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新政在全国的贯彻落实,政治学科的教与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笔者就有关中学政治学科教与学如何应对这场改革带来的挑战谈点浅见。
一、高考新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高考改革模式革新的目的是要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促使教育由传统化向素质化转变。这种改革有助于防止中学过早分班,有效克服基础教育日益严重的偏科现象;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秩序的好转。总之,高考模式的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潜能、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大运用型和能力型考查力度。
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过程”,但轻“体验”少“探究”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达到把握教材的境地,整堂课“活动”不断,“问题”连篇,根本没有评价,也没有总结,缺少鼓励,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课堂活动完后没有新观念,新感想,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结构松散,教师难以有效地驾驭课堂。
2.脱离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处理不恰当或没有进行加工处理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编者提供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给予“活”化。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不当,离开了学生现有的具体生动、鲜活的例子,照搬照抄教材活动内容,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无所适从。
3.抓纲纲、讲条条,只举例,少活动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把教材进行了完全的“僵”化处理,把活生生的资源、素材抛弃了,留下“骨头”除去了“肌肉”。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把传授给学生,把原本“鲜活”的课堂变成了死水一潭,完全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
4.教师知识面陈旧狭窄,难以与学生拉近距离,敞开心悱,更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包围了学生,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必然会提出许多新鲜事物,新的观点。因教师知识面窄,当学生提及此类问题时,教师只得敷衍过去,难以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与学生距离越拉越大,难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能激发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
三、高考新政下教与学的新要求
1.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特点与目标
高考新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弊端,它大力倡导的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我们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时,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退化。相反,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主导能力,难度加大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做好引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回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析化;同时在学生讨论分析和活动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要对政治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落实好高考新模式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好、用活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活动内容,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对教材中不适应学生实际的该删就删,该减的就减,甚至进行重新的加工和处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时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为此,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多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政治教材真正“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要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为避免政治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和讨论,多采取合作教学方式,要注意“问题”与活动内容的难易度交错组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评价目标。
4.政治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高考新政下迫切要求每位教师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否则在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八股”,这样就不会有师生共同语言,难以拉近师生距离,更不可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总之,高考新政给中学政治课的教与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但也带来中学政治课教、学、考全新探索的机遇。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贯彻在教学过程之中,必将使高考改革富有成效地深入开展下去。
一、高考新政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高考改革模式革新的目的是要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促使教育由传统化向素质化转变。这种改革有助于防止中学过早分班,有效克服基础教育日益严重的偏科现象;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秩序的好转。总之,高考模式的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潜能、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大运用型和能力型考查力度。
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过程”,但轻“体验”少“探究”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达到把握教材的境地,整堂课“活动”不断,“问题”连篇,根本没有评价,也没有总结,缺少鼓励,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在课堂活动完后没有新观念,新感想,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结构松散,教师难以有效地驾驭课堂。
2.脱离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处理不恰当或没有进行加工处理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编者提供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给予“活”化。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不当,离开了学生现有的具体生动、鲜活的例子,照搬照抄教材活动内容,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无所适从。
3.抓纲纲、讲条条,只举例,少活动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把教材进行了完全的“僵”化处理,把活生生的资源、素材抛弃了,留下“骨头”除去了“肌肉”。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把传授给学生,把原本“鲜活”的课堂变成了死水一潭,完全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
4.教师知识面陈旧狭窄,难以与学生拉近距离,敞开心悱,更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包围了学生,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必然会提出许多新鲜事物,新的观点。因教师知识面窄,当学生提及此类问题时,教师只得敷衍过去,难以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与学生距离越拉越大,难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能激发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
三、高考新政下教与学的新要求
1.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教学特点与目标
高考新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弊端,它大力倡导的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我们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时,并不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退化。相反,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主导能力,难度加大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做好引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回答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明析化;同时在学生讨论分析和活动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要对政治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要落实好高考新模式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好、用活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活动内容,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对教材中不适应学生实际的该删就删,该减的就减,甚至进行重新的加工和处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时时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陶行之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为此,政治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多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政治教材真正“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要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为避免政治课堂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舞台,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和讨论,多采取合作教学方式,要注意“问题”与活动内容的难易度交错组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多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参与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评价目标。
4.政治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高考新政下迫切要求每位教师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否则在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八股”,这样就不会有师生共同语言,难以拉近师生距离,更不可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总之,高考新政给中学政治课的教与学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但也带来中学政治课教、学、考全新探索的机遇。只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贯彻在教学过程之中,必将使高考改革富有成效地深入开展下去。