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挖掘、传承、弘扬中国北方三少民族具有的独特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针对“鄂伦春族民歌的类别及其音乐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归纳出鄂伦春民歌具有的调式特征、趋势特征、旋律特征和多元化特征。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类型;音乐表现形式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各地鄂伦春族先后实现了定居,搬进人民政府为他们建造的新村镇,成立了自治旗、民族乡,从原始公社末期一跃进入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鄂伦春族在长期游猎生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勇敢、机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如:口头文学、实用美术(雕刻、绘画、编织、刺绣)和民歌、舞蹈等,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一、鄂伦春民歌的主体类型
1. “赞达温”——民歌
“赞达温”是鄂伦春民间歌曲、山歌、小调的统称。它曲调高亢明亮,悠扬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鄂伦春族风格。“赞达温”民歌内容丰富:山歌、猎歌、酒歌、情歌、民俗歌曲、摇篮曲、儿歌、故事歌、歌舞曲、萨满歌曲和无词歌、新生活歌曲等。
鄂伦春民歌涉及到的类型和音乐表现形式广泛,其中包含很多种题材,例如,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对比,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男女之间爱情的歌颂等。这类歌曲曲调都大同小异,歌词则多为即兴发挥,歌手一般是根据眼前所见到的事物即兴添加歌詞,随意编唱。歌曲在歌唱形式方面分为独唱、对唱和合唱等。其给人一种活泼生动的听觉感受,特别适用于婚礼上的对唱,能够让婚礼在诙谐、风趣中举办。演唱“赞达温”时还经常用“那依耶”“希那耶”“介微·介乎微”“鄂呼兰·德呼兰”等为衬词,使歌唱者的情绪热烈,音韵节律雄壮有力。
2. 猎歌
在鄂伦春民歌中猎歌所占比例较大,人们演唱比例居多,猎歌歌曲中主要表现的内涵是猎人在狩猎过程中的感受和狩猎前后的心态表现。猎歌的创作令该皆来自于出猎过程中的感受和狩猎归来后的感受。猎手行进在山林中,山林景色宜人,再加上猎手激动、欢快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的猎歌往往歌词较少、音调较长,并且节奏较为随意、优美。猎手们在创作歌曲时多数掌握一些“赞达温”的曲调,然后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来编奏歌词和曲目,唱出专属猎歌的特色。
3. 萨满神歌
鄂伦春族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跳神的萨满是神的化身,是神与人之间的代言人。每当遇到天灾人祸、疾病忧患等难解的事情时,就摆酒煮肉请萨满跳神,祈求神灵治病,赐福保佑平安。鄂伦春族人认为萨满是智者,是沟通神与人的使者,要在各种场合举行祭祀祖先、请神、求神、送神等活动。萨满跳神的仪式十分隆重,每个仪式中皆有神歌相伴,有时二神“扎列”还在一旁相帮,或随声附和,或一问一答。
二、鄂伦春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
1. 曲式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曲调大多数是单乐段,并且多数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方整和不规整的)是鄂伦春族民歌的基本形式。结构方法很灵活,其中调式对比、补充终止、加衬词等手法较多。有些短小的曲调是由一个乐句构成的(如《阿索亚》《盘古河的姑娘》)。此外,也有三、五、六等乐句构成的曲调。
2. 旋律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各种旋律手法中较富于特征的是:连续或密集的四、五度音程进行(同向或反向),以这种手法为主兼采用其他手法,构成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乐汇。各调式较有特色的乐汇有(因本文篇幅有限,不作曲例,只作音程进行)当然,这些所谓典型乐汇是整个旋律有机的、不可分割的部份。如果将它孤立、机械地看待,那就很难成为什么特色了。
同时,鄂伦春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如典型乐汇)也不可能只是由此一种方法构成。这里提到它,是由于它较之其他手法突出一些而已。鄂伦春族民歌的民间传统演唱方法中,长音一般是平直的,无颤音或波音、只是在首尾处有装饰音。但新的演唱方法颤音、波音已常见。装饰音有单倚音、双倚音、多倚音以及长音首尾处的装饰等。下滑音多用于萨满调和叙说式“赞达温”、摇篮曲里。上滑音也有,但相对少些。
3. 多元化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中“赞达温”、“吕日格仁”或“罕贝”、萨满调等形式的名称、衬词和其他虚词乃至曲调、舞蹈部份,与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民歌都有许多明显的相互影响之处。如达斡尔族将山歌体的民歌叫‘扎恩达勒’,民间歌舞叫吕日格勒(莫力达瓦地区)或‘哈肯迈’(齐齐哈尔地区)。解放前,在两个民族中(鄂温克族中亦然)都存在萨满(巫师),活动形式及其曲调也有相似之处。达斡尔民歌和鄂伦春民歌的曲调相互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达斡尔族民歌曲调被借用,其中的典型乐汇也时而出现在鄂伦春族民歌中。
总结:由全文可以看出,我们必须首先对鄂伦春民歌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和运用。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带有其它民族影响因素的部分摒除掉,将自认为纯粹的鄂伦春族民歌音乐留下来。这样不仅不能让鄂伦春民歌流传下去,还会造成民间歌曲的流失。因此,我们每一名国民都应该努力去挖掘、传承和弘扬鄂伦春的宝贵民族文化。这样在多年以后,鄂伦春族民歌一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王婕斯. 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表现形式——以“赞达仁”为例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表现形式[J]. 音乐创作, 2016(4).
[2] 曹丽艳, 苏都毕力格. 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5(3):115-117.
[3] 马静波, 秦婉丽, 崔亚虹. 呼玛河流域鄂伦春民歌研究概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7):136-138.
