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错题往往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通过错题将学习中的难题各个击破,能够更加迅速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做好错题订正本。每节课前布置任务,明确要求,做到有布置、有任务、有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1.加强交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的流动性大而频繁转学,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就要多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他、喜欢他。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洞察他们的神情,及时开导他们,跟他们做知心朋友,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多表扬多鼓励,使其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扬长避短,勤奋努力定能成才。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努力去学好数学。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使外来学生学习上有所进步,确立起自信心是工作的关键。外来学生是本地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的学生中的一个大群体,他们丰富的内心需要我们去解读,对这些孩子的培养,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2.注重兴趣引导,促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这门学科之中同样如此。教师应当明白的一点是,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地灌输,更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以待,而是善于唤起并引导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倘若学生自身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会满怀乐趣和求知欲望地去钻研去探究,在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面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不仅要在校内课堂的学习中引导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要帮助他们在课余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后学习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有些家里连一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学生父母晚上加班,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家里天天都是打麻将,给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因素,积极地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创造条件自发学习,鼓励学生周末结伴去附近图书馆、书店或学习环境较好的同学家里共同读书学习,避免在家学习受干扰的不利因素。同时也要积极地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请家长配合老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作业要求,养成订正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数学作业的解答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利用数学习题对于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来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因此加强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十分重要。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问题,教师应尽量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地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训练的同时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错题往往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通过错题将学习中的难题各个击破,能够更加迅速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做好错题订正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扫除学习数学中的盲点、盲区;同时,错误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自己所犯错误的规律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对症下药,弥补知识缺陷,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
4.加强方法指导,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指对于学习方法的重视。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那些在数学知识上面临着“断层”的外来务工子女而言,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效果和意义远远胜过想方设法地灌输大量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尽管知识掌握上的差距会让他们暂时落后,但是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便能迎头赶上。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预习、复习不仅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正是此理。然而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地践行,坚持的过程同样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应当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要在习惯养成之初对学生作出明确要求,做到有布置、有任务、有检查,之后可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复习方面,采取教师亲自督促学生复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复习、优差生互助复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复习巩固中获得成就感和动力。待学生具备了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能力及习惯之后,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学习细节,形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粗心现象已经被普遍看作是数学教学中的忧虑之一,然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清晰认识到的是,粗心不仅可能出于学生不严谨的习惯,更有可能源于潜在知识上的一知半解和无意识的疏漏。如果不能正视数学学习中的细节问题,那么粗心可能成为阻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最大的绊脚石。因为这些细微之处的忽略,经过长久的累积,最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无法获得突破的症结。
学习细节的重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好学习乃至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再三强调的问题。另一方面,解题结果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也不可不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的能力以及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自我检查往往也是自我反思和纠正的过程,学生在对解题的依据、解题的思路进行审视的同时,随着检验的方法的探索,思路自然也会受到启发变得更加广阔,思维也就越灵活。因此自我检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方式。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外来务工子女而言,不仅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巩固学生知识大厦的意义重大的教学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实践中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要求,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告别“留守儿童”这一称谓后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他们在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都能学好数学,为他们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 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雷春利.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2(20).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星宇学校)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1.加强交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的流动性大而频繁转学,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就要多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关心他、喜欢他。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地洞察他们的神情,及时开导他们,跟他们做知心朋友,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多表扬多鼓励,使其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扬长避短,勤奋努力定能成才。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努力去学好数学。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也没有了。”因此,使外来学生学习上有所进步,确立起自信心是工作的关键。外来学生是本地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的学生中的一个大群体,他们丰富的内心需要我们去解读,对这些孩子的培养,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2.注重兴趣引导,促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这门学科之中同样如此。教师应当明白的一点是,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地灌输,更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以待,而是善于唤起并引导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倘若学生自身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便会满怀乐趣和求知欲望地去钻研去探究,在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面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不仅要在校内课堂的学习中引导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要帮助他们在课余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些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后学习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有些家里连一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学生父母晚上加班,无人看管,甚至有些家里天天都是打麻将,给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因素,积极地引导外来务工子女创造条件自发学习,鼓励学生周末结伴去附近图书馆、书店或学习环境较好的同学家里共同读书学习,避免在家学习受干扰的不利因素。同时也要积极地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请家长配合老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作业要求,养成订正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数学作业的解答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利用数学习题对于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来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因此加强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十分重要。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问题,教师应尽量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地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训练的同时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错题往往最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通过错题将学习中的难题各个击破,能够更加迅速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错误中汲取经验,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做好错题订正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扫除学习数学中的盲点、盲区;同时,错误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自己所犯错误的规律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对症下药,弥补知识缺陷,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
4.加强方法指导,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即指对于学习方法的重视。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那些在数学知识上面临着“断层”的外来务工子女而言,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效果和意义远远胜过想方设法地灌输大量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尽管知识掌握上的差距会让他们暂时落后,但是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便能迎头赶上。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预习、复习不仅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正是此理。然而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地践行,坚持的过程同样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应当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教师要在习惯养成之初对学生作出明确要求,做到有布置、有任务、有检查,之后可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复习方面,采取教师亲自督促学生复习、小组长带领组员复习、优差生互助复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复习巩固中获得成就感和动力。待学生具备了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能力及习惯之后,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注重学习细节,形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粗心现象已经被普遍看作是数学教学中的忧虑之一,然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清晰认识到的是,粗心不仅可能出于学生不严谨的习惯,更有可能源于潜在知识上的一知半解和无意识的疏漏。如果不能正视数学学习中的细节问题,那么粗心可能成为阻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最大的绊脚石。因为这些细微之处的忽略,经过长久的累积,最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无法获得突破的症结。
学习细节的重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好学习乃至解题过程中的每一步,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再三强调的问题。另一方面,解题结果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也不可不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的能力以及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自我检查往往也是自我反思和纠正的过程,学生在对解题的依据、解题的思路进行审视的同时,随着检验的方法的探索,思路自然也会受到启发变得更加广阔,思维也就越灵活。因此自我检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方式。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外来务工子女而言,不仅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更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巩固学生知识大厦的意义重大的教学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实践中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要求,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他们告别“留守儿童”这一称谓后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他们在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都能学好数学,为他们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 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雷春利.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2(20).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星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