纪调整了企业的运营方向,让企业在多元化中寻求新的发展。
日企转型对中企有借鉴
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的淡出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从家电利润率上看,日企要大大超过中国企业,但中国企业在销售量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日本。”但中国家电产业要想具备竞争力,靠的不仅仅是对手撒出市场或盲目引进国外的技术,更需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核心技术。
除家电领域显露出来的竞争空间外,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对中国企业而言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中国具有融合能力且能把IT与产业、社会基础设施装备链接在一起的企业还很少,在大型发电厂的综合管理能力、高速密集的铁路交通管理系统等方面,中国与日本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日本企业已经几次转型,具有较多的转型经验。具有融合能力并且已经非常全球化的日本企业,其本身的经营状况也还不错,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颜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