【关键词】:鄂伦春民歌;类型;音乐表现形式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各地鄂伦春族先后实现了定居,搬进人民政府为他们建造的新村镇,成立了自治旗、民族乡,从原始公社末期一跃进入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鄂伦春族在长期游猎生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勇敢、机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如:口头文学、实用美术(雕刻、绘画、编织、刺绣)和民歌、舞蹈等,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
一、鄂伦春民歌的主体类型
1. “赞达温”——民歌
“赞达温”是鄂伦春民间歌曲、山歌、小调的统称。它曲调高亢明亮,悠扬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鄂伦春族风格。“赞达温”民歌内容丰富:山歌、猎歌、酒歌、情歌、民俗歌曲、摇篮曲、儿歌、故事歌、歌舞曲、萨满歌曲和无词歌、新生活歌曲等。
鄂伦春民歌涉及到的类型和音乐表现形式广泛,其中包含很多种题材,例如,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对比,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男女之间爱情的歌颂等。这类歌曲曲调都大同小异,歌词则多为即兴发挥,歌手一般是根据眼前所见到的事物即兴添加歌詞,随意编唱。歌曲在歌唱形式方面分为独唱、对唱和合唱等。其给人一种活泼生动的听觉感受,特别适用于婚礼上的对唱,能够让婚礼在诙谐、风趣中举办。演唱“赞达温”时还经常用“那依耶”“希那耶”“介微·介乎微”“鄂呼兰·德呼兰”等为衬词,使歌唱者的情绪热烈,音韵节律雄壮有力。
2. 猎歌
在鄂伦春民歌中猎歌所占比例较大,人们演唱比例居多,猎歌歌曲中主要表现的内涵是猎人在狩猎过程中的感受和狩猎前后的心态表现。猎歌的创作令该皆来自于出猎过程中的感受和狩猎归来后的感受。猎手行进在山林中,山林景色宜人,再加上猎手激动、欢快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的猎歌往往歌词较少、音调较长,并且节奏较为随意、优美。猎手们在创作歌曲时多数掌握一些“赞达温”的曲调,然后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来编奏歌词和曲目,唱出专属猎歌的特色。
3. 萨满神歌
鄂伦春族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跳神的萨满是神的化身,是神与人之间的代言人。每当遇到天灾人祸、疾病忧患等难解的事情时,就摆酒煮肉请萨满跳神,祈求神灵治病,赐福保佑平安。鄂伦春族人认为萨满是智者,是沟通神与人的使者,要在各种场合举行祭祀祖先、请神、求神、送神等活动。萨满跳神的仪式十分隆重,每个仪式中皆有神歌相伴,有时二神“扎列”还在一旁相帮,或随声附和,或一问一答。
二、鄂伦春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
1. 曲式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曲调大多数是单乐段,并且多数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单乐段(方整和不规整的)是鄂伦春族民歌的基本形式。结构方法很灵活,其中调式对比、补充终止、加衬词等手法较多。有些短小的曲调是由一个乐句构成的(如《阿索亚》《盘古河的姑娘》)。此外,也有三、五、六等乐句构成的曲调。
2. 旋律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各种旋律手法中较富于特征的是:连续或密集的四、五度音程进行(同向或反向),以这种手法为主兼采用其他手法,构成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乐汇。各调式较有特色的乐汇有(因本文篇幅有限,不作曲例,只作音程进行)当然,这些所谓典型乐汇是整个旋律有机的、不可分割的部份。如果将它孤立、机械地看待,那就很难成为什么特色了。
同时,鄂伦春族民歌的音乐特色(如典型乐汇)也不可能只是由此一种方法构成。这里提到它,是由于它较之其他手法突出一些而已。鄂伦春族民歌的民间传统演唱方法中,长音一般是平直的,无颤音或波音、只是在首尾处有装饰音。但新的演唱方法颤音、波音已常见。装饰音有单倚音、双倚音、多倚音以及长音首尾处的装饰等。下滑音多用于萨满调和叙说式“赞达温”、摇篮曲里。上滑音也有,但相对少些。
3. 多元化特征
鄂伦春族民歌中“赞达温”、“吕日格仁”或“罕贝”、萨满调等形式的名称、衬词和其他虚词乃至曲调、舞蹈部份,与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民歌都有许多明显的相互影响之处。如达斡尔族将山歌体的民歌叫‘扎恩达勒’,民间歌舞叫吕日格勒(莫力达瓦地区)或‘哈肯迈’(齐齐哈尔地区)。解放前,在两个民族中(鄂温克族中亦然)都存在萨满(巫师),活动形式及其曲调也有相似之处。达斡尔民歌和鄂伦春民歌的曲调相互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许多达斡尔族民歌曲调被借用,其中的典型乐汇也时而出现在鄂伦春族民歌中。
总结:由全文可以看出,我们必须首先对鄂伦春民歌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对其进行学习、研究和运用。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带有其它民族影响因素的部分摒除掉,将自认为纯粹的鄂伦春族民歌音乐留下来。这样不仅不能让鄂伦春民歌流传下去,还会造成民间歌曲的流失。因此,我们每一名国民都应该努力去挖掘、传承和弘扬鄂伦春的宝贵民族文化。这样在多年以后,鄂伦春族民歌一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王婕斯. 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表现形式——以“赞达仁”为例浅析鄂伦春族民歌表现形式[J]. 音乐创作, 2016(4).
[2] 曹丽艳, 苏都毕力格. 鄂伦春族民歌赞达仁的音乐特点和演唱形式[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5(3):115-117.
[3] 马静波, 秦婉丽, 崔亚虹. 呼玛河流域鄂伦春民歌研究概述[